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 B. C. D.【答案】C【解析】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2.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尽量选择较亮的环境进行实验B.组装器材时,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C.实验中,物距要始终大于二倍焦距D.实验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答案】D【解析】A.为使成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故A错误;B.组装器材时,应将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光屏之间,故B错误;C.实验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均成实像,实验时物距要始终大于一倍焦距,故C错误;D.实验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所成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正确。故选D。3.凸透镜成像,焦距是10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35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 B.放大虚像 C.等大实像 D.缩小实像【答案】D【解析】凸透镜焦距是10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35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4.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A.6cm B.8cm C.14cm D.20cm【答案】B【解析】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即物距为16cm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则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此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可求焦距f=8cm。故选B。5.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B.将凸透镜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C.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答案】B【解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A.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由解得故A错误;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正确;C.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C错误;D.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D错误。故选B。6.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集邮爱好者观察集邮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1)(2) B.(2)(3) C.(1)(4) D.(2)(4)【答案】D【解析】(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1)错误,不符合题意;(2)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2)正确,符合题意;(3)幻灯机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3)错误,不符合题意;(4)老花镜是凸透镜,可以当作放大镜使用,故(4)正确,符合题意。故可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B.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此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光屏上也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故B正确;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故C错误;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这样反射光线可以向着各个方向。故D错误。故选B。8.小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以及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并调整光屏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将变小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小的凸透镜,则烛焰所成像的像距将变大【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故B错误;C.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像将会变小,故C正确;D.换用焦距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像将会变小,烛焰所成像的像距将变小,故D错误。故选C。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24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答案】C【解析】A.由上图可知,当物距等于16厘米时,像距离等于16厘米,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16cm=2f故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故A错误;B.u=24cm>2f时,故成倒立、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因f<u=12cm<2f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D.在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下,根据“像远像近像变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故D错误。故选C。10.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A.d一定小于fB.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C.d一定大于f,小于2fD.一定大于2f【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如图一,点光源在焦点上,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也会聚一些,但是不会到达平行光线的位置,如红色光线会聚在光屏上,形成比较大的光斑,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时,光斑会减小;如图二,点光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增大;如图三,点光源在二倍焦距以外,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到达实像位置后,光线继续向外传播,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减小;所以光屏和点光源与凸透镜等距离时,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和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形成光斑,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减小。故选B。二、填空题11.在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12厘米处放一物体,那么物体经透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如果换一个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物体的位置不动,那么物体经透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答案】倒立缩小实正立放大虚【解析】[1][2][3]凸透镜的焦距为5cm,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2cm时,12cm>2f,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5][6]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2cm时,12cm<f,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2.小华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图中在屏上成清晰实像的场景的实际应用是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在10cm处和55cm处不动,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移到______cm刻度处。【答案】主光轴投影仪40【解析】[1]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由图示位置可知,物距u=15cm,像距v=30cm,即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3]保持蜡烛和光屏在10cm处和55cm处不动,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应将凸透镜移到10cm+30cm=40cm刻度处。13.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此时物距为__________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移至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答案】15大于70能【解析】[1]物距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如图中,物距为50cm−35cm=15cm;[2]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此时的物距为15cm,即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应成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即50cm+20cm=70cm以外,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光屏应放在大于70cm的刻度范围内移动;[3]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5cm的刻度处,此时的物距为50cm5cm=45cm,即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所以此时光屏处于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光屏上能成像.14.小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先将蜡烛和光屏分别固定在光具座的20cm和65cm处,然后移动透镜,在光屏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实像,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用符号和不等式表示);接着小薇将光屏移到80cm处,为了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此时透镜要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须满足______。【答案】u>2f左2f>u>f【解析】[1]已知在光屏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u>2f。[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为了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此时要减小物距,即透镜要向左移动。[3]因此透镜要向左移动,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须满足2f>u>f。15.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的装置,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1)蜡烛在10cm刻度线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蜡烛在30cm刻度线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蜡烛在40cm刻度线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答案】缩小放大正立【解析】(1)[1]蜡烛在10cm刻度线时,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cm,大于2倍焦距,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2]蜡烛在30cm刻度线时,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3)[3]蜡烛在40cm刻度线时,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小于1倍焦距,只能在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1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答案】0.05变小【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需像时,物距增大,像变大.【解析】由图象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10cm时,物像的大小相等,物距和像距都为二倍焦距,可得:f=5cm=0.05m;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且大于焦距,则像距减小,像变小.17.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处.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答案】焦点15正立虚【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2)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点睛】(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8.如图所示,O是凸透镜的光心,F是凸透镜的焦点,蜡烛烛焰在点P发出的两条光线a、b,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像在Q点。(1)通过光线a、b确定烛焰点P及其像Q的位置,请画出相应的光路图;(_______)(2)点燃蜡烛前,我们站在透镜左侧能用眼睛直接看见本身不发光的蜡烛,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点燃蜡烛后,我们站在透镜左侧能看见发光的蜡烛的火焰由于空气受热而晃动,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均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3)如图,点燃蜡烛后,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是否可行?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若想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到Q,人应该站在区域______(从A、B、C、D中选择填写),眼睛朝向_________(从“左”或“右”中选择填写)。【答案】反射折射不可行C、D左【解析】(1)[1]由题知,光线a、b是烛焰在点P发出的光,则光线a、b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即为烛焰点P;a光线为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方向不变,b光线是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据此作出它们的折射光线,两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P的像点Q。如图所示:(2)[2][3]点燃蜡烛前,我们站在透镜左侧能用眼睛直接看见本身不发光的蜡烛,这是蜡烛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点燃蜡烛后,我们站在透镜左侧能看见发光的蜡烛的火焰由于空气受热而晃动,说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当光穿过时,发生了折射。(3)[3][4][5]由图知,P到凸透镜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看到烛焰的像;若想直接观察到虚像Q,人应该在光屏一侧对着凸透镜观察,即人应站在C或D区域;眼睛向左观察。三、作图题19.请根据图中所示情形,画出S点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S'。(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出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一是平行入射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二是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就是S的像点位置,如图;2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位置A时,观测到在位置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位置B,试作图找出蜡烛通过透镜的成像位置.(_________)【答案】【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三条特殊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过光心的方向不变;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要知道由物体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像点.【解析】从物体A的顶端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而会聚到像点.由A的顶端发出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从物体B的顶端做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再从B的顶端做过光心的光线,这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条特殊的光线,利用三条特殊的光线来作图.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21.A'B'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是主光轴,请在图中找出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答案】【解析】【解析】连接物像的端点A、A′并延长与主光轴交于O点,O点为凸透镜的光心,过O点垂直主光轴作出凸透镜;从A点平行于主光轴作一条入射光线,交与凸透镜与E点,连接A′E并延长交于主光轴F点,F点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EF为入射光线AE的折射光线,在凸透镜的左侧对称的作出另一焦点F,如图所示:【点睛】利用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光路可逆和图示作出透镜和焦点的大致位置.四、实验题22.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3)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不变”)的实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4)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过程中,他们又尝试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发现在光屏上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答案】同一高度10左缩小右仍能【解析】(1)[1]实验前,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2]由图可知,物距等于像距为20cm,即u=v=20cm=2ff=10cm(3)[3][4]把蜡烛向左移动,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为20cm+15cm=35cm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应把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接下来改用焦距为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焦距变大,光线会推迟会聚成像,像距变大,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4)[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另一半部仍可以会聚光线,所以仍可以成物体完整的像。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照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接着小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华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填“同”或“异”)侧。【答案】10.0放大投影仪右不能异【解析】(1)[1]按照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60.0cm50.0cm=10.0cm(2)[2][3]小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物体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3)[4]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当向右移动蜡烛时,物距减小,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可知,物近像远像变大,应该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4)[5][6]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华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物体位于一倍焦距之内,成虚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异侧。24.小海用图1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挑选透镜时,小海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所示光斑,他应该选择______(选填“甲”或“乙”)透镜来进行实验;(2)选好透镜后,小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3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3)实验前应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______,实验时凸透镜位于50cm刻度线处,使蜡烛位于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若此时固定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4)给凸透镜“戴上”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答案】乙10.0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能远离【解析】(1)[1]图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图乙中间出现亮斑,所以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要选择乙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2]由图像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即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因此焦距为f=60.0cm50.0cm=10.0cm(3)[3]实验时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4][5]实验时凸透镜位于50cm刻度线处,使蜡烛位于25cm刻度线处,物距为u=50cm25cm=25cm因为u>2f,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6]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若此时固定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4)[7]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使像延后会聚,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25.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1图、2图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______(选填“1”或“2”)图。(3)本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填字母)。A.5cmB.8cmC.10cmD.15cm(4)在2图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______(选填“3”或“4”)图中的视力缺陷。(5)如5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光体AB所处的位置,请你根据所学的透镜知识,用特殊光线作出AB在光屏上所成像A'B'的大致位置______。【答案】需要1C4【解析】(1)[1]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是利用烛焰成像,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所以需要点燃蜡烛后再调节实验器材高度。(2)[2]成缩小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大于像距;成放大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缩小像的是1图。(3)[3]由1图得,,解得①由2图得,,解得②由①②得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4]3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需要凹透镜矫正。4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需要凸透镜矫正。在题2图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所放的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矫正远视眼的凸透镜,故可矫正4图中的视力缺陷。(5)[5]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方向不变;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凸透镜的焦点;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交于一点,该点是物体AB的A点像的位置,由该点向主光轴作垂线,垂线段即为AB在光屏上所成的像A'B'的大致位置。如下图所示: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焦距f为8厘米的凸透镜和物高h物为5厘米的光源等器材进行实验,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u、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计算了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1中。表1:f=8厘米,h物=5厘米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像(厘米)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128.011.22.02.5224.012.02.52.0318.014.44.01.25413.020.88.00.625512.024.010.00.50610.040.020.00.25①根据实验序号1~3的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通过比较像高h像与________的大小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_________。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像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③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和像高h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答案】物高h物物距大于像距物距u变小,像距v变大,像高变大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和像高h像乘积相同【解析】①[1][2]比较前三次实验数据,物距都大于像距,再比较像高和物高知,像都是缩小的,故可得: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②[3]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在变大,故可以得出结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变小,像距v变大,像高变大。③[4]以第2次实验为例,比值k与像高h像的乘积此积为物高,且6次实验结果均如此,故结论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和像高h像乘积相同。27.小徐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他选取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H为3.00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像高h像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h像与物距u、像距v之间的关系,还进行了适当的运算,将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最后一例。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像(厘米)像距和物距的比值k(k=v/u)160.012.00.600.20250.012.50.750.25330.015.01.500.50418.022.53.301.25516.026.75.001.67614.035.02.50(1)根据实验序号1~5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像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同一发光体,___________。(2)根据实验序号1~5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h像与像距和物距比值k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同一发光体___________。(3)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实验序号6中:像高h像为_______厘米。(4)小徐在完成上述实验后,认为还可以通过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进行拓展探究。示例:可以用黑色纸片遮挡部分凸透镜,探究遮挡物的形状及大小对凸透镜成像的影响。请仿照示例写出其他拓展探究方案(一个方案即可)。________【答案】像距v和像高h像均随物距u减小而增大像高h像与像距和物距比值k成正比7.50见详解【解析】(1)[1]根据实验序号1~5的数据,可以看出物距u变小时,像距v增大,像高h像也增大,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同一发光体,物距u变小,像距v变大,像高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苏州城市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班级行为规范的建立与实施计划
- 2024年宁波财经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江西省广播电视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公司并购与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四川文理学院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4年三明市尤溪县招聘教师笔试真题
- 战略管理中的外部性风险识别与应对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佛山市南海区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货物购销合同范本
- 2025陕西延安通和电业有限责任公司供电服务用工招聘10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云南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 《生成式人工智能职业技能评估规范》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及答案详解1套
-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 Unit8SectionA1a2d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700字
- 铝电解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2025年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