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11核舟记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11核舟记
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语言运用: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
思维能力:抓住文本特点,把握说明特点和写作顺序,重点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审美创造: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微雕。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罔(wǎnɡ)膝(xī)褶(zhě)髻(jì)倚(yǐ)戌(xū)
篆(zhuàn)八分有(yòu)奇(jī)诎右臂支船(qū)
2.解释通假字
(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3)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
3.一词多义
(1)端东坡右手执卷端(端:名词,一头)
其人视端容寂(端:形容词,端正)
(2)奇明有奇巧人(奇:奇妙,精巧)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余数,零数)
(3)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为:动词,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为:判断动词,是)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细致地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赞美了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理清文章的结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总起(1)——分述(2-5)——总结(6)
总起(1):介绍了王叔远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点明了“核舟”的主题。
分述(2-5):具体介绍了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2段:船中间(船舱):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布局。
第3段:船头(游览者):三个游览者的外貌和神情。
第4段:船尾(舟子):舟子的神态、动作。
第5段船背::题名和印章。分述部分是按照由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顺序去说明的。
总结(6):概括全文,赞颂技艺之精湛。
是按照空间顺序写的。
三、合作探究
1.第2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
2.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3.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与苏黄衣冠整齐形成对照。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6.你从第3、5段中的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8.从全文看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
9.在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的点数和说明?
强调了核舟的体积之小,让人对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丰富叹为观止。
四、布置习题:
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
参考:(福结记)吾有一福结,结长约二丈许,宽约一丈有奇,其色丹。丝错之,其左右相称,首尾相衔,中有一福字,下缀流苏。风袭之,摇缀披拂,似涛似浪。工艺甚妙,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其必为奇巧者。嘻!华夏之技亦灵怪矣哉!
2.根据课文默写:
(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1)有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3)尝贻余核舟一(曾经)(赠)
(4)盖大苏泛赤壁云(副词,相当于“大概”)
(5)高可二黍许(副词,表示估量,大约)(左右)
(6)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像)
(7)中峨冠而多髯者(高高的帽子)
(8)钩画了了(清楚明白)
(9)其两膝相比者(代词,代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靠近)
(10)珠可历历数也(分明的样子)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而窄)
(12)佛印绝类弥勒(极像)
(1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全都,双重否定)
(1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省略句,省略主语“他”,翻译的时候要补出来。)
(1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一钩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1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11核舟记
导学案(学生版)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语言运用: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
思维能力:抓住文本特点,把握说明特点和写作顺序,重点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审美创造: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微雕。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罔()膝()褶()髻()倚()戌()
篆()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
2.解释通假字
(1)左手倚一衡木()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
(3)诎右臂支船()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___)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一词多义
(1)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___)
(2)奇明有奇巧人(___)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
(3)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中轩敞者为舱()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理清文章的结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合作探究
1.第2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2.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3.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你从第3、5段中的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从全文看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9.在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的点数和说明?
四、布置习题:
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
2.根据课文默写:
(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
(2)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
(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1)有奇巧人()
(2)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6)神情与苏、黄不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糕点装饰与艺术考核试卷
- 可燃冰开采对海洋沉积环境的影响考核试卷
- 晚期肝癌病人护理查房
- 2025汽车销售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建筑工程监理合同模板
-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 幼儿园上下学安全教育
- 2025玉米购买合同范本
- 2025国内代理合同范本
- 2024-2025粤教粤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大、中、小)
- TSXDZ 052-2020 煤矿矿图管理办法
- YY/T 1778.1-2021医疗应用中呼吸气体通路生物相容性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 GB/T 28734-2012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
- GB/T 19363.2-2006翻译服务规范第2部分:口译
- GB/T 11865-2008船用离心通风机
- GA/T 652-2006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素材《长津湖》 课件(53张PPT)
-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二答案
- 公积金提取单身声明
- 高处作业吊篮进场验收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