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专项训练:第十五单元君子与小人篇(学生版+解析)_第1页
高中语文《论语》专项训练:第十五单元君子与小人篇(学生版+解析)_第2页
高中语文《论语》专项训练:第十五单元君子与小人篇(学生版+解析)_第3页
高中语文《论语》专项训练:第十五单元君子与小人篇(学生版+解析)_第4页
高中语文《论语》专项训练:第十五单元君子与小人篇(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单元君子与小人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

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快乐无比。

有一天,王家的户长受不了家庭的战火,于是前往李家来请教这是什么道理。

老王问:"你们为什么能让家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

老李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

老王正感疑惑时,忽见老李的媳妇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

立刻跑了过去,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

站在大门口的儿子,也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害你跌倒!"

被扶起的媳妇则愧疚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来请教的老王看了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如果一开始,拖地的婆婆就责怪跌倒的媳妇:"怎么走路不长眼睛,真是活该!”其他家人若不

理会她的感受而哈哈大笑,那么李家还会有温馨柔和的气氛吗?

很多人抱着"都是别人的错"的心态,很难与身边的人相处。

二、君子与小人看待事物的不同

1、孔子认为小人和君子如何对待团结和互相勾结?

原文: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1)周:合群;(2)比(音bi):勾结。

语译:

解读:

2、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什么举动?

原文:见齐衰者,虽狎,必变

语译:

解读:

3、君子与小人关于义与利如何理解?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1)喻:明白,通晓,此处指使……明白。(2)禾!|:利益。(3)于:对于。

(4)义:道义。

语译:

解读:

三、附加题

1、原文: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

语译:

2、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

大人,侮圣人之言。”

语译: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子上报给

了相国魏献子。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下来。魏戊对阎没

和女宽说:“主人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

位一定要劝谏”。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等到摆上饭菜,这俩

人却连连叹气。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

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

人,昨天没有吃晚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

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等到饭菜上齐了,愿

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刚刚满足就行了。”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

自己不要受贿,就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

二、君子与小人

1、君子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儒者”?

原文: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注释:(1)女:通汝,意思是你。

语译:

解读:

2、君子如何对待他人的好事?

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注释:(1)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2)成:成全,帮助;(3)美:好事。

语译:

解读:

3、君子的心胸如何,小人又如何?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Q)荡:清除,洗涤。坦荡:形容率真无杂念,心神安宁的样子。

(2)戚:在古代的意思形声。戚戚:形容不断用斧子砍伐的声音。

语译:

解读:

4、君子和小人分别要求的对象是谁?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注释:(1)求:要求

语译:

解读:

三、附加题

1、如何用“风”和“草”形容君子和小人?

原文: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语译:

2、君子和小人讲究的是协调和跟从?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语译:

第三课时

一、故事导入

君子与小人的笑话一则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并邀请京剧艺术家

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

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千含笑解释道:"你是君子一一唱戏动口;

我是小人一一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满堂大笑。

二、君子与小人

1、小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

原文:子夏日:“小人之过也必文。”

注释:(1)文:文饰,掩盖。

语译:

解读:

2、差一等的士,在孔子看来为何是小人?

原文:子曰:“敢问其次。”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碎硅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注释:(1)信,守信用。(2)果,果断,坚决。

语译:

语境:

解读:

3、君子与小人对待骄傲?

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注释:(1)泰:泰然自若

语译:

解读:

三、附加题

1、君子中有不仁德的人吗?小人中呢?

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语译:

2、君子和小人有勇无义会有什么表现?

原文: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语译:

第四课时

一、故事导入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的故事: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

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

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

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

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

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

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

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

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

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

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小人的故事:西汉江充,是小人中最有“魄力"的一个。他先是搅得赵王父子不得安宁,

为报复私怨,诬告赵太子秽乱后宫,导致赵太子险些被汉武帝判了死刑,虽赦其死罪,太子地

位却被废。后又蛊惑汉武帝,挑唆其父子关系,制造大量冤假错案,最后逼得太子造反被杀。

这场大乱,史称"巫蛊之祸",不仅白白死了好几万人,就连汉武帝自己也弄得骨肉相残。

二、君子和小人

1、君子中有不仁者那么小人中会有仁者吗?

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语译:

解读:

2、用小事考验君子还是小人?

原文: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语译:

解读:

3,仁离我们远吗?

原文: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注释:(1)斯:这

语译:

解读:

4、当君子与小人学习了道理后怎么样?

原文: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语译:

解读:

三、附加题

1、君子和小人分别思考的是什么?

原文: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语译:

2、为何说君子做事容易,小人却很难?

原文: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

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语译:

四、文学常识

(哉)一一用作语气助词。

1.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例如: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一一啊!(王叔远)的技艺也真是太灵巧奇妙了啊!

2,句中如有疑问代词,“哉”在句末即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例如: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一一唉,我曾经探求古代

品德高尚之人的心理活动,(我想)也许会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理,为什么呢?

3“哉”常与“岂”、“安”等配合使用,构成“岂……哉”、“安……哉”的句式,表示反诘语气,

相当于“呢”、“难道(哪里)吗(呢)",“怎么……呢”等。

例如:(1)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一一哪里象我的乡邻天天有死亡的威胁呢!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一一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第十五单元君子与小人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

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快乐无比。

有一天,王家的户长受不了家庭的战火,于是前往李家来请教这是什么道理。

老王问:"你们为什么能让家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

老李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

老王正感疑惑时,忽见老李的媳妇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

立刻跑了过去,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

站在大门口的儿子,也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害你跌倒!”

被扶起的媳妇则愧疚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r

前来请教的老王看了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如果一开始,拖地的婆婆就责怪跌倒的媳妇:"怎么走路不长眼睛,真是活该!”其他家人若不

理会她的感受而哈哈大笑,那么李家还会有温馨柔和的气氛吗?

很多人抱着"都是别人的错"的心态,很难与身边的人相处。

二、君子与小人看待事物的不同

1、孔子认为小人和君子如何对待团结和互相勾结?

原文: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Q)周:合群;(2)比(音bi):勾结。

语译:孔子说:“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讲团结。”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出于公心,会把所有人都考虑到;小人出于私意,不能考虑所有的人

3、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什么举动?

原文:见齐衰者,虽狎,必变

语译: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

解读:孔子对生死之事非常敬畏,这也是孔子所避讳的话题,先活好当下,不对生死忧虑。

3、君子与小人关于义与利如何理解?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1)喻:明白,通晓,此处指使……明白。(2)禾U:利益。(3)于:对于。

(4)义:道义。

语译:孔子说:“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

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三、附加题

1、原文: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

语译:孔子进入朝廷的大门时,恭敬谨慎的样子,如同没有容身之地”

2、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

大人,侮圣人之言。”

语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

懂得天命而下敬畏,轻佻地对待地位高、德行高的人,轻侮圣人的。”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子上报给

了相国魏献子。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下来。魏戊对阎没

和女宽说:“主人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

位一定要劝谏”。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等到摆上饭菜,这俩

人却连连叹气。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

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

人,昨天没有吃晚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

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等到饭菜上齐了,愿

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刚刚满足就行了。”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

自己不要受贿,就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

二、君子与小人

1、君子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儒者”?

原文:子谓子夏日:“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注释:(1)女:通汝,意思是你。

语译:孔子告诉子夏说:“你一定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千万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

解读:子夏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孔子希望他能德才双馨,曾告诫他:“女

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别,不在才艺高下,而在道德品性的有无。以做学问而言,

是为提高自己,不是为取悦他人或傲睨他人。

2、君子如何对待他人的好事?

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注释:(1)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2)成:成全,帮助;(3)美:好事。

语译:孔子说:“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正好相反。”

解读:“成人之美"即成全他人的好事,也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人实现其美好的愿

望,譬如为政和从教,孔子认为这都是君子"成人之美"或"立人"、"达人"的理想途径之一。

而若将这种“成人之美”推至于极致,便是要有一种"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3、君子的心胸如何,小人又如何?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Q)荡:清除,洗涤。坦荡:形容率真无杂念,心神安宁的样子。

(2)戚:在古代的意思形声。戚戚:形容不断用斧子砍伐的声音。

语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解读: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

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4,君子和小人分别要求的对象是谁?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注释:(1)求:要求

语译: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解读:发生冲突矛盾,出现麻烦事,为何要找自己的原因,修正自己呢?其实冷静的想想:真

有心要升华自己的话,从千变万化的人情世故中,抓住不如意事发生的瞬间,去领悟因果关系,不

也是绝佳的,难得的机会吗?就算不是我们的错,养成“凡事先找自己的原因”这样的习惯也是自

我负责的态度。

三、附加题

1、如何用“风"和"草”形容君子和小人?

原文: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语译:孔子说:“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

2、君子和小人讲究的是协调和跟从?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

语译:孔子说:“君子讲究互相协调,而不会盲目随从;小人盲目随从,而不会讲究协调。”

第三课时

一、故事导入

君子与小人的笑话一则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并邀请京剧艺术家

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

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千含笑解释道:"你是君子一一唱戏动口;

我是小人一一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满堂大笑。

二、君子与小人

1、小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

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注释:(1)文:文饰,掩盖。

语译:子夏说:"小人对于错误一定加以掩饰。”

解读: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就是圣贤也仍然要犯错误。关键是看你对待犯错误

的态度,就从这态度上又可以看出你的品德修养。孔子已经反复说过:“过则匆惮改。”所以,当你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而犯了什么错误时,一定要想想自己是要做君子还是做小人。如果不做小人,

那就不要文过饰非,而要勇于承认并加以改正。

2、差一等的士,在孔子看来为何是小人?

原文:子曰:“敢问其次。”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硅硅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注释:(1)信,守信用。(2)果,果断,坚决。

语译:(子贡)说:“请问比这差一等的。”孔子说:“说话必定诚实可信,行为必定坚定果断。

这是固执的小人哪!但也能算是差一等的士了。”

语境: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

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

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

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解读: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文中最后一种“斗筲之人是不算在内的),按这三

种看来,“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档次的,这种人之所以还能称之为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非

为“斗筲之人”的器量狭小胸无大志,他们也有执着的信念,但是与前两种“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

君命”和“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对比,他们的信念是相对较为薄弱较为模糊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执着

的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个胡里胡涂的偏执狂。他们听命于上面的指令或道听途说不加

澄晰,不会明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的寻求“任务”、命令、、的达成,用现在的话来说,第三等的士就是

一傻冒。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是非。在这一点上,孟子说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

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3、君子与小人对待骄傲?

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注释:(1)泰:泰然自若

语译: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解读:在《颜渊》篇里,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不忧不惧就能做到泰

然自若,心平气和。相反,心胸狭窄,矜己傲物,装模做样,色厉内荏,貌似骄傲内心却比惧交加,患得患失,

永远不得安详宁静。平生未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三、附加题

1、君子中有不仁德的人吗?小人中呢?

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语译: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2、君子和小人有勇无义会有什么表现?

原文: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语译:孔子说:“君子有勇无义,就会造反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做强盗。”

第四课时

一、故事导入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的故事: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

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

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

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

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

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

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

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

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

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

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小人的故事:西汉江充,是小人中最有“魄力"的一个。他先是搅得赵王父子不得安宁,

为报复私怨,诬告赵太子秽乱后宫,导致赵太子险些被汉武帝判了死刑,虽赦其死罪,太子地

位却被废。后又蛊惑汉武帝,挑唆其父子关系,制造大量冤假错案,最后逼得太子造反被杀。

这场大乱,史称"巫蛊之祸",不仅白白死了好几万人,就连汉武帝自己也弄得骨肉相残。

二、君子和小人

1、君子中有不仁者那么小人中会有仁者吗?

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语译:君子当中会有不仁德的人啊,而小人当中却不会有仁德的人的。

解读:君子、小人之辨是孔子言说的一大关键。孔子对于人的定义,强调人的自我提升的重要

意义,而有超越身份问题的意思,在这一意义上,君子小人是德性之辨;但是从“治人”与“治于

人”的意义上,又是有位与无位之辨。因此孔子关于君子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