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导学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导学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导学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导学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导学案3.“飞天"凌空

___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素养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出的运动之美。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3.学习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树立为国争光的志向。

学法指引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1.概念: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亮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一般分为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2.主要表达方式:描写。3.写作特点:截取“局部”,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一生,并放大细节。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夏浩然,《光明日报》体育记者,2009年在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获荣誉奖。

樊云芳,《光明日报》著名记者,曾连续4年获全国好新闻奖,20多篇作品获省级好新闻奖。

2.背景简介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1982年11月25日,记者夏浩然和樊云芳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特写,在这篇仅500多字的特写中,作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一系列动词描写吕伟跳水过程中的美丽画面,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典范,该报道也因此被评为当年“全国好新闻奖"一等奖。

3.完成自学结构图

基础夯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kùsì(酷似)敦煌壁画中línɡkōnɡ(凌空)翔舞的“飞天”。

(2)动作疾如流星,又xiāosǎ(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

(3)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qiǎorán(悄然)不惊。

(4)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xīnxiù(新秀)时,惊讶不已。

(5)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shǒu(翘首)而望、bǐnɡxīliǎnshēnɡ(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6)她已经展开身体,像qīnɡyínɡ(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7)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rúmènɡchūxǐnɡ(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yóuzhōnɡ(由衷)的赞赏。

(8)很多令人yǎnhuāliáoluàn(眼花缭乱)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合理的城市规划,能给市民带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惬意。

B.这位名叫贺煜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正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的一名新秀。

C.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D.小明想进行文学创作,听了老师的建议,他如梦初醒,更坚定了要走文学创作之路的信心。

【解析】“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与后面“更坚定了要走文学创作之路的信心"不相符。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删掉“使”)

B.一个运动员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他在平时训练中多流汗,多吃苦,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在“取决于他"后加上“能否”)

C.广州国际灯光节是市政府给广大市民搭建的一个高端、与国际接轨的艺术享受。(把“搭建"改成“创建”)

D.学校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活动,学生们自己制订的各项管理计划和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活动"后加上“之后”)

【解析】搭配不当,应将“享受"改为“平台”。

素养提升

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以杭州亚运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名为“潮涌”,下列按照汉字演变发展历程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C)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

【解析】①是篆书,笔画整齐圆润、均匀,线条化;②是草书,笔画连带、结构简约、字形奔放;③是隶书,体正势圆,美观大方,字形宽扁;④是楷书,形体方正,规矩整齐。根据汉字书体的发展历程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应为:①③④②。

2.2022年9月12日,杭州2022名游泳爱好者以横渡钱塘江的方式,迎接亚运会的到来。横渡钱塘江是杭州水上运动的老牌赛事,每年举行一次,比赛中有强大的救护分队为参赛者保驾护航。八年级的游泳爱好者小宁想参加今年的比赛,妈妈担心小宁的安全,不希望小宁参加。但小宁很想去,你能帮小宁说服妈妈吗?请你以小宁的名义给妈妈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示例:妈妈,我很想参加今年横渡钱塘江的活动。横渡钱塘江是杭州水上运动的老牌赛事,每年都在举行,它不仅能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增强竞争意识,而且能让我更好地掌握一门求生技能。我知道您担心我的安全,但这个活动有大量的专业救护人员保护参赛者,我也会做好自身防护,所以请您放心,您就让我去吧。

课文精读

1.“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起跳时的身姿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并起到点题作用。

2.课文是怎么把1.7秒的动作展现出来的?

作者把精彩的镜头——“5136”动作分解开来,用几个“定格"的画面加以展示:“起跳”“腾空"入水”。放慢“镜头”,细致描绘,用文字描绘画面,从多方面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力,似观看影视“特写镜头”,清晰而逼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则从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4.如果在文章的结尾处插入一段描写“运动员吕伟平时训练的刻苦与努力”的内容,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本文选取的角度是跳水运动员吕伟夺冠的那一瞬间,突出跳水运动员在这一瞬间的美妙表现,如果插入她平时训练的刻苦与努力,会显得累赘多余,也不能精准地突出夺冠那一瞬间的精彩表现。

拓展阅读

材料一

高台无风

____——记跳水小将全红婵

王以勒

她站于高台之上,双眼盯着前方,水珠从发间滴落,微风,吹不动她淋漓的发梢。她,淡定,胸有成竹。

她轻快地小跑上前,轻轻一跃,像是松鼠的蹦跳嬉戏,偌大的场馆霎时无声,静得骇人。

只见她做双手环腿状,十指紧握,两腿直直扣于胸前,短短10米距离,她在空中翻腾数圈,每个动作都流畅顺利,身体形成优美的曲线,发丝随着她的动作飞舞,甩出一道绚丽的彩虹。不做任何迟疑,紧绷的身体刹那间舒展,宛如离弦的箭,一头扎进碧水间,她的身影稍纵即逝,只留下阵阵水波。

那仅存的水波伴随着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回波荡漾。教练兴奋地挥舞着国旗,她却慢慢走进后台,默默准备下一次跳水。

导播甚至激动地呐喊道:“这个动作简直是教科书典范,太了不起了!"而她,是一位年仅14岁的小姑娘全红婵。

(有删改)

材料二

三跳满分!全红婵完美诠释英雄出少年

新华社东京2021年8月5日电(记者夏亮、周欣、吴书光)在5日下午进行的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年仅14岁的全红婵完美诠释了何为英雄出少年。

全红婵是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前,没有国际大赛经验。预赛中,全红婵表现并不稳定,第三跳还出现过较大失误,只得到47.85分。好在她很快调整心态,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晋级半决赛。陈芋汐排名预赛第一。

有了预赛经验,全红婵在5日上午的半决赛表现更加自如,力压陈芋汐排名第一。5日下午进行的决赛,金牌争夺主要在全红婵和陈芋汐之间展开。和半决赛时的出色表现相比,全红婵在决赛中的表现更加无懈可击。

比赛中,五轮比赛她有三轮拿到满分,这是本届奥运会跳水比赛中首次出现满分。最终,全红婵以总分466.20分的女子10米台历史最高分夺冠,此前奥运会最高分是陈若琳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447.70分。陈芋汐以425.40分获得银牌,澳大利亚选手伍立群获得铜牌。中国跳水队拿到了本届奥运会上的第六枚金牌。

拿到金牌后,全红婵全程表现淡定,主管教练刘犇则兴奋地将全红婵高高举起。“有点痛”,谈到被“举高高"时,全红婵自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水花消失术”“针式入水"……全红婵比赛中入水水花小也引发网友花式称赞。赛后,“全红婵水花几乎看不见”也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有删改)

1.下面对两则新闻作品概括有误的一项是(B)

A.材料一是一则人物特写,时效性较弱,以记叙、描写为主。

B.材料一篇幅较短,主要介绍了全红婵跳水的全过程。

C.材料二包含了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等内容。

D.材料二是一篇消息,语言简洁明快,介绍了全红婵的夺冠情况。

【解析】材料一是一篇特写,主要介绍了全红婵跳水的全过程和教练的激动心情、导播的赞美之词,并非主要介绍了全红婵跳水的全过程。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子。

她轻快地小跑上前,轻轻一跃,像是松鼠的蹦跳嬉戏,偌大的场馆霎时无声,静得骇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全红婵的“轻轻一跃"比作“松鼠的蹦跳嬉戏”,写出了全红婵的轻巧灵活,也从侧面表现出她卓越的跳水能力。

3.请结合材料二新闻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材料二是一则消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