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突破07(二)河流冲淤平衡(解析版)_第1页
热点突破07(二)河流冲淤平衡(解析版)_第2页
热点突破07(二)河流冲淤平衡(解析版)_第3页
热点突破07(二)河流冲淤平衡(解析版)_第4页
热点突破07(二)河流冲淤平衡(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突破07(二)河流冲淤平衡(建议用时30分钟)(2024·湖北黄冈·二模)辨状水系多发育于地势平坦处,因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水流散乱,形成形似发辫的水系。帕隆藏布江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属雅鲁藏布江下游一级支流,其支流天摩沟近年发生多次大规模泥石流,大量堆积物通过沟口进入帕隆藏布江河道,帕隆藏布江河道也由原本窄深的峡谷发育成游荡的辫状。图1为帕隆藏布江天摩沟沟口辫状水系景观图,图2为摩天沟冰川泥石流堆积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给该地带来大量降水的是(

)A.盛行西风 B.西南季风 C.东南季风 D.东北信风2.天摩沟沟口附近由峡谷型河道演变为辫状型河道的主要原因是(

)A.径流增加 B.河道加深 C.落差减小 D.河道收窄3.天摩沟泥石流对帕隆藏布主河床影响正确的是(

)A.上游侵蚀加剧 B.砂砾含量减小 C.主流摆动增强 D.河道变得平直【答案】1.B2.C3.C【解析】1.夏季,西南季风沿着雅鲁藏布江谷地,把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该地,B正确;盛行西风水汽含量小,且青藏高原分支作用使其势力减弱,A错误;东南季风受横断山脉阻挡,C错误;该地受信风影响小,D错误,故选B。

2.辫状水系一般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其形成的原因包括:流量不稳定,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水流含沙量大;河床相对较宽,易于冲刷展宽,A错误;由题意可知,多次发生的泥石流带来的堆积物淤高淤平了该处帕隆藏布江河床,降低了落差,C正确;帕隆藏布侧蚀作用增强,河道展宽,C错误;河床中堆积形成边滩和江心洲分割水流,形成辫状河道,B错误,故选C。3.河床的变化可从河床的水平变化(河曲、河道宽窄)、垂直方向(河床抬高或侵蚀下降)、纵向(比降)、河床底部(不稳定)等方面进行变化特征归纳。天摩沟泥石流在流出沟谷进入主河道时,流速降低,在入汇处形成堰塞体,使得入汇处主河的河床抬高,河道淤积,主流迁徙不定,更易摆动,C正确;主河宽度变小,主河在堰塞体处的流速加快,对河床另一侧的河岸侵蚀作用加强,使得河道变得更加弯曲,D错误;堰塞体上游方向,落差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作用增强,河床抬高,A错误;而堰塞体下游方向冲刷作用增强,向下侵蚀增强,河床变深,同时河道物质组成也发生了变化,砂、砾石石块含量明显增多,B错误。故选C。【点睛】什么是冲淤平衡?“冲”,即侵蚀搬运,“淤”,即淤积沉积。冲淤平衡简单来说,就是上游带来多少泥沙,离开本河段时都能带走。即指在一定时间内,上游来沙量=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所以由等式可知,冲淤平衡取决于两个变量:上游来沙量河段的水流携沙力当这两个变量基本相等时,即冲淤平衡。然而,现实情况中,河流的水文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短时间尺度下,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冲淤不平衡才是常态。(2024·湖南邵阳·三模)恢复效率是指河流某河段的河床泥沙冲淤量(冲淤量=淤积量-侵蚀量)与来沙量之比,用来表示河流中悬移质泥沙在流动过程中恢复的程度。受水土保持工程的不断实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三峡等干支流水库运行的影响,位于三峡库区下游的荆江河段悬移质输沙量持续降低。下图为荆江段细沙、粗沙恢复效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4.三峡水库运行前后,荆江河段(

)A.运行前,以淤积为主,河床不断淤高 B.运行前,以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C.运行后,以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 D.运行后,以淤积为主,河床不断淤高5.三峡水库运行后恢复效率绝对值细沙小于粗沙的原因(

)A.河床中细沙占比大,淤积量大 B.河床中细沙占比小,侵蚀量小C.河床中粗沙占比小,侵蚀量小 D.河床中粗沙占比大,淤积量大【答案】4.C5.B【解析】4.三峡水库运行前,细沙、粗沙的恢复效率均接近零,说明河床总体接近冲淤平衡状态,河床变化小,A和B错误;三峡水库运行后,细沙的恢复系数接近0,说明细沙的淤积量与侵蚀量接近平衡状态,对河床影响很小,而粗沙恢复系数为负值,说明该河段粗沙的侵蚀量大于淤积量,河床以侵蚀为主,不断加深,D错误,C正确;故选C。5.三峡水库运行后,河床以侵蚀为主,河床沉积物颗粒粗化,细沙占比小,A错误,粗沙占比大,C错误;但此时的粗沙以被侵蚀为主,D错误;此时河床中细沙淤积量与侵蚀量均很小,且处于冲淤平衡状态,B正确。故选B。【点睛】长江流域的地貌以山区、峡谷、平原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能力强,而且全程很少流经土质疏松区(金沙江是例外),因此粗细泥沙来源少,年均输沙量远低于黄河。修建三峡等梯级水库就是为了保障荆江的防控安全,事实证明效果也确实显著。但另一方面,入库泥沙的减少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荆江河段的“凸冲凹淤”和河岸崩塌。(2024·天津·二模)三峡水利枢2003年开始运行后,三峡大坝下游因水库放水排沙导致的河床粗化(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的过程)及水位变化等现象得到了持续关注。下图左为“长江局部水系示意图”,下图右示意“长江枝城水文站2004-2015年相同流量情况下河床水位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6.通过枝城附近河段多年来相同流量下河床水位变化数据,可推断三峡水库排沙主要是在(

)A.洪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侵蚀作用为主B.洪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沉积作用为主C.枯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侵蚀作用为主D.枯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沉积作用为主7.关于该河段河床粗化现象原因及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床粗化现象是由于水流速度加快,沉积物分选差造成的B.河床粗化现象是由于水库拦蓄泥沙,河流含沙量小造成的C.河床粗化现象到一定程度后,河道侵蚀会减弱D.河床粗化现象将持续下去,直到河床基岩裸露【答案】6.B7.C【解析】6.三峡截流后,拦截上游来水来沙,三峡水库排沙时,往下游的输沙量增加。由图可知,2004年-2015年,同一流量的洪水期水位波动上升,说明洪水期以泥沙堆积为主,此时三峡水库排水,上游输沙量增加,导致河床被泥沙抬升,水位上升,B正确,A错误;2004年-2015年同一流量的枯水期水位波动下降,说明枯水期以侵蚀为主,上游清水下泄,河床泥沙减少,水位下降,CD错误。故选B。7.由材料“河床粗化是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的过程”可知,河床出现粗化现象是由于河流搬运能力增强,使原来的小颗粒沉积物被搬运至下游地区,留下粒径较大泥沙,与沉积物分选性及河流含沙量小无关,AB错误;河流粗化现象对河床表面具有保护作用,以限制径流的冲刷发展,随着粒径的增大,对河床的保护作用将增强,河道侵蚀会减弱,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建水库后,清水下泄,水库下游河道产生冲刷下切,经常发生河床粗化。河床粗化,水流将河床上较细泥沙冲走后留下较粗泥沙的现象,遗留下的较粗颗粒泥沙可逐渐形成河床表面的保护层,以限制冲刷的发展。(2024·浙江台州·二模)图1为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图2为小浪底水库运行后甲、乙两个水文断面河床沙粒中值粒径d50(d50越大,河床泥沙粒径越大)的变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与运行前相比,水库运行后甲、乙水文断面河床沙粒d50的变化特征是(

)A.总体趋于稳定 B.甲断面整体上升 C.先增加后减小 D.乙断面波动下降9.2000年以来,甲水文断面河床沙粒d50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流水(

)A.沉积能力增强 B.搬运能力减弱 C.侵蚀能力增强 D.顶托作用减弱【答案】8.B9.C【解析】8.读图2可知,与运行前相比,水库运行后甲、乙水文断面河床沙粒d50均呈整体波动上升趋势,尤其是甲断面,上升幅度较大,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9.2000年以来,甲水文断面河床沙粒整体上升,说明河床泥沙粒径整体变大,说明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沉积能力减弱,AB错误,C正确;顶托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口或支流汇入处,甲处没有位于这两类位置,顶托作用对河床沙粒d50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流速越快,流量越大,侵蚀、搬运作用越强,沉积作用越弱,堆积物的颗粒越粗。(2024·贵州贵阳·一模)黄河下游为典型的地上河。其孟津至高村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段,长约284km,游荡段平面上在较长范围内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具有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河槽易淤善冲等演变特点。如图示意黄河全下游及游荡段累计冲淤量变化(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完成下面小题。10.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过程中河床不断提高的关键控制原因是(

)A.搬运来大量泥沙 B.人为筑高岸堤 C.黄河含沙量极高 D.泥沙大量淤积11.该游荡段冲淤状况是(

)A.宽窄相间,以淤积为主 B.宽窄相间,以冲刷为主C.窄处冲刷,宽处淤积 D.窄处淤积,宽处冲刷12.推断1999~2016年期间该游荡段出现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浪底水库调水冲沙 B.龙羊峡水库调蓄洪水C.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 D.龙羊峡水库调水冲沙【答案】10.B11.C12.A【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流入河流,经过河流的搬运作用,因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沉积,河床抬高,为防止洪涝灾害,人们要筑高岸堤,所以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过程中河床不断提高的关键控制原因是人为筑高岸堤,B正确;由于从中游地区搬运大量泥沙,导致河流含沙量极高,下游泥沙大量淤积,河床抬高,为了防治洪涝灾害,人为筑高岸堤,所以搬运来大量泥沙、黄河含沙量极高和泥沙大量淤积都不是关键控制原因,ACD错误。故选B。11.依据材料信息“游荡段平面上在较长范围内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具有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河槽易淤善冲等演变特点”, 河槽较窄处,水流较快应表现为“善冲”, 河槽宽浅处水流平缓,应表现为“易淤”,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故选C。12.读图分析,199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运行,之后1999-2016年累计冲淤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冲刷量大于淤积量,A正确,C错误;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行,之后1986-1999年累计冲淤量呈上升趋势,之后1999-2016年累计冲淤量呈下降趋势,说明1999~2016年期间该游荡段出现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与龙羊峡关系较小,BD错误。故选A。【点睛】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2024·江西鹰潭·二模)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的无定河流域某段(图)地处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过渡带,河流两岸均有沙漠分布,风水交互作用对沙漠、河流特征的影响季节差异显著。完成下面小题。13.与北岸沙漠比,推测南岸沙漠(

)A.厚度大,粒径细 B.厚度大,粒径粗 C.厚度小,粒径细 D.厚度小,粒径粗14.在风水交互作用下,图示河段弯曲程度季节变化明显,下列时间段河道弯曲程度变化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A.12—2月河道弯曲程度大,风力堆积 B.6—9月河道弯曲程度变小,流水堆积C.12—2月河道弯曲程度小,风力侵蚀 D.6—9月河道弯曲程度变大,流水侵蚀【答案】13.C14.A【解析】13.河流阻隔来自西北的沙源,在风沙跨越河流时,粗沙较重,坠落河道,被河水带走,仅较细沙在南岸沉积,故与北岸沙漠相比,南岸沙漠厚度小,粒径细。C对,ABD错。故选C。14.在风水交互作用下图示河段弯曲程度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节风力大,西北风搬运沙粒在河岸(特别是北岸)堆积,阻挡枯水期水流,河流改道,河道变弯曲。该地为半干旱和半湿润过渡区,夏季河流水量较大,流水侵蚀并搬运冬春季节在河岸堆积的沙粒,图示河段河道由曲变直,弯曲程度变小。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点睛】沙丘在风力作用下沉积作用会增强,面积会扩大;流水作用下沙丘容易被侵蚀,面积会减小。15.(2024·湖南益阳·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江流域水电站众多。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并开始蓄水:2010年金沙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香溪河为长江一级支流,位于三峡库区,汇口距三峡坝址约30km。拦门沙坎是河口附近凸出于上下游河段河底连线之上的成型堆积体。深泓线即沿河流方向最大水深处的连线,沿此线的剖面为河流的纵剖面。下图中左图示意香溪河汇入长江分布,右图示意香溪河河口段纵剖面冲淤变化情况。(1)分析深泓线PQ段弯曲的原因。(2)说明2004~2017年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的时空化特点。(3)有人推断香溪河河口泥沙淤积量与长江干流来沙量正相关,指出其推断依。(4)香溪河河口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较少,推测其原因。【答案】(1)该段河道弯曲,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而水深较大,故深泓线向凹岸弯曲。(2)时间变化特点:淤积速度呈下降趋势;2010年以后淤积明显减缓。空间变化特点:越往上游(随距河口里程越大),泥沙淤积厚度变化越小。(3)2010年以后,长江上游多个水电站相继运行造成干流含沙量显著下降时,该河河口段的泥沙淤积也趋缓;三峡工程建成并蓄水后,干流水位升高,顶托作用强,干流泥沙更易倒灌进入支流;该河口河水汇入长江的朝向容易发生干流泥沙倒灌。(4)上游干流水电站拦截泥沙,三峡工程减淤调度等,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域植被条件不断改善。【分析】本题以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香溪河拦门沙坎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河口段深泓线、泥沙淤积、拦门沙坎等地理知识,主要考查流水作用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地形影响原理的分析应用能力。【详解】(1)分析深泓线PQ段弯曲的原因,可以结合河道形状分析,由图可知,该河段为弯曲河段,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凸岸流速慢,泥沙淤积,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凹岸水深较大,故深泓线向凹岸弯曲。(2)2004~2017年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的时空变化特点,要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结合图示分析时间方面从2004年至2017年,由河口段纵剖面冲淤的时间变化分析,2010年之前淤积速度较快,2010年以后淤积明显减缓,淤积速度呈下降趋势。空间方面:随距河口里程越大,泥沙淤积厚度增加越小。(3)香溪河河口泥沙淤积量与长流干流来沙量正相关的判断其依据,可以结合河流含沙量的变化从河口泥沙淤积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2003年三峡工程建成并蓄水后,干流水位升高,顶托作用强,干流泥沙易倒灌进入支流,2004年---2010年河口段泥沙淤积速度快。2010年以后,随长江上游多个水电站相继运行,拦截泥沙,干流含沙量显著下降,该河河口段的泥沙淤积也趋缓。(4)因拦门沙坎是河口附近突出于上下游河段河底连线之上的成型堆积体,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大,香溪河河口上游干流水电站建设拦截泥沙及三峡工程减淤调度等,使河流含沙量减小;长江流域内植被条件不断改善,水土流失减缓,河流淤积作用减缓,所以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较小。16.(2024·陕西安康·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磨刀溪位于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内,长约189km,于长江干流右岸入汇,汇口距三峡大坝坝址约221km。三峡水库蓄水前,磨刀溪河口段泥沙“枯冲汛淤”,多年一般呈现冲淤相对平衡的状态。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06年磨刀溪河口段深槽泥沙大幅度淤积,至濯塘湾附近淤积厚度大多在5m以上,2006—2011年淤积幅度减小,但强淤积范围上延至箭头溪(距河口约5.27km)附近。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未来磨刀溪河口段有潜在形成拦门沙坎(堵塞河口隆起的堆积沙体)的可能性。下图为三峡水库库区及磨刀溪河口段示意图。(1)指出磨刀溪的主要水文特征。(2)说明三峡水库蓄水前,磨刀溪河口段泥沙“枯冲汛淤”的原因。(3)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磨刀溪河口段泥沙大幅度淤积的原因。(4)有人建议在长江上游干支流修建大坝,以降低未来磨刀溪河口段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请你为其说明理由。【答案】(1)径流量大;有明显汛期和枯水期;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大。(2)枯冲:枯水期长江干流径流量小,水位低,刀溪河水因水面比降加大而流速加快,对淤积的泥沙有明显的冲刷作用。汛淤:汛期长江干流径流量大,水位高,对刀溪河水汇入有明显的顶托作用,导致其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汛期磨刀溪上游来沙量较大,泥沙淤积明显。(3)水库蓄水后水库高水位运行,对磨刀溪的顶托作用明显,无法将汛期淤积的泥沙搬运走,导致泥沙持续淤积;长江干流水位升高,磨刀溪河口段河道弯曲,河口较宽,长江水挟带大量泥沙逆流至磨刀溪河口段淤积。(4)在长江上游干支流修建大坝,拦截泥沙,使得中下游含沙量下降,减轻因长江水倒流加剧磨刀溪河口的泥沙淤积;能够加强对干流的径流调节,调控长江水位的高低,减少刀溪河口泥沙淤积。【分析】本大题以磨刀溪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详解】(1)磨刀溪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故磨刀溪具有明显汛期和枯水期;磨刀溪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无结冰期;据材料可知磨刀溪泥沙不断淤积,故含沙量较大。(2)结合所学知识,长江流域主要位于季风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变化率大,枯水期时长江受雨水补给少,干流径流量小,长江干流的水位低,磨刀溪河水因与长江水位水面比降加大,落差加大,河水流速加快,对淤积的泥沙有明显的冲刷作用,故形成“枯冲”。汛期时长江接受雨水补给量大,干流径流量大,长江干流的水位高,对磨刀溪河水汇入有明显的顶托作用,落差减小,导致其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淤积;汛期磨刀溪侵蚀能力强,携带的泥沙量较大,泥沙淤积明显,故形成“汛淤”。(3)结合所学知识,由于水库蓄水后水库的水位较高,水库对磨刀溪的顶托作用明显,水位落差小,流速慢,汛期淤积的泥沙无法被搬运走,导致泥沙持续淤积;读“三峡水库库区及磨刀溪河口段示意图”可知磨刀溪河口段河道弯曲,并且河口较宽,长江干流水位升高,长江水从上游地区挟带大量泥沙逆流至磨刀溪河口段淤积,故磨刀溪河口段泥沙大幅度淤积。(4)如果在长江上游干支流上修建大坝,能够拦截上游的泥沙,使得河流中下游含沙量下降,对长江水倒流而使磨刀溪河口泥沙淤积能够起到减轻的作用;修建大坝,雨季时可以蓄水,枯水季时放水,能够加强对干流的径流调节,能够调控长江水位的高低,进一步减少刀溪河口泥沙淤积。17.(2024·山东青岛·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九段沙位于长江口第三级分汉河道南、北槽之间的拦门沙河段,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典型江心沙洲滩地。九段沙形成后至1998年,沙体总体表现为沙头冲刷、沙尾淤积,南侧淤积增高、北侧基本稳定,向东南延展的自然演化态势。1998年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