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范本1_第1页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范本1_第2页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范本1_第3页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范本1_第4页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范本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TOC\o"1-2"\h\u27298第1章建筑结构设计基础 335191.1结构设计原则与要求 3206851.2荷载与作用力分析 474001.3结构材料选择与功能 427001第2章结构体系与布置 5243322.1结构体系分类与特点 5252612.1.1按材料分类 520972.1.2按受力特点分类 5118102.1.3按结构形式分类 5168382.2结构布置原则与方法 5234582.2.1布置原则 682272.2.2布置方法 6110292.3结构抗侧力体系设计 653302.3.1抗侧力体系分类 6153772.3.2抗侧力体系设计原则 6195542.3.3抗侧力体系设计方法 612022第3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770603.1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 7276093.1.1混凝土的材料性质 7325413.1.2钢筋的材料性质 796713.1.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726473.2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795163.2.1混凝土构件设计 7175553.2.2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设计 7313253.2.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 7127833.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74133.3.1预应力混凝土基本原理 7276063.3.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 7112803.3.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与验收 73740第4章钢结构设计 8239294.1钢结构材料与连接 8114714.1.1钢材种类及特性 8278314.1.2钢材选用原则 8159224.1.3钢结构连接方式 813714.2钢结构构件设计 8285474.2.1钢柱设计 8232524.2.2钢梁设计 885674.2.3钢桁架设计 8250834.2.4钢框架设计 862924.3钢结构稳定性与抗震设计 8112754.3.1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9114694.3.2钢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957034.3.3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9325234.3.4钢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923513第5章砌体结构设计 9112815.1砌体材料与力学功能 9173335.1.1砌体材料 9285005.1.2砌体力学功能 9129305.2砌体构件设计 9321945.2.1砌体墙设计 10268395.2.2砌体柱设计 10244585.2.3砌体梁、板设计 10144115.3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1024065.3.1抗震设防目标 1036325.3.2抗震设计原则 10145825.3.3抗震构造措施 1126858第6章地基与基础设计 11299936.1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11136386.1.1地基土的物理性质 11232506.1.2地基土的力学性质 11151636.1.3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11242646.2基础类型与设计方法 11158646.2.1基础类型 11149306.2.2基础设计方法 11207886.3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 1270856.3.1地基处理方法 12138426.3.2地基加固技术 1217381第7章建筑施工技术 12256277.1施工组织与管理 12175007.1.1施工组织设计 12182077.1.2施工项目管理 12250167.1.3施工现场管理 12166307.2土方与地基施工 1238537.2.1土方工程 12139507.2.2地基处理 12193237.2.3地基基础施工 13269487.3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13157707.3.1钢筋工程 13111927.3.2模板工程 138737.3.3混凝土工程 13112427.3.4钢结构工程 138860第8章钢结构施工技术 13125618.1钢结构制作与加工 1393468.1.1钢材选用 13190568.1.2钢结构加工 134658.1.3钢结构部件制作 1487978.2钢结构安装与连接 14261398.2.1钢结构安装 14323658.2.2钢结构连接 14204188.3钢结构涂装与防火 14322778.3.1钢结构涂装 14308738.3.2钢结构防火 1529504第9章建筑装饰与保温 1552829.1建筑装饰材料与设计 15196269.1.1装饰材料分类及特性 1580589.1.2装饰设计原则与方法 1520499.1.3常见装饰设计风格及特点 15303289.2建筑外保温技术 1546339.2.1外保温系统概述 15114139.2.2保温材料的选择与功能要求 15280889.2.3外保温施工技术 15119059.3建筑防水与防潮 16321929.3.1建筑防水概述 16165469.3.2防水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16301569.3.3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16281119.3.4建筑防潮措施 1619568第10章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验收与维护 162994810.1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程序 16940610.1.1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63000710.1.2施工质量验收程序 16429110.2建筑结构维护与加固 172115810.2.1建筑结构维护 172383010.2.2建筑结构加固 172570610.3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 172193610.3.1结构健康监测 171498810.3.2结构安全评估 17第1章建筑结构设计基础1.1结构设计原则与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与要求:(1)保证结构安全:在设计过程中,应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和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能承受各种荷载及作用力,不发生破坏。(2)合理受力分配:结构设计应使各构件受力合理,避免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现象,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性和经济性。(3)符合规范要求: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保证设计成果合规、可靠。(4)注重经济性:在满足结构安全、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5)考虑施工可行性: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因素,保证施工顺利进行。1.2荷载与作用力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荷载与作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永久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其特点是作用时间长、大小基本不变。(2)可变荷载:包括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其特点是作用时间短、大小变化较大。(3)偶然荷载:如地震作用、爆炸等,其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大小难以预测。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类荷载及作用力的组合,确定合理的荷载组合方式,以保证结构安全。1.3结构材料选择与功能结构材料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强度:材料的强度是决定结构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应选择强度高、可靠性好的材料。(2)耐久性: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以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3)可加工性: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便于施工和制作。(4)经济性:在满足结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价格合理、来源广泛的材料。(5)环保性:优先选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常见结构材料及其功能如下:(1)钢材: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各种建筑结构。(2)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3)木材:具有较好的抗拉、抗压强度,适用于轻型木结构建筑。(4)砌体:如砖、石、混凝土砌块等,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用于墙体、柱等构件。(5)复合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等,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特点,适用于特殊结构。第2章结构体系与布置2.1结构体系分类与特点结构体系是建筑物的骨架,承担着承受各种荷载并将之传递至地基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构体系可分为以下几类:2.1.1按材料分类(1)木结构体系:以木材为承重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和生态环保特点。(2)砌体结构体系:以砖、石、混凝土砌块等砌体为承重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维护方便性。(3)钢结构体系:以钢材为承重材料,具有强度高、抗震功能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4)混凝土结构体系:以混凝土为承重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良好的抗压功能。2.1.2按受力特点分类(1)静力结构体系:主要承受静荷载,如梁、板、柱等。(2)动力结构体系:主要承受动荷载,如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结构。(3)张力结构体系:以受拉为主的构件组成,如悬索、拱等。2.1.3按结构形式分类(1)框架结构体系:由梁、柱等组成的框架体系,具有较好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2)剪力墙结构体系:以剪力墙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良好的抗侧力功能。(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结合框架和剪力墙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抗震功能。(4)筒体结构体系:以筒体为基本承重单元,适用于高层建筑。2.2结构布置原则与方法结构布置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结构布置有利于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以下为结构布置的原则与方法:2.2.1布置原则(1)受力明确:结构布置应使受力明确,避免出现复杂的受力状态。(2)合理传力路径:结构布置应保证传力路径简洁、合理,减少能量损耗。(3)对称均匀:结构布置应尽量对称、均匀,避免出现偏心受力。(4)充分利用材料功能:根据材料的力学功能,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布置方式。2.2.2布置方法(1)空间布局:根据建筑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空间,确定结构体系。(2)构件布置:根据受力特点,合理布置梁、柱、墙等构件。(3)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保证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4)抗侧力体系:结合建筑高度、地震设防烈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侧力体系。2.3结构抗侧力体系设计结构抗侧力体系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主要针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设计。以下为抗侧力体系设计的关键内容:2.3.1抗侧力体系分类(1)剪力墙体系:通过设置剪力墙,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2)框架剪力墙体系:结合框架和剪力墙的优点,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3)筒体结构体系:以筒体为基本抗侧力单元,适用于高层建筑。2.3.2抗侧力体系设计原则(1)刚度适宜:抗侧力体系刚度应与建筑高度、地震设防烈度等因素相适应。(2)分布均匀:抗侧力体系应布置均匀,避免出现偏心受力。(3)多道防线:设置多道抗侧力防线,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功能。2.3.3抗侧力体系设计方法(1)计算分析:根据地震作用、建筑高度等因素,进行结构抗侧力计算。(2)构件设计:根据计算结果,合理设计梁、柱、剪力墙等抗侧力构件。(3)构造措施: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提高抗侧力体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第3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3.1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3.1.1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本节主要介绍混凝土的物理功能和力学功能,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基本参数,并探讨其抗压、抗拉、抗弯等基本特性。3.1.2钢筋的材料性质介绍钢筋的力学功能,包括强度、弹性模量、屈服点等,并分析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3.1.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阐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包括受力分析、构件分类、破坏形态等。3.2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3.2.1混凝土构件设计详细介绍梁、板、柱、墙等常见混凝土构件的设计方法,包括截面尺寸、配筋计算、裂缝控制等。3.2.2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设计讨论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如梁梁、梁柱、柱基础等连接节点的构造及设计方法。3.2.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延性设计、强度设计、能量耗散设计等。3.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3.3.1预应力混凝土基本原理阐述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包括预应力施加方法、预应力损失、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功能等。3.3.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介绍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的设计方法,包括预应力筋的布置、预应力损失计算、裂缝宽度控制等。3.3.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与验收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验收标准等,以保证结构的安全与可靠。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施工要求,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第4章钢结构设计4.1钢结构材料与连接4.1.1钢材种类及特性本章首先介绍适用于建筑结构的各类钢材,包括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等,并对各类钢材的力学功能、化学成分及用途进行分析。4.1.2钢材选用原则阐述在钢结构设计中,如何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受力特点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钢材的种类、规格和功能。4.1.3钢结构连接方式介绍钢结构中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等,分析各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4.2钢结构构件设计4.2.1钢柱设计针对钢柱的受力特点,阐述其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包括稳定性和强度验算。4.2.2钢梁设计介绍钢梁的受力分析、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包括弯曲、剪切和扭转等力学功能的验算。4.2.3钢桁架设计分析钢桁架的受力特点,阐述桁架结构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包括节点设计和稳定性验算。4.2.4钢框架设计介绍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和节点设计等。4.3钢结构稳定性与抗震设计4.3.1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分析钢结构稳定性问题,阐述稳定性设计的原则、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验算。4.3.2钢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介绍钢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目标和要求,包括地震作用和抗震设防标准。4.3.3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阐述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抗震验算和构造要求,包括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和功能设计等。4.3.4钢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介绍钢结构抗震设计中应采取的构造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包括节点设计、支撑系统和消能减震装置等。第5章砌体结构设计5.1砌体材料与力学功能本章主要阐述砌体结构设计中常用的砌体材料及其力学功能。砌体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合理选材。5.1.1砌体材料砌体结构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材料:(1)普通烧结砖:以黏土、页岩、煤矸石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2)混凝土砌块:以水泥、砂、石子等为主要原料,经搅拌、成型、养护而成。(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水泥、石灰、砂等为主要原料,经发气、成型、蒸压养护而成。(4)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轻骨料、水泥、砂等为主要原料,经搅拌、成型、养护而成。5.1.2砌体力学功能砌体材料的力学功能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等。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合理选用砌体材料的力学功能指标。5.2砌体构件设计砌体构件设计是砌体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2.1砌体墙设计砌体墙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墙体类型:分为承重墙、非承重墙、剪力墙等。(2)墙体受力:分析墙体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3)墙体稳定性:保证墙体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4)墙体抗震设计:根据地震作用,进行墙体抗震设计。5.2.2砌体柱设计砌体柱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柱类型:分为方形柱、圆形柱、异形柱等。(2)柱受力:分析柱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3)柱稳定性:保证柱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4)柱抗震设计:根据地震作用,进行柱抗震设计。5.2.3砌体梁、板设计砌体梁、板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梁、板类型:分为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等。(2)梁、板受力:分析梁、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3)梁、板稳定性:保证梁、板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4)梁、板抗震设计:根据地震作用,进行梁、板抗震设计。5.3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是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安全性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5.3.1抗震设防目标根据我国相关规范,砌体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分为三个等级:基本设防、抗震设防、特别抗震设防。5.3.2抗震设计原则(1)强度设计:保证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强度要求。(2)变形能力:提高砌体结构的变形能力,降低脆性破坏。(3)整体性:保证砌体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局部破坏引发整体倒塌。(4)延性设计:提高砌体结构的延性,减小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5.3.3抗震构造措施(1)墙体拉结: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提高墙体的整体性。(2)墙体开洞:合理设置洞口,减小墙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集中。(3)墙体厚度: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墙体厚度。(4)材料选用:选用具有良好抗震功能的砌体材料。(5)施工质量: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保证砌体结构的抗震功能。通过以上措施,可提高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第6章地基与基础设计6.1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本章首先对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进行阐述。地基土是建筑物基础及其以下部分承受荷载的土壤介质,其性质直接影响着基础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本节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6.1.1地基土的物理性质介绍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土的密度、含水量、孔隙比等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6.1.2地基土的力学性质阐述地基土的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压缩性、弹性模量等,分析这些性质对基础设计的影响。6.1.3地基土的工程分类根据我国相关规范,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包括岩石、砂土、粉土、粘土等,为后续基础设计提供依据。6.2基础类型与设计方法在了解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后,本节将介绍基础类型与设计方法。6.2.1基础类型根据建筑物荷载特点、地基土性质及施工条件,介绍浅基础、深基础、联合基础等不同类型的基础。6.2.2基础设计方法详细阐述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基础尺寸的确定、荷载计算、地基承载力的验算等。6.3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针对地基土存在的缺陷,本节将探讨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6.3.1地基处理方法介绍换填、压实、预压、排水固结等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果。6.3.2地基加固技术阐述地基加固的技术措施,包括深层搅拌、高压旋喷、冻结法、地下连续墙等,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对地基与基础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第7章建筑施工技术7.1施工组织与管理7.1.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措施等内容。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7.1.2施工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包括合同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7.1.3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布置、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7.2土方与地基施工7.2.1土方工程土方工程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填筑、运输、压实等环节。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施工方案,保证工程质量。7.2.2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改善地基土功能、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关键环节。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压实、预压、桩基等。7.2.3地基基础施工地基基础施工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施工。浅基础主要包括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等;深基础主要包括桩基、沉井、地下连续墙等。7.3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7.3.1钢筋工程钢筋工程包括钢筋的加工、绑扎、焊接等环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设计规范,保证钢筋的锚固、搭接、焊接质量。7.3.2模板工程模板工程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形状、尺寸和强度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设计合理的模板结构,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刚度。7.3.3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速度、养护条件等,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7.3.4钢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包括钢结构的加工、焊接、涂装等环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设计规范,保证钢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第8章钢结构施工技术8.1钢结构制作与加工8.1.1钢材选用在选择钢材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合理选用钢材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同时应充分考虑钢材的力学功能、焊接功能、耐腐蚀功能及加工功能等因素。8.1.2钢结构加工钢结构加工包括切割、矫正、弯曲、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工艺。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2)保证加工精度和尺寸公差;(3)保证加工质量,避免产生缺陷;(4)采取合理的工艺措施,提高生产效率。8.1.3钢结构部件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对钢结构部件进行分解,制定详细的制作工艺流程。制作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钢材下料:保证尺寸准确,减少切割损耗;(2)焊接: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保证焊缝质量;(3)矫正:对弯曲变形的构件进行矫正,保证精度;(4)组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构件组装;(5)检验:对制作完成的构件进行尺寸和外观质量检验。8.2钢结构安装与连接8.2.1钢结构安装钢结构安装应遵循以下原则:(1)制定合理的安装顺序和施工方案;(2)采用专业的安装设备和方法;(3)保证安装精度和稳定性;(4)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施工安全。8.2.2钢结构连接钢结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连接工艺应满足以下要求:(1)连接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2)选用合适的连接材料;(3)保证连接强度和稳定性;(4)防止连接部位产生缺陷。8.3钢结构涂装与防火8.3.1钢结构涂装钢结构涂装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合适的涂料品种和配套体系;(2)涂装前对钢材表面进行处理,提高附着力;(3)按照涂装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涂膜质量;(4)涂装后进行质量检验,保证防腐效果。8.3.2钢结构防火钢结构防火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选择防火涂料或防火板;(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火层施工;(3)保证防火层厚度和完整性;(4)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火层,保证其长期有效。第9章建筑装饰与保温9.1建筑装饰材料与设计9.1.1装饰材料分类及特性建筑装饰材料主要包括石材、陶瓷、玻璃、金属、木材、涂料等。各类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装饰效果,设计时应根据建筑功能、环境及审美需求进行合理选择。9.1.2装饰设计原则与方法装饰设计应遵循功能、美观、经济、环保等原则,充分考虑材料、色彩、图案、尺度等因素,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实现室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9.1.3常见装饰设计风格及特点介绍现代、简约、中式、欧式等常见装饰设计风格,分析各自的特点及适用场景,为设计者提供参考。9.2建筑外保温技术9.2.1外保温系统概述建筑外保温系统是指将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表面,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介绍外保温系统的类型、组成及优缺点。9.2.2保温材料的选择与功能要求介绍常见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玻璃棉等)的物理功能、保温效果、耐久性等,为选用合适保温材料提供依据。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