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欧巨变的实质。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改革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道路。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上世纪90年代,曾经的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苏联突然解体了,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也终结了。曾经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也随之突然土崩瓦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又是怎样土崩瓦解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8课《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二、探究新知(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教师讲解: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2.教师提问:社会主义阵营是怎样扩大的?提示: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也促进了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师过渡: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苏联的改革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那么,赫鲁晓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改革的呢?(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为了否定斯大林,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找出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提示:(1)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2)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2.教师提问: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改革?提示: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3.图片展示: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上台并进行一系列改革。请同学阅读教材第84页—85页内容,思考:勃列日涅夫改革在经济上推行什么政策?有何弊端?改革的结果如何?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政策: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2)弊端:勃列日涅夫仍然加速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结果: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4.教师提问:比较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有什么相似点?提示:内容上,都涉及经济领域;结果上,都失败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都加剧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材料展示:材料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这位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上台便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个政策导致了1989年“东欧剧变”的发生。思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正文,并结合材料,说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及结果。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背景:苏联的政治、经济出现危机,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改革。(2)内容:①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②戈尔巴乔夫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3)后果: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开始蔓延,苏联的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最后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2.教师提问: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提示:不同意。苏联的解体虽然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直接关系,但是导致苏联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3.教师过渡:正当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出现政治混乱的同时,80年代的东欧各国也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局势的动荡。东欧各国纷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4.材料展示:材料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思考: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提示: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各国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体制弊端,成效不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充分发挥出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等等。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找出东欧剧变的表现。提示:政治: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教师总结:东欧剧变的实质就是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6.材料展示:材料一1991年8月19日,少数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这次事件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趁机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材料二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发表《阿拉木图宣言》,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宣布苏联不复存在。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组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原因:从直接原因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思想混乱,政局失控。根本原因: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2)影响: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和“冷战”结束。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力量遭遇的重大挫折,但这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7.教师提问:分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提示:①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教师总结:二战结束后,东欧各国纷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阵营逐渐扩大。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下,经济发展日益困难,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也为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借鉴。见课件苏联改革与解体涉及的方面很多,从学生的感觉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电工的考试题及答案
- 妇科医师定考试题及答案
- 奉节新闻考试题目及答案
- 法考考试题及答案
- 东北说唱考试题目及答案
- 跌倒 坠床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清洁煤项目商业计划书
- 登高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德州中考试题生物及答案
- 导卫工考试题及答案
- 患者在ICU过渡期的护理
- 凉皮店开业活动方案
- 水上安全救援合同范本
-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英语试卷(含音频)
- 顶账车位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4新能源光伏电站竣工结算模板报表格式模板
-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量评估技术规程》
- 《现代汉语》课件-普通话的声调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03-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华为ICT大赛网络赛道考试题库(786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