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管理规定_第1页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管理规定_第2页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管理规定_第3页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管理规定_第4页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管理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管理规定TOC\o"1-2"\h\u1969第一章:总则 2235471.1教师职责 2176741.1.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应当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全面履行以下职责: 2301521.1.2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317201.1.3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3301091.2管理原则 3251511.2.1教育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321783第二章:教师招聘与选拔 3256752.1招聘条件 324732.2选拔程序 4169142.3录用通知 431485第三章:教师培训与发展 4221993.1岗前培训 5269483.2在职培训 5217283.3专业发展 511000第四章:教师考核与评价 655934.1考核体系 697084.2评价方法 6314844.3考核结果应用 717821第五章:教师薪酬与福利 7151645.1薪酬结构 72715.2福利制度 715255.3奖惩制度 821713第六章:教师职称与晋升 8280336.1职称评定 8311906.2晋升通道 8243446.3职称晋升条件 910300第七章:教师教学管理 9233007.1教学计划 9279707.2教学质量监控 10305187.3教学资源管理 105627第八章:教师学生管理 11183648.1学生管理原则 11318678.2学生行为规范 11255128.3学生评价与反馈 1113205第九章:教师培训环境与设施 12128999.1培训环境 12116219.2教学设施 12195999.3安全管理 126961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与纪律 132171910.1职业道德要求 133109110.1.1爱岗敬业 13419210.1.2关爱学生 13435810.1.3为人师表 1396110.1.4教书育人 131606410.1.5终身学习 131654510.2纪律规定 13744210.2.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141266010.2.2严格遵守教育法规 141826810.2.3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142353310.2.4严格遵守教育教学纪律 142791910.3违纪处理 14616810.3.1违反职业道德的处理 142326710.3.2违反纪律规定的处理 142694210.3.3违反法律法规的处理 144771第十一章:教师离职与解聘 142023111.1离职程序 14366911.2解聘条件 152263611.3离职手续 1529143第十二章:附则 162034312.1解释权 161795312.2实施日期 161944012.3其他事项 162964212.3.1本章程未涉及的事项,按照公司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161135412.3.2本章程的修改、补充和废止,由公司董事会提出,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16781112.3.3本章程的条款如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为准。 161227012.3.4本章程的印刷、分发和保管由公司办公室负责。 162090312.3.5本章程的解释和执行过程中,如出现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6第一章:总则1.1教师职责1.1.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应当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全面履行以下职责:a.传授知识:教师应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b.培养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c.引导思想: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d.指导就业: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1.1.2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1.1.3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师生关系。1.2管理原则1.2.1教育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a.以人为本:管理工作应以师生为本,关注师生需求,提高师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b.科学管理:管理工作应遵循教育规律,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c.公平公正:管理工作应坚持公平公正,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维护教育公平。d.创新发展:管理工作应鼓励创新,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e.安全保障:管理工作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保证校园安全。f.合作共赢:管理工作应加强校际、家校、社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以上原则的贯彻执行,我们期望为教育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教师招聘与选拔2.1招聘条件教师招聘条件是根据教育部门及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学校自身需求和岗位特点,对应聘者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招聘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条件:拥护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2)学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科,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小学教师需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中教师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应学科的教育教学经验。(3)专业要求:应聘者的所学专业应与所报考的岗位学科一致或相近。(4)资格要求: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5)年龄要求:根据不同岗位和需求,对应聘者的年龄上限进行规定。2.2选拔程序教师选拔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发布招聘公告:学校根据招聘计划和岗位需求,发布教师招聘公告,明确招聘条件、报名方式、选拔程序等信息。(2)报名与资格审查:应聘者按照招聘公告要求进行报名,提交相关材料。学校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确定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员名单。(3)笔试:通过资格审查的应聘者参加学校组织的笔试,笔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等。(4)面试:根据笔试成绩,确定进入面试环节的应聘者。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教育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等。(5)体检与考察:通过面试的应聘者进行体检和考察,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和思想政治表现。(6)公示与录用:根据体检和考察结果,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学校与拟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2.3录用通知学校在确定录用人员后,向其发出录用通知。录用通知应包括以下内容:(1)录用岗位及职务。(2)报到时间及地点。(3)签订劳动合同的相关事项。(4)试用期及工资待遇等。录用通知的发出,标志着教师招聘与选拔工作的结束,同时也是新教师职业生涯的开始。第三章:教师培训与发展3.1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起点,旨在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基本素养培训: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2)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使新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3)班级管理培训:包括班级组织、班级纪律、班级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新教师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4)教育技术培训: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3.2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职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短期培训班:针对特定的教育教学问题或教育政策,组织教师参加短期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如公开课、听课、评课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如研讨会、论坛等,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4)专业进修:支持教师进行专业进修,如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参加专业证书考试等,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3.3专业发展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个人成长。以下是一些建议:(1)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2)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应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应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研究促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4)加强团队合作:教师应注重团队合作,与同事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5)关注学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成长,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指导和支持。第四章:教师考核与评价4.1考核体系教师考核体系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计划与目标:教师需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2)教学内容: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节课,保证教学内容科学、合理、丰富。(3)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教学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5)教育教学成果: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评价标准。4.2评价方法教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同行评价: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3)领导评价: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以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4)自我评价: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4.3考核结果应用教师考核结果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励与约束:考核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薪酬分配等激励与约束的依据。(2)培训与提高:针对考核结果中的不足,学校应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3)教学研究:教师应结合考核结果,开展教学研究,摸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4)教师发展规划:根据考核结果,学校应协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5)教育教学改革:考核结果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五章:教师薪酬与福利5.1薪酬结构教师薪酬结构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全勤奖等部分。基本工资:根据教师的学历、工作经验、教学能力等因素确定,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岗位工资:根据教师所担任的岗位及职责,分为班主任费、学科带头人补贴等,以激励教师发挥积极作用。绩效工资:根据教师的教学成果、工作表现、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等因素,按学期或学年进行考核,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勤奖:鼓励教师保持良好的出勤记录,对全勤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5.2福利制度教师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为教师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2)住房公积金: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帮助教师解决住房问题。(3)带薪休假:教师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带薪休假待遇。(4)健康体检:定期为教师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关注教师身心健康。(5)职业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机会,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6)子女教育:为教师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关心教师子女的成长。5.3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旨在激励教师积极向上、自我约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制度:(1)对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教学效果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2)对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3)对认真备课、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且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4)对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设立奖项以资鼓励。惩处制度:(1)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纪律的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2)对工作态度不端正、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教师,给予警告、停职等处罚。(3)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严重损害学校声誉的教师,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第六章:教师职称与晋升6.1职称评定教师职称评定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一种认可,同时也是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我国,教师职称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分别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职称的评定主要依据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科研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6.2晋升通道教师晋升通道包括横向晋升和纵向晋升两种方式。横向晋升是指在同一级别内,教师可以通过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职务,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纵向晋升则是教师通过评定更高一级的职称,实现职业发展的提升。6.3职称晋升条件教师职称晋升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成绩: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所任教的学科成绩在同类班级中位居前列,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2)科研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以提高自身在教育领域的学术地位。(3)师德师风:教师需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遵纪守法,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4)业务能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5)继续教育:教师需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6)社会兼职:教师可以担任一定的社会兼职,如教育家协会会员、学术团体成员等,以扩大自身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7)奖励与荣誉:教师获得过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奖励和荣誉,将有助于职称晋升。(8)考核评价:教师需在任职期间通过学校组织的考核评价,获得良好以上的评价结果。第七章:教师教学管理7.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学生需求以及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或本单元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2)教学内容:梳理本节课或本单元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拓展内容。(3)教学步骤: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巩固等。(4)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5)教学评价:设计评价学生掌握程度的方法,如课堂提问、作业、测试等。7.2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学质量监控:(1)课堂观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3)同行评价:邀请其他教师听课,互相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4)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5)教学反思: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7.3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资源管理:(1)教学资源筛选: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等。(2)教学资源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3)教学资源共享:与其他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4)教学资源更新: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5)教学资源评价:定期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了解其适用性和效果,为教学资源优化提供依据。第八章:教师学生管理8.1学生管理原则学生管理原则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以下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3)公平公正:对学生一视同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评价客观、公正。(4)规范行为: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8.2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以下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2)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应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维护学校秩序。(3)尊重师长和同学:学生应尊重师长,关爱同学,团结互助,共同进步。(4)诚实守信:学生应诚实守信,不抄袭、不作弊,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5)爱护公物:学生应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节约资源,养成良好环保意识。8.3学生评价与反馈学生评价与反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学生评价与反馈的主要方法:(1)定量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等量化指标,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2)定性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3)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发觉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4)反馈与激励: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5)家校沟通: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第九章:教师培训环境与设施9.1培训环境教师培训环境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场所,它对培训效果具有的影响。一个好的培训环境应当具备以下特点:舒适性:培训环境应保证参训教师能够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交流。室内温度、照明和空气质量都应适宜,以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功能性:培训环境应具备多种功能,既能满足理论授课的需求,也能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还应有足够的空间供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和小组讨论。灵活性:培训环境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培训内容和需求进行调整。例如,教室布局、座位安排等,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9.2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是教师培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硬件支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音响等,用于展示教学课件、视频和音频资料,提高教学效果。网络设施: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方便教师查询资料、在线学习及互动交流。实践操作设备:根据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实践操作设备,如实验室器材、教学工具等。互动交流工具:如白板、flipchart等,便于教师进行板书和演示,以及与参训教师的互动交流。9.3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教师培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参训教师的人身安全和教学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培训:定期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设施:保证培训场所的安全设施完善,如消防器材、紧急疏散通道等。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培训环境的硬件设施安全可靠。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保证参训教师的安全。安全宣传:加强安全宣传,提高教师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与纪律10.1职业道德要求10.1.1爱岗敬业教师应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10.1.2关爱学生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10.1.3为人师表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10.1.4教书育人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10.1.5终身学习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追求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10.2纪律规定10.2.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教师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和谐。10.2.2严格遵守教育法规教师应严格遵守教育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10.2.3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10.2.4严格遵守教育教学纪律教师应遵守教育教学纪律,不得擅自调课、停课,不得酒后上课,不得在工作时间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10.3违纪处理10.3.1违反职业道德的处理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调整岗位等处理。10.3.2违反纪律规定的处理对违反纪律规定的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级、撤职、解聘等处理。10.3.3违反法律法规的处理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教师,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一章:教师离职与解聘11.1离职程序教师离职是教育行业人员流动的正常现象,为保证离职程序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般的离职程序:(1)提前通知:教师应在离职前至少30天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离职原因和离职时间,以便学校进行人员调整和安排。(2)审批:学校收到离职申请后,应在一周内进行审批,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同意教师离职。(3)离职面谈:学校同意离职后,应与教师进行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原因,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商讨离职后的相关事宜。(4)交接工作: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