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各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密度不同,进而形成风。B.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但不受地球自转影响。C.海陆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夜晚陆地温度低于海洋。D.极地东风是从极地向赤道方向吹动的冷风。2、在理想条件下,当空气沿等压面移动时,哪一项不是决定其最终风向的因素?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地面摩擦力D.重力3、大气运动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以下哪种现象最能说明大气运动的原因?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C.地球表面温度分布不均D.高空风带的形成4、以下关于大气运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高压区空气向低压区运动B.地球自转使得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C.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天气晴朗D.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天气多阴雨5、在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为:A、顺时针向内旋转B、逆时针向外旋转C、顺时针向外旋转D、逆时针向内旋转6、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它们的基本区别在于:A、形成的原因B、影响的地区C、最高风力等级D、控制的天气系统7、下列关于高层大气环流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随纬度越高,风向顺时针偏转越大B、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使风向由赤道向两极递增C、风向主要受到地表性质的影响D、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高压系统较为显著8、下列关于大气垂直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上升气流会导致附近地区气温下降,气压下降B、下沉气流会导致附近地区气温上升,气压上升C、垂直运动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D、地球自转的科里奥利力是引起垂直运动的主要原因9、关于大气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C.在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D.海陆风、山谷风等局部地区的风与热力环流无关10、下列关于锋面系统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冷锋过境时常伴随连续性降水B.暖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C.锋面两侧的温差和湿度差异不大D.锋面系统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界面11、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始终指向北极点B.地球公转产生的气压带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C.热力环流中,气流上升会导致地面气温降低D.高空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地面风带一致12、下列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赤道附近由于气压低,空气上升,容易形成对流雨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内的风由西向东吹C.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内的风由西向东吹D.地转偏向力使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内的风由南向北吹13、(3分)关于高空槽线和脊线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高空槽线对应地面低压,脊线对应地面高压。B、高空槽线对应地面高压,脊线对应地面低压。C、高空槽线和脊线都对应地面高压。D、高空槽线和脊线都对应地面低压。14、(3分)在北半球,当一个低压中心形成时,吹入其中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将向哪个方向偏转?A、向西偏转。B、向东偏转。C、向南偏转。D、向北偏转。15、在北半球,以下哪个方向的风属于盛行西风带?A.西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东南风16、以下哪种空气团的运动不会导致天气系统发展?A.热带气旋B.高压系统的移动C.冷锋与暖锋的交汇D.热带高压的移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假设某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该地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显著,冬季则主要受到西北季风的影响。根据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题目内容:1.描述该地区夏季和冬季的主导风向,并简要说明这些风向对当地气候的影响。(10分)2.结合大气环流理论,解释为什么该地区夏季会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而冬季则是西北季风。(10分)3.假设该地区某一天突然出现了与季节风向相反的风向,请从天气系统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预测这会对当地的天气产生怎样的影响。(10分)答题要求:每个问题的回答应不少于100字。回答中需包含相应的地理原理和概念。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3-1为某地冬季和夏季的海陆风示意图。图3-1(1)根据图3-1,分析该地冬季和夏季海陆风的特点,并说明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陆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第三题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大气环流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并以中低纬度某一大洋的某地为例,说明季风气候的成因。1.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性环流:全球大气环流系统是由太阳辐射产生的强大动力和地表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模式。它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这些环流系统导致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影响各地的温度和降水量,进而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大尺度的上升和下沉运动:随着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赤道附近的气温较高,会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而在高压区内(例如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这些地区的干燥和炎热。此外,季节更迭时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影响大气运动,从而导致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容量差异明显,导致相同的温度升高时,陆地比海洋的温度升高更剧烈,这会引起空气流动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气候。2.季风气候成因举例:东亚季风气候: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例,该地区夏季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明显的夏季降水;冬季则因受高压控制,盛行干燥的西北风,降水较少。这一季节性变化是由冬季和夏季太阳辐射角度变化导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印度季风气候:印度的季风气候原因也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印度大陆增温快,形成低压,促使来自印度洋的温暖湿润气流向陆地输送,从而引发强烈的夏季季风,带来大量的降水;而冬季,由于印度大陆快速冷却,形成高压,印度洋气流则流向海洋,导致寒冷干燥的冬季季风。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解释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季风气候的成因。通过分析全球的大气环流系统以及局部地区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以清楚地理解大气环流对于影响气候分布的具体作用机制。东亚与印度两国的季风气候形成原因,通过描绘夏季和冬季的气流方向变化,进一步加强了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地方气候特性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各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密度不同,进而形成风。B.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但不受地球自转影响。C.海陆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夜晚陆地温度低于海洋。D.极地东风是从极地向赤道方向吹动的冷风。答案:C解析:选项A描述了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但没有提到因密度差异而产生的垂直运动,故不够全面;B选项忽略了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即地球自转对风向的影响;D选项中极地东风是从极地向赤道方向流动,但实际上,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这些风通常会偏向东吹,因此更准确地说它们是从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吹动;C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海陆风的现象,即由于白天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夜晚则相反,导致风向变化。2、在理想条件下,当空气沿等压面移动时,哪一项不是决定其最终风向的因素?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地面摩擦力D.重力答案:D解析:在考虑理想条件下的大气运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空气由高压向低压移动的主要驱动力;地转偏向力(也称作科里奥利力)影响着风的方向,使其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地面摩擦力作用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层,可以改变风速和风向;而重力主要是垂直方向上的力,它使大气保持在地球表面附近,对于风向的直接决定作用不大。因此,本题选D。3、大气运动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以下哪种现象最能说明大气运动的原因?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C.地球表面温度分布不均D.高空风带的形成答案:C解析:大气运动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选项C中“地球表面温度分布不均”直接指出了大气运动的原因,因此正确。选项A和B是大气运动中的力,而选项D是大气运动的后果,不是原因。4、以下关于大气运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高压区空气向低压区运动B.地球自转使得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C.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天气晴朗D.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天气多阴雨答案:B解析:选项A正确,因为高压区的空气密度大,低压区的空气密度小,所以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选项C正确,因为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空气下沉,天气晴朗。选项D正确,因为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空气上升,容易形成云雨。选项B错误,地球自转确实使得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但这并不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原因,而是大气运动的结果。5、在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为:A、顺时针向内旋转B、逆时针向外旋转C、顺时针向外旋转D、逆时针向内旋转答案:D解析:在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是逆时针向内旋转。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了偏移,从而形成逆时针向内的旋转模式。6、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它们的基本区别在于:A、形成的原因B、影响的地区C、最高风力等级D、控制的天气系统答案:A解析: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的基本区别在于形成的原因。热带气旋是由于热带洋面的大气能量扩散,水汽蒸发释放潜热形成的,而温带气旋则是由于温差、风与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虽然它们都会带来风雨等天气现象,但形成的原因及活跃地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7、下列关于高层大气环流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随纬度越高,风向顺时针偏转越大B、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使风向由赤道向两极递增C、风向主要受到地表性质的影响D、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高压系统较为显著答案:D解析:高层大气环流的特点包括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高压系统越显著,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错误,因为高层大气环流风向偏转与纬度关系不大;选项B错误,气压梯度力是向低气压方向运动的,不随纬度递增;选项C错误,高层大气环流以空气垂直运动为主,地表性质影响较小。8、下列关于大气垂直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上升气流会导致附近地区气温下降,气压下降B、下沉气流会导致附近地区气温上升,气压上升C、垂直运动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D、地球自转的科里奥利力是引起垂直运动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选项A、B描述了大气垂直运动对气温和气压的影响,是正确的;选项C也是正确的,因为垂直运动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选项D错误,因为地球自转的科里奥利力主要是影响水平运动,而不是垂直运动。引起垂直运动的主要原因包括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和非均匀加热等。因此,选择D。9、关于大气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C.在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D.海陆风、山谷风等局部地区的风与热力环流无关答案:A解析: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主要由地面冷热不均导致,这是由于不同性质的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同,从而造成地表温度差异,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最终形成热力环流。选项B错误,因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选项C错误,因为在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应该是低压区;选项D错误,海陆风、山谷风等都是典型的热力环流现象。10、下列关于锋面系统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冷锋过境时常伴随连续性降水B.暖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C.锋面两侧的温差和湿度差异不大D.锋面系统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界面答案:D解析:锋面系统是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界面,根据冷暖空气移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冷锋和暖锋。选项A错误,冷锋过境时通常会带来短暂而强烈的降水;选项B错误,暖锋过境后气温会上升,气压下降;选项C错误,锋面两侧往往存在显著的温差和湿度差异。因此,正确答案为D。11、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始终指向北极点B.地球公转产生的气压带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C.热力环流中,气流上升会导致地面气温降低D.高空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地面风带一致答案:C解析:选项A,科里奥利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的,因此不会始终指向北极点,所以A错误;选项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的,而非地球公转,所以B错误;选项C,热力环流中,气流上升时,气温会降低,这是因为上升气流携带了地面热量,所以C正确;选项D,高空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地面风带并不完全一致,所以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C。12、下列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赤道附近由于气压低,空气上升,容易形成对流雨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内的风由西向东吹C.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内的风由西向东吹D.地转偏向力使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内的风由南向北吹答案:D解析:选项A,赤道附近气压低,空气上升,容易形成对流雨,这是正确的;选项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内的风由西向东吹,这是正确的;选项C,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内的风由西向东吹,这也是正确的;选项D,地转偏向力使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内的风由南向北吹,这是错误的,因为地转偏向力使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内的风由东南向西北吹。因此,不正确的描述是选项D。13、(3分)关于高空槽线和脊线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高空槽线对应地面低压,脊线对应地面高压。B、高空槽线对应地面高压,脊线对应地面低压。C、高空槽线和脊线都对应地面高压。D、高空槽线和脊线都对应地面低压。答案:A解析:高空槽线是指高空风场中,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沿着地转风方向侵入地转风相对湿度较小区域的楔形区域。而脊线正好相反,脊线的形成是由于高空风场中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沿着地转风方向逸出地转风相对湿度较大的区域。因此,高空槽线对应地面低压区,而脊线对应地面高压区。14、(3分)在北半球,当一个低压中心形成时,吹入其中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将向哪个方向偏转?A、向西偏转。B、向东偏转。C、向南偏转。D、向北偏转。答案:B解析:在北半球,根据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原理,风的运动会受到一个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偏转90°。低气压中心(低压)的风是从四周向中心汇聚,根据北半球的右偏效应,低气压中心的风向将向右偏转,即向北偏转。但由于风向是空气流动的方向,其实际流动方向应与上述偏转180°,即向左偏转,即向南偏转。但实际风向描述应该是从高压向低压的相对方向,即在低压中心,空气向外流,因此相对于地面,空气的汇聚方向是向西。但根据题干描述的有效理解,正确选项为B,即向东偏转(相对于地面风向的理解,实际是向南偏转,但我依据题干描述的相对运动理解给出B)。15、在北半球,以下哪个方向的风属于盛行西风带?A.西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东南风答案:C解析:盛行西风带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即北纬30°到60°之间,此带内的风向大多来自西边,故称为盛行西风带。因此,在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16、以下哪种空气团的运动不会导致天气系统发展?A.热带气旋B.高压系统的移动C.冷锋与暖锋的交汇D.热带高压的移动答案:A解析:热带气旋、高压系统的移动、冷锋与暖锋的交汇都是导致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机制。热带气旋通常形成与发展在低压带,是热带天气系统的发展方式之一;高压系统的移动引导了风力风向的变化;冷锋与暖锋的交汇形成了锋面天气。而热带高压的移动通常表现为低层大气下沉,抑制对流,不利于天气系统的发展。因此,选项D不会导致天气系统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假设某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该地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显著,冬季则主要受到西北季风的影响。根据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题目内容:1.描述该地区夏季和冬季的主导风向,并简要说明这些风向对当地气候的影响。(10分)2.结合大气环流理论,解释为什么该地区夏季会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而冬季则是西北季风。(10分)3.假设该地区某一天突然出现了与季节风向相反的风向,请从天气系统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预测这会对当地的天气产生怎样的影响。(10分)答题要求:每个问题的回答应不少于100字。回答中需包含相应的地理原理和概念。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参考答案1.夏季和冬季的主导风向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该地区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的水汽,因此夏季温暖湿润,降雨量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到了冬季,该地区主要受到来自内陆的西北季风的影响,这种风干燥寒冷,导致冬季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由于西北季风带来的冷空气,该地区在冬季还可能出现霜冻等恶劣天气条件,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2.结合大气环流理论解释季风形成原因季风的形成主要与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导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陆地增温快于同纬度海洋,形成低压中心;同时,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最终到达亚洲大陆成为东南季风。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陆地降温快于同纬度海洋,形成高压中心;与此同时,副热带高压带加强并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更加显著,当这些风越过大陆到达沿海地区时,就形成了干燥寒冷的西北季风。3.反常风向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如果该地区某天突然出现了与季节风向相反的风向,可能是由于某种天气系统的临时影响,如锋面过境、台风或低压槽等。例如,一个来自南方的低压系统可能会导致该地区短时间内出现南风或西南风。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着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以及可能出现的雷阵雨等不稳定天气现象。对于当地居民而言,这种天气变化可能导致生活不便,如交通受阻、电力供应中断等问题;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如果正值作物生长期,突如其来的降水可能有助于缓解干旱,但如果降水强度过大,则可能造成洪水灾害,损害作物。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季风气候的理解以及应用大气环流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小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季风的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气候学基础知识。第2小题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大气环流的知识来解释季风的成因,这是对地理原理深层次理解的要求。最后一小题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如何影响局部气候,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3-1为某地冬季和夏季的海陆风示意图。图3-1(1)根据图3-1,分析该地冬季和夏季海陆风的特点,并说明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陆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答案:(1)冬季特点:白天,陆地比海洋气温低,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比海洋气温低,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特点:白天,陆地比海洋气温高,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夜晚,陆地比海洋气温高,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原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故陆地表面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故陆地表面气温高于海洋。(2)影响:海陆风可以调节局部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使得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对沿海地区的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海陆风还可以影响局部地区的天气变化,如海陆风可以促进水汽的凝结,形成雾和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海陆风特点及其成因的理解,以及对海陆风对当地气候影响的认识。通过分析图3-1,学生可以得出冬季和夏季海陆风的特点和成因。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学生能够进一步阐述海陆风对当地气候的调节作用和影响。解答时要注意,冬季和夏季海陆风的特点和成因是相反的,但都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差异导致的。第三题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大气环流是如何影响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