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1、2题。1.图示反映该村 ()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B.环境美丽,迁入人口多C.医疗卫生水平高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②加重就业困难③劳动力短缺 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解析】1选D,2选B。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村20~4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数量极少,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的人口居多,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少年儿童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较少,所以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说明土地产值较少,土地养老杯水车薪。“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新增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下图为我国劳动力数量变更及预料状况,据图回答3、4题。3.我国起先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 B.2007年 C.2012年 D.2024年4.针对“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接着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B.加大职业技术教化,提高劳动者技能C.激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解析】3选A,4选B。第3题,“刘易斯拐点”是劳动力由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劳动力过剩与短缺不应简洁看劳动力的肯定数量,而是看供求关系。从20~39岁新增就业人口的变更来看,新增就业人口由最高起先下降,表明岗位从今招到的人少了,企业出现了“用工荒”。图中我国新增就业人口数量起先削减的时间大致是2002年。第4题,“用工荒”事实上反映了我国结构性缺工与总量缺工并存,以结构性缺工为主的现象,实质是“廉价劳动力荒”。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收入的期望值也提高了,工资也要相应提高。低收入低技能的工作不情愿干,高收入高技能的不会。“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当然与我国劳动力数量的变更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我国劳动力技术水平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廉价劳动力生产企业削减,高附加值企业增加,相对应的,以技师、技工为代表的“中级劳动力”数量却越来越不足,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职业技术教化,提高劳动者技能,通过对劳动者的培训,用质量替代数量。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底德国人口总数达到8300万,较前一年增长30万,德国人口连续三年出现增长,使德国“人口危机”短暂得到缓解。结合德国部分联邦州GDP比重分布图,回答5~7题。5.德国人口增长的缘由最可能是 ()A.人口诞生率上升B.人口死亡率下降C.各个联邦州之间的人口迁移D.国际移民6.德国各联邦州的人口增减状况不尽相同,图中各地呈增加趋势的是 ()A.西部和南部 B.北部和东部C.北部和南部 D.西部和东部7.德国对外国移民持越来越开放的看法,并激励移民入籍,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该社会现象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缘由是 ()A.开发经济落后地区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C.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D.缓解国际关系【解析】5选D,6选A,7选B。第5题,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底德国人口总数达到8300万,较前一年增长30万,德国人口连续三年出现增长,德国人口增长的缘由最可能是国际移民。第6题,由图可知,GDP西部和南部比重较高,说明两地经济发达,吸引国际移民,故图中各地人口呈增加趋势的是西部和南部。第7题,德国对外国移民持越来越开放的看法,并激励移民入籍,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该社会现象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缘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中国流淌人口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我国流淌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下图是我国返迁人口与流淌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返迁指流淌人口返回原籍地工作生活的行为)。据此完成8、9题。8.据图推断可知 ()A.流淌人口40~50岁男性数量最多B.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C.流淌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D.返迁人口与流淌人口变更一样9.下列影响流淌人口返迁的主要因素有 ()①乡村基础设施 ②产业结构调整③城市人口政策 ④城市环境质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8选B,9选C。第8题,图中显示,流淌人口15~25岁男性比重最大,因此该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多。图中显示,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图中显示,流淌人口50岁以上女性数量最少。图中显示,返迁人口中比重最大的是40~50岁年龄阶段,而流淌人口中比重最大的是15~25岁年龄段,年龄结构变更明显不一样。第9题,与城市相比,乡村基础设施始终处于劣势,因此乡村基础设施不是影响流淌人口返迁的主要因素,①不符合题意;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城市产业所须要的劳动力数量和年龄结构发生变更,从而影响流淌人口返迁,②符合题意;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城市制定的限制人口政策,使得部分流淌人口返迁,③符合题意;与乡村相比,城市的环境质量始终以来具有劣势,但依旧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因此城市环境质量不是影响流淌人口返迁的主要因素,④不符合题意。浙江省长兴县西北部的顾渚村,位于顾渚山脚下,三面环山,东临太湖,森林覆盖率高,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吸引大批上海老年人前来养老度假,被称为“上海村”。据此完成10、11题。10.影响顾渚村吸引上海老年人前来养老度假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 D.社会因素11.大量外来老年人口对顾渚村发展的主动影响是 ()①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生态环境改善③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④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解析】10选A,11选C。第10题,结合材料可知顾渚村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高,因而吸引大批上海老年人来养老度假。第11题,大量外来老年人口,有利于带动当地的消费,同时会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13题。12.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合的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B.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素养偏低,教化压力过大D.老年人口多,银行存款多,社会需求旺盛【解析】12选C,13选B。第12题,我国实施了严格的安排生育政策后,当前我国人口诞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低,新生人口比重削减,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低增长阶段,但人口仍旧在增长,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合的类型是③。第13题,图示为人口增长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④类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导致人口数量下降,老龄人口增多,老龄化现象严峻,属于发达国家。某探讨机构针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人口状况进行了预料。下图为该探讨机构供应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将来15年中国人口结构变更趋势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到2030年,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 ()A.0~14岁人口比例下降B.15~59岁人口比例上升C.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D.人口增长速度变快15.“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有 ()A.教化投入降低 B.劳动力素养提高C.老龄化进程减缓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解析】14选D,15选C。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的诞生率会上升,人口增长速度会变快,教化投入会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到2030年,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0~14岁人口比例上升,15~59岁人口比例下降,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减缓,社会养老负担减轻。读浙江省2000年和2024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状况折线图,完成16、17题。16.2024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17.与2000年比,2024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工程建设 B.交通运输C.家庭婚姻 D.产业结构【解析】16选A,17选C。第16题,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2024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迁入人口性别比接近平衡态势。第17题,与2000年比,2024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产业结构的变更主要是产业升级,须要劳动力数量整体会削减。2024年4月国家推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3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放宽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500万的城市落户条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下图为2002~2025年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四个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更统计图。据此完成18~20题。18.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上海、安徽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2010年之后,②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逐步下降的主要缘由最可能是 ()A.产业转移 B.人口转变为净迁出C.全面二孩政策实施 D.全国人口增速放缓20.2024年4月国家推出新的城市落户政策后,对①行政区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加剧高端人才流失 B.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C.缓解老龄化 D.经济增长动能减缓【解析】18选D,19选A,20选C。第18题,①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小,但是上升速度快,应当是人口较少,发展很快的上海。②③④三条曲线中,④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总体下降,所以应当表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安徽。江苏人口比浙江多,所以②表示江苏,③表示浙江。第19题,依据上题分析,②行政区为江苏,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高,随着产业的升级换代,一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使得就业机会随之转移,所以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逐步下降。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在全国范围内依旧为人口净迁入。全面二孩政策会影响全国诞生率,不好推断对②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的影响。没法推断全国人口增速对②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的影响。第20题,国家推出新的城市落户政策后,会加剧高端人才向上海的聚集。“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上海属于超大城市,受积分因素影响,常住人口落户相比其他城市依旧较困难,城市化速度不会明显加快。国家推出新的城市落户政策后,会加剧人才向上海的聚集,肯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老龄化。人才的聚集,会促进上海的经济增长。(2024·德州高一检测)2024年西藏地区常住人口为343.82万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中拉萨市人口为55.44万人,是西藏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向西南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林立,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区。读拉萨河流域示意图,完成21~23题。21.拉萨市人口密集的自然缘由是 ()①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热量足够②地势平坦,适合基建③靠近河流,水源足够④开发较早,农业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缘由不包括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C.土地生产潜力小 D.自然资源丰富23.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措施是 ()①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③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④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21选A,22选D,23选C。第21题,由图可知,拉萨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热量条件足够,适合聚落发展,①正确。河谷地区地势平坦,便于城市建设,②正确。邻近河流,保证城市有足够的生活、生产用水,③正确。开发较早,农业发达属于社会经济因素,④错误。第22题,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植被稀有,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土地生产潜力小,是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缘由。西藏地区土地面积大,矿产、能源等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大,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是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缘由。第23题,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无法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①错误。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可提高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②正确。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粮食减产,可能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③错误。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高西藏的对外开放程度,可提高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④正确。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读韩国生育率和抚养比示意图(含预料),回答24、25题。24.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韩国老年人口数起先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也许是 ()A.1983年 B.2005年C.2011年 D.2024年25.下列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转变-婚育年龄推迟-生育率下降B.社会经济发展-哺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C.社会经济发展-儿童抚养比下降-生育率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D.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抚养比上升【解析】24选D,25选C。第24题,读图可知,老年抚养比在2024年超过儿童抚养比,可以推断,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韩国老年人口数起先超过儿童人口数是在2024年。第25题,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出现儿童抚养比下降,但不是因为儿童抚养比下降,导致生育率下降,是因为生育率下降,导致儿童抚养比下降。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分析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世界人口将在2030年之前达到73亿,2050年达到97亿,2100年达到112亿。中国与印度仍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占世界总人口的19%和18%。到2024年,印度人口可望超过中国。目前,在世界10个人口大国中,亚洲占5席,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其余5国是美国、尼日利亚、墨西哥、巴西和俄罗斯。其中,尼日利亚人口位居第七位,也是目前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预料到2050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三大国。国家人口(万人)人口增长率1中国140951.740.43%2印度133918.011.13%3美国32445.950.71%4印度尼西亚26399.141.10%5巴西20928.830.79%6巴基斯坦19701.601.97%7尼日利亚19088.632.63%8孟加拉国16466.981.05%9俄罗斯14398.980.02%10墨西哥12916.331.27%11日本12748.45-0.21%12埃塞俄比亚10495.742.49%13菲律宾10491.811.55%(1)从以上材料中看出,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且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国家?(2)请你说出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更的趋势,并预料一下这种变更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3)结合表格所列内容,推断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即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是哪一个国家?并简述该国应实行的人口政策。【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动身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且人口增长快。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这种变更会带来粮食平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化问题、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问题。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安排生育,提高人口素养,限制人口数量。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数虽然世界第一,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而印度的人口总数多,人口自然增长率大,每年的新增人口多。其人口对策是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答案:(1)发展中国家。(2)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这种变更会带来粮食平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化问题等。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安排生育,提高人口素养,限制人口数量。(3)印度。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27.人口统计图是进行人口探讨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A、B、C对应时间由远及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读图甲,济南0~14岁人口比重变更趋势是,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更的趋势是,面对这一变更趋势该城市实行主要措施有哪些?
(2)读图乙,比较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差异,试简述人口迁入对两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3)图丙中,人口迁出总量最多的省区是,迁往淄博市的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解析】第(1)题,分析三角坐标图可知,A时段0~14岁人口比重接近10%,B时段接近15%,C时段低于15%,济南0~14岁人口比重总体先增加后下降;65岁以上人口比重总体增加;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出现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调整人口政策,激励生育,吸引外来人口迁移,完善养老制度。第(2)题,从图乙中可知,迁往济南的人口受教化程度高于淄博,迁往济南的人口数量多于淄博;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人口迁入增加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不利:人多,会增加基础设施和环境压力。第(3)题,图丙中横坐标代表各省迁出人口数量,纵坐标代表各省迁往淄博的人口数量,视察图可知,人口迁出总量最多的省是四川,迁往淄博最多的省是黑龙江;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但以社会经济因素为主。答案:(1)先增加后下降增加完善养老制度,加强养老事业发展;应适当调整人口政策,照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差异:济南市迁入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济南市迁入人口中高学历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影响: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供应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交通、住房以及治安等造成肯定的压力。(3)四川黑龙江社会经济因素28.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示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5分)(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缘由。(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探讨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供应依据。【解析】第(1)题,准噶尔盆地南部为天山山脉,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准噶尔盆地南部石油、煤等资源富集,说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有国际铁路通过,同时区域首府乌鲁木齐也位于这里,说明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第(2)题,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必需围绕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分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幼教招教试题及答案
- 对数函数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施工现场安全突破与创新试题及答案
- 政策支持对新技术创业的推动效果试题及答案
- 广元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急救车试题及答案
- 护理招聘测试题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考试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物理学中的经典与量子分析试题及答案
- 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信息技术对行业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 【8地一模 初二会考】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火锅店服务员服务全流程详解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二)(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 武安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4
- 2023年高考真题-物理(广东卷) 含答案
- 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鲁迅心中的那些情”主题交流课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气候变化适应成本-深度研究
- 第2课《风铃》课件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 R245fa螺旋管内分液冷凝特性实验研究
- 光伏项目服务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