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填空题

1.看拼音,写词语。

(1)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超过320千米每小时。游隼xietiao性也很强,飞行ping

wen,属于di^nxing的飞行高手。不过,比起yim6ihudjian,

它的速度还是差得远。

(2)我家的jingkuAng_____里xiMgqiAn着我们的全家福。

二、选择题

2.下面句子中加点多音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妈妈对爸爸说:“两个柜子中网(jian)不要留回(jiAn)隙。”

B.真是计划(huD不如变化快,周末爸爸带强强去烈(hua)船的打算又泡汤了。

C.这次的任(r6n)务是到任(ren)丘进行实践活动。

D.这位上台领奖的愚(guan)军相貌堂堂,衣冠(guan)楚楚。

3.典典看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节目后,写下了“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

们今天令人羡mQ的幸福生活”这句话,可他不会写其中的“mfi”字。请你根据以下“mU”字的

解释,选择正确的汉字。()

A.暮:傍晚。

B.募:募集(财物或兵员等)。

C.慕:向往,仰慕。

D.幕: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绸、毡子等。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箪p不强自己犯下的错误,大家碍于情面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B.眼看我军就要追上了,只见几个敌人同心切'力快速地撤退了。

C.这里的地势非常险要,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他神气十足地上台领奖,就像一个刚凯旋的将军。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A.用功学习的人把阅读当成乐趣,懒于进取的人却把阅读当成烦事。

B.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C.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D.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三、填空题

6.日积月累。

(1)《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作品,这是一首诗。",”两句是全

诗的点睛之笔,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立身高处,德行高洁的人(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

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样的古诗句我还知道“,工

(2)“十一”假期马上到了,小明把“吃饱饭、睡好觉”作为自己的假期目标,打算彻底放松

一下。我会用葛洪的“,”来劝说他要珍惜时间。

(3)光阴易逝,陶渊明用“,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告诫我们要努

力学习,奋发进取;毛泽东则用“多少事,;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

"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有所作为。

四、语言表达

7.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督促五年级(2)班的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请你

想一想,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请写出至少两点。

五、现代文阅读

8.阅读。

霜点柿子满树红

①“霜点柿子满树红”,祖母在世的时候,每年的霜降时节

②“奶奶,你是不是说霜像火柴一样点亮了柿子?”记得有一次,我望着满树红灯笼

似的柿子问祖母。“不是点亮

③那时我还小,不知道有“点化”这个词,更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后来;每到霜降

时节,望着满树红彤彤的柿子,更为祖母用字巧妙而击节赞赏。

④初夏,柿子树下黄白色的花落了一地,不久花托长出了许多扣子大小的青色小柿子,

小拳头大小的青柿子,挂满了枝头,青色的柿子开始泛白发黄。这几个阶段的柿子,味道苦

试卷第2页,共4页

涩,更不能吃。

⑤霜降时节,气肃而凝,露结为霜。“霜降杀百草”,叶落草枯,植物渐渐失去生机,

雁影无踪,大地一片萧索。

⑥夜晚,银色的,晶莹的,柿子显得愈加玲珑别致。不刺眼,却很温馨,粉粉的纤维,

软软的白,在阳光的照耀下,粒粒白霜变成了皎洁晶莹的露珠,柿子全身舒展开每一个细胞,

悄悄地吮吸着这水的精华、冰的魂魄。

⑦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经霜点化,柿子衰减了黄黄白白青青的颜色,庞大的树冠红红

地燃烧起来。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红彤彤的,美不胜收。

⑧经过寒霜浸润和点化的柿子脱了涩,甜如蜜,软如泥,柿子专属的清香扑面而来,

轻轻一吸,充盈着味蕾,从舌尖一直滑到胃里,一路清爽,最后幸福地填满心间。

⑨红红的柿子挂满树梢,丰厚圆硕形如如意,其音又与“事”同,并成为国画花鸟门

类中一大题材。柿子既是药用之果,也是艺文之果

⑩经霜点化的柿子,红得纯粹,甜得饱满,后面还有一连串红红火火、甜甜美美的日

子可以奔,人生也顿时有了诗意与憧憬。

(1)古代文人画“柿子图”的寓意是。

(2)“霜点柿子满树红"中,"点''在文中指的是一

A.霜像火柴一样点亮了柿子,让柿子变成红彤彤的。

B.“霜降杀百草”,柿子树在霜降时节渐渐失去生机,只留下红彤彤的柿子。

C.在阳光的照耀下,白霜化为露水渗透到柿子内,使柿子像火焰般燃烧起来。

D.霜降后柿子变红,味道变甜,口感变软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语句,把自己的见解写在批注框里。

(4)根据提示和短文内容完成导图,把柿子的生长和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5)经霜点化的柿子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阅读。

桂花雨(节选)【语段一】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

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语段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我常到那儿去赏桂

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

桂花。”

(1)下面对语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一

A.语段一中使用“没有不”这种双重否定的句式,突出了桂花树种植范围广的特点。

B.语段一和语段二分别描写了家乡桂花和杭州桂花盛开时花香四溢的情景。

C.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能体现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语段一中的“浸在桂花香里”能换成“飘着桂花香”吗?为什么?

(3)课后题变式请联系全文,分析语段二中画:”句子的含义。

六、书面表达

10.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同学、老师、家人……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请你选择自

己最好的朋友,通过一两件小事(她)的特点。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注意用上描写

人物的方法;不少于400字。

试卷第4页,共4页

参考答案:

题号2345

答案CCBD

1.协调平稳典型一枚火箭镜框镶嵌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

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1)本题“协、型、箭”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框、镶、嵌”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C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

C.任(ren)丘----ren0

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羡慕:向往某人某事。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mil”字,文中“令人羡m€i的幸福生活”指的是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故"mF字的解释是慕:向往,仰慕。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B.使用不当。“同心'外力”意思是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

力。通常用于积极的、正面的合作场景中,而句中是描述敌人撤退,与语境不符。

故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A选项将“用功学习的人”与“懒于进取的人”进行对比。

B选项将“地球”与“宇宙”进行对比。

C选项将“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进行对比。

D选项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6页

6.咏物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从来急只争

朝夕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与积累。

(1)虞世南的《蝉》通过对蝉的形态、习性、声音等方面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蝉的

形象,还借蝉的特征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句诗的意思是蝉声传得这么远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

依靠秋风的力量;书写时注意“藉”的正确写法。

这样的古诗句我还知道“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借石灰来

表达自己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

为懒惰而浪费时间。

书写时注意“饱”“终”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盛”“重”“朝”的正确写法。

7.①每天放学回家后,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作业,超过时间未完成要向老师说明原因。②

每周进行作业评比,完成质量高的同学可获得表扬信和小奖品。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含义,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则。对于督促同学

们认真完成作业的规矩,可以从完成作业的时间、质量要求、奖惩措施等方面去思考。

示例:

①规定每天必须在特定时间内交作业,逾期未交将受到一定惩罚。

②要求作业书写工整、准确率高,不符合要求的需重新完成。

8.(1)“事事平安”和“事事如意”

⑵C

(3)这句话将柿子树的颜色变化比作“火焰”,这种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柿子树在霜降后变得

鲜红的景象,也传达了一种温暖和活力的感觉。

⑷初夏初秋

小柿子长大至小拳头大小,挂满枝头柿子颜色由黄白青转为红色,味道变甜,口感变软

(5)经霜点化的柿子特点是颜色红得纯粹,味道甜得饱满。通过描述柿子的变化,作者传达

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认为人生就像经霜点化的柿子一样,经过历练后会更加甜美和丰富。

答案第2页,共6页

【导语】本文以“霜点柿子满树红”为主题,语言优美生动。从柿子的生长过程写起,描绘了

霜降时节柿子经霜点化后的美丽与甜蜜。同时,将柿子与人生相联系,赋予其诗意与憧憬,

寓意深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把柿子比作红灯笼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整体而言,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与哲思的佳作。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寓意的把握。

文中第⑨自然段提到“红红的柿子挂满树梢,丰厚圆硕形如如意,其音又与‘事’同,并成为

国画花鸟门类中一大题材。柿子既是药用之果,也是艺文之果”,可以看出古代文人画“柿子

图”的寓意是“事事平安”和“事事如意”。这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美好寓意的追求和表达。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词语含义的分析。

文章第⑥⑦段提到“夜晚,银色的,晶莹的,柿子显得愈加玲珑别致。不刺眼,却很温馨,

粉粉的纤维,软软的白,在阳光的照耀下,粒粒白霜变成了皎洁晶莹的露珠,柿子全身舒展

开每一个细胞,悄悄地吮吸着这水的精华、冰的魂魄。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经霜点化,柿子

衰减了黄黄白白青青的颜色,庞大的树冠红红地燃烧起来”,这里详细描述了在阳光照耀下,

白霜化为露水被柿子吸收,从而使柿子发生变化,像火焰般燃烧起来,很好地解释了“点”

的过程。

故选Co

(3)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经霜点化,柿子衰减了黄黄白白青青的颜色”中“点

化”一词将“霜”拟人化,赋予霜以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霜对柿子的神奇作用。“庞

大的树冠红红地燃烧起来”把经霜后的柿子树比作燃烧的火焰,生动地表现出柿子树在霜降

后满树红彤彤的热烈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突出了经霜后的柿子树色彩鲜艳、充满

生机的特点。

(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从文中第④自然段“初夏,柿子树下黄白色的花落了一地,不久花托长出了许多扣子大小的

青色小柿子”可知“时节”一行的第一空填写“初夏”。从文中第④自然段“小拳头大小的青柿

子,挂满了枝头”可知,此时柿子为小拳头大小的青柿子。故夏末时,“成长变化”这一行第

一空填写:小柿子长大至小拳头大小,挂满枝头。接着第④自然段描述“青色的柿子开始泛白

发黄”,按照时间线,前面是“夏末”,后面是“霜降”,故此时对应的时节应该是“初秋”,故“时

节”这一行第二空填写“初秋”。从文中第⑦自然段“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经霜点化,柿子衰

减了黄黄白白青青的颜色,庞大的树冠红红地燃烧起来和第⑧自然段“经过寒霜浸润和点化

答案第3页,共6页

的柿子脱了涩,甜如蜜,软如泥”可知“成长变化”这一行第二空填写:柿子颜色由黄白青转为

红色,味道变甜,口感变软。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表达的情感。

文章多处描写了经霜点化的柿子。如第⑦自然段“经霜点化,柿子衰减了黄黄白白青青的颜

色,庞大的树冠红红地燃烧起来”体现其颜色红;第⑧自然“经过寒霜浸润和点化的柿子脱了

涩,甜如蜜,软如泥”体现其口感甜、软;第⑧自然“柿子专属的清香扑面而来”体现其有清

香;第⑨自然段“丰厚圆硕形如如意”体现其外形丰厚圆硕。作者通过对柿子的生动描写及赋

予柿子美好的寓意,表达了对经霜点化的柿子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因柿子的美好寓意

而对生活充满了诗意与憧憬,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示例:经霜点化的柿子特点有颜色红、口感甜软、有清香、外形丰厚圆硕。表达了作者对经

霜点化的柿子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生活充满诗意与憧憬的情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

感。

9.(DA

(2)“浸在桂花香里“不能换成“飘着桂花香”,因为“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桂花香气的弥漫,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飘”是指随风飘动或飞扬。达不到“浸”所

表达的效果,所以不能换成“飘着桂花香”。

(3)杭州的桂花明显比家乡的桂花香,但因为家乡的桂花已经融入了母亲的生活,成了母亲

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母亲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没家乡的桂花香。从这句话中表现出母亲浓

浓的热爱故乡情。

【导语】《桂花雨》这两段文字简洁而富有韵味。语段一展现了桂花盛开时的馥郁香气以及

摇桂花的场景。语段二则通过母亲之口表达出对家乡桂花的偏爱,从而体现出浓浓的乡愁。

文字虽短,却以桂花为媒介,巧妙地传达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引发读者的共鸣。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A.语段一中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

桂花香里的。”,这里“没有不”这种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突出了桂花的香气浓郁,并非种

植范围广,该项错误。

故选Ao

(2)本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

先分别理解“浸在桂花香里”和“飘着桂花香”的含义。“浸在桂花香里”强调的是被桂花的香气

包围、沉浸其中的状态,程度更深;“飘着桂花香”只是表明有桂花的香气在飘荡,程度相对

答案第4页,共6页

较浅。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表述更能体现出当时的氛围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示例:不能换。“浸在桂花香里”更能突出桂花香气的浓郁程度,让人感觉仿佛完全被香气包

围,沉浸其中。而“飘着桂花香”则显得香气比较淡薄,不能很好地体现出那种强烈的氛围。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首先,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即杭州的桂花虽香,但在母亲心中比不上家乡的桂花。然后,

结合全文内容,从母亲对家乡的情感以及家乡桂花所承载的特殊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句话不仅仅是在比较桂花的香气。从情感角度看,母亲对家乡有着深厚的眷恋之情,家乡

的桂花承载着母亲的回忆和情感,代表着家乡的温暖与亲切。而杭州的桂花虽然也很香,但

对于母亲来说,缺少了那份与家乡紧密相连的情感寄托。

示例: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家乡的桂花承载着母亲的回忆和情感,在母

亲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即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