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离骚(节选)》学案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2 《离骚(节选)》学案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2 《离骚(节选)》学案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2 《离骚(节选)》学案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2 《离骚(节选)》学案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2离骚(节选)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香草"美人”所表述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4、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写作背景】

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诸侯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冶,这触犯了楚国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屈原为之奤斗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屈原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作者介绍】

1、简介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2、简介“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立志

第二部分(第三段):述怀。

第三部分(第四段):反省。

【学习课文】

任务一:疏通文意梳理行文脉络

1、朗读第一段,总结屈原的“内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出身高贵。诗人自叙族源出身。颛顼为中国远古部落联盟首领,传说的“五帝”之一。《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②出生吉祥。太岁在寅,庚寅而生,表明他是在寅年寅月寅日生的。生逢三寅,是吉祥的征兆。所以朱熹说:“生得日月之良,是天赋我美质于内也。”(《楚辞集注》)

③名字蕴含政治理想。“正则"灵均”,都与“平"有语意上的关联。帛书《十六经》记载了黄帝问其大臣的一段话:“唯余一人,兼有天下,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为之若何”可见,正、均、平,皆为古人的政治理想。

小结:诗人因出身高贵而自负、自傲、自爱,这是他高洁的自我形象的一个内因,却也是构成他悲剧命运的一个因素。

2、明代汪瑗道:“内美是得之祖、父与天者,修能是勉之于己者。"朗读第二段,屈原怎样阐述“修能”。

明确:运用比喻。无论是佩带香草,还是朝取木兰,夕撷宿莽,都是比喻,是诗人志趣高洁的表征。

小结:这种洁身自好的追求,随着春秋代序、岁月流逝而更加迫切。美人迟暮,如同草木零落,虽有雄心壮志,何以施展因此,诗人决心趁年岁未老,为国家除污去秽,改变法度。驾驭骏马,“导夫先路”,这是何等的豪迈与自信!

3、第二段中,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美好品质的?

明确: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芷草,又把秋兰作为饰物。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诗人的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变成了“辟芷"秋兰”等美好的事物,让读者感受到了其高尚的情操。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托于某一物上,这是“移情"的技法。

任务二:体味诗人的情志

任务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2、诵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类归纳并分析表达效果。先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归类分析。

①“蕙茝"、“蛾眉”、“兰皋"、“芰荷”、“芙蓉"、“芳”、“繁饰"比喻高尚的节操,美好的品行,崇高的理想。

②“众女”、“泽"比喻小人肮脏污秽的东西

③“鸷鸟”比喻君子

④“方"比喻正直端方的人

⑤“圜”比喻世故圆滑的人

表达效果: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较深刻的印象。形象鲜明,情感意识强烈,使诗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小结:比兴手法不是《诗经》的专利,在《离骚》中也运用大量喻。《文心雕龙·比兴》中也说:“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这些论述,肯定了《离骚》的历史地位,也指出它与《诗经》的渊源关系。

3、《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爱国诗人形象。

①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就是因为其像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第二,他主张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所谓美政,就是要能体察民意(“察夫民心"),认为统治者应用人唯贤而不是用人唯亲,臣子应忠贞而不是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节选的这部分第三段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四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矛盾?

明确:前后并不矛盾。

第三段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愿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诗人虽然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句子就是这种心志的表白。

第四段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任务三:探寻“美人香草"象征义

《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人”和香草"两类意象。分析《离骚》中的“美人香草”象征义。

“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作者自喻。《离骚》前半部分,屈原将楚王作为男性形象,其自我形象是女性,美人是其自喻。以男女婚娶喻君臣相契,以男方的变卦喻楚王的疑忌贤臣、对自己不能始终信任的事实,所以才有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感叹。《离骚》后半部分,屈原又转为男性,“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而将君王喻为美人,他四处“求女”,即寻求圣主贤君。然而,周围都是些蔽美嫉妒的小人或庸臣,理想求而不达。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有“芰荷、江离、蕙菌桂、白芷、兰、椒、菊、芙蓉、杜衡"等四十多种。这些“香草”寄寓着诗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是洁身自好、不与世同流合污高洁品质的象征。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苗裔()孟陬()揆()

汩()搴()阰()修姱()

赛()谇()纕()茝()

谣诼()偭()忳()

侘傺()()溘()鸷鸟()

方圜()诟()延伫()

兰皋()芰荷()岌岌()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偭规矩而改错B.进不入以离尤兮

C.芳菲菲其弥章D.惟草木之零落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竞周容以为度②集芙蓉以为裳

B.①哀民生之多艰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C.①夫孰异道而相安②偭规矩而改错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屈祠

【唐】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楚城【注】

【宋】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注】楚城,也称楚王城,遗址在今湖北秭归境内。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回乡四年,又入蜀奔走八年,至淳熙五年(1178)始奉召东归,经归州(秭归),作此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汪诗一、二句写屈原宁死也不肯回到故乡,突出了屈原忠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汪诗三、四句写猿猴哀啼,用猿猴的悲啼渲染悲凉的气氛,抒发了对楚怀王的痛恨。

C.陆诗一、二句将“江上荒城”与“屈原祠"联系起来,用“荒”和“悲"奠定全诗的基调。

D.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诗,都把屈原祠作为吟咏的对象,表达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

2.陆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yì;zōu;kuí;yù;qiān;pí;kuā;jiǎn;suì;xiāng;chǎi;zhuó;miǎn;tún;chà;chì;kè;zhì;yuán;gòu;zhù;gāo;jì;jí

解析:

2.答案:D

解析:A.“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B.“离”通“罹”,遭遇。C.“章”通“彰”,明显。D.无通假字。故选D。

3.答案:A

解析:A.以:都是介词,“把”;B.之:①结构助词,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C.而: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然后;故选A。

4.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