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问题探讨下图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草履虫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从中直接获取养料和氧,并将代谢废物直接排入水中。单细胞生物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问题1: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概念: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血浆组织液淋巴等脑脊液和房水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不与外界相通,即正常情况下不会排出体外,排除泪液、唾液、尿液等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体液的组成离心前离心后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问题2:有人说:“血液就是血浆”你认为这种说法恰当吗?血浆是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血浆、血液、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之间的关系。血液血浆血细胞血浆蛋白含有属于细胞外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含有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液成分
【关于血浆与血液的几点易错点拨】(1)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存在于淋巴管中,是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由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管淋巴液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末端封闭单向的活瓣防止倒流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是单向关系毛细淋巴管淋巴液组织细胞淋巴液淋巴循环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淋巴循环的意义知识链接1.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途径,可以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2.淋巴循环可以将组织液中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蛋白质(大分子物质)和由小肠绒毛的淋巴管吸收的大部分脂肪成分运回血液3.淋巴液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思考·讨论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思考·讨论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下图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结构:毛细血管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功能:物质交换(小分子)血浆①由毛细血管壁渗出组织液②大部分物质被重吸收③由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管淋巴液①②③④组织细胞④血浆组织液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外液血细胞大多数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淋巴循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外”是对细胞而言,“内”是对人体而言)内环境O2和营养物质CO2和代谢废物细胞内液3体液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内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人体“内”,细胞“外”)(2)内环境只包含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吗?脑脊液、房水、关节滑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3)单细胞生物有内环境吗?
内环境的概念是对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和植物没有内环境。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血浆淋巴液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细胞内液淋巴液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小试牛刀小试牛刀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用箭头标出方向与生活的联系静脉注射(输液):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肌肉注射(打针):药→组织液(少数进入淋巴,淋巴又汇入血浆)→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口服药物:
药→消化系统→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静脉注射(输液)和肌肉注射(打针),药物到达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运输途径有什么不同?习题: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组织液和血浆,最终被排出体外;人体吸入的O2由血液到组织细胞先后经过血浆和组织液,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就此判定CO2和O2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浓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怎样的?答案
O2浓度: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浓度: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的成分复杂,主要为水。科学家测得人体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成分含量成分含量(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60U/L总胆固醇3.1~5.2总蛋白65~85g/L钠137~147总胆红素5~21µmol/L钾3.5~5.3碱性磷酸酶45~125U/L钙2.2~2.65尿素2.8~7.2mmol/L磷0.81~1.45肌酐57~111µmol/L镁0.73~1.06尿酸208.3~428.4µmol/L血清铁11~30葡萄糖3.9~6.1mmol/L氯99~110乳酸脱氢酶140~271U/L碳酸氢盐22~28甘油三酯0~1.7mmol/L总CO221~31.3水无机盐无机物蛋白质脂质糖代谢废物有机物气体无机盐蛋白质水1血浆主要成分二、细胞外液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________含量较高。蛋白质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3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二、细胞外液的成分二、细胞外液的成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1.氧气2.血红蛋白3.血浆蛋白4.载体蛋白5.有氧呼吸酶6.H+7.泪液8.消化酶2、4、5、7、81.细胞内的物质:如载体蛋白、呼吸酶、血红蛋白等;2.细胞膜上的物质:如运输载体等;3.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4.体腔液、关节液在体内但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不属于内环境。<总结归纳>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细胞外液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与淋巴中运输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②细胞合成的分泌物质:激素,抗体,胞外酶,神经递质等;③气体和无机盐。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细胞内和消化道内发生的生理过程不属于内环境1.(2023·广东揭阳高二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Na+、
、葡萄糖、氨基酸C.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D.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不符合题意;过氧化氢酶是细胞内液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不符合题意;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不符合题意。小试牛刀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现象生理盐水(等渗溶液)清水中(低渗溶液)浓盐水(高渗溶液)外界溶液浓度______细胞质浓度,细胞_________。外界溶液浓度______细胞质浓度,细胞_________。外界溶液浓度______细胞质浓度,细胞____________。小于大于等于吸水膨胀失水皱缩维持正常形态观察人的红细胞在清水、0.9%的NaCl溶液和10%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的变化。过酸、过碱、温度过高、温度过低不能正常生活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渗透压(770KPa)酸碱度(7.35-7.45)温度(37℃左右)等渗溶液肌肉注射(组织液)(0.9%Nacl、5%葡萄糖)静脉注射(血浆)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对水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只比较单位体积内微粒的数目,与微粒的大小与种类无关。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葡萄糖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一段时间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渗透压(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__。(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思考1: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生给病人输液时为什么使用生理盐水?还有其他替代品吗?血浆的渗透压与0.9%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故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前者又叫生理盐水。凡浓度高于0.9%NaCl溶液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低于则称为低渗溶液。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不稳定会怎么样?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肝是合成血清白蛋白的主要场所,肝功能异常时,机体会出现组织水肿。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孕妇脚水肿思考2:什么是组织水肿?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是什么?①组织水肿的定义:组织液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组织水肿,又称浮肿。②组织水肿原因: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思考3: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5)组织水肿
当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值会导致水分滞留于
。组织液①严重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②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③肝功能受损(合成血浆蛋白减少)③影响组织水肿因素: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组织液
渗透压
高于
正常值,会导致水分滞留于
组织液
。①代谢产物增加a.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b.花粉等引起的过敏,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c.毛细血管壁局部损伤,毛细血管壁破裂或通透性增大②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大量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③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不能进入毛细淋巴管d.毛细淋巴管阻塞③影响组织水肿因素: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异常病实例-组织水肿组织水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蛋白减少①严重营养不良②肝功能受损③肾小球肾炎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蛋白质增多淋巴液形成受阻④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⑤过敏反应⑥局部损伤⑦毛细淋巴管阻塞酸碱度(pH)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正常人的血浆pH近中性,为
。7.35~7.45(2)平衡的维持:缓冲物质(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温度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利于维持酶活性。幼年
成年
老年女性
男性同一个人1日内不超过
℃(动态平衡)37>>>1代谢越旺盛,释放的能量越多,温度也越高。1.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饮用弱碱性水,会使血浆的pH显著升高B.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血浆的pH会略有降低C.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乳酸会被NaOH中和D.血浆中含有Na2CO3,所以血浆的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肺气肿患者呼吸不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同时CO2不能及时排出,使内环境pH略有下降,B正确;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人体中有缓冲物质(如NaHCO3)的存在,血浆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乳酸被NaOH中和,C错误;由于血浆中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等缓冲对的存在,血浆的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小试牛刀2.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小试牛刀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细胞等淋巴液内环境外界环境物质交换?外界环境的物质是怎么进入内环境的呢?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体外体外细胞体外体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代谢废物代谢废物O2CO2重吸收循环系统血浆淋巴液组织液1、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参与物质交换的器官:肺、小肠、肾、皮肤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和循环系统的运输呼吸系统的运输气体2.细胞呼吸产生CO2溶于水中形成的3.首先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其中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尿素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外界环境内环境细胞O2、营养物质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也就是细胞外液理化特性化学分析组成成分渗透压PH值温度CO2等代谢废物O2、营养物质CO2等代谢废物课堂小结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请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是否正确。(1)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徐州市小中考试卷及答案
- 吉林省文综试题及答案
- 学习音程识别的重要性及其技巧2025年乐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数字感知能力试题及答案
- 填词作曲基本技巧试题及答案
-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电商试题及答案
- 延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商务英语简单表达试题及答案
- 办公室日常操作中如何运用区块链加强版权保护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技术创新与实践
- 环境艺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
- 2025年java开发面试题及答案
- 3DMAX培训讲课课件
- 一次显著的性能优化
- 泵站调度运行应急预案
- 委托书范本(下载版)
- 天然气巡检记录表
- (完整版)离婚协议书
- 养老院工作人员保密协议书
- 数据网-IPRAN含IPRAN基础组网和IPRAN高级知识
-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