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同时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D.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2.为研究稻螟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地区将鸭子引入农田捕食稻螟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对4000亩地里的稻螟虫进行有效控制。据此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鸭后,稻螟虫种群K值降低,其值为甲图中的N1B.由甲图可知,稻螟虫和鸭的种群数量变化符合循环因果关系C.乙图AB段,稻螟虫初始数量为N0,且每天增加3%,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D.天敌、竞争者等都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也可通过引入稻螟虫竞争者来达到防控目的3.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B.痛觉感觉中枢位于乙方框处C.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缩手反射不会存在4.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的种群数量相等B.c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C.b~c期间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D.a、b两点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5.下列现象的出现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无关的是()A.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不育B.扦插成活后的枝条与亲本遗传物质相同C.三倍体西瓜植株一般不能形成正常种子D.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血糖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指标。图1为人体内血糖来源和去向示意图,图2为胰岛B细胞内胰岛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①⑤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②⑥代表的物质不完全相同,是由于_______一般不能分解为血糖。学生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时,机体内主要进行图1中的②的分解、_______和⑤代表的生理过程。(2)图2中Ca2+内流导致胰岛B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使胰岛素以______________方式释放出细胞。如果机体发生图1中的④症状,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量_______(填“不足”或“过多”)。(3)请列举图2中所示胰岛B细胞中ATP的两项生理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养生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养生主要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______________。(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_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__________、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3)在B中含有许多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B中时,能与其中的_________发生作用。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_______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9.(10分)下图表示果蝇某细胞内的相关染色体行为,1、2代表两条未发生变异的染色体,3、4代表两条正在发生变异的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不同片段。(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1与2是_____________染色体,图中A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基因突变。图中显示此果蝇细胞发生过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类型。(2)请将图示联会过程补充完整____________。10.(10分)近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团队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成果于9月2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该技术未来有望促进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推动可持续经济。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传递渠道是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考虑,图中生物c属于_____,其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_____。(2)图中b同化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3)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_____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4)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是_____(答出1点即可)。11.(15分)下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构成_____,其中A为_____,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E_____。(3)毛细血管壁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调节。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外部因素如温度、水分等,内部因素如疾病、繁殖能力等,都对种群数量变化有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详解】A、林下光照较弱,生存着许多适应弱光环境是阴生植物,不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A错误;BD、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但环境条件改变会使K值上升或下降,B错误,D正确;C、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某种群个体数,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不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C错误。故选D。2、B【解析】鸭子引入农田捕食稻螟虫的过程中的食物链是植物→稻螟虫→鸭,鸭捕食稻螟虫,稻螟虫种群数量减小;当鸭种群数量过大,稻螟虫数量较少,稻螟虫的食物充足,种内斗争减小,稻螟虫种群数量会升高;鸭和稻螟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以使两个物种达到相对稳定,鸭将稻螟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影响水稻产量。【详解】A、鸭可捕食稻螟虫,引入鸭可降低稻螟虫的环境容纳量,且甲图显示,引入鸭后,稻螟虫种群数量在N1~N3之间浮动,即N2附近波动,故引入鸭后,稻螟虫种群的K值为N2,A错误;B、图甲中,鸭与稻螟虫是捕食关系,稻螟虫数量增加,可使鸭的数量增加,鸭的数量增加,又可抑制稻螟虫数量增长,使其种群数量下降,稻螟虫数量下降,可使鸭的数量下降,故甲图中稻螟虫种群数量在N1~N3之间浮动,鸭的数量也在一定值上下浮动,即稻螟虫和鸭的种群数量变化符合循环因果关系,B正确;C、乙图AB时间段,若稻螟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λ值是(1+3%),因此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03)t只,C错误;D、天敌、竞争者等生物因素都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但引入稻螟虫竞争者,虽可使稻螟虫数量减少,但竞争者同样会危害农田,故不能通过引入稻螟虫竞争者来达到防控稻螟虫的目的,D错误。故选B。3、C【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甲为大脑皮层,乙为脊髓,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详解】A、图中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A错误;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即乙方框处,痛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即甲方框处,B错误;C、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正确;D、M和N受损,影响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但不会影响由脊髓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其缩手反射仍会发生,D错误。故选C。4、D【解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题意分析: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等于1时,表示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意味着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下降。因此,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R值的变化由大于1逐渐上升,而后又由大于1变成了小于1的值,故种群数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R值一直小于1,故该区段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a、b两点的R值均大于1,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数量呈增加状态,因此b点的种群数量大于a点,A错误;B、图中显示,c~d段的R值依然小于1,因此在该时间段内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因此,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C、由图可知,b-c之间,R的值从大于1到小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C错误;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D正确。故选D。5、B【解析】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详解】A、马和驴杂交的后代不育,原因是杂种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联会现象,由此可见,该现象与联会行为有直接关系,A错误;B、扦插成活后的枝条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所以与亲本遗传物质相同,B正确;C、三倍体西瓜植株高度不育是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不能或很难形成正常配子所导致的,C错误;D、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是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D错误。故选B。6、D【解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详解】A、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B、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C、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D、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消化吸收、氧化分解②.肌糖原③.③的转化④.由正变负⑤.胞吐⑥.不足⑦.使K+通道关闭、为胰岛素分泌等多种生命活动供能【解析】1.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①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为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③脂肪等非糖物质变成葡萄糖。
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3条。①全身各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人体利用消耗。②变成肝糖元、肌糖原储存起来。③转变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当血糖浓度过高超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就会出现糖尿。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1)图1中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⑤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糖类的氧化分解供能。②表示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⑥代表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显然②⑥代表的物质不完全相同,是由于肌糖原一般不能分解为血糖。学生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时,由于机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为胰高血糖素,进而促进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转化,进而维持血糖平衡和⑤代表的生理过程。(2)图2中Ca2+内流导致胰岛B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从而引起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使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细胞。如果机体发生图1中的④尿糖症状,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导致血糖无法正常进入组织细胞进行利用和储存引起的血糖浓度过高。(3)图2中所示胰岛B细胞中两项消耗ATP的生理过程为:K+通道关闭、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等多种生命活动。【点睛】熟知血糖的来路和去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能正确辨析图中各种生理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前提,图2种各种生理过程的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1)①.神经-体液-免疫②.淋巴液(2)①.B②.扩张③.D(3)①.NaHCO3(或HCO3-)②.pH(或酸碱度)【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消化液、B是血浆、C是细胞内液、D是组织液、E是淋巴液。B、D、E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小问1详解】养生就是主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因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分析可知其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的淋巴液。【小问2详解】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时,口器会刺透毛细血管进行吸血,同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人血浆,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更多地流人组织液,使D(组织液)的含量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小问3详解】乳酸主要与B(血浆)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经肾脏排出体外,碳酸可分解为二氧化碳,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关系,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综合理解是解题的关键。9、(1)①.8②.非同源③.不一定④.易位(2)【解析】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SV)是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有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的剧变等,内因有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衰老等。主要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小问1详解】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1与2形态大小不同,且上面是非等位基因,因此1与2是非同源染色体;A代表染色体上的片段,不一定是基因内部,因此不一定属于基因突变;图中所示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中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小问2详解】联会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且等位基因与等位基因所在的片段相互靠近,故联会的结果呈十字架形式,如下图所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发生易位及联会情况,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10、(1)①.食物链和食物网②.分解者③.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3)呼吸(和分解)(4)增加碳固定量(或碳吸收量,碳存储量);减少碳排放量【解析】据图可知,d表示生产者,c表示分解者,a、b表示消费者。【小问1详解】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d与非生物环境存在双向箭头,为生产者,ab均为消费者,abd均有箭头指向c,c为分解者,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小问2详解】ab均为消费者,且b为图示中最高营养级,不被其它生物捕食,因此其同化的能量最终去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小问3详解】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固定,而返回无机环境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小问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成都市金牛区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防溺水演讲稿范文400字(17篇)
- 护理年终工作总结(17篇)
- 网络安全防护在智能建筑的安全报警系统评估考核试卷
- 电光源寿命评估与提升考核试卷
- 肥料施用与农产品品质考核试卷
- 电信增值业务开发与创新案例考核试卷
- 2025年施工现场消防应急演练总结(4篇)
- 2025寒假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18篇)
- 皮革加工过程中的表面处理效果评价考核试卷
- 隧道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严重缺陷清单(试行)
- 深信服超融合HCI技术白皮书-20230213
- 2025年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广西公务员【申论A卷、C卷+2023申论A卷】共3套真题及答案
- 《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四单元《青春之光》课件
- 2024物业管理数字化升级服务合同
- 灌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篇)
- 药品追回管理制度内容
- 二战时期的中国抗日战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