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教材一轮复习:主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1页
2024届新教材一轮复习:主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2页
2024届新教材一轮复习:主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3页
2024届新教材一轮复习:主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4页
2024届新教材一轮复习:主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四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内容CONTENTS3知识体系构建4重难点突破2时空与阶段特征1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5思维提升与能力突破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2)认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与民族交融。学习要点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制度创新及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考向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9【Ⅰ】秦朝与曹魏末年的爵位制改革北京·北魏孝文帝改革

上海·三国鼎立2021【甲】孝文帝改革【乙】江南开发北京·孝文帝改革

河北·三国地方治理福建·儒家正统山东·江南开发2022海南·民族交融广东·孝文帝改革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时空魏220蜀221吴222三国时期(220-280)西晋(266-316)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晋(317-420)淝水之战(383)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灭隋朝北朝(439-581)宋齐梁陈南朝(420-589)灭隋朝统一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政治经济思想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分裂中孕育着统一;门阀政治极大的削弱的皇权;南朝政治制度为隋唐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民族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北方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主要地位。庄园经济恶性膨胀,隐匿大量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非常剧烈。佛、道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阶段特征•隋唐大一统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政治经济思想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一、政权更迭1.1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形势图建立者:曹丕都城:洛阳时间:220-265魏建立者:孙权都城:建业时间:229-280吴

建立者:刘备都城:成都时间:221-263蜀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一、政权更迭1.2西晋的短暂统一(1)统一历程①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②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③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2)统一意义:结束了东汉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西晋形势图(3)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一、政权更迭1.3东晋与十六国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建康时间:317-420东晋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一、政权更迭1.4南北朝420-589年的170年之内,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均定都建康。◎南朝帝陵石刻◎南北朝并立形势图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一、政权更迭1.5隋代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一、政权更迭1.6唐朝◎唐朝形势图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其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755年,安史之乱爆发875年,黄巢起义907年,朱温称帝,唐朝灭亡。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真题演练(2021·福建高考·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2021·河北高考·3)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一、政权更迭1.7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形势图释义自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中原地区之外,先后出现吴越、南唐、成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政权即位前官职政权即位前官职后梁宣武节度使吴淮南节度使后唐行营节度使闽武威节度使后晋河东节度使南汉静海军节度使后汉河东节度使南平荆南节度使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二、民族交融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内容,并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2134时代特征:①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②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对峙;③由分裂走向统一。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二、民族交融1、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过程东汉以来,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西晋时,内迁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学习汉族典章制度、频繁接触、通婚杂居。5世纪,北魏统一北方,推行汉法。南方,三国吴、蜀及东晋、南朝经济开发,进一步加强南迁中原人民与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民族融合的含义

各民族间平等相处、经济文化交流、生活习惯互相影响、生产方式渐趋于一致,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消除。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二、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1)中原王朝实力衰落,无法保持秦汉时传统政策。(2)北方各割据势力大量招引周边民族补充劳力和兵源。(3)气候变冷及西域地区的生存环境破坏日益严重。(4)中原地区的人口南迁,大片肥沃的土地荒无。2、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魏晋墓葬壁画耕牛图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汉代跪俑北齐校书图由跪坐转变为垂脚落座二、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民族融合的途径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③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⑤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借鉴和学习了汉族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②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民族人民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迫使各民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④各民族间的征战当时各民族的征战打破了各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于民族交融。二、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二、民族交融(唐朝)(1)指导思想:华夷一体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代疆域图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二、民族交融(唐朝)(1)唐与突厥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东突厥:西突厥:①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②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统辖天山南北。战争→设置机构(2)唐与回纥、靺鞨羁縻册封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东北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二、民族交融(唐朝)(3)唐与吐蕃①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和亲、会盟②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③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布达拉宫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二、民族交融(唐朝)民族政策东突厥①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西突厥①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②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吐蕃①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②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③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基本上停止了纷争。靺鞨唐玄宗封东北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真题演练(2022·海南高考·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三、区域开发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司马迁《史记》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二(1)江南开发的原因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技术、工具、经验。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三、区域开发(2)江南开发的表现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技术得到改进。②手工业:南方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③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三、区域开发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真题演练(2021全国乙卷·25)表1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四、孝文帝改革•背景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平城洛阳政治保守势力大,改革阻力重重远离鲜卑贵族,改革阻力较少经济地处偏僻,粮食产量有限地处中原,农业发达文化鲜卑地区,文化落后政治文化中心,汉族文化先进迁都洛阳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四、孝文帝改革•内容措施经济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分为两类田地:露田(身死还田)桑田(子孙相继)。土地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租调制固定租调数额。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租:粮食。调:绢帛)政治整顿吏治考核官员,优者升迁,差则降职;制定俸禄制度三长制采用邻、里、党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迁都洛阳接受汉族文化,更好管理全国文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结汉亲改革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封建化改革。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四、孝文帝改革•影响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刘知幾促进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洛阳伽蓝记》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分裂走向统一,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时空与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真题演练(2021全国甲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据《魏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1)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时空与阶段特征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特点材料

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宣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北魏孝文帝亲政后重用儒士进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策,促使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汉族大致趋同。这一时期,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酪、茶酥、胡饼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著名的《敕勒歌》和《木兰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的产物,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北方民族的乐器、百戏杂技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等也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陈琳国、侯旭东主编《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下》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特点。①内迁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程度较高;②双向交流;③涉及范围较广;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时空与阶段特征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启示1.影响(1)江南经济发展使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2)南方经济发展直接影响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心向东、向南移动。(3)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南方经济发展吸引了北方人口的进一步南迁。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时空与阶段特征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启示2.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先进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3)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知识体系构建重难点突破时空与阶段特征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真题探究与能力提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1)民族交融的趋势: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治理,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以及十六国混战都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朝统一提供了条件。(2)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江南经济的较大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为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这其中有局部统一的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前秦、北魏、北周对北方的三次统一。重难点突破思维提升与能力突破知识体系构建时空与阶段特征课标解读与考向分析开放探究1

材料唐与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马”“以助军旅”,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代驿制“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士庶也喜骑马出行,“贵贱所行,通用鞍马而已”。马球蔚然成风,太宗“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突厥、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纥“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回纥最初“风俗朴厚”,获得唐朝厚利后,登利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