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夏元金的统治《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唐到元,中国如何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辽金等少数民族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政权影响,中国变成了“大中国”。——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西夏辽北宋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金西夏南宋元一.辽、西夏、金的统治民族政权辽西夏金时间民族及活动区域政权建立灭亡于政治制度916-11251038-12271115-1234契丹族辽河上游党项族陕北、宁夏一带女真族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耶律阿保机,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元昊,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完顔阿骨打,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金蒙古蒙古南北面官四时捺钵相关史料辽的制度建设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1)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2)四时捺钵:保持草原习俗、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四时捺钵主要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泺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四月上旬—七月中旬避暑、议政、放鹰秋捺钵庆州伏虎林七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十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特点?捺钵:迁徙中的行营,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一.辽、西夏、金的统治民族政权辽西夏金时间民族及活动区域政权建立灭亡于政治制度916-11251038-12271115-1234契丹族辽河上游党项族陕北、宁夏一带女真族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耶律阿保机,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元昊,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完顔阿骨打,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金蒙古蒙古南北面官四时捺钵基本模仿北宋制度,一制两称基本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1125年金灭辽1127年靖康耻金1125年10月,金兵两路南下,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金的制度建设(1)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2)猛安谋克制特点:内容:性质:每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与汉族同居,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兵农合一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辽西夏金南北面官、四时捺钵模仿宋制、一制两称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1、特点:(1)“蕃汉分治”、因俗而治(2)治理过程实行双轨制:既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又保留本民族的特色2、原因:(根本)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上的差异3、影响: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也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例:上(指宋神宗)谓辅臣曰:“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宋神宗认为”二虏难制“是由于A.辽与西夏呈联合之势B.辽与西夏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C.金与西夏比汉唐强盛D.辽与西夏兼具民族旧制和汉制D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崛起:1206年,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2、蒙古扩张:灭西辽、西夏、金,收吐蕃,并大理,三次西征1247年,蒙古皇子阔端与吐鲁番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谈,就吐蕃地区归附达成协议。之后,西藏开始正式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第一次西征(1218年)以复仇为由西征,灭花剌子模国,军队直抵黑海北岸第二次西征(灭亡金朝后)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军队打至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第三次西征(13世纪中叶)以西亚为目标,攻占巴格达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崛起:1206年,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2、蒙古扩张:灭西辽、西夏、金,收吐蕃,并大理,三次西征3、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蒙古在其他统

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尊元朝为宗主国。4、完成统一:1279年,元军在崖

山海域击败南宋余

部,完成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4、治理措施:中央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地方①修筑驿道,设置驿站;设急递铺,传递公文。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选必二》第12课意义:(1)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地方②行省制度含义: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性质?既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双重性)概括行省的特点?行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是否会削弱中央集权?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地方②行省制度①派出机构,大而不专(元)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南岭②犬牙交错,大而难独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②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行省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而守的这一教训,在地方区域设置上,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边疆治理①吐蕃: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②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③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选必一》第11课【历史纵横】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间接、不稳定→与内地一体化趋向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赋役制度沿袭唐制北方:租庸调,征丁税、地税南方:两税法,征夏税、秋粮新增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与银两科差:相当于唐代的“调”和“庸”,以“户”为课税对象。科差在北方征丝料与包银,在江南征户钞与包银。相当于“租”户籍制度诸色户计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三.元朝的民族关系元朝建立前蒙古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结合《选必三》第11课传教士: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旅行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他的《马可·波罗行纪》对之后欧洲的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发生了变化。自东向西: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自西向东:来自不同地域的“色目人”,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三.元朝的民族关系元朝建立后民族交融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回回(回族前身)。民族歧视和压迫四等人制---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汉人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小结(2022·海南高考·4)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C真题演练【解析】根据材料“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可知两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也认同中原汉族政权的做法,鼓励种植桑树和枣树,体现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故选C项;

西夏和金朝属于独立王朝,不属于宋朝的疆域,排除A项;

政府鼓励种植桑树和枣树是为了鼓励农业生产,排除B项;

周边少数民族认同的是中原政权的文化而不是政权本身,排除D项。(2018·天津高考·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A真题演练【解析】题干中“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推知行省在中央集权下拥有适度权力,故A项正确;

题干中“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说明地方有一定实权,并不是缺乏实权,故B项错误;

题干中“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推知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而不是集中专断,故C项错误;

行省制处理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非君主决策问题,无法体现君主专制加强,故D项错误。第九、十课默写:1、以下与宋朝“同平章事”地位相当的有

。①通判②枢密副使

③转运使

④三司使2、以下属于宋代路级机构的是

。①御史台

②三司

③转运司

④中书门下3、“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描述的是

朝的政治制度。4、分别写出两宋给予辽、西夏、金的钱物名称:(顺序不能错)

。5、《元史·地理志》总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句话说明元朝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

的趋向。第九、十课默写:1、以下与宋朝“同平章事”地位相当的有

。①通判②枢密副使

③转运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