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整合易错易混真题链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背景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续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开始标志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扩大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续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意义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续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诞生成立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会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续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这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续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诞生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概况1922年初到1923年春,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顶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续表

1.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李大钊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中国近代化思想解放运动只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新文化运动包含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方面的内容。

5.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指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不是日本割占山东。

7.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中国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不是彻底胜利。

9.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依据是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决定斗争最终结果的主力军。

10.中共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但他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11.中共一大开会地址最初在上海(是中国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13.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一、选择题1.(2024·湖南)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

)

CA.保留旧文学

B.废除科举制

C.普及白话文

D.推翻清王朝2.(2024·湖北)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他此行的目的是(

)

AA.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领导秋收起义C.参加八七会议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3.(2023·河南)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D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4.(2023·湖南衡阳)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面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A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5.(2022·河北)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

D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6.(2022·浙江温州)1919—1922年,国内外出版了89种马克思主义中文书籍。在确知出版地点的78种书籍中,有59种出版于上海。这反映了(

)

DA.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

B.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以求自强C.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被严重动摇

D.上海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心7.(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右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

)

BA.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B.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C.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

D.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8.(2020·山东青岛)“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

D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9.(2019·四川广安)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D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10.(2019·江西)“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B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一二·九运动二、综合题11.(2019·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

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答案]

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