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李大钊在《孔子与宪法》一文中指出:“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的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由此可知,李大钊A.主张“打倒孔家店”B.推行君主立宪政体C.希望改造儒家思想D.树起社会主义旗帜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李大钊将儒家思想比作“残骸枯骨”,表明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李大钊看来,儒学已经不适应当时社会需求,他主张“打倒孔家店”,进而改造中国社会,A项正确;李大钊维护当时的民主共和政体,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李大钊对儒家思想的批判,而没有反映他希望改造儒家思想,也没有反映他宣扬社会主义思想,排除CD项。故选A项。2、如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日本的挤压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①处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得其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即“肥料不足”,①正确;②处于1912—1919年,当时处于一战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②正确;③处于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受到美国的挤压,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日本的挤压,③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④正确。由此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反动,社会混乱,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有利。北洋军阀政府对于经济的失控,使之不能任意操纵经济,也就不能任意破坏经济的发展,致使中国经济在如此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仍然有所发展。材料旨在说明A.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造成社会黑暗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造成经济停滞C.社会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D.北洋军阀政府对经济管控力度有限答案:C解析:军阀割据混战导致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正因为军阀割据不能操控经济,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由此可知,社会环境影响着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造成社会黑暗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有所发展,排除B项;北洋军阀政府对经济管控力度有限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4、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着。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是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自强、求富”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民主、科学”答案:D解析:由于“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着”,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故D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排除B项;“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5、据统计,1912年成立的实业团体有40多个,遍及全国22个省区。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如中国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本会以集合五大民族,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为宗旨。”材料主要反映了A.各种实业团体崛起B.二次革命影响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D.实业救国潮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纷纷涌现,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潮流,D项正确;实业团体的崛起只是现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二次革命的时间是在1913年,排除B项;“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1912~1919年之间,时间上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6、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有一群大师级国学教授。辜鸿铭是其中一个极有个性之人。辜鸿铭学贯中西,但是辛亥革命后坚持不剪辫子,进出北大教室,成为校园里一道怪异的风景。他曾说:“古文是高雅的语言,比口语更优美,正如莎士比亚的英语比现代英语口语更优美一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侧面反映了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争论B.辜鸿铭强调肯定传统文化的价值C.辜鸿铭固守传统拒绝西方文化D.体现北大“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答案:C解析:辜鸿铭固守传统,拒绝西方文化与其“学贯中西”,欣赏莎士比亚的英语等不符,C项正确;辜鸿铭拿莎士比亚英语和现代英语口语的比较为例子,说明古文比口语高雅,从侧面反映了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争论,排除A项;辜鸿铭强调古文高雅确有肯定传统文化价值的意图,排除B项;国学大师辜鸿铭与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汇聚一堂,的确体现了北大“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排除D项。故选C项。7、在探究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没有合格的共和国国民没有“多数国民”的觉悟,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要造就合格的共和国国民,首先必使国民具有“国民之思想人格”。为此,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A.变法维新B.师夷长技C.自强求富D.民主科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没有合格的共和国国民没有‘多数国民’的觉悟,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可知,激进民主主义者认为需要启发民智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因此这些民主主义者提出改造国民的思想人格,打出民主科学的旗号,D项正确;维新变法、师夷长技以及自强求富在辛亥革命之前,排除A、B、C项。故选D项。8、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法律体现了(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D.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的主权在民原则,D项正确;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是《临时约法》对政体的影响,不是该项内容体现的精神,排除A项;辛亥革命并未完成终结封建制度的任务,排除B项;宣示中华民族独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排除C项。故选D项。9、下表为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据此能共同认定的是A.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B.革命派与立宪派合作反清C.清帝退位但专制犹存D.辛亥革命终结了清朝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记载“不但荡涤二百六十余年的耻辱……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根据材料中日伪政权教科书记载“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可知,清政府无力对抗辛亥革命,将权力给了袁世凯;根据材料中革命根据地教科书记载“虽然在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由此可知,不同教科书共同认定的是辛亥革命终结了清朝统治,D项正确;“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在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和革命根据地教科书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革命派与立宪派合作反清”,排除B项;“清帝退位但专制犹存”在日伪政权教科书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0、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政党和社团,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等。以下是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上海等七地区政党社团统计表。该表最主要表明地名政党、政治性社团其他社团合计上海9932131苏州7916南京23528广州282553武汉331245北京511566天津301747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社会各阶层B.近代中国多党政治已经形成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国民主化进程D.民主革命的基础非常广泛答案:C解析:由表格“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各种政党、社团在各地相继出现,这主要由于辛亥革命推动结社自由,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A项;近代中国没有形成多党政治格局,故排除B项;辛亥革命未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因此革命基础薄弱,排除D项。故选C项。11、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青年》《新社会》《新教育》《新妇女》《新学生》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刊物多以“新”字开头,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所以“新”字开头说明当时的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进行思想启蒙,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革命的呼声并没有高涨,而且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排除AB项;“新”字体现的是进行思想启蒙和国民精神改造的意图,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12、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揺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A.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D.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答案:A解析:根据“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揺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可得出以河南为代表的北方群众支持反清斗争,说明群众基础广泛,A项正确;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失去控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土崩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13、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是罪恶的、黑暗的,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个根本颠覆。这表明A.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B.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C.对传统文化持有绝对否定的态度D.民主政治的取得具有一蹴而成性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以判断,题干评价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题干描述的是成功仅仅是观念上的,并非在显示政治实践中,B项符合材料,B项正确;材料强调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题干是对传统君主专制的否定,并非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排除C项;D项说法是一种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4、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这是因为它A.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C.形成了三民主义思想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可得出是在评价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民主国家,B项正确;“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不符合题干中“民族民主革命”,排除A项;三民主义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已经形成,时间不符,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表是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表中数据变化反映了项目1872~1894年1895~1913年商办设厂数53463资本(千元)469790801资本所占比重9.6%4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1986资本(千元)1619629469资本所占比重33.1%13%A.洋务运动破产B.列强侵略减轻C.产业结构变化D.民族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商办的比重从9.6%增长到了41%,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洋务运动破产是1895年,从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排除A项;列强侵略不断加剧,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结构,排除C项。故选D项。填空题16、袁世凯死后,________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答案:段祺瑞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因此,空白处为段祺瑞。17、参加一战(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概况:

______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3)影响①收回德、奥在天津、______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中国______前往欧洲作战,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答案:

1917

汉口

劳工解析:本题考查北洋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3)影响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作战,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18、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________与________的局面(1)以________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2)________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3)________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________。答案:

混战

割据

冯国璋

皖系

奉系

东北三省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1)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2)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3)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19、护国战争①________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②1915年,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________,发动护国战争,讨伐________答案:

二次革命

护国军

袁世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二次革命护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并且出兵讨袁,发动护国战争。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故①是二次革命,②是护国军,③是袁世凯。20、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

辛亥革命

封建君主专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清帝逊位诏书》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欤?钦此。请回答根据《清帝逊位诏书》的材料,归纳清廷自称的结束帝制、走向共和的原因包括哪些哪些方面?答案:①民军起事(或者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均可)②政体不决,社会动荡;③全国人民倾向共和:④外观大势(世界形势的变化或者列强不再支持清政府);⑤希望南北结束对峙,实现统一:⑥皇室可以得到优待;解析:据材料“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可知,民军起事(或者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均可),各省纷纷响应;据材料“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可知,政体不决,社会动荡;据材料“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可知,全国人民倾向共和;据材料“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可知,外观大势(世界形势的变化或者列强不再支持清政府);据材料“袁世凯前经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可知,希望南北结束对峙,实现统一;据材料“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欤”可知,皇室可以得到优待;小提示: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形成一股潮流。来华传教士将中国的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输回欧洲,推动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融合和吸收。在18世纪动荡的欧洲面前,中国的道德哲学及开明君主专制更是为渴望改革的欧洲社会提供了实践依据。但是,到晚清时期,西方在华传教士和学者更加热衷于构造儒学与现代化不相容的逻辑。中国文化代表着束缚和停滞,而基督教才能带来一种崭新的生活。这种宣传在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广为传播的社会背景下,“西方思维方式(在中国)取得控制地位的日子一定会来到”的预言逐步变成了现实。——摘编自吴礼明《17-19世纪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分裂》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西学无统一称呼,多以“夷学”字称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对西方有了比较切实的了解,改变了对西方的偏见,加之有关条约明文禁止称西洋为“夷”,时人对西方文化比较广泛的称呼是“西学”。戊戌变法时期,西学之名日日见诸报刊,但也有人用“新学”概括西方文化,西学、新学之名并行不悖。庚子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使用“新学”之名,新学与旧学被赋予了明显的价值判断色彩。——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到晚清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学”在近代中国称呼变化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并对这种社会心理作简要评价。(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答案:(1)态度变化:从积极融合吸收到构造儒学与现代化不相容,企图以西方文化主导中国。原因: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向中国扩张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欧洲中心”的文化优越论为侵略中国制造合法性理由;晚清时期中国国力衰弱,发展趋于停滞的现实;近代中国为救亡图存逐步接受西方文化。(2)社会心理:从鄙视西方文化到到崇尚西方文化。评价:这种社会心态的变化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救亡图存需要的反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也造成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丧失的负面影响。(3)认识:应该包容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带来发展,文化霸权或锁国心态都会引发灾难;应尊重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解析:(1)变化一问,根据材料“来华传教士将中国的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输回欧洲,推动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融合和吸收”和“到晚清时期,西方在华传教士和学者更加热衷于构造儒学与现代化不相容的逻辑”和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使用“新学”之名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态度变化:从积极融合吸收到构造儒学与现代化不相容,企图以西方文化主导中国;原因一问,根据材料时间的时代大背景,可以从西方的角度,从工业革命的需要、西方文化优越论的思维思考;从中国的角度,可以从晚清的实力衰落、发展趋于停滞、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文化等角度回答。(2)心理一问,根据材料“

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西学无统一称呼,多以‘夷学’字称之”和“西学、新学之名并行不悖。庚子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使用‘新学’之名,新学与旧学被赋予了明显的价值判断色彩”等信息,可以概括出社会心理:从鄙视西方文化到到崇尚西方文化;评价一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上,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救亡图存需要的反映、客观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角度回答;消极上,造成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丧失角度回答。(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要包容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各国交流可以促进发展、文化霸权或锁国心态都会引发灾难、尊重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等角度等回答即可。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单位:家)江苏(含上海)直隶(含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福建奉天湖北陕西黑龙江广西甘肃其他省1554542333120191933110——根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材料三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既曲折而艰难又发展,请分析这一时期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2)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3)因素:经济危机爆发,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最终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解析:(1)政策:根据“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得出重农抑商。(2)根据“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可得出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根据“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得出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3)因素:根据“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有经济危机爆发,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最终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24、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日本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据《辞海》等整理(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2)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答案:(1)美利坚合众国。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