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五年级下册(完美修改版)综述_第1页
古诗三首五年级下册(完美修改版)综述_第2页
古诗三首五年级下册(完美修改版)综述_第3页
古诗三首五年级下册(完美修改版)综述_第4页
古诗三首五年级下册(完美修改版)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吧。古诗词三首--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

读诗句:作者介绍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理解铺:铺开。弄:逗弄。翻译: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句理解饱饭:吃饱了饭。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欣赏天空中的明月。卧月明:躺着欣赏皎洁的月亮。

1.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这是一个()的牧童。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明诗意:无拘无束无牵无挂自由自在风景:野草横铺—六七里晚风明月—黄昏牧童:弄笛卧表现出牧童的天真.悠闲.自在.无拘无束优美恬静悟诗情:

自由读读,说说你从牧童这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说你对这种童年生活的感受。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之一。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舟过安仁[宋]杨万里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在一只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撑杆,停下船桨,坐在船中。词句解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词句解析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张、使风”动词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气、可爱和天真。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表现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

小结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可以看出作者对儿童的喜欢之情。

《舟过安仁》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

。宋杨万里所见所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解题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21岁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本课所选《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作者简介:翁锄莲老翁锄头莲花wēnɡchúlián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村居[宋]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译义:一所低小的茅屋,坐落在长满青草的溪边。赏析:“茅檐”交代了地点,“溪上青青草”交代了时间在暮春初夏。短短两句把农村景色的清新美丽给表现出来: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屋子附近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的草儿一片青青之色。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译义:

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吴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赏析: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茅屋前一对老夫妇,他们大概是喝了一些酒,脸上红扑扑的,一副微醉的样子,正操着乡音在高兴地聊天。白发翁媪,不知谁家?这里设一问语,便觉声情摇曳,意趣平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译义:

(看看茅草屋外)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赏析:在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大儿”锄豆,俨然一位懂事的大哥哥;“中儿”织鸡笼,正认真地学哥哥做事。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译义: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赏析: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只是那“小儿”顽皮好玩,在两个哥哥劳动的时候,躲在一旁,剥着莲蓬吃莲子。一个“卧”字传神地写出“小儿”活泼天真的面貌形态,情趣盎然,读之便感到那顽皮小儿瞒人的举动,天真的心思实在逗人喜爱。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本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词中的第三、四句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有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小结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文扩写成400字的短文。【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几棵树挺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风萧萧地吹过,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时发出“刷刷”的响声,就像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的月夜奏上一曲动听的“夜曲”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一个牧童,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一边吹奏着笛子,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子声传遍了整个草原,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曲”增加了一份幽雅……时间飞快地流逝着,原本明亮皎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们继续演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安然入睡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