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贴(pdf版)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一课|《春》.朱自清
1.易错字词
嗡嗡(wēng)应和(hè)朗润(rùn))抚摸(fǔmō)胳膊(gēbo)
蓑笠(suōlì)抖擞(sǒu)黄晕(yùn)酝酿(yùnniàng)风筝(zheng)
2.多音字
藏(zàng)西藏悄(qiāo)轻悄悄膊(bó)胳膊朗(lǎng)朗读
(cáng)捉迷藏(qiǎo)悄声博(bó)博学郎(láng)新郎
3、成语解释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3.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图画,描绘了春回
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抒发了作者对春天
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4.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
《背影》;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春》等。
第二课|《济南的冬天》.老舍
1.易错字词
澄清(chéng)贮蓄(zhù)镶上(xiāng)宽敞(chǎng)水藻(zǎo)着落(zhuó)地毯(tǎn)
2.多音字
露:(lù)露水(lòu)露脸单:(dān)单据(chán)单于(shàn)姓单敞(chǎng)宽敞敝(bì)敝衣
3、字词解释
安适:安闲舒适;响晴:晴朗无云;宽敞:宽阔;宽大;贮蓄:储存、积聚;
4.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
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
沟》等。
5.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①段):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②一⑥段):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
6.主题思想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一幅山清水
秀,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三课|《雨的四季》.刘湛秋
1.字词积累
彩棱(léng)镜粗犷(guǎng)静谧(mì)莅(li)临吝啬(lìnsè)淅沥(1i)沥干涩(sè)
咄(duō)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倾诉:完全说出(心里的话);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3.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
第4期。略有改动。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4.主旨思想
本文描述了四季的不同雨景,展现了春雨的温柔,夏雨的热烈,秋雨的沉静,冬雨的自然,抒发了作者
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文章结构
雨的四季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魏晋】曹操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
《短歌行》《鬼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2.诗词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碣石山所见到的大海波澜壮阔、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他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4.难词注释
竦峙:指耸立的意思;水河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若:好像;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
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
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白文集》。
2.诗词主旨
本诗选取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和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
及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3.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4.难词注释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闻:听说;杨花:柳絮;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唐】王维
1.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
终南山》等。
2.诗词主旨
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译文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4.难词注释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风正:即风顺江吹来;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乡书:家书;
5.“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齐平的广阔浩渺的
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1.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
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2.诗词主旨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
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
3.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4.难词注释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闻:听说;杨花:柳絮;
第五课|《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
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字词积累
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3.文章主旨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文中通过典型的事例和传神的细节,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
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博大深沉、崇高无私,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文中两处提到
“好好儿活",第一处是母亲对残疾儿子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生存下去的期望,第二处是多年后儿子
对母爱的理解,对生命本质的感悟。
4.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不好。(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2)“秋天”是“我"
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3)“秋天”也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人!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六课|《散步》.莫怀戚
1.作者与背景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散步》和
《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2.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
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字词积累
熬(áo):忍受,艰苦支持。粼粼(lín):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分歧(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霎时(shà):极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者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5.写作特色
选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散
步》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章不长,但是写得情趣盎然,很有波澜。儿子“叫起来”是一波,一波初平,行路分歧又起,最后小
路遇水塘阻挡是余波,矛盾的产生和解决进一步突出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使散步过程饶有意趣。
第七课|散文诗两首①《金色花》.泰戈尔
1.作者背景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
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
题。著名的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
伤情调。
2.字词积累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匿笑(nì):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罗摩衍(yǎn)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罗摩是诗中的主角。为
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力,和妻子在森林中生活了14年。
3.文章主旨
《荷叶母亲》:本文红莲是作者本人,荷叶是母亲,雨点是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作者赞扬了伟大无私的母
爱,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对母爱的赞颂。
4.文章结构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七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冰心
1.作者与背景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
水》《寄小读者》等。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核心。
1923年,冰心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小诗诗集,共收小诗三百余首。
2.文章主旨
《荷叶母亲》:本文红莲是作者本人,荷叶是母亲,雨点是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作者赞扬了伟大
无私的母爱,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对母爱的赞颂。
4.字词积累
菡药(hàndàn):荷花;鼓(qī)斜:倾斜,歪斜;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烦闷:心情不愉快;并蒂(dì)梗(gěng)
5.文章结构
荷白、红莲花———回忆往事-欣喜浓
叶盛开的红莲——雨中敲斜-烦闷浓
母荷叶倾斜———覆盖红莲-心宁母
亲心中的雨点———母亲保护-感激爱
欣喜)浓
烦闷心宁感激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1.作者与背景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爱
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
词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2.《咏雪》
这则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3.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实词虚词
重点实词:寒雪:这里指寒冷的雪天;内集:家庭聚会;俄而:不久,一会儿;骤:紧、急速;
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虚词:与:跟,和。即:就是。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1.《陈太丘与友期行》
这则故事是借元方责备客人的话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2.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
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
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3.重点实词
至:到戏:嬉戏
待:等待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信:信用礼:礼貌
引:拉顾:回头看
4.重点虚词
乃:才。而: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哉(zāi):语气助词,表感叹。不:通“否",在问句句末表示询问。
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作者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出身于破
落封建家庭,6岁时入私塾,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21岁去日本学医,寻求救国之路,后为拯救国民的
精神之病,毅然弃医从文。1918年5月,首次甩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
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
他给我们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文学巨著,成为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一起编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2.字词积累
皂(zào)荚树桑椹(shèn)长吟(yín)油蛉(líng)
斑蝥(máo)倘(tǎng)若后窍(qiào)蟋蟀(xīshuài)
臃肿(yōngzhǒng)珊瑚(shānhú)珠脑髓(suǐ)倜傥(titǎng)
博(bó)学蝉蜕(tuì)长(Zháng)妈妈锡箔(bó)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续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
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文章结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的景物
在百草园的生活美女蛇的传说乐趣无穷
冬天的捕鸟活动
入学的情形
教书先生:和蔼博学、读书投入、教学认真、对学生严而不厉
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少年鲁迅:敬慕老师、喜欢提问、寻找读书之外的乐趣
书塾生活:对课、发问、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读书、做游戏、画画
枯燥但也有快乐
第十课|《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作者背景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著作有《我生活的故事》《走
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本文选自海伦·凯勒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文章主旨
本文叙述了“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很多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
师的感激之情。
3.字词积累
截(jié)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的样子。
疲倦不堪(kān):疲倦得难以支持。
混(hùn)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huǎng)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cù):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孔子
1、作者背景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孔子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论语》属语录体,“论"的意思就是编纂的意思。《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
录,共20篇,492章(则)。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
依据。是先秦散文中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论语》反映了孔
子政治的思想、学术的思想和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2、重点实词
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谋:出主意
忠:尽心竭力惑:迷惑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堪:忍受夺:改变
笃(dǔ):忠实,坚守
3.重点虚词
乎:文言中用作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不亦乐乎)
亦:也;“不亦……乎”表反问,译为“不也……吗"。(不亦乐乎)
日:每天。(吾日三省吾身)
矣:语气助词,了。(可以为师矣)
三:虚指表示多,如三令五申、三省吾身、三番五次。(三人行)
说:通“悦”,愉快。(不亦说乎)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吾十有五)
4.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自立于社会。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
逝者如斯: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匹夫不可夺志: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1.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
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
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
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
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
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
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
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8.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
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
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10.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
珍惜宝贵的时光。
11.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
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12.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实的思想。
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十二课|《纪念白求恩》
1.作者与背景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
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
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作品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
词集》。
2.文章主旨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
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4.字词积累
殉(xùn)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热忱(chén):热情
拈(nia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感情
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益,更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鄙(bǐ)薄:轻视不足道:不值得一提派遣(qiǎn):委派,打发
纯粹(cuì):不搀杂别的成分。本课中指白求恩高尚的人格是纯粹的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5.写作特色
第十三课|《植树的牧羊人》
1.作者背景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的战争后成为
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的作品获奖的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
之一。
2.文章主旨
本文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
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坚忍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
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
和精神,人类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3.字词积累
不毛之地:意思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也形容钻研深入
沉默寡言: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呼啸(xiào)流淌(táng)zhuó(琢)磨酬劳(chóu)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1.作者与背景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选入
教材时稍作了修改,原文中攀爬悬崖的一段经历,就是我们学习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
2.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我"童年时的一次爬悬崖经历,揭示出:在人生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
难,但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好每一步,定能战
胜困难。
4.字词积累
训诫(jiè):告诚,教导。耸(sǒng)立:高高地直立。
嶙峋(línxún):形容人瘦削。啜(chuò)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屡(1ǚ)次:一次又一次。迂(yu)回:曲折、绕弯。
颤(chàn)抖:颤动,发抖。
心惊肉跳: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惊恐不安的样子。
头晕(yūn)目眩(xuàn):头脑发晕,两眼昏花。眩,(眼睛)昏花
第十五课|《诫子书》
1.作者背景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死后
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
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文章主旨
《诚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
意长,言简意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
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3.重点注释
接世:为世所接,被社会接受、认可,即对社会有用,适应社会
庐:简陋的房屋。
淫:放纵,沉溺,无节制。
静以修身:此句中“以”是介词,“用、凭借、依靠"的意思。“静以修身”即“以静修身",“静”是
“以"的宾语,提前了,属于介词宾语前置
遂:终于,最终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十五课|《诫子书》
3.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内心平静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业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
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想回到过去的青少年时代重新学习)还有什么用呢!
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4.要求背诵
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心态的句子: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十六课|《猫》
1.作者与背景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
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2.文章主旨
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人对事要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凡事不能单凭印象,
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4.字词积累
涩(sè):这里是不光滑的意思。绫(líng):一种丝织品。怂恿(sǒngyǒng):鼓动别人去做。
怅(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惩(chéng)戒:惩罚使警戒。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怒气冲天:形容愤怒到极点。妄下断语:轻率地下结论。
4.文章结构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二十课|《狼》
1.作者与背景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他一生穷困潦倒,世称“聊斋先
生”。《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共收集了短篇小说491篇,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也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2.文章主旨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同时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
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重点实词
缀(zhuì):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行:走。惧:害怕。止:停止。从:跟从。
寐(mèi):睡觉。黠(xiá):狡猾尻(kāo):屁股。变诈:作假、欺骗。
驱:追赶。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苦(shàn)蔽:覆盖、遮蔽。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眈眈(dān):注视的样子。径去:径直走开。
瞑(míng):闭眼。暇:空闲毙:杀死。积薪(xīn):堆积柴草。
4.重点虚词
少(shǎo)时:一会儿。久之:过了一会儿。暴:突然。
方:刚、将。顷(qǐng)刻:一会儿。耳:罢了。
故:旧、原来。而:转折连词,可是。甚:很。
第二十四课|《穿井得一人》
1.文学常识
作者吕不韦,战国末秦相;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
表作,由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出
自《吕氏春秋》的寓言: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2.寓意
《杞人忧天》寓意:讽刺害怕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灾祸而徒然自扰的庸人,告诫人们不要毫无根据的瞎
担心。
3.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
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
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开学必备|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贴(可裁剪)
第二十四课|《杞人忧天》
1.作者与背景
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8篇,内容多为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2.文章主旨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
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 VB编程的解决思路及答案
- 2025届贵州省毕节织金县数学七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企业信息安全的保安策略计划
- 2025年构建弹性企业战略试题及答案
- 秘书如何保持工作生活平衡计划
- 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评估计划
- 行业安全管理的国际经验计划
- 公司战略评估体系建立试题及答案
- 城市交通影响评价重点基础知识点
- 预防溺水班级主题班会课件
- 《颈椎X线诊断》课件
- DB37T 1914-2024液氨存储与装卸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 院史馆展示策划书
- 体育馆维修改造投标方案(技术标)
- 混凝土采购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软件开发外包合同范本
- 幼儿园红色小故事PPT: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 新闻宣传“三审三校”审查表
- 202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23
- 装修公司销售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