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缝蝇是一种小昆虫,其雄蝇的求偶方式很奇特。雄蝇在求偶之前会先建造一个细软的、与自身大小相当的丝质球,里面包裏着食物。然后带球飞到由其他带球雄蝇组成的蝇群中,并绕圆圈飞行以吸引雌蝇。雌蝇从雄蝇群中挑选一只雄蝇并接受丝质球,结成配偶后双双飞离蝇群并完成交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繁殖后代,该行为是定向变异形成的B.雄蝇把食物裹成丝质球送给雌蝇,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缝蝇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缝蝇的进化方向D.雌雄蝇交配产生后代,种群的基因库大小和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在寒冷条件下散失的热量比在炎热条件下更少B.当人的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调节体温上升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降低,尿液减少D.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通过胰岛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来降低血糖浓度3.如图示特定生命活动相关的概念图,则该生命活动及图中的a、b、c分别表示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垂体、下丘脑、甲状腺B.内环境组分间物质交换:组织液、淋巴、血浆C.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岛B细胞D.碳循环:大气中CO2库、消费者、生产者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B.外周神经系统是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5.人体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下列液体或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是()A.尿液 B.痰液 C.RNA聚合酶 D.O26.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会感染人和动物并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为寻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请回答问题:(1)IAV必须在_____内增殖,侵入人体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免疫防卫的第_____道防线。除此防卫功能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_____功能。(2)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效应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并别如图1和图2所示。①实验组小鼠应用_____饲料饲喂。②分析图1结果显示_____,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③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_____,而γT细胞的数量_____。研究人员推测,_____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8.(10分)某科研小组对某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害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2)在所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害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其数学模型为______。(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进而影响其出生率并降低该种群的密度。(4)该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5)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9.(10分)中国工程院院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带领的团队再次出征武汉。对于疫苗进展她回应:“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P3实验室已分离到8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COVID-19),其中有几株非常适合做疫苗”。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COVID-19侵入人体后,人体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2)该类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要通过__________细胞的作用促其裂解并释放病毒。(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疫苗的接种率将会连年提升。接种冠状病毒疫苗能够预防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后仍然可能会再患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导致林冠层产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者采用样方法调查该区域内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需要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该植物的种群密度,再求出______作为此区域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______。研究者如果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2)图1中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______,林窗和林下的动物种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______条件不同。(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______,捕食者的数量为______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食为一种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因素除种间关系外,还包括有_____________。11.(15分)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机体患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我国研制的九价HPV疫苗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引发的子宫颈癌,对年龄为16~26岁的人群效果最佳,半年内完成3剂接种后,能大大增强对子宫颈癌的预防作用。如图表示首次注射HPV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注射多“价”疫苗可预防多种HPV亚型引发的子宫颈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细胞②是________,其分泌的物质A是________。当再次注射HPV疫苗时,疫苗能直接刺激图中的细胞________(填数字序号)。细胞免疫________(填“能”或“不能”)清除HPV。(3)HPV二价疫苗主要成分是HPV的主要衣壳蛋白(L1)、次要衣壳蛋白(L2),既安全又有效,原因是________。(4)目前,针对HPV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HPV疫苗价数越多,可以预防的HPV类型越多。我国普遍使用四价疫苗,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半年内三次注射疫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________。(5)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白细胞都会识别自身细胞表面的HLA而不攻击自身的细胞。研究发现,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人类白细胞杭原)表达水平往往下降。据此分析,感染HPV会使人患子宫颈癌的概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雄蝇把食物裹成丝质球送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C错误;D、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雌雄蝇交配产生后代,个体数量增加,种群基因库会变大,D错误。故选B。2、B【解析】1、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液减少。【详解】A、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原因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大,人体散热量增加,为了维持体温恒定,机体通过减少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从而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错误;B、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并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B正确;C、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强,尿液减少,C错误;D、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通过神经直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没有分级调节,D错误。故选B。3、C【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而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且a、b、c分别表示垂体、下丘脑、甲状腺,则a、b之间的箭头应由[b]下丘脑→[a]垂体,A项错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渗透的,组织液可以渗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回流返回血浆,若图示表示内环境组分间物质交换,且a、b、c分别表示组织液、淋巴、血浆,则b、c之间的箭头应由[b]淋巴→[c]组织液,B项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均可作用于肝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若图示表示血糖平衡的调节,则a、b、c分别表示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岛B细胞,C项正确;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消费者和生产者均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至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使得生产者体内的碳流入消费者,若图示表示碳循环,且a、b、c分别表示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生产者,则a、b之间的箭头应由[b]消费者→[a]大气中的CO2库,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概念图为情境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内环境组分之间的关系、血糖平衡的调节、碳循环。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并理解上述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以“概念图中的箭头指向”为切入点,对各选项涉及的特定生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4、B【解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A错误;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其中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有31对,B正确;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其中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错误;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错误。故选B。5、D【解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A、尿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不符合题意;B、痰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不符合题意;C、RNA聚合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不符合题意;D、O2属于内环境,D符合题意。故选D。6、D【解析】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大,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详解】A、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原状所需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差,乙抵抗力稳定性强,正确;B、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由于乙生态系统恢复自身原状的周期不变,所以B点也会提前,正确;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甲生态系统恢复自身原状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C点右移,正确;D、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越小,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错误。故选D。【点睛】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小,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就越大;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越大,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的时间就越短;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所受干扰程度相同,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活细胞(2).二(3).监控和清除(4).高脂肪低糖类(KD)(5).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无明显变化(7).显著增加(8).γT细胞【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用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因变量是小鼠的生存率。分析图1结果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分析图2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详解】(1)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IAV必须在活的动物细胞内增殖,侵入人体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免疫防卫功能的第二道防线,除防卫功能外,免疫系统还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2)①实验目的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因此实验组小鼠应用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②由图1分析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③由图2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据此推测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文信息,考查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效果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根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进一步设计实验、分析实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实验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1).标志重捕法(2).J(3).(4).性别比例(5).垂直结构(6).栖息空间(7).变快(8).未发生改变【解析】1.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②“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用N表示种群数量,当N=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C点)N>K/2时,种群增长率降低,N<K/2时,种群增长率增大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K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用样方法。而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具体操作为: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人类的活动往往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详解】(1)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2)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其数学模型为。(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其出生率使得种群密度下降。(4)该林场中植物因为光照强度的变化由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因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而有分层,原因是动物需要群落内部的植物提供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空间。(5)近5万与50年相比,时间大大缩短,这是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荒漠化。故我们的结论是: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加快,演替的方向都是荒漠化,故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点睛】熟知相关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最后一空是易错点。9、(1)产热大于散热(2)①.浆②.细胞毒性T(3)①.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②.一方面,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另一方面,特定疫苗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平衡的结果;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使人获得免疫力。【小问1详解】COVID-19侵入人体后,使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直接导致人体出现发热的现象。【小问2详解】该类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可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中通过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将抗原凝集,使其不能侵染细胞;通过细胞免疫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从而释放出病毒,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清除病毒。【小问3详解】接种的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病毒入侵时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从而消灭病毒。由于冠状病毒为RNA病毒,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且特定疫苗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所以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后仍然可能会再被冠状病毒感染。10、(1)①.所有样方该植物种群密度的平均值②.种类数③.取样器取样法(2)①.垂直结构②.栖息空间和食物(3)①.N2②.P2/2③.种内竞争和非生物因素(或种内竞争和光照、温度、水和无机盐)【解析】由图1可知:地下不同深度,土壤小动物的种类有所区别。图2中:猎物的K值为N2,捕食者的K值为P2。【小问1详解】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先计算出各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再求所有样方该植物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平均值。要调查植物的丰富度,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种类数。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小问2详解】图1中,不同的深度分布的动物种类有区别,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林窗和林下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栖息空间和食物不同,故动物的种类有区别。【小问3详解】猎物的数量在N2上下波动,故N2最可能代表猎物的K值。同理可知,捕食者的K值是P2,种群数量为P2/2时,增长速率最快。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均会影响群落,另外种内斗争和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群落。【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图2中猎物和捕食者的K值的判断,需要注意该生物的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11、(1)不同亚型HPV具有不同的抗原,多价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和记忆细胞,可抵御多种HPV亚型(2)①.辅助性T细胞②.细胞因子③.④④.不能(3)疫苗中不包含病毒的核酸,无法在人体内进行复制增殖,对人体安全L1、L2衣壳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