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在此过程中,也少不了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某些植物冬季休眠抵御低温,在此过程中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增加B.冬季常绿植物叶片不会脱落,但是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其生长素合成与分泌减少C.春天新芽萌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会上升,叶片自由水含量也会增加D.植物生长具有周期性,这是通过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实现的2.唐代诗人曾用“先春抽出黄金芽”来形容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茶树经过整形修剪,去掉顶芽,侧芽发育成枝条。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D.侧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发挥了协同作用3.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去甲肾上腺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B.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产热活动C.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抵御寒冷D.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的UCP-1、cAMP、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4.当某人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其体内的激素与神经调控情况应该是()A.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B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C.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增强以促进营养吸收应对紧张环境D.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减缓空气的刺激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保护濒危物种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人类自身B.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就越强C.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适度利用生态系统,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6.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成分中有尿素氮和纤维蛋白原B.机体的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发生任何变化C.人体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CO2浓度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稳态具有重要意义7.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表明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发挥作用,过早的使用消炎药,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发热的原因可能是细胞活性增强、代谢加快而导致的产热增加B.病人发热体温长时间维持在39℃,说明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体温调节过程中既存在反馈调节也存在分级调节D.相对于吃消炎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更持久8.(10分)下图为某同学建立的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的是出生率和迁入率B.图中的乙可以表示死亡率和迁出率C.图中的丙通常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D.图中的丁将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二、非选择题9.(10分)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见图1(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1)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2)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______。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c.GLUT-4基因表达不足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3)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但由于胰岛素水平______,使血糖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______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4)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原理:______。(5)将糖尿病患者(志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SGLT-2抑制剂(每日一次口服10mg)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用餐、适量运动,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使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稳定在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内,结果如图2。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实验组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______。10.(14分)下图表示普通的绿色植物(A)与景天科植物(B)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对比,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催化CO2固定的酶。已知景天科植物大多分布于非洲干旱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光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A、B的暗反应均需要在Rubisco的催化下将CO2固定并最终转化为光合产物,反应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还原剂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光合产物中稳定的化学能。(3)景天科植物夜晚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C4酸是一种有机酸,为避免酸性物质的积累,需将C4酸转入_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暂时储存。(4)从适应性的角度分析景天科植物夜晚开启气孔,白天关闭气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如图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由_____细胞分泌的激素a会增多,经_____运输到靶细胞。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2)运动员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转换成动作电位传至_____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同时刺激_____释放_____(填激素b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3)运动员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_____;运动后,下丘脑分泌的_____减少,导致激素c、激素d合成和分泌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4)机体内激素需要不断产生的原因是_____。12.如图1表示缩手反射反射弧,图2、图3分别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乙表示效应器,它是由______组成的。(2)据图2分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其原因是神经递质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图3中的兴奋部位______(用字母表示)。(3)体检时需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采血针头刺破某人手指皮肤时,他感到疼痛,但并未缩手,这说明______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4)如图4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该科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给b点(位于乙电流计两电极正中)一个适宜刺激,乙电流计指针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增大溶液S中的Na+浓度,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峰值将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5)该科研小组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请分析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可能是反射弧中的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某些植物冬季休眠抵御低温,此过程中赤霉素含量减少,脱落酸含量增加,A错误;B.冬季植物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其生长素合成与分泌减少,B正确;C.春天新芽萌发,代谢增强,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上升,自由水含量增加,C正确;D.植物生长是通过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A。2、B【解析】顶端优势:植物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并且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顶芽强,所以就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表现为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去掉顶芽,没有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则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并在细胞分裂素作用下发育成枝条。【详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A正确;B、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而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B错误;C、从题干中“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去掉顶芽,侧芽在细胞分裂素作用下发育成枝条”的信息,可推知多胺具有解除顶端优势的作用,因而多胺有利于侧芽发育,C正确;D、侧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故三种激素发挥了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B。3、D【解析】据图分析: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cAMP的直接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和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详解】A、图中显示,去甲肾上腺素与BA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导致cAMP增加,促进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BAT细胞后,通过调节细胞核中的UCP-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产热,B正确;C、据图可知,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增加产热量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正确;D、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BAT细胞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D错误。故选D。4、B【解析】当人体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代谢加快。故选B。5、D【解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详解】A、濒危物种消失会使生态多样性减小,生态系统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下降,也不利于人类自身保护,A正确;B、结构决定功能,生态系统越复杂越稳定,B正确;C、适度干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复杂程度,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错误。故选D。6、A【解析】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先排送到细胞外液中,最后排出体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详解】A、尿素氮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会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纤维蛋白原属于血浆蛋白,两者都属于内环境成分,A正确;B、外部环境经常变化,因此机体的内环境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变化,B错误;C、人体的心肌细胞可进行旺盛的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内环境,因此心肌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C错误;D、细胞质基质是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A。7、B【解析】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当炎热刺激导致汗液分泌增多,这是神经调节。当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得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这是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是负反馈调节。【详解】A、当体内出现炎症时,体温升高,这是为了增强白细胞抵抗病菌的能力,A正确;B、若长时间维持在39℃,说明产热和散热相等,B错误;C、体温调节中既存在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也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D、由于存在记忆细胞,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更持久,D正确。故选B。8、D【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2、分析题图: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详解】A、图中的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与迁入率,A正确;B、图中的乙使种群密度减少,乙应该表示死亡率和迁出率,B正确;C、图中丙为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不影响死亡率;C正确;D、图中的丁为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①.摄取②.bcd③.高于正常值④.胰岛B细胞⑤.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⑥.SGLT-2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使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SGLT-2抑制剂一定程度上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使内源胰岛素增加,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解析】1、题图显示,胰岛素与相应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了葡萄糖转运蛋白向细胞膜上的转运,即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另一方面促进了细胞中葡萄糖的利用、贮存和转变。2、胰岛素的作用: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详解】(1)图中显示: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2)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不会导致对胰岛素不敏感,a错误;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增加受阻,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b正确;c.GLUT-4基因表达不足也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增加受阻,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c正确;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直接导致胰岛素不起作用,d正确。故选bcd。(3)题意显示,糖尿病人血糖正常,只有靠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维持。由于糖尿病人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说明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故胰岛B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4)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可以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5)将糖尿病患者(志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SGLT-2抑制剂(每日一次口服10mg)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用餐、适量运动,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使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稳定在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内,结果如图2。图中结果显示:实验组使用的外源胰岛素量越来越少,说明自身产生胰岛素能力可能恢复,故可知:SGLT-2抑制剂一定程度上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使内源胰岛素增加,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另SGLT-2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使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点睛】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正确读图并能用图中的信息分析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最后一问是学生的易错的,告诉学生以单一变量结合实验结果来突破正确答案是正确的解题思路。10、(1)①.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或叶绿体基粒)②.(2)①.NADPH②.ATP、NADPH(3)液泡(4)景天科植物大多分布于非洲干旱地区,夜晚开启气孔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以满足光合作用需求,白天关闭气孔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必须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个方面作答)【解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具体反应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NADPH;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NADPH、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NADPH和ATP,NAD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小问1详解】植物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及某些细菌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合成复杂有机物并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小问2详解】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NADPH和ATP,NADHP能作为还原剂,NADPH和ATP能提供能量。暗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NADPH、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NADPH和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小问3详解】景天科植物有一种很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苹果酸后不断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运输至细胞质基质并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小问4详解】景天科植物大多分布于非洲干旱地区,夜晚开启气孔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白天关闭气孔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景天科植物夜晚开启气孔,白天关闭气孔。【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1、(1)①.胰岛A②.体液③.神经调节(2)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③.垂体④.抗利尿激素⑤.神经-体液(3)①.散热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减少(4)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解析】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失水过多时,图中的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3、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动态平衡散热;(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小问1详解】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a会增多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分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属于神经调节。【小问2详解】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感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b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上述过程既有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小问3详解】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下丘脑分泌的促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续签劳动合同的要素
- 新材料在生物芯片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考核试卷
- 脚本创作劳务合同
- 纺纱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评价考核试卷
- 模具制造工艺参数优化考核试卷
- 生活服务行业互联网平台社会影响力分析考核试卷
- 振动控制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无线网络连接速度优化考核试卷
- 肉制品加工产品多样化与品质提升策略考核试卷
- 2025年卓雅学校九年级语文3月模拟练习试卷附答案解析
- 医院浅层地热能评估报告
- GB/T 14975-2012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 DB21-T3683-2022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
- GB 17957-2021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安全要求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修辞手法
- 中药学-七版教材
- 红军五次反围剿课件
- ISO9001注册审核员专业划分小类
-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 -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 部编版 (共48张PPT)
- 安徽省历年中考数学试卷,2014-2021年安徽中考数学近八年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 利益冲突申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