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语文七年级(下)期末练习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语文七年级(下)期末练习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语文七年级(下)期末练习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语文七年级(下)期末练习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语文七年级(下)期末练习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语文七年级(下)期末练习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目之所及,万物可爱。周敦颐只爱莲花"(1),(2)”的高洁质朴;杜甫望泰

山,发出了“(3)?齐鲁青未了”的赞叹;王安石登飞来峰,悟出了“不畏浮云遮望眼,

(4)”的道理;简陋屋舍,刘禹锡却道出了“苔痕上阶绿,(5)”的淡雅。

心之所向,柔肠百结。幽州台上,陈子昂不见“古人”“来者”,于是“念天地之悠悠,(6)";

秦淮河边,婉转的歌声中,杜牧却感时伤怀,“(7),(8)”道尽他心中无限的伤悲。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中,英雄们信仰坚定、();

在波①(Ian)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②(ren)不拔③(填写标点符

号)在和平年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而是为了

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英雄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

们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更在于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崇高风范和英雄精神。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标点(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视死如归凝聚挺身而出B.两肋插刀聚集铤而走险

C.视死如归聚集挺身而出D.两肋插刀凝聚铤而走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而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

B.不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而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

C.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

D.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

3.名著阅读。(6分)

有人说:“在样子的生命中如果出现哪怕只有一次巧合,如曹先生及时回到了北平,虎妞没有难产

而死,小福子没有选择自杀,那么祥子就不会走向堕落。”

你同意吗?请结合整本书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7分)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

B.五、六两句在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七、八两句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D.在诗中,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5.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

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余爱小饮,不喜多菜。

芸①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

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

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边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即食物省俭之

一端也。

(节选自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6.阅读古诗文时,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与句意。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3分)

方法句子释义

课内迁移:宜乎众矣宜省俭(1)宜:

成语推断:置之不理置一梅花盒(2)置:

字典查阅:

食物省俭之一端(3)之:

①到,往;②代词;③的;④不译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A.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

B.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

C.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

D.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3分)

(2)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3分)

9.本文中作者提到“二三知已”,如果刘禹锡生活在清代,你认为他有可能成为作者的知己吗?请联系

学过的《陋室铭》,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思念田沟鱼

衍仪

①我的家乡在南海岸边上。这里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家乡人对吃颇为讲究,

烹饪文化底蕴深厚,菜香远方。尤其是现在生活条外妤了,家乡人对山珍、海鲜的烹性别由心裁,碟碟

都让人垂诞不已。

②有一年,政府部门让我编写《特色美食》一书。我组织撰写者、摄影师等人用了将近一年才编好。

书分”火海的味道”“田野的味道”两部分。我们尽情谱写大海的鱼虾,挖掘田野的珍藏,搜集民间美

食历史和烹饪秘诀,力求让家乡传统美食文化在书中得到充分展现。

③一天,我将初稿带回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看到书中美丽的菜图,便翻阅起来。她说:“这些菜

全是海参、石血的,怎么没见家乡的‘田沟鱼,,田沟鱼‘最香。”

④是啊,怎么迹家乡的“田沟鱼”都忘记编写进去了呢?

⑤“田沟鱼”是家乡人的称呼,是田野中自然繁殖生长的小鱼,因生活在田间的“排水沟”里,故

称。

⑥家乡的“田沟鱼”种类繁多,五颜六色,非常美。小时候常会捕回家中,川玻璃瓶养着。瓶中放

些水草,鱼儿在草中游荡,退着玩,很有趣。村民火多不懂鱼的学名,沿用祖宗冠以的“土名”来称呼。

比如“阿记娇"'‘花肚屎”等。

⑦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人生活艰辛,都喜欢捕“田沟鱼”来添朴营养。

⑧六月早稻收割,泥土翻新,“田沟鱼”散游在水田中。夏天骄阳似火,田水常被太阳晒得烫手。

3

田间的一些鱼儿会被烫死,一些会在田埋下冷泉旁,集体寻水掩护。这是捕捉的最佳时间。家乡捕“日

晒鱼”的说法,就是山此而来。

⑨少年时,我会常常带着妹妹们去抓“日晒鱼”。我们有的拿竹纂,有的拿小簸其,有的拿锄头,

正午出发。在四里搜寻,浅水处直接用簸其抓,深水处就用泥土圈起来,用簸其挖干水再抓。田坡旁的

小洞是螃蟹“居住地”,常有水蛇在里面,我们按照母亲的指导,先用木棍插进去,撞几下,觉得安全

后再用手塞进去抓螃蟹。妹妹们没有经验,常被螃蟹钳钳得嗖嗖火叫。但她们并不害怕,抓了一个又一

个。下午三四点回来时,个个全身湿透,脸色通红。我们扛着满筐鱼蟹归来,心花怒放。

⑩母亲是烹饪“田沟鱼”的好手,用家中自制的豆豉、芋苗、酸菜等做配料款“田沟鱼”,味道清

香扑鼻,让我们胃口大开。所以,每当此时,母亲都会吩咐我款饭要多加点米,让妹妹吃个饱。

⑪母亲手把手教我们煎“田沟鱼”,总是边煎边说:“煎鱼急不了,小火煎鱼不会糊,煎到金黄色

才香……”

⑫我对母亲说:“您一语点醒梦中人。书中的菜,煎炸烟炒,样样好,但如果没有“田沟鱼’,这

本书真的缺味道了,谢谢母亲。”

鳏回到老家,将想法告诉村里人。他们说,“田沟鱼”几乎绝迹了。

⑭我愕然。田园广阔,“田沟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啊,怎么会几乎绝迹了呢?

⑮堂兄阿贵说话风趣。他说:“过去,晚上田园蛙声一片,有擂鼓的,有唱歌的,像大型音乐会,

用灯火一照,到处可见它们在“谈恋爱”。现在,青蛙、田沟鱼’等难见了,几乎都走黄泉路了,北连

山上的鱼儿北少多了”

⑯大叔说:“年轻人常劝大家不要滥用农药,一来作为农药残留超标,危害身体;二来会破坏自然

生态的平衡,害虫越来越多,益虫越来越少,会吃大亏,可就是没人愿意听。”

⑰告别乡亲。回来时,因找不到“田沟鱼”,心中自然失落。当然,这不止是为一种美味的失去,

而是想,自然界里,有益于人类的物种,都值得尊重和保护。

⑱“田沟鱼”还能回来吗?我在思念着。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充分挖掘了家乡的美食,后来被母亲发现没有囊括“田沟鱼”。

B.第⑥段写小时候的回忆,可见家乡的“田沟鱼”种类繁多。

C.文章关于家乡“田沟鱼”的今昔对比,暗示家乡生态环境被破坏。

D.结尾发人深思,意味深长,只是为了表现作者对“田沟鱼”的思念。

4

11.文章围绕“田沟鱼”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12.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

(1)我们扛着满筐鱼蟹归来,当花孥林。(品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2)我愕然。田园广阔,“田沟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啊,怎么会几乎绝迹了呢?(请从人物描写的角

度进行品析)(3分)

13.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4.“田沟鱼”还能回来吗?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腹有诗书方能厚积薄发

杨雪娇

①吟诗作赋、能歌善舞、段子随口就来、双语直播是常态,甚至会五门外语……近日,东方甄选董

宇辉的直播带货热度持续走高,达到了同期在线六十万人以上,可以说是现象级传播。这是继刘联宏之

后,直播界杀出的又一匹黑马,更是主播中的一股清流。

②董宇辉在直播间从中文讲到英语,从仲夏洋洋洒洒的阳光讲到莎士比亚,从苏轼一生仕途讲到苏

格拉底,从母亲的谆谆教诲讲到儿时的梦想,从妈妈包的“人间烟火”饺子到想起童年时玉米棒子散发

的清香,从历史讲到哲学,就为了卖一袋大米、一根玉米,网友称“知识付费了四袋大米”,他们是为

知识付费,是为才华买单。

③董宇辉之所以被大家喜欢,大概是因为大家都忙于生存而忘却了生活中的浪漫,因为人际关系而

隐藏的自我,都在董宇辉打造的语言世界里得到释放。三分英语教学、三分百科知识、三分人生哲理加

一分幽默金句,这样的效果都来源于他常年的积累,没有过去读过的书,也就没有现在的侃侃而谈。

④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组建一个平凡的家

庭,何苦折腾。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读书和不读书的最大差别,就是思想的差别。杨绛先

生曾经说过,“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人生没

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读的书,你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会悄悄地帮你

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书便宜,但并不意味着知识的廉价,虽然读书不一定功成名就,不一定能让你

5

前程锦绣,但它能让你说话有道理,做事有余地,出言有尺度,嬉闹有分寸。

⑤不读书的人生靠自己摸索,读书的人生有高人指路。当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现成的经验

可循,没有统一的模式可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都有局限性,而书籍是人类智

慧的结晶,遇到难解的问题,大都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或受到启发,从中获取从业所需的技能之学、为

人做事的哲理之学、陶冶情操的审美之学、创新创造的启智之学。

⑥最是书香能致远。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书籍带你相遇。

读书就是最好的心灵之旅。在书堆里“深呼吸”,用浓浓书香滋润心灵、涵养风尚,从书籍中汲取经验

智慧,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享受美好的人生。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继续前

行的力量。有时间了,就多读书吧!

(选自2022年6月23日“荆楚网”,有改动)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前两段由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走红现象,引出通过阅读增长知识的话题。

B.所有的出口成章都是厚积薄发。董宇辉出圈的重要原因是博览群书,常年积累。

C.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可以获取技能,陶冶情操,启迪人生。

D.作者号召“有时间了,就多读书吧”,言外之意是“没有时间了,可以不读书”。

16.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7.有人说:看过的书,过眼即忘。时间久了,提起里面的内容可能都想不起来,看了和没看又有什么

差别?这不由得让我们思考: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或阅读体验

回答这个问题。(6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2分)

材料一:

6

材料二:

短视频娱乐应用软件,成为我们打发时间、减轻压力和休闲放松的一个媒介。但更多的受众在观

看短视频中,不知不觉流失了宝贵的学习和休息时间。

感官刺激产品校多,对青少年诱导性较强。各短视频平台中的各类极限活动的视频,比如蹦极、

攀岩、跑酷等极限挑战项目,对青少年的感官刺激较大,很容易诱发青少年的模仿行为。青少年自制力

校弱,意志力不够坚定,很容易去模仿此类极限动作,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短视频的用户群多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群,生活层次较高。诸多网红短视频被豪车、豪

宅、名牌服饰、豪华酒店会所等高消费产物所充斥。不少十几岁的青少年,从青春期开始就崇拜各种网

红,追求各种高档奢侈品。这一现象引起了部分青少年的盲目攀比、跟风。

(选自《自媒体时代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有删改)

材料三: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介与互联网接轨,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交织越来越紧密,“流量”的意

义更为宽泛,被用来指称各类线下线上事物、人物的热度。于是,“流量”成为数字时代通用的量化评

价指数。

但需要明确的是,流量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流量与价值并非“正相关”,一些低俗、“打擦边

球”的内容也可能获得高流量,这样获得的流量自当弃之如敝屣。流量是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

介、传播受众等共同制造的,虽有互联网传播规律可循,但因为互联网舆情瞬息万变、多种因素纷繁复

杂,流量或多或少地存在偶然性。流量反映的,往往只是事物的一个侧面,不能被用于评价事物的全部。

(选自《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有删改)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用户使用短视频的时长也在不断增加。

7

B.根据材料一可知,2020年我国短视频用户月度人均使用时长相比2018年有较大增长。

C.短视频的用户群多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群,他们生活层次都较高,都有豪车、豪宅、名牌服饰等,

并经常出入豪华酒店会所等高消费场所。

D.互联网的发展赋予“流量”更宽泛的意义,可以用来指称各类线下线上事物、人物的热度。

19.自媒体时代的短视频对青少年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20.流量为什么不应是数字时代唯一的评价标准?请概括两点理由。(6分)

三、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近两年网络用语鲜活灵动,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点滴、心曲衷肠。奋斗者们的热血拼搏,普通民众的

真情流露,让人瞬间“破防”;“躺平”只当是奋斗征途中的小憩,“强国有我”才是青年人心底的信

念和担当。

请以“破防”为题,写一篇文章,记述让你感动的瞬间。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8

2024年福建省语文七年级(下)期末练习卷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8分)

(1)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岱宗夫如何

(4)自缘身在最高层(5)草色入帘青(6)独怆然而涕下

(7)商女不知亡国恨(8)隔江犹唱后庭花

2.(9分)

(1)(3分)①澜②韧③;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和标点。注意书写时字体端正,不要错写、漏写。与上下句句式一

致,可推出此处用分号。

(2)(3分)A[解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第一组:视死如归:原义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

容人勇敢不怕死。两肋插刀: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甘愿做出很大的牺牲。形容重情重义。根据“在历尽

艰辛的硝烟岁月中,英雄们信仰坚定”可知,这里形容英雄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对象是国家,故选“视

死如归”更为恰当。第二组:凝聚:泛指事物聚集在一起,或指气体变成液体,常用于比喻,指思想、

感情、精神、智慧或心血等聚集在一起。聚集:是集合凑在一起的意思。根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磅礴力量”可知,这里形容的是“力量”,选用“凝聚”更为恰当。第三组: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

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铤而走险:形容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的行动。根据“不仅在于他

们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可知,英雄们在关键时刻应该是“挺身而出”。故选A。

(3)(3分)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关联词使用错误,“不只是……更是……”符合

句子的意思;“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成分残缺,应在最后补上“作用”。故选D。

3.(6分)

示例一:不同意。社会原因:《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代表的是祥子这一类生活在社会底层受迫害的人,

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个人原因:祥子

狭隘的个人主义和他的愚昧固执、软弱妥协等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他最终走向堕落。

示例二:同意。如果曹先生及时回到北平,祥子就不用去人和车厂拉车,也不会与虎妞产生感情纠葛,

他为了自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继续努力,生活就继续有奔头。如果刘四爷能给祥子和虎妞提供帮助,

他们的生活条件会好很多,不用太为了生计而到处奔波发愁,虎妞也不会死。祥子和虎妞会一起养育自

己的孩子,一家三口共享天伦之乐。如果小福子不死,祥子的最后一丝精神支柱还在。他跟小福子两个

苦命人相亲相爱,相互理解支持,可以一起在曹宅做事,日子平淡却也幸福。

9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整本书谈看法。依据全书主要内容,分析造成祥子悲剧原因可知,祥子的悲剧既

有祥子本身的原因,又有社会的原因。据此,组织答案的语言即可。

二、阅读(67分)

(一)(7分)

4.(3分)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B.五、六两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吹

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既写出迎春社目的欢快,又

表现了民风的淳朴可爱:“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有误。故选B。

5.(4分)

示例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示例二,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

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诗句中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疑无

路”到“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现出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

到愉悦惊喜的心情,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的

衍生义: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

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

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启发人们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

开朗的转变,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

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二)(16分)

6.(3分)

(1)应当(2)放,放置(3)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宜乎众矣:应该有很多人了。宜,应当。宜省俭:应节省勤俭。

(2)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置,放,放置。置一梅花盒:放置过一个梅花盒。(3)食物省

俭之一端:节省食物的一个方面。之,的。

7.(3分)

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句子意思“将它放置在桌前,就如一朵墨色的梅花覆盖在桌上;打

开盖子看,像菜装在花瓣中”断句即可。故选A。

8.(6分)

(1)(3分)贫穷的人起居穿住以及所用所住,都应节省勤俭并且高雅洁净。

(2)(3分)外围放置五个,用灰漆烤就成,它的形状类似梅花。

9.(4分)

二人有可能成为知己。刘禹锡遭遇贬谪身处陋室,但居住环境清幽,交往之人高雅,生活富有情趣。本

文作者沈复生活贫苦省俭,却不乏雅洁,妻子为他精心准备了梅花状的盒子用以盛放食物,他如数家珍

地将此记录下来,并纳入《闲情记趣》篇。二人生活清贫,却都随遇而安,情趣高雅,生活态度积极。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代了环境的清幽,”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交代了主人交往之人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交代了主人活动之雅致。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本文中作者细致记录了妻子为他做的梅

花盒的形状“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使用方法“一盒

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边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

亦便”,从中既可以感知作者生活的清贫,也可以感知作者不以清贫为意,于清贫中活出了雅趣来。所

以刘禹锡与沈复二人可以成为知己,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高雅积极。

[参考译文]

贫穷的人起居穿住以及所用所住,都应节省勤俭并且高雅洁净。节省勤俭的方法,可以叫做“就事论事”。

我喜好浅酌,不喜欢吃太多的菜。芸曾经放置过一个梅花盒:用六个二寸白瓷的深口碟子,中间放置一

个,外围放置五个,用灰漆烤就成,它的形状类似梅花。底盖都是凹状,盖子上面有像花蒂的手柄。将

它放置在桌前,就如一朵墨色的梅花覆盖在桌上;打开盖子看,像菜装在花瓣中。一盒六种颜色,二三

好友可以随意在里面取食物,吃完再添置。另外制作了一个矮边的圆盘子,用来放置杯子筷子酒壶等物

品,可以随处安放,方便移动。这些便是节省食物的一个方面了。

(三)(20分)

10.(3分)

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结尾不只是为了表现作者对“田沟鱼”的思念。故选D。

11.(4分)

①“田沟鱼”由来及带给“我们”的乐趣;②“我”和妹妹抓“田沟鱼”;③母亲烹饪“田沟鱼”;④

“田沟鱼”几乎绝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定位相关语

段和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根据文章第⑤段““田沟鱼’是家乡人的称呼,是田野中自然繁殖

生长的小鱼,因生活在田间的“排水沟”里,故称”,第⑥段“家乡的‘田沟鱼”种类繁多,五颜六色,

非常美。小时候常会捕回家中,用玻璃瓶养着……”可以概括出:“田沟鱼”的由来及带给“我们”的

乐趣。由第⑧段“夏天骄阳似火,田水常被太阳晒得烫手。田间的一些鱼儿会被烫死,一些会在田埋下

冷泉旁,集体寻求掩护。这是捕捉的最佳时间。家乡捕“日晒鱼’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第⑨段“少

年时,我会常常带着妹妹们去抓“日晒鱼’……”“我们扛着满筐鱼蟹归来,心花怒放”可知,文章介

绍了“日晒鱼”(田沟鱼)说法的由来,并记叙了儿时与妹妹们去抓“日晒鱼”的经历。根据第⑩段“母

亲是烹饪"田沟鱼’的好手,用家中自制的豆豉、芋苗、酸菜等做配料煮“田沟鱼’,味道清香扑鼻•••••.”,

第⑪段“母亲手把手教我们煎“田沟鱼’..........”可知,文章记叙了母亲烹饪“田沟鱼”;根据第

⑬段“我回到老家,将想法告诉村里人。他们说,“田沟鱼’几乎绝迹了",第⑮5段“现在,青蛙、

田沟鱼’等难见了,几乎都走“黄泉路’了,就连山上的鸟儿也少多了”可知,文章最后写到“田沟鱼”

几乎绝迹了。据此概括即可。

12.(6分)

(1)形容内心极其高兴,写出了“我们”一个下午下来满满的收获,表现了“我们”内心的无比喜悦之

情。

(2)神态描写,写出了“我”对“田沟鱼”几乎绝迹的不信,突出表现了“我”当时内心的震惊。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1)心花怒放:形容高兴极了。文章第⑨段写“我”带着妹妹们去抓“日晒鱼”,“正午出发”“抓了

一个又一个。下午三四点回来时,个个全身湿透,脸色通红。我们扛着满筐鱼蟹归来”,写出了“我们”

一个下午下来满满的收获,表现了“我们”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

(2)愕然:形容吃惊的样子。是神态描写。第⑬B段“我回到老家,将想法告诉村里人。他们说,“田

沟鱼,几乎绝迹了”,“田沟鱼”生活在“排水沟”里,“是田野中自然繁殖生长的小鱼”“种类繁多”,

居然“几乎绝迹”,突出表现了“我”当时内心的震惊。

13.(3分)

运用反问句,感情强烈,突出表现母亲的话让“我”震惊与自责。引出下文,为后面“我”回老家找寻

“田沟鱼”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第④段“是啊,怎么连家乡

的“田沟鱼”都忘记编写进去了呢?”结构上:承接上文第③段“怎么没见家乡的“田沟鱼「“田沟

鱼’最香",引出下文第⑤段“大田沟鱼’是家乡人的称呼,是田野中自然繁殖生长的小鱼……”等段

落关于“田沟鱼”的叙述,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为后面“我”回老家找寻“田沟鱼”做了

E

铺垫。内容上:运用反问句,感情强烈,突出表现母亲的话让“我”感到震惊与自责。

14.(4分)

示例:我认为“田沟鱼”还能回来。文中说“田沟鱼”“几乎”绝迹,那就不是完全绝迹,就还是有回

来的希望。现在人们的环俣意识都增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乡

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随着环境的日益改善,“田沟鱼”还是会回来的。(意思

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训练。谈看法答案不唯一,只要有理有据即可。

可以答:我认为“田沟鱼”还能回来。文中第⑬B段说““田沟鱼’几乎绝迹了”,“几乎绝迹”,那

就不是完全绝迹,就还是有回来的希望。第⑯6段说“年轻人常劝大家不要滥用农药”,说明现在年轻

人的环保意识都增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不久的将来,环保意识会

渐渐渗透到每个人心中。所以,“田沟鱼”还会回来的。也可以答:我认为“田沟鱼”回不来。文中第

⑯段说“年轻人常劝大家不要滥用农药”“可就是没人愿意听",这说明人们为了农作物的收成不惜破

坏环境,就像去年宣布灭绝的长江白细,也是因为人们的过度捕捞以及湖泊的污染导致的,所以“田沟

鱼”回不来了。

(四)(12分)

15.(3分)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D.“言外之意是“没有时间了,可以不读书””表述错误。本文重

点阐述读书的意义,第⑥段“最是书香能致远”更是突出了读书对人的心灵、智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结尾句“有时间了,就多读书吧!”旨在号召人们要多读书,并没有表明“没有时间了,可以不读书”

的意思。故选D„

16.(3分)

道理论证,引用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和不读书的最大差别,就是思想的差别”

的观点,揭示了读书的意义,具有权威性。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要结合全文的中心论点分析语句的具体内容,判断所用的论证方

法,体会其作用。此句引用杨绛先生说过的话,属于道理论证。“读书不是为了……而是成为……的人”

表明了读书对做人的重要意义,对思想的巨大影响,有力地论证了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