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之微粒观_第1页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之微粒观_第2页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之微粒观_第3页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之微粒观_第4页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之微粒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微粒观

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河北模拟)对于Mg和Mg?+两种粒子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2024•枣庄模拟)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

3.(2024•枣庄模拟)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2023秋•裕华区校级期末)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序号现象解释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氢气燃烧生成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

A.AB.BC.CD.D

5.(2023秋•上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

是()

选项事实解释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增大

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积会变小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AB.BC.CD.D

6.(2024春•泰兴市校级月考)保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像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1B.39C.70D.101

7.(2024•寿光市三模)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对应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信息,小

明对图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B.n=a+b+8

C.“?”处的元素符号为“Cl”

D.该微粒化学性质稳定

8.(2024•路北区二模)五一假期小明跟妈妈去青海游玩,车子开到祁连山顶时小明发现家里带来的袋装

的苹果派、薯片都鼓的像皮球,小明的解释正确的是()

A.祁连山山顶的气压大

B.苹果派、薯片袋子变鼓说明里面的食品变质了

C.在祁连山山顶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苹果派、薯片袋子里的气体分子变大了

D.如果不动这些食品包装,回到唐山它们还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9.(2024•平房区校级一模)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或做法微观解释

A煮沸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煮沸后,自来水中Ca2+>Mg2+

含量降低

B氧气的三态变化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C喷洒酒精能闻到气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H2O2和H2O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A.AB.BC.CD.D

10.(2024•贵港二模)下列关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B.水结成冰时,水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C.氧气和液氧的颜色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11.(2024•无棣县一模)在一定条件下,图1的微粒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

微粒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_________O氢原子

/)QP・氧原子

9/5

图I图2

A.H2OB.OHC.H2O2D.H2

12.(2023秋•杜尔伯特县期末)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

的核外电子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34B.中子数为45

C.核电荷数为34D.原子序数为45

13.(2023秋•潜山市期末)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

确的是()

A.过氧化氢可分解成水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CO有毒,CO2无毒,是因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性质不同

C.大多数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14.(2023秋•长汀县月考)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中1个水分子团由5-8

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C.“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D.“小分子团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15.(2023秋•武汉期末)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

下列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事实正确的是()

宏观事实微观解释

A.浑浊的河水过滤后得到澄清液体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加压时,分子的体积变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A.AB.BC.CD.D

16.(2024•良庆区校级模拟)“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

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

C.分子间隔D.分子的数目

17.(2024•海南二模)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端午时节粽飘香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明显一一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恢复原形一一分子体积变大

D.23g金属钠中含有钠原子约6.02X1()23个—原子的质量很小

18.(2024•汕头模拟)两种气体在Pd基催化剂表面生成过氧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OH•o7Pd基催化剂

A.生成H2O2的微观过程的顺序是④一③一①一②

B.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首先破坏的是02分子

C.反应前后,Pd基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H,+CbP理催化剂一

19.(2024•槐荫区模拟)对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解释

A水凝结成冰,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B1杯黄豆与1杯绿豆混合,体积小于2杯分子之间有间隙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合氧气过氧化氢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蔗糖溶解在水中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A.AB.BC.CD.D

20.(2024•南岗区校级一模)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碳原子结构不同

大差异

B酒精温度计测温度原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

冷减小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

相同

D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溶液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

电子

A.AB.BC.CD.D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微粒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河北模拟)对于Mg和Mg2+两种粒子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A

【分析】根据Mg2+和Mg两种粒子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镁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它们的电子数不同.

【解答】解:A、因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则原子变为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不同,则两种粒

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A错误;

B、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两者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

确。

C、因它们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故C正确;

D、镁离子与镁原子都可构成物质,故D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学生应注意单原子形成的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抓

住质子数是判断元素的关键.

2.(2024•枣庄模拟)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A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B、根据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进行分析;

C、根据氢原子中没有中子进行分析;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B说法错误;

C、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C说法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

分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常见原子的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4•枣庄模拟)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

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答案】C

【分析】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根据微粒的构成和变化、方程式的意义、反应的特点等

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写出方程式为:2cH4+02田句"2cH3OH。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B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得到化合物,生成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

于氧化物,故C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o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4.(2023秋•裕华区校级期末)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序号现象解释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分子构成不同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氢气燃烧生成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

A.AB.BC.C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

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

析判断。

【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

误。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

解释正确。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因为红墨水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

项解释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因为氢分子、氧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

形成水分子,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

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023秋•上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

是()

选项事实解释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增大

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积会变小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AB.BC.C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

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

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干冰升华,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解释正确;

B、一滴水约含IO?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解释正确;

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说明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解释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解释正确。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

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024春•泰兴市校级月考)钱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1B.39C.70D.101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A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钱原子的质子数为31,则镂原

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1。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并能灵活运用。

7.(2024•寿光市三模)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对应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信息,小

明对图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臼■

A.m=n,氯为非金属元素

B.n=a+b+8

C.“?”处的元素符号为“Cl”

D.该微粒化学性质稳定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B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n=17,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a=2,b=

8,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元素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析判断;

D、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氮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7,m

=n=17,氯为“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粒子结构示意图,n=17;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则a=2,b=

8,n<a+b+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处是氯元素的元素符

号,“?”处元素符号为C1,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

子质量)、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4•路北区二模)五一假期小明跟妈妈去青海游玩,车子开到祁连山顶时小明发现家里带来的袋装

的苹果派、薯片都鼓的像皮球,小明的解释正确的是()

A.祁连山山顶的气压大

B.苹果派、薯片袋子变鼓说明里面的食品变质了

C.在祁连山山顶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苹果派、薯片袋子里的气体分子变大了

D.如果不动这些食品包装,回到唐山它们还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

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祁连山山顶的气压较低,故错误;

B、苹果派、薯片袋子变鼓说明包装袋里面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C、在祁连山山顶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苹果派、薯片袋子里的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错误;

D、如果不动这些食品包装,回到唐山气压恢复,它们还会变回原来的样子,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

题的关键。

9.(2024•平房区校级一模)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或做法微观解释

A煮沸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煮沸后,自来水中Ca2+>Mg2+

含量降低

B氧气的三态变化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C喷洒酒精能闻到气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构成不同

DH2O2和H2O化学性质不同

A.AB.BC.C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

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

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煮沸时能将水中水中Ca2\Mg?+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

量,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间间隔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C、喷洒酒精能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故选项解释正

确;

D、H2O、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

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2024•贵港二模)下列关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B.水结成冰时,水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C.氧气和液氧的颜色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

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

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结成冰时,水分子也不停止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氧气与液氧的颜色不同是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造成的,液氧中分子间隔较小,能够观察其颜色,气

体间隔大观察不到,但是构成分子相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尘土是宏观物质,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

题的关键。

11.(2024•无棣县一模)在一定条件下,图1的微粒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

微粒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________O氢原子

&DQP・氧原子

9/5

图I图2

A.H2OB.OHC.H2O2D.H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答案】A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为氢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解答】解:图2中,存在的微粒有H2O、02,其中氧气为反应的剩余物,所以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

新微粒符号为H2O。

故选:Ao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然后结

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2.(2023秋•杜尔伯特县期末)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

的核外电子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34B.中子数为45

C.核电荷数为34D.原子序数为45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D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硒的原子序数为3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34,中子

数为79-34=45»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3.(2023秋•潜山市期末)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

确的是()

A.过氧化氢可分解成水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CO有毒,CO2无毒,是因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性质不同

C.大多数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C

【分析】根据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

的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微粒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

析判断。

【解答】解:A、过氧化氢可分解成水和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氢原子和氧原

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

正确。

B、CO有毒,CO2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

确。

C、大多数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

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微粒的

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023秋•长汀县月考)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中1个水分子团由5-8

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C.”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D.“小分子团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A

【分析】A、根据1个小分子团由5〜8个水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结冰后体积变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题意“1个小分子团由5〜8个水分子构成”可知: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故A正确;

B、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具有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故B错误;

C、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具有分子间有间隔的性质,故C错误;

D、“小分子团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

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2023秋•武汉期末)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

下列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事实正确的是()

宏观事实微观解释

A.浑浊的河水过滤后得到澄清液体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加压时,分子的体积变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A.AB.BC.C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

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

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浑浊的河水过滤后得到澄清液体,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解释错误。

C、6000L氧气加压后可以装入40L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

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2024•良庆区校级模拟)“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

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

C.分子间隔D.分子的数目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

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

析判断。

【解答】解: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液化是氢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

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分子数目都不变,但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

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2024•海南二模)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端午时节粽飘香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明显一一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恢复原形一一分子体积变大

D.23g金属钠中含有钠原子约6.02X1()23个——原子的质量很小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C

【分析】根据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

的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微粒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

析判断。

【解答】解:A、端午节时能闻见粽子的香气,是因为粽子中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

人们闻到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明显,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恢复原形,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23g金属钠中含有钠原子约6.02X1()23个,说明一个原子的质量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微粒的

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2024•汕头模拟)两种气体在Pd基催化剂表面生成过氧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

①②③④

正确的是()OH•。pd基催化剂

A.生成H2O2的微观过程的顺序是④一③一①一②

B.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首先破坏的是02分子

C.反应前后,Pd基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H,+O,P理催化剂H,O,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答案】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实质、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解答。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

应是氢气和氧气在催化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H,+O,.:廛催化剂一

【解答】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催化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反应的反应方程

式为:「递傕化剂

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过程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然后分子发生分裂,

再重新组合,最后脱离催化剂表面,所以反应顺序为④一③一①一②,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首先破坏的是氢分子,故B说法错误;

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C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理催化剂故D说法正确。

故选:Bo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9.(2024•槐荫区模拟)对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