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教材分析】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民族融合又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辽宋夏金时期也是中国分裂时期,但各王朝都不自外于中国,争抢“中国”名义,并以“德运”之说维护自己的正统。宋受周禅,为火德。辽朝统治者在接受华夏文明后,“中国”意识逐步产生。辽兴宗重熙年间开始以北朝自称,道宗末年修成的《皇朝实录》“称辽为轩辕后”,这是对中国传统的明确认同。辽承石晋的金德,称本朝为水德。西夏景宗立国称帝时向宋朝所上表章即蕴含正统意识,如“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西夏也遵循“德运”之说,定为金德。金朝自熙宗改制后,汉化更趋明显。至海陵王时代,以华夏正统自居。金朝也持德运之说,原定金德,后更定为土德。辽宋夏金各朝自诩中国正统,德运分别为水、火、金、土,证明当时各朝虽主体民族不同,但都认同中国的帝统。宋与辽、金互称南北朝,实际上都承认是中国。西夏称东部的宋朝为“东汉”,称西部的吐蕃为“西羌”,也显示出自己的地位和各政权同属中国的思想。这一时期虽是各朝分立,但对中华民族政治和文化皆有高度共同认知。故据上述设计本节课时牢牢围绕“分裂”中孕育的“融合”和“统一”中成长的“交融”展开设计:1.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存,概括此时期几个重要少数民族权的发展有何共同特点(“分裂”中孕育的“融合”)【教学目标】1.通过绘制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在政权建立前后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各民族政权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及其意义。2.通过表格梳理和史料解读,能明确区分辽政权的南北面官制、西夏的汉藩二套制、金政权的猛安谋克制;结合地图和文字史料,概括元行省制、四等人制等基本内容。3.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对辽、西夏、金统治区内“因俗而治”政策进行合理的师评价,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辽、金的政治制度;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难点:如何评价辽、夏、金的政治制度;辽夏金元是如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新课导入】“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俺银轮哭桂花。”—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问题:如何评价诗中的思想观点(历史认识)?解决的问题:分析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应当站在中华民族历史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澶渊之盟和庆历和议后的宋辽和宋夏间的关系变化说明了:两宋与多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战与和并存的。【新课讲解】一、辽与西夏1:对两宋、辽、西夏、金、元各政权进行时空定位。【教师活动】引导分析,指导学生制作时间轴。【学生活动】以两宋政权的建立、更迭、消亡为时间轴,找到在此时间段内各民族政权兴起、发展、消亡的时间;在挖空的《北宋、辽、金对峙图(1111年)》和《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上标注各政权和其统治区域;根据绘制的时间轴和地度图,结合两宋政权相关史实,简述各政权之间的更迭关系。【设计意图】利用地图,了解辽宋夏金元等政权的更迭,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辽夏金元等民族政权的特点。【学生活动】回顾两宋政治,以表格方式梳理出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结合教材提供的《北宋、辽、西夏对峙图》和《金南宋、西夏对峙图》,理解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南北格局形成的影响。【教师活动】引导分析。两宋以岁币、岁贡、赏赐等方式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各政权之间相互对峙,亦相互交流,促进了各区域的发展,也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材料1宋太宗一次对群臣说:“国家若无外忧,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刻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朱绍侯、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材料2宋神宗:“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不一日念之。二虏之势所有难制也,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道山清话》【问题设计】概括上述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结合各政权对峙图,进一步分析其对此后中国南北方格局的影响。【学生活动】提取材料信息。宋更加防范内患,不注重边事,到宋神宗时,认识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治威胁极大。【教师活动】引导分析。“中国北方的敌人可分为几种,游牧的如蒙古、匈奴、突厥,在大草原及沙地两面,来得可怕,可一击而破。可怕的是辽河、热河东北省区,是大耕地、天气冷…故同时为牧地,是坚韧的农民、彪悍的牧人相互配合大强国一定要有农民、土著。”北方政权的强盛武力和宋政权的“赎和”行为,导致此后中国政治和经济重心相分离:元明清三代,都城都定于北方,经济重心则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梳理、解读文字史料,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的特点,理解其对此后中国南北方格局的影响。二、金朝入主中原【教师活动】金朝的建立者是?建立: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入主中原: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管理系统:猛安谋克。【教师活动】猛安谋克的管理方式是?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教师活动】以上我们学习了辽、西夏、和金三个少数民族的统治。下面我们来学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即元朝。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回答:辽和西夏与北宋鼎峙,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统治的稳定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崛起(1)蒙古汗国建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2)领土扩张: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统一(1)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此后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教师活动】四大汗国分别为?(3)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元巩固统一的措施:(1)驿道与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教师活动】行省设立的意义是?四、元朝的民族关系1.民族交融加强(1)蒙汉民族交融加强: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2)回回形成: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3)元朝灭亡后,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教师活动】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2.推行民族视和压迫政策(1)原因: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2)内容:“四等人制”①性质:是蒙古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的措施。②具体内容区域民族蒙古人蒙古族生活的北方地区蒙古族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地区西夏、畏兀儿、回回等汉人北方中原地区北方的汉族,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原南宋统治区南方的汉人和其他各族【教师活动】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教师活动】为元朝灭亡的中央原因之一。随着时间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板书】第10课辽西金元的统治一、辽与西夏1.辽(1)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国(2)辽与北宋的关系(3)南、北面官制度2.西夏(1)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2)模仿北宋并有自己的制度(3)向金称臣二、金朝入主中原1.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国2.金的迁都3.猛安谋克制4.“大定之治”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崛起和蒙古帝国的建立2.元朝统一3.元朝巩固统治【当堂训练】1.《辽史》载:“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一官制体现()A.行政区划的混乱 B.等级分化的严重C.统治危机的加深 D.因俗而治的特点2.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这体现了当时()A.民族交融开始出现B.多元一体意识的增强C.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3.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号“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卦辞,建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赓续汉唐正统。据此可知,忽必烈意在()A.彰显承接中原王朝之名B.推动蒙古的崛起C.巩固江南地区统治秩序D.张扬先辈的精神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5.清朝人赵翼在评价《元史》中的人物时指出:“贾塔尔珲本是冀州人,张巴图本是平昌(四川)人,刘哈喇布哈本是江西人,杨朵尔济本为宁夏人。”该材料可用于说明元朝()A.华夷一体观念的增强B.蒙古习俗已成为社会主流C.境内民族交融的加强D.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辽宋夏金时期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与汉民族加速交融的时期。辽朝耶律德光曾下令,“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并要求辽政府各级官员“劝农桑、教纺绩”,以此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文化上,辽朝统治者任用汉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契丹文字,并用契丹文字翻译了《贞观政要》《五代史》等著作和大量儒家经典。——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材料二清代前中期,中央政府注重对边疆的治理。第一,从观念上看,它承认边疆民族与内地民族之间在制度文化方面的差异性,用中华固有的道德主义来看待边疆的民族,对边疆和内地采取不同的政策,体现了一种文化边疆意识。同时,针对西藏、青海、蒙古、新疆等地区,通过制定诸如善后章程之类具有较强的“自治权”的单行法规或基本法,赋予其一定的“自治权”。第二,在实践中,在确认民族性和实行相对自治的基础上,还强调边疆民族参与本民族政治的思想。这种体制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参与式的“自治”,即将边疆民族地方的首领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制度之中,把其行政活动置于国家法律之下,并在此前提下让其根据地方的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2025年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Hadoop大数据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数据分析与处理职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职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职业健康管理师考试试卷及答案汇编
- 山东省广饶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最后一卷化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岐山县2025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练含解析
- 江苏省句容市、丹阳市2024-2025学年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甲烷吸附储存技术》课件
- 2025物业管理服务承包合同范本
- 企业所得税课件
- 2025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总结
- 18 井冈翠竹 课件
- 脊柱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急救处理
- 止血包扎(课件)
- 2022年湖南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政治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
- 投行业务二o一五年度经营绩效考核办法
- 2021年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北票市沙金沟金矿地质调查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