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实践案例分享_第1页
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实践案例分享_第2页
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实践案例分享_第3页
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实践案例分享_第4页
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实践案例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实践案例分享TOC\o"1-2"\h\u4366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 310980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3320191.1.1定义 3118101.1.2发展历程 4205011.2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与标准 418001.2.1评价体系 459481.2.2标准 525901第2章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5262742.1生态与环保原则 5111592.2节能与低碳原则 579772.3人本与舒适原则 5250392.4经济与美观原则 521433第3章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案例 6231903.1生态绿化技术 6209003.1.1案例一:某城市绿色办公建筑 695363.1.2案例二:某生态居住区 6115283.2被动式节能技术 6181853.2.1案例一:某低碳住宅 6310793.2.2案例二:某绿色教学楼 6255623.3主动式节能技术 6224743.3.1案例一:某节能型酒店 6313133.3.2案例二:某绿色商业综合体 738793.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7135893.4.1案例一: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7186673.4.2案例二:某地热能利用项目 79144第4章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应用 768654.1绿色建筑材料的概念与分类 7326934.2常见绿色建筑材料的功能与特点 742054.3绿色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案例 81611第5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优化 8148685.1室内空气质量优化 8302745.1.1案例一:某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改善 8133225.1.2案例二:绿色住宅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调控 8309525.2室内光环境优化 9287035.2.1案例一:绿色办公建筑自然采光设计 9142655.2.2案例二:绿色住宅室内照明设计 974515.3室内声环境优化 9114155.3.1案例一:某绿色办公建筑室内声环境改善 988765.3.2案例二:绿色住宅室内声环境优化 9267535.4室内热环境优化 976085.4.1案例一: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热环境调控 9115495.4.2案例二:绿色住宅室内热环境优化 926685第6章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10224326.1雨水收集与利用 10207696.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0204316.1.2雨水利用案例分析 1029816.2中水处理与回用 1010716.2.1中水处理技术 10233886.2.2中水回用案例分析 1011896.3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 10268276.3.1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1058996.3.2给排水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10194886.3.3水资源保护措施 1015759第7章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 1117077.1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194227.1.1整体性原则:将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1104827.1.2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效益。 11245887.1.3持续性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1147657.1.4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创造舒适、美观、宜人的景观环境。 11194547.1.5创新性原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创新生态景观设计方法,提高景观品质。 11252307.2生态景观设计方法 11299447.2.1生态规划:根据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文化背景,制定合理的生态规划方案。 1184107.2.2生态恢复:针对受损的生态系统,采用生物、工程等技术手段,恢复其生态功能。 119007.2.3景观布局:结合地形、地貌,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布局手法,构建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 11147287.2.4植物配置: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注重植物多样性,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1127257.2.5水体设计: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自然、生态的水体设计手法,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11220767.2.6生态技术:运用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生态技术,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11116157.3生态景观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案例 11220677.3.1案例一:某城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12320467.3.2案例二:某低碳生态居住区项目 1224389第8章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12167938.1智能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260828.1.1能源管理 1364088.1.2环境监测 13226278.1.3设备控制 1395948.1.4安防监控 13242378.2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 13194188.2.1系统集成 1329308.2.2网络架构 137658.2.3设备选型与布局 13221038.2.4人才培养与运维管理 13224158.3智能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案例分析 1398598.3.1案例一:某绿色办公建筑智能化系统 14134408.3.2案例二:某绿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 144938.3.3案例三:某绿色医院智能化系统 1415273第9章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 14204449.1绿色建筑投资与经济效益 1463359.1.1绿色建筑投资特点 1442419.1.2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14186489.2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14151689.2.1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定义 14253479.2.2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案例 14155449.2.3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优化策略 1548119.3绿色建筑经济性政策与激励措施 1593289.3.1国家层面政策与激励措施 15152559.3.2地方层面政策与激励措施 15150569.3.3绿色建筑经济性政策与激励措施的效果评价 1513382第10章绿色建筑实践案例解析 152123310.1国内绿色建筑实践案例 151753210.1.1上海世博园区绿色建筑设计 153152710.1.2深圳建科大楼绿色建筑实践 15651710.1.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绿色建筑群 15283210.2国外绿色建筑实践案例 162210910.2.1美国纽约市的绿色建筑实践 161716010.2.2英国伦敦的绿色建筑实践 161753610.2.3澳大利亚悉尼的绿色建筑实践 16413210.3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6250110.3.1绿色建筑技术不断创新 162487110.3.2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161647910.3.3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16718710.3.4绿色建筑市场前景广阔 162472010.3.5绿色建筑国际合作日益紧密 16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1.1定义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1.2发展历程绿色建筑理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开始关注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自21世纪初以来,加大了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绿色建筑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绿色建筑的理念,开展相关研究。(2)2006年: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3)2012年: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4)2014年: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5)2019年: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1.2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与标准1.2.1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对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建筑在材料选择、施工、运营过程中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建筑在给排水、雨水收集利用等方面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4)节地与室外环境:评价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室外环境的保护。(5)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的舒适度。(6)运营管理:评价建筑在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包括设备维护、能源管理、废弃物处理等。1.2.2标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等级:(1)基本级:满足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要求的建筑。(2)一星级:在基本级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绿色建筑要求。(3)二星级:在一星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要求。(4)三星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建筑。第2章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2.1生态与环保原则绿色建筑设计首要遵循生态与环保原则,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保原则强调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2.2节能与低碳原则绿色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与低碳原则,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这包括优化建筑朝向、采光、通风等方面,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系统,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2.3人本与舒适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关注人本与舒适原则,以人为本,创造健康、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这要求设计者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运用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理论,合理布局空间,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噪声和光污染,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环境。2.4经济与美观原则绿色建筑设计还需遵循经济与美观原则,实现经济效益与美观性的平衡。经济原则要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美观原则强调建筑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的和谐统一,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注重审美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以上四个原则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指导建筑设计师创造出具有生态、节能、人本和经济美观等特点的绿色建筑。遵循这些原则,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第3章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案例3.1生态绿化技术生态绿化技术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建筑周边环境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下是生态绿化技术的应用案例。3.1.1案例一:某城市绿色办公建筑该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屋顶、阳台、墙面等空间进行绿化,形成立体绿化系统。通过选用适宜的本地植物,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外空气质量,同时为办公人员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3.1.2案例二:某生态居住区该居住区采用生态绿化技术,打造了生态景观系统。通过人工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再利用,降低水资源消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3.2被动式节能技术被动式节能技术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自身的保温、隔热、通风等功能,降低建筑能耗。以下是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应用案例。3.2.1案例一:某低碳住宅该住宅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窗户方向和开口面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功能等措施,实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降低供暖和空调能耗。3.2.2案例二:某绿色教学楼该教学楼利用被动式通风技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循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空调使用频率,减少能耗。3.3主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通过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以下是主动式节能技术的应用案例。3.3.1案例一:某节能型酒店该酒店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主动式节能技术,实现对能源的精细化管理,降低能源消耗。3.3.2案例二:某绿色商业综合体该商业综合体利用能源监控系统、变频技术等主动式节能手段,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成本。3.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以下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应用案例。3.4.1案例一: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在建筑屋顶和墙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为建筑提供电力,实现清洁能源替代。3.4.2案例二:某地热能利用项目该项目利用地热能资源,为建筑提供供暖和空调,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通过以上案例分享,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建筑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节能减排的效果。这些案例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第4章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应用4.1绿色建筑材料的概念与分类绿色建筑材料,又称环保型建筑材料,是指在原料采集、生产、应用及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中,对环境负荷小、资源消耗少、能源利用效率高、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态建筑材料:以天然材料或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成,具有环保、节能、健康等特点。(2)节能建筑材料:通过优化材料配方、生产工艺和施工技术,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环保涂料:以水溶性、无污染、低毒为主要特点,对人体和环境无害。(4)绿色保温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功能,同时对环境友好,如岩棉、玻璃棉等。4.2常见绿色建筑材料的功能与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绿色建筑材料的功能与特点:(1)竹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可替代木材,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2)再生混凝土:利用废弃混凝土为原料,降低资源消耗,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3)LOWE玻璃:具有优异的隔热功能和透光性,可降低建筑物的空调能耗。(4)硅藻泥:具有吸附甲醛、调节室内湿度等功能,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4.3绿色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案例案例一:某绿色办公建筑该建筑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绿色建筑材料,如再生混凝土、竹材、LOWE玻璃等。再生混凝土用于建筑的基础和主体结构,竹材用于室内装修,LOWE玻璃用于窗户。这些材料的应用,使得建筑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案例二:某绿色住宅小区该小区在建筑过程中,选用环保涂料、绿色保温材料、硅藻泥等绿色建筑材料。这些材料不仅提高了住宅的舒适度,还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案例三:某绿色学校该校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如使用竹材替代木材作为室内装修材料,使用环保涂料降低室内污染,采用绿色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功能。这些措施使学校成为了一所绿色、环保、舒适的校园。案例四:某绿色医院该医院在建筑中大量使用了绿色建筑材料,如LOWE玻璃、绿色保温材料等。这些材料在提高医院环境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环保的就医环境。第5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优化5.1室内空气质量优化绿色建筑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而室内空气质量是衡量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本节通过以下实践案例探讨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策略:5.1.1案例一:某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本项目采用了新风系统与空气净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高效过滤PM2.5等颗粒物,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室内装修材料严格筛选,选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环保材料,从源头控制室内污染。5.1.2案例二:绿色住宅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调控本案例通过安装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室内污染物浓度,并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新风系统运行状态,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稳定。同时引入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现室内空气质量远程监控与调控。5.2室内光环境优化室内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节通过以下实践案例探讨室内光环境的优化策略:5.2.1案例一:绿色办公建筑自然采光设计本项目采用大窗设计、天窗和导光管等手段,充分利用自然光资源,提高室内照度。同时设置智能遮阳系统,有效调节室内光线强度,降低能耗。5.2.2案例二:绿色住宅室内照明设计本案例采用分区照明设计,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选择适宜的照明方式和光源。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室内照明的智能调控,提高照明舒适度。5.3室内声环境优化室内声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休息、工作和学习。本节通过以下实践案例探讨室内声环境的优化策略:5.3.1案例一:某绿色办公建筑室内声环境改善本项目采用隔音门窗、吸声墙面和吊顶等材料,降低室内噪声。同时优化室内空间布局,减少噪声传播。5.3.2案例二:绿色住宅室内声环境优化本案例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功能,选用优质隔声材料。在室内装修阶段,采用吸声材料和隔音措施,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5.4室内热环境优化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们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本节通过以下实践案例探讨室内热环境的优化策略:5.4.1案例一: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热环境调控本项目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设置室内温湿度监测系统,实时调控室内热环境,保持舒适度。5.4.2案例二:绿色住宅室内热环境优化本案例采用高效保温材料,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功能。利用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室内温度的智能调控,降低能耗,提高居住舒适度。第6章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与保护6.1雨水收集与利用6.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雨水收集与利用是重要的环节。本节主要介绍了一种高效、实用的雨水收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收集池、过滤装置、储存设施和输送设备。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保证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6.1.2雨水利用案例分析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分析了雨水收集与利用的实际效果。该项目采用了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了雨水的收集效率。同时通过设置雨水调蓄池和生态滤池,实现了雨水的净化和回用。6.2中水处理与回用6.2.1中水处理技术中水是指介于清洁水和污水之间的水资源,对其进行处理和回用,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本节主要介绍了生物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等中水处理技术,并分析了其优缺点。6.2.2中水回用案例分析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介绍了中水处理与回用的实际应用。该项目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冲厕等非饮用领域。通过中水回用,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6.3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6.3.1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应遵循节水、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本节从系统布局、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6.3.2给排水系统设计案例分析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分析了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该项目采用了分区供水、变频调速、管网优化等措施,实现了给排水系统的节能、高效运行。6.3.3水资源保护措施在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水资源保护。本节主要介绍了以下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雨水与中水回用、水质监测等。通过这些措施,降低了对自然水资源的影响,实现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第7章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7.1生态景观设计原则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遵循以下原则:7.1.1整体性原则:将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7.1.2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效益。7.1.3持续性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7.1.4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创造舒适、美观、宜人的景观环境。7.1.5创新性原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创新生态景观设计方法,提高景观品质。7.2生态景观设计方法7.2.1生态规划:根据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文化背景,制定合理的生态规划方案。7.2.2生态恢复:针对受损的生态系统,采用生物、工程等技术手段,恢复其生态功能。7.2.3景观布局:结合地形、地貌,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布局手法,构建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7.2.4植物配置: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注重植物多样性,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7.2.5水体设计: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自然、生态的水体设计手法,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7.2.6生态技术:运用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生态技术,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7.3生态景观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案例7.3.1案例一:某城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项目位于城市新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生态景观设计方面,遵循整体性、生态优先、持续性等原则,采用以下方法:(1)生态规划:结合项目周边的自然环境,规划了生态湿地、绿地、水体等景观元素。(2)生态恢复:在项目周边受损的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3)植物配置: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种类,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4)水体设计:利用自然水体,设置生态岛、浅滩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5)生态技术:运用雨水收集、太阳能利用等生态技术,降低建筑能耗。7.3.2案例二:某低碳生态居住区项目项目位于城市近郊,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生态景观设计方面,采用以下方法:(1)生态规划:结合项目地形,规划了山体公园、绿地、水体等景观元素。(2)景观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手法,构建层次分明的景观空间。(3)植物配置:注重植物多样性,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4)水体设计:利用自然水体,设置生态岛、亲水平台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5)生态技术:采用节能建筑、太阳能热水、垃圾分类等低碳技术,降低居住区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实践,绿色建筑生态景观设计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生态效益、降低建筑能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第8章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8.1智能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其目标是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同时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空间。智能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本章主要介绍智能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功能与应用领域,包括能源管理、环境监测、设备控制、安防监控等方面。8.1.1能源管理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能够对建筑内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电力、燃气、水等能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降低能源浪费。8.1.2环境监测智能化系统可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为绿色建筑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8.1.3设备控制通过对建筑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实现设备运行的高效与节能。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根据室内外光照强度自动调节亮度,降低能耗。8.1.4安防监控智能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还包括安防监控,如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等,提高建筑的安全性。8.2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8.2.1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将各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扩展性。8.2.2网络架构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网络架构应具备高效、稳定的特点,以满足大量数据传输和实时控制的需求。8.2.3设备选型与布局根据绿色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选型和布局智能化设备,保证设备功能与建筑环境的协调。8.2.4人才培养与运维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和运维管理,提高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维护水平。8.3智能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案例分析以下案例展示了智能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具体应用。8.3.1案例一:某绿色办公建筑智能化系统该建筑采用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电力、燃气、水等能源的实时监测和优化管理,节能效果显著。同时智能化系统还涵盖了环境监测、设备控制等方面,提高了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8.3.2案例二:某绿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该小区采用智能化系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空调、照明等设备,实现节能降耗。安防监控系统也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安全保障。8.3.3案例三:某绿色医院智能化系统该医院智能化系统涵盖了能源管理、环境监测、设备控制等功能,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通过安防监控系统,保证了医院的安全与秩序。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智能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绿色建筑发展中,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建筑行业带来更高的效益。第9章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9.1绿色建筑投资与经济效益本节主要从绿色建筑的投资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绿色建筑在投资方面具有较高的一次性投入,但由于其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能够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的回报。具体内容包括:9.1.1绿色建筑投资特点分析绿色建筑投资在初期、中期和末期的资金需求及投资回报。9.1.2绿色建筑经济效益从节能降耗、减少维护成本、提高建筑价值等方面阐述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9.2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是评估绿色建筑经济性的重要方法。本节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9.2.1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定义介绍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构成及计算方法。9.2.2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绿色建筑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成本及收益。9.2.3绿色建筑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