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9讲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剧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见进行思想革命。2.兴起(1)标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3)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同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4)主要阵地:《新青年》。(5)活动基地: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北京高校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表现与对其的评价内容表现评价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民主包括民主思想和民主理念;科学指科学思想、精神、科学技术与学问等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崇尚科学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革的主见;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动了文学革命;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为新文化思想的传播供应了文化载体,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文化平民化出现平民教化思潮,推广白话文推动了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手段”。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主动性(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持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2)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3)促进了中国人民特殊是青年学问分子的思想觉醒。(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建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确定否定或确定确定的偏向。(2)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背景、缘由①对辛亥革命失败缘由的苦痛反思。②人们相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旧黑暗,根本缘由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所束缚。(2)主见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②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3)影响①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陈独秀的政治志向陈独秀等提倡“民主”的干脆目的,并非马上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思维激活]史料体现了陈独秀进行思想启蒙的政治志向。►探究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史料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簇新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史料二20世纪前期,《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探讨。主见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全部”;“欲使中国民族为20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1)史料一中陈独秀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其目的在于培育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2)史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激进派主见废除汉字。依据上述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提示]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和精神追求;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是其重要局限性。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确定确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确定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宣扬资产阶级文化为主流;后期以宣扬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探究2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史料一特独创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康有为(1898年6月)史料二孔教与共和乃确定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学外衣来宣扬维新变法、改制。(2)史料二认为孔教是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必需解除孔教。史料一、二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分?出现这种不同看法的根本缘由是什么?[揭示]没有区分,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根本缘由: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级力气不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缘由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削减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③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化和经验有关①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起先深化人心;③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验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懦弱性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实质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立足家国情怀相识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诗界革命”的创作实践中,成就最大的是黄遵宪……他坚决反对传统诗坛的拟古主义,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现实主义观点,明确提倡以白话入诗……反映甲午斗争前后40年的历史风云,歌颂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忱,是黄遵宪诗歌中光辉照人的部分,也是他诗歌创作的主旋律……黄遵宪的诗中还有大量描写西方新事物、新思想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材料二胡适强调,“白话是我们老祖宗的话”“自宋代之语录,元代之小说,至于今日,且千年矣”。文言文束缚了情感的表达,是中国封建文化和专制思想的干脆表现,影响新思想的传播,必需用白话取代文言,这不仅仅是语言工具的革命,而且是中国人的思维的革命。文学革命不会一蹴而就,只有容忍作家进行文学体裁的尝试,才能一点一滴地完成。这场文学革命运动更新了中国的旧文化,形成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摘编自庄森《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1)据材料一,概括黄遵宪诗歌创作的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并结合所学学问加以评价。[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省略号分层,然后概括每一层的层意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分层概括即可。其次小问,结合材料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评价。[答案](1)特点:反映现实;提倡白话入诗;歌颂反帝爱国热忱;反映西方新事物、新思想。(2)理念:白话文是中国传统的语言工具;文言文是封建思想文化的象征;应用白话文来取代文言文;文学革命是思维层次上的变革;文学革命应当是渐进的过程。评价:推动文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冲击封建传统思想);推动新文化运动深化。全盘否定文言文的成就,具有确定片面性。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启示(1)政权巩固和社会进步必需有先进文化的有力支撑。(2)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必将推动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向纵深发展。(3)文化创新必需广泛吸取外来优秀文化,并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4)文化创新必需由驾驭了先进文化的学问分子为先导。(5)必需切实发扬民主,完善法制,崇尚科学,提高国民文化素养。【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敏捷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主流思想的转变(2024·全国Ⅰ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同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更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学问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发生变更知情境:本题以1915—1918年和1919-1922年两个时间段内《新青年》杂志词语出现频率的变更,还原社会情境,敏捷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出现缘由的分析。明立意:从流行词语出现频次的变更切入,考查学生的历史说明等核心素养。抓关键:“1919-1922年”“不及‘革命’的1/20”是主要思索角度。理思路:解答本题首先看时间“1919-1922年”,此时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其次思索为什么“革命”一词出现次数如此之多?依据以上两点再结合所学学问可想到,这一阶段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宣扬马克思主义,于是答案(A项)就出来了。【真题体验】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思想(2024·全国Ⅲ卷·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见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B[题干中陈独秀强调个人人格与权利对国家的重要性,而中国传统封建伦理忽视了个人的权利与人格,再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学问可知,陈独秀意在批判传统封建伦理,故B项正确;材料中陈独秀更强调个人的人格与权利,而非国家至上,解除A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他提倡西方民主,解除C项;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起先在新文化运动中传播,时间不符合,解除D项。]1.(2024·河南质检)关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当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体现了陈独秀()A.鼓动工人投身政治运动 B.主见人的同等和自由C.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反思 D.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B[依据材料“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当作同类的‘人’看待”可知,陈独秀强调不要把劳动者当机器等看待,劳动者应取得和资本家同等的地位,这体现了陈独秀主见人的同等和自由,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工人的觉悟和资本家的自觉,没有提及政治运动,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并未提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信息,无法体现对其的反思,C项错误;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核心内容,但材料信息与此无关,D项错误。]2.(2024·德州高三期末)1916年初,陈独秀撰文说:“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旨在()A.唤醒青年的公民自觉 B.批判封建伦理道德C.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D.创立无产阶级政党A[题干述及的时间点是“1916年”,说明陈独秀所发表的文章处于新文化运动前期,由题干材料可知,陈独秀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在于唤醒青年人的公民自觉意识,故选A项;题干之意主要论述陈独秀希望“中国的青年人”成为“强有力之国民”,然后进行“国民革命”,未涉及封建伦理道德问题,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起先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C项;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唤醒中国青年人的重要性,未提及建立政党问题,解除D项。]3.(2024·乐山调研)1915年《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1916年9月复刊后,对孔教绽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剧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加主要得益于()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顺应社会时局变更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B[中国封建思想深厚,束缚人民,因而抨击孔教,解放人民思想得到人们支持,故选B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快速是在一战期间,时间不符,解除A项;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除;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有关,解除D项。]4.(2024·玉溪二模)1916年初,陈独秀指出:“政党政治,将随1915年为过去之长物,且不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也。”1919年又呼吁:“社会中坚分子,应当挺身出头,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靠国民为后援的政党。”这一变更反映了()A.一战促进政党政治的发展B.学问分子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C.民主与科学观念成为共识D.十月革命推动新文化运动转型D[1919年,陈独秀由反对政党政治到主见建立“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靠国民为后援的政党”,这一变更是受到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的影响,故D项正确;一战对政党政治没有干脆影响,故A项错误;此时,工农运动还未发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人机物流保证承诺书(6篇)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专项测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综合测评试题(解析卷)
-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考核试卷
- 2025年燃气管道行业反垄断考核试卷
- 2025年工业废气脱硝催化剂再生技术考核试卷
- 借助数学文化理解数学本质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必考点解析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监理合同协议(质量监督)
- 医师定期考核试题及答案
- 技术部经理竞聘演讲稿
- 电动车 - 雪佛兰Bolt减速器拆解分析报告
- 2025年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腻子班组安全教育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行政执法考试题库及答案(单选题)
- 考点解析自考专业(小学教育)(黄金题型)附答案
- 具身智能+军事模拟训练系统研究报告
- 交通志愿者培训
- 二甲评审院感工作汇报
- 2025年军考真题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政务服务面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