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课标导读】梳理法律与教化相辅相成的关系,辩证的理解法律与教化的对立统一关系。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了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法律与教化并用的统治手段。归纳律令儒家化的过程,总结中华法系的特点;认识教化在古代中国体现为儒家的礼教。通过材料掌握中国古代法律“礼法结合”的特点、儒学的发展与古代教化形式的变化。认识中国古代有悠久的法治传统,了解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点,有助于理解当今时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社会治理。【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思维导图1.德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2)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2.法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周时期的法律:《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2)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3.德治与法治之争(1)背景①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②诸侯国君们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③导火线: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2)表现主张代表人物及观点儒家人性善,德治孔子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人性恶,法治商鞅颁行法令,奖励耕战,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提倡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社会影响:①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秦国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知识点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思维导图1.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演变(1)秦朝——秦律①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②云梦睡虎地秦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的认识。(2)汉朝——汉律①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②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等出土简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汉律的认识。③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3)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①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的儒家化。②评价:法律以儒家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维护了儒家的三纲五常。(4)唐朝——律令体系完备A、唐朝法律①发展: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唐高宗命人修定《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②特点:礼法结合。唐朝的教化①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②基层教化:在社会层面,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知识点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思维导图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编纂于963年的《宋刑统》,其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内容略有改变。天一阁所藏宋朝《天圣令》,是以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①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②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最后一次重修《问刑条例》时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2.教化(1)理学①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②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③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乡约①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②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③清朝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4\*GB3④发展特点: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知识链接】1.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内涵及原因(1)内涵:指封建法律制度在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的战国、秦朝法律制度基础上,逐步吸收儒家思想并最终成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法律制度的历史过程。封建法律儒家化的过程是“礼制”与“刑律”的互动过程,既是在礼制发挥主导作用下的刑律儒家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礼制刑律化的过程。(2)原因①儒家法律的实质是“德主刑辅”,礼法结合。它综合了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两种统治策略,更适合统治阶级的要求。②儒家法律思想中所强调的贵贱、长幼、亲疏、等级有别,适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要求。③儒家学说中所强调的“亲亲、尊尊”原则,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④从政治制度上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也需要用儒家学说来体现法律的等级性、特权性。2.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点(1)国家主义: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统治,奴隶社会君主的“命令”即法律,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审判官。(2)礼法结合: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礼占有重要位置,“为政先礼,礼为政本”,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3)法定特权:中国古代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各州官僚各种特权。(4)诸法合体:中国古代法律最早表现为礼刑并用,之后形成诸法合体的封建法典。从战国李悝著《法经》始,至秦、汉、唐、宋、明、清诸律,都是以刑法为主,兼有诉讼、民事、行政等方面的内容。这种诸法合体混合编纂的形式,贯穿于封建社会各朝代。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程标准】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课标导读】了解西方古代至近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沿革。认识德治与法治在近代西方社会治理的重点作用和影响。通过图文材料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理解西方宗教伦理的教化作用。通过分析法律和教化在西方历史中的发展进程和作用,了解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认识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知识点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思维导图1.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罗马法(1)《十二铜表法》——第一部成文法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2)《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形成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②地位: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③影响: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2.西方法律的发展历程(1)中古时期的法律①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的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②教会法: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③研究和宣传罗马法运动:11世纪以后在欧洲国家出现,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2)“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①英美法系的形成a.背景:11世纪,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b.形成: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c.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d.完善:“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②大陆法系的形成①背景: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②形成: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知识点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思维导图1.基本特征(1)国家权力结构: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2)法律内容: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3)司法实践: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2.评价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同时,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知识链接】西方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1)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形成法典、法系(法典化和系统化)的过程。(2)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3)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法律渊源和法官地位上,存在明显不同。(4)近代法律制度在继承罗马法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知识点三宗教伦理与教化】思维导图1.基督教的发展(1)过程①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2)影响: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2.基督教的教化(1)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宣讲教义。(2)开办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日常生活: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4)评价: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3.宗教改革(1)基督教分裂: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2)新教教义①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②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③新教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3)对新教的评价①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②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③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知识链接】近代西方社会的基督教伦理①经济:新教伦理主张合理地追求财富,提倡世俗的禁欲主义,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政治:基督教所体现的个人主义和权力悲观主义成为西方宪政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教的个人观念成为近代财产法和契约法发展的核心,奠定了统治者统治观念的宗教依据。③思想:人文主义者的世界观基本上仍是基督教世界观,他们对基督教思想的扬弃和利用,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启蒙学者不再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了反封建和反教会的斗争,提出了建立理性王国的蓝图。④自然科学:宗教与科学相互影响,其结果是科学战胜了宗教,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课标导读】了解新中国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过程,理解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性。认识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作用通过史实论证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的重要性。通过了解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感受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认识什么是用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认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与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知识点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思维导图1.新中国法制的特征(1)是社会主义法制。(2)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2.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时间历程背景(原因)成就1949年开始民主革命基本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20世纪50年代初创时期(奠基)向社会主义过渡;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1966-1976年破坏“文革”时期—1978年-20世纪80年代发展改革开放;吸取教训;法制不完善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20世纪90年代,形成体系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共十五大召开。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十八大以来深化深化改革开放,我国切实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2020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知识链接】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1)规范人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2)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民主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3)完善国家治理体系。(4)维护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维导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背景:①百废待兴、物质匮乏;②人民当家作主;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榜样: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知识点四光、华罗庚等是杰出代表。(3)影响:①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②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③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缴纳社保合同协议
- 商品购销合同协议电子版
- 员工聘用固定合同协议
- 商业主持合同协议
- 民国私宅买卖合同协议
- 商标使用合同协议
- 正常营业中转让合同协议
- 员工劳动仲裁协议书范本
- 商厨设备采购合同协议
- 商业门头转让合同协议
-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2024年中考数学四模真题(含答案)
- 抖音火花合同电子版获取教程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二模英语试卷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复习之人物形象分析》课件
- 第13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
-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 乡村文旅产业振兴规划方案
- 风机性能综合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 《隐形防护网应用技术规程》
-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练习(含答案)
- 带你玩转VR虚拟现实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