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弘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弘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弘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弘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弘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天津市弘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单选题(2*30=60分)1.如表内容为不同史籍对清代内阁演变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叙述出处(清初)“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啸亭杂录》(康熙时期)“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枢垣记略》(乾隆时期)“密勿重务,咸在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皇朝经世文编》A.内阁职权逐步削弱 B.中枢决策注重相互牵制C.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D.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答案〗A〖解析〗从“皆交议政大臣会议”到“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再到“咸在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可以看出,内阁的职权逐步被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所取代,说明其职权逐步削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互相牵制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C项;军机大臣不是宰相,排除D项。故选A。2.从秦汉到明清地方体制中,一级、二级地方政府体制多有更迭,但县制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其数目、职权变动不大。县制如此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县制设置沿袭传统 B.县小易于中央直辖 C.百姓对县制的推崇 D.县制有效治理地方〖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县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可以有效地贯彻朝廷的各种法令、法规,封建政府通过县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与治理,D项正确;县制设置沿袭传统不是县制稳定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县小并不是县制稳定的主要原因,而且“直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百姓在古代地位有限,不可能真正在县制传承中起决定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3.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说:“公民大众在诸如建筑、造船等问题上要请教专家,那些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被轰下台;但到了政府事务时,他们却准备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无论他是建筑师、铁匠、商人、船人,还是穷人或者富人,出身好的人或不好的人。”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认为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 B.旨在激发公民参政热情C.挽救了当时雅典民主制度 D.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精神〖答案〗A〖解析〗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公民大众在诸如建筑、造船等问题上要请教专家”“但到了政府事务时,他们却准备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无论他是建筑师、铁匠、商人、船人,还是穷人或者富人,出身好的人或不好的人”,可见在政治上专业和知识同样重要,因此苏格拉底的言论意在指出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A项正确;苏格拉底的言论并非旨在激发民众参政热情,排除B项;苏格拉底只是发表了自己对于民主政治的意见,并非挽救了民主制度,排除C项;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精神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光荣革命后,尽管国王和议会以及议会内部依旧存在矛盾和摩擦,但大家都赞同光荣革命提供的经验教训:即政治变革不应是战场上的交锋,而是议会中的较量。这说明英国A.光荣革命提升了议会主权 B.政府内部的矛盾得到彻底解决C.和平演变得到了普遍支持 D.和平改良成为政治演化的共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家都赞同光荣革命提供的经验教训,即政治变革不应是战场上的交锋,而是议会中的较量”可知,光荣革命使英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迭,避免了流血冲突,因此和平改良成为政治演化的共识,所以D正确;“光荣革命提升了议会主权”与材料主旨无关,所以A错误;“政府内部的矛盾得到彻底解决”说法太绝对,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和平演变得到了普遍支持”,所以C错误。5.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可以看出宋教仁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依靠的是政党政治,袁世凯同样是依靠政党,进行排除异己,体现政党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A项正确;政党也可以是反对专制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北洋派内部纷争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6.由下表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进士科三试内容“作时务策五道”,多于明经,说明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②正确;从考试内容看出,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③正确;进士科考试“作诗、赋、文各一篇”,有利于唐诗创作的繁荣,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C;材料只是反映了考试的一种选官方式,不能说明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排除①,故排除A、D;B项不全面,排除。7.隋唐政府为解决南北朝时期分裂局面,打击门阀士族特权,实行科举制;英国为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实施文官制度。1905年,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制和留学生选官制。这说明A.选官制改革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选官制改革C.统治危机是改革官制的重要原因 D.官员选拔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隋唐、英国还是晚清,都面临社会治理的问题,而得力的官员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故D选项正确;“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夸大了选官制的作用,故A选项错误;隋唐时期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经济,故B选项错误;隋唐和英国选官制改革前并未出现统治危机,故C选项错误。8.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孝文帝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书院祭祀的教育功能 B.彰显政权的合法性C.规范统治阶层的伦理秩序 D.重塑儒学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立孔庙并祭祀孔子,体现了对汉文化的认同,其主要目的是彰显政权的合法性,B项正确;孝文帝的主要目的是彰显政权的合法性,A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D项。故选B项。9.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中叶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通才”的考核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考核标准的变化主要受科技革命的影响,与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排除B项;文官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考核标准的变化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文官属于事务官,与议会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 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废除了……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可知,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对选官制度进行了一定改革,官名不在表示特权体现了北洋政府的官制渗透了一定的平等观念,B项正确;“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反映了当时官名的内涵变化,但“实现了”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与考试无关,且“人人平等”看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11.1076年,宋朝吕大钓等兄弟在家乡蓝田制订了乡约,其主要内容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忠难相恤。各地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的乡约。这些乡约的制订A.说明宋朝政府重视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体系完备B.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功能,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和发展C.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巩固了宋朝的统治基础D.得到了国家的认同肯定,说明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宋代时期出现了很多体现儒家伦理操守的村规乡约,这些乡约的制定就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从而有利于巩固宋朝的统治基础,C项正确;乡约内容中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传播,而非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科举制的导向功能和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排除BD项。故选C项。12.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A.维护公民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C.遵循民主程序 D.保护私有财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现代(西方)。根据材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可知,法官中立是指在诉讼中,法官应当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各方主体以同等的对待,最终保证各方主体诉讼权利的平等,而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不告不理原则指的是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A项正确;近代西方国家在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民主程序是维护公民权利的手段,不是核心目标,排除C项;刑事诉讼案例不一定都涉及私有财产,而且财产权只是公民权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13.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载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A.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B.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受到了《万国公法》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不使用武力”可知该规定开创了通过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故选A;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争端,并不是为了削弱法国机器盟国的势力,排除B;这一规定只是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但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欧洲各国间的矛盾,排除C;《万国公法》是1836年颁布的,排除D。14.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此项改革使国民政府A.集中力量应对战争的紧张局势B.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保障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D.加强了经济金融的管理和垄断〖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时国内货币制度的混乱,同时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把银本位的货币改用法币,这有利于巩固国民政府的经济统治,加强了国民政府对经济金融的管理和垄断,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全面抗日战争还没有开始,因此不涉及集中力量应对战争的紧张局势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币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但不能说“化解了”,并且币制改革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这个,故B选项错误;币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不能说保障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逐渐陷入困境,故C选项错误。15.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一内在矛盾说明()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削弱B.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D.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裂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可以看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就有不可避免的缺陷,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美霸权地位的削弱,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发展速度,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世界经济体系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16.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在中国古代,粟主要种植在北方,水稻种植在南方,材料中唐朝财政计算的变化就说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粟和水稻在财政计算中地位的变化,从中无法看出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B项;精耕细作指精心细致地耕作,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7.东晋南朝时期,户籍分为“黄籍”和“白籍”。南方土著居民的户籍用黄纸书写,称作“黄籍”;东晋为招抚流民,对侨人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侨居户被登记在白纸写的临时户籍上,称作“白籍”。这一制度()A.有利于南北方士族的合流 B.削弱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C.减缓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缓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对侨人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侨居户被登记在白纸写的临时户籍上”可得出“白籍”流民不要交税,因此减少了中央的税收,削弱其集权的物质基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北方士族,排除A项;这有利于重心南移,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地主间的矛盾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8.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这样报道:“失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但他们确实还能设法比一些有工作的最穷邻居拿回较多的钱……就业后的收入要纳税,但从失业救济金中得来的收入却不需纳税。”材料意在强调()A.英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B.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C.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公平公正 D.福利制度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即失业者收入比工作者收入还高,作者意在强调要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社保制度的弊端,而不是税收制度,故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福利制度存在一定问题,而不是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D说法错误,排除。19.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1万年前的稻作遗存,以及打制石器、动物遗骸等,其中动物遗骸包括28种哺乳动物、27种鸟禽类、5种鱼类、33种螺蚌、龟整类及昆虫,出土了17种植物的种子。这些证据说明当时居民生活状况是A.稻谷是唯一的粮食作物 B.农业出现推动科技的发展C.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 D.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答案〗D〖解析〗〖祥解〗遗址发现了稻作遗存以及多种哺乳动物、鸟禽类、鱼类的遗骸,说明当时居民生活以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故选D;A项错在“唯一”,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技的发展,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的信息,排除C。20.有研究发现,至少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各地的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到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大幅增长。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事务。据此推知A.希腊各城邦以农业主 B.冶铁业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地区C.古希腊农产品种类丰富 D.农业推动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事务”可知,农业发展促进城邦民主政治发展,故选D;A不符合史实,排除;仅从材料“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各地的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无法得出“冶铁业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地区”的结论,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古希腊农产品种类,排除C。21.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反映了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C正确;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体制,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建庄园的组织方式,未反映其自给自足,B错误;领主通过国家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不是通过庄园统治农奴,D错误。故选C。22.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来看,当时有了储存稻谷的设施,代表了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与栽培技术是否成熟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排除;C项浙江一带有最早的储粮设施,不代表浙江水稻产量最高,排除。23.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C.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D.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工资基本保持稳定,人们的收入增加有限,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民购买力提高,排除C项;圈地运动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24.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反映了A.经济活动影响着政治地位的变化 B.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工业革命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大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说明受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方式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故〖答案〗为D项。材料主旨不是中产阶级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阶层的分化情况,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排除。25.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答案〗D〖解析〗面对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环境污染,仍然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样鲜明的反差,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为到来的工业文明欢呼,D项正确,排除A项;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对工业文明欣赏,并非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排除C项。故选D项。26.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而垄断组织是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产物,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有利于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而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故A不符合题意;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以政府为后盾,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产物,故B不符合题意;垄断组织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7.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B.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C.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D.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市场上有来自中国、印度、中亚、突厥、俄罗斯、非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体现了阿拉伯商人贸易的广泛性,D项正确;“垄断”说法错误,阿拉伯是东西贸易的桥梁,排除A项;“最繁华”说法错误,巴格达未与其他城市比较,排除B项;材料体现对外贸易的范围,未涉及阿拉伯帝国的奴隶制,排除C项。故选D项。28.1933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该片获得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成为人人哼唱的流行曲。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A.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 B.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C.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 D.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抚慰了当时美国人灰色的心灵,是美国人的精神慰藉,它鼓舞人们振奋精神,驱散恐惧与忧虑,积极面对危机,重建家园。由此可知,《三只小猪》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排除A项;材料与反法西斯无关,排除B项;1933年罗斯福刚刚上台执政,“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9.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采用“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关于该现象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现代科技促进了人类信息交流 B.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C.中华文化主导了世界文明走向 D.科技与人文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影响,但并没有主导世界文明走向,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可得出现代科技促进了人类信息交流;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即网络的模式,云模式;根据“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可得出科技与人文呈现交叉融合趋势。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30.据统计,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不属于上述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是A.世界贸易自由化体系推动 B.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C.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D.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并结合所学可知,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不属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D项正确;ABC属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排除。故选D项。二、主观题(14+18+8=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四幅图中社会生产的劳作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案〗(1)图1: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奴隶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图2:封建社会时期,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图3: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手工生产过程中以分工协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图4:工业革命后,伴随机器的广泛应用,以纪律严格、分工明确、昼夜运作为特征的现代机器大工厂制形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2)农业家庭式劳作它提供了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保证了小农家庭自给自足。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了税源。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了商品经济,难以产生技术突破。〖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据所学唯物史观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据材料图1“奴隶集体劳动”及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奴隶集体劳动,反映了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奴隶集体劳动生产方式;据材料图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可知,图2中从事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时期,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据材料图3“手工工场场景”及所学知识可知,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所以材料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手工生产过程中以分工协作为主要生产方式;据材料图4“机器工厂车间”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形成,所以图4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后,伴随机器的广泛应用,以纪律严格、分工明确、昼夜运作为特征的现代机器大工厂制形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可知农业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它提供了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保证了小农家庭自给自足。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作用和特点可知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了税源。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了商品经济,难以产生技术突破。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以来,“封贡制度”下的中朝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但壬辰倭乱后,中日长期处于国交断绝的状态,商船的往来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由于日本不在藩属之列,故没有向清朝朝贡以便乘机直接贸易的途径。但由于中国丝织物品质优良,因此日本国内需要量极高。康熙元年(1662),荷兰失去中日贸易中介地台湾以后,进口到日本的只有在京丝、弁柄丝、波斯丝,同时,康熙二十四年(1685)日本的生丝进口特权,又被细分为白丝、黄丝、下等丝等类,并且同年生丝交易量只被分配为贸易总额的1/3,因此长崎的生丝进口贸易也急剧下降,根本不能满足日本国内市场的需求。于是,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日本需要通过与朝鲜的“中介贸易”,来获取所需的丝等中国货物。这样看来,作为一种特殊的供给途径,这条商路对日本具备独特的重要意义。——摘编自段光达《东北亚地区各国间近代贸易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材料二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东亚封贡秩序下,由中、朝、日彼此需求的丝、银、人参等物品,串结起来而形成乃至繁盛的国际商路,将区域连接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区域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在当时国际环境束缚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当维系商路的物品失去往日的价值,商人们便因利益的缺失而慢下了忙碌的脚步,随着商人们为追逐商品利益而另辟蹊径,这条商路亦便渐失往日的繁华。但它曾经负载的意义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在倡导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今天,还有值得借鉴的现实作用。——摘编自费驰《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东亚商路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末18世纪初东北亚地区商贸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东亚商路发展。〖答案〗(1)特点: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对中国丝织品依赖性高;丝绸贸易占据重要地位;清朝与日本的贸易中介发生变化。原因:中国盛行朝贡贸易;东亚稳定的国际秩序;经济利益的驱使;远洋航行能力的限制。(答对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赋分)(2)简评:积极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盛;促进了区域一体化的形成;便利了区域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局限性:随着利益关系的变化,再加上自然经济的制约,而逐渐衰落。〖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但壬辰倭乱后,中日长期处于国交断绝的状态,商船的往来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由于日本不在藩属之列,故没有向清朝朝贡以便乘机直接贸易的途径”可知,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根据材料“但由于中国丝织物品质优良,因此日本国内需要量极高。康熙元年(1662),荷兰失去中日贸易中介地台湾以后,进口到日本的只有在京丝、弁柄丝、波斯丝,同时,康熙二十四年(1685)日本的生丝进口特权,又被细分为白丝、黄丝、下等丝等类,并且同年生丝交易量只被分配为贸易总额的1/3,因此长崎的生丝进口贸易也急剧下降,根本不能满足日本国内市场的需求”可知,对中国丝织品依赖性高;丝绸贸易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材料“荷兰失去中日贸易中介地台湾以后”“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日本需要通过与朝鲜的‘中介贸易’,来获取所需的丝等中国货物。这样看来,作为一种特殊的供给途径,这条商路对日本具备独特的重要意义”可知,清朝与日本的贸易中介发生变化。原因:根据材料“明清以来,‘封贡制度’下的中朝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盛行朝贡贸易;东亚稳定的国际秩序;根据材料“但由于中国丝织物品质优良,因此日本国内需要量极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利益的驱使;根据材料“日本需要通过与朝鲜的‘中介贸易’,来获取所需的丝等中国货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洋航行能力的限制。(2)简评: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等角度分析。积极性:根据材料“在东亚封贡秩序下,由中、朝、日彼此需求的丝、银、人参等物品,串结起来而形成乃至繁盛的国际商路,将区域连接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区域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盛;促进了区域一体化的形成;便利了区域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分析。局限性:根据材料“但在当时国际环境束缚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当维系商路的物品失去往日的价值,商人们便因利益的缺失而慢下了忙碌的脚步,随着商人们为追逐商品利益而另辟蹊径,这条商路亦便渐失往日的繁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利益关系的变化,再加上自然经济的制约,而逐渐衰落。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人类历史的多数时间中,人们踊跃地尝试物种交流。但现在,生物入侵损害了农作物或者造成了本土物种的边缘化甚至灭绝。对这一现象的恐惧促使人们限制有关物种交流的尝试,一种生物保护主义便由此成长起来。因为我们经常不能确定一个物种是否是本土物舜中,所以生物保护主义的知识基础是令人怀疑的。而且,这种生物民族主义偶尔也伴随有盲目爱国主义的弦外之音。尽管如此,物种交流仍然进行着,并且伴随着近来长途贸易和长途旅行的浪潮,这种物种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进行得都快。同时,与过去几千年相比,今天的物种交流最隐秘,也最具偶然性。——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夏天《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物种交流”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论题:世界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阐述:新航路开辟之前,由于地理因素的阻隔和生物保护主义的兴起,不同地区之间的物种交流是有限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各地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物种交流也随之增多;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增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物种交流也更加频繁。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长途贸易和长途旅行浪潮的兴起,物种的交流进行的频率更快,而且今天的交流最隐秘,也最具偶然性。〖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物种交流仍然进行着,并且伴随着近来长途贸易和长途旅行的浪潮,这种物种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进行得都快。同时,与过去几千年相比,今天的物种交流最隐秘,也最具偶然性”等信息可知,世界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物种的交流。结合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等信息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天津市弘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单选题(2*30=60分)1.如表内容为不同史籍对清代内阁演变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叙述出处(清初)“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啸亭杂录》(康熙时期)“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枢垣记略》(乾隆时期)“密勿重务,咸在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皇朝经世文编》A.内阁职权逐步削弱 B.中枢决策注重相互牵制C.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D.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答案〗A〖解析〗从“皆交议政大臣会议”到“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再到“咸在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可以看出,内阁的职权逐步被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所取代,说明其职权逐步削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互相牵制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C项;军机大臣不是宰相,排除D项。故选A。2.从秦汉到明清地方体制中,一级、二级地方政府体制多有更迭,但县制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其数目、职权变动不大。县制如此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县制设置沿袭传统 B.县小易于中央直辖 C.百姓对县制的推崇 D.县制有效治理地方〖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县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可以有效地贯彻朝廷的各种法令、法规,封建政府通过县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与治理,D项正确;县制设置沿袭传统不是县制稳定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县小并不是县制稳定的主要原因,而且“直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百姓在古代地位有限,不可能真正在县制传承中起决定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3.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说:“公民大众在诸如建筑、造船等问题上要请教专家,那些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被轰下台;但到了政府事务时,他们却准备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无论他是建筑师、铁匠、商人、船人,还是穷人或者富人,出身好的人或不好的人。”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认为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 B.旨在激发公民参政热情C.挽救了当时雅典民主制度 D.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精神〖答案〗A〖解析〗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公民大众在诸如建筑、造船等问题上要请教专家”“但到了政府事务时,他们却准备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无论他是建筑师、铁匠、商人、船人,还是穷人或者富人,出身好的人或不好的人”,可见在政治上专业和知识同样重要,因此苏格拉底的言论意在指出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A项正确;苏格拉底的言论并非旨在激发民众参政热情,排除B项;苏格拉底只是发表了自己对于民主政治的意见,并非挽救了民主制度,排除C项;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精神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光荣革命后,尽管国王和议会以及议会内部依旧存在矛盾和摩擦,但大家都赞同光荣革命提供的经验教训:即政治变革不应是战场上的交锋,而是议会中的较量。这说明英国A.光荣革命提升了议会主权 B.政府内部的矛盾得到彻底解决C.和平演变得到了普遍支持 D.和平改良成为政治演化的共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家都赞同光荣革命提供的经验教训,即政治变革不应是战场上的交锋,而是议会中的较量”可知,光荣革命使英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迭,避免了流血冲突,因此和平改良成为政治演化的共识,所以D正确;“光荣革命提升了议会主权”与材料主旨无关,所以A错误;“政府内部的矛盾得到彻底解决”说法太绝对,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和平演变得到了普遍支持”,所以C错误。5.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可以看出宋教仁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依靠的是政党政治,袁世凯同样是依靠政党,进行排除异己,体现政党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A项正确;政党也可以是反对专制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北洋派内部纷争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6.由下表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进士科三试内容“作时务策五道”,多于明经,说明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②正确;从考试内容看出,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③正确;进士科考试“作诗、赋、文各一篇”,有利于唐诗创作的繁荣,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C;材料只是反映了考试的一种选官方式,不能说明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排除①,故排除A、D;B项不全面,排除。7.隋唐政府为解决南北朝时期分裂局面,打击门阀士族特权,实行科举制;英国为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实施文官制度。1905年,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制和留学生选官制。这说明A.选官制改革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选官制改革C.统治危机是改革官制的重要原因 D.官员选拔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隋唐、英国还是晚清,都面临社会治理的问题,而得力的官员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故D选项正确;“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夸大了选官制的作用,故A选项错误;隋唐时期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经济,故B选项错误;隋唐和英国选官制改革前并未出现统治危机,故C选项错误。8.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孝文帝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书院祭祀的教育功能 B.彰显政权的合法性C.规范统治阶层的伦理秩序 D.重塑儒学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立孔庙并祭祀孔子,体现了对汉文化的认同,其主要目的是彰显政权的合法性,B项正确;孝文帝的主要目的是彰显政权的合法性,A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D项。故选B项。9.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中叶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通才”的考核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考核标准的变化主要受科技革命的影响,与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排除B项;文官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考核标准的变化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文官属于事务官,与议会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 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废除了……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可知,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对选官制度进行了一定改革,官名不在表示特权体现了北洋政府的官制渗透了一定的平等观念,B项正确;“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反映了当时官名的内涵变化,但“实现了”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与考试无关,且“人人平等”看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11.1076年,宋朝吕大钓等兄弟在家乡蓝田制订了乡约,其主要内容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忠难相恤。各地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的乡约。这些乡约的制订A.说明宋朝政府重视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体系完备B.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功能,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和发展C.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巩固了宋朝的统治基础D.得到了国家的认同肯定,说明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宋代时期出现了很多体现儒家伦理操守的村规乡约,这些乡约的制定就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从而有利于巩固宋朝的统治基础,C项正确;乡约内容中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传播,而非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科举制的导向功能和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排除BD项。故选C项。12.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A.维护公民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C.遵循民主程序 D.保护私有财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现代(西方)。根据材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可知,法官中立是指在诉讼中,法官应当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各方主体以同等的对待,最终保证各方主体诉讼权利的平等,而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不告不理原则指的是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A项正确;近代西方国家在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民主程序是维护公民权利的手段,不是核心目标,排除C项;刑事诉讼案例不一定都涉及私有财产,而且财产权只是公民权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13.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载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A.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B.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受到了《万国公法》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不使用武力”可知该规定开创了通过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故选A;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争端,并不是为了削弱法国机器盟国的势力,排除B;这一规定只是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但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欧洲各国间的矛盾,排除C;《万国公法》是1836年颁布的,排除D。14.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此项改革使国民政府A.集中力量应对战争的紧张局势B.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保障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D.加强了经济金融的管理和垄断〖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时国内货币制度的混乱,同时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把银本位的货币改用法币,这有利于巩固国民政府的经济统治,加强了国民政府对经济金融的管理和垄断,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全面抗日战争还没有开始,因此不涉及集中力量应对战争的紧张局势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币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但不能说“化解了”,并且币制改革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这个,故B选项错误;币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不能说保障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逐渐陷入困境,故C选项错误。15.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一内在矛盾说明()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削弱B.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D.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裂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可以看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就有不可避免的缺陷,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美霸权地位的削弱,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发展速度,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世界经济体系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16.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在中国古代,粟主要种植在北方,水稻种植在南方,材料中唐朝财政计算的变化就说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粟和水稻在财政计算中地位的变化,从中无法看出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B项;精耕细作指精心细致地耕作,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7.东晋南朝时期,户籍分为“黄籍”和“白籍”。南方土著居民的户籍用黄纸书写,称作“黄籍”;东晋为招抚流民,对侨人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侨居户被登记在白纸写的临时户籍上,称作“白籍”。这一制度()A.有利于南北方士族的合流 B.削弱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C.减缓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缓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对侨人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侨居户被登记在白纸写的临时户籍上”可得出“白籍”流民不要交税,因此减少了中央的税收,削弱其集权的物质基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北方士族,排除A项;这有利于重心南移,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地主间的矛盾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8.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这样报道:“失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但他们确实还能设法比一些有工作的最穷邻居拿回较多的钱……就业后的收入要纳税,但从失业救济金中得来的收入却不需纳税。”材料意在强调()A.英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B.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C.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公平公正 D.福利制度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即失业者收入比工作者收入还高,作者意在强调要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社保制度的弊端,而不是税收制度,故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福利制度存在一定问题,而不是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D说法错误,排除。19.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1万年前的稻作遗存,以及打制石器、动物遗骸等,其中动物遗骸包括28种哺乳动物、27种鸟禽类、5种鱼类、33种螺蚌、龟整类及昆虫,出土了17种植物的种子。这些证据说明当时居民生活状况是A.稻谷是唯一的粮食作物 B.农业出现推动科技的发展C.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 D.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答案〗D〖解析〗〖祥解〗遗址发现了稻作遗存以及多种哺乳动物、鸟禽类、鱼类的遗骸,说明当时居民生活以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故选D;A项错在“唯一”,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技的发展,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的信息,排除C。20.有研究发现,至少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各地的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到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大幅增长。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事务。据此推知A.希腊各城邦以农业主 B.冶铁业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地区C.古希腊农产品种类丰富 D.农业推动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事务”可知,农业发展促进城邦民主政治发展,故选D;A不符合史实,排除;仅从材料“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各地的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无法得出“冶铁业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地区”的结论,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古希腊农产品种类,排除C。21.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反映了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C正确;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体制,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建庄园的组织方式,未反映其自给自足,B错误;领主通过国家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不是通过庄园统治农奴,D错误。故选C。22.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来看,当时有了储存稻谷的设施,代表了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与栽培技术是否成熟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排除;C项浙江一带有最早的储粮设施,不代表浙江水稻产量最高,排除。23.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C.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D.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工资基本保持稳定,人们的收入增加有限,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民购买力提高,排除C项;圈地运动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24.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反映了A.经济活动影响着政治地位的变化 B.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工业革命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大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说明受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方式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故〖答案〗为D项。材料主旨不是中产阶级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阶层的分化情况,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排除。25.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答案〗D〖解析〗面对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环境污染,仍然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样鲜明的反差,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为到来的工业文明欢呼,D项正确,排除A项;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对工业文明欣赏,并非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排除C项。故选D项。26.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而垄断组织是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产物,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有利于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而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故A不符合题意;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以政府为后盾,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产物,故B不符合题意;垄断组织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7.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B.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C.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D.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市场上有来自中国、印度、中亚、突厥、俄罗斯、非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体现了阿拉伯商人贸易的广泛性,D项正确;“垄断”说法错误,阿拉伯是东西贸易的桥梁,排除A项;“最繁华”说法错误,巴格达未与其他城市比较,排除B项;材料体现对外贸易的范围,未涉及阿拉伯帝国的奴隶制,排除C项。故选D项。28.1933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该片获得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成为人人哼唱的流行曲。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A.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 B.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C.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 D.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抚慰了当时美国人灰色的心灵,是美国人的精神慰藉,它鼓舞人们振奋精神,驱散恐惧与忧虑,积极面对危机,重建家园。由此可知,《三只小猪》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排除A项;材料与反法西斯无关,排除B项;1933年罗斯福刚刚上台执政,“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9.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采用“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关于该现象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现代科技促进了人类信息交流 B.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C.中华文化主导了世界文明走向 D.科技与人文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影响,但并没有主导世界文明走向,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可得出现代科技促进了人类信息交流;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即网络的模式,云模式;根据“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可得出科技与人文呈现交叉融合趋势。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30.据统计,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不属于上述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是A.世界贸易自由化体系推动 B.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C.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D.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并结合所学可知,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不属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D项正确;ABC属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排除。故选D项。二、主观题(14+18+8=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四幅图中社会生产的劳作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案〗(1)图1: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奴隶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图2:封建社会时期,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图3: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手工生产过程中以分工协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图4:工业革命后,伴随机器的广泛应用,以纪律严格、分工明确、昼夜运作为特征的现代机器大工厂制形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2)农业家庭式劳作它提供了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保证了小农家庭自给自足。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了税源。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了商品经济,难以产生技术突破。〖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据所学唯物史观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据材料图1“奴隶集体劳动”及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奴隶集体劳动,反映了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奴隶集体劳动生产方式;据材料图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可知,图2中从事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时期,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据材料图3“手工工场场景”及所学知识可知,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所以材料体现了封建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