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机构组织管理导论》教案 项目七 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_第1页
《托育机构组织管理导论》教案 项目七 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_第2页
《托育机构组织管理导论》教案 项目七 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_第3页
《托育机构组织管理导论》教案 项目七 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_第4页
《托育机构组织管理导论》教案 项目七 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托育机构组织管理导论》教案项目七教案设计项目课题项目七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授课时间授课对象学习目标1.了解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意义,知道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内容。2.知道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要求,掌握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方法。3.能够梳理总结知识内容,并完成实训工单。学情分析通过学习本项目,学生们可以了解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意义、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内容、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要求,掌握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方法。重、难点重点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要求难点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教材、课件、教案、计算机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备注情境导入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曾言:“有秩序的健康生活必须是教育的基础,同样也是教育的最初准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婴幼儿的身心健康状况影响着他们对教育的接受程度,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意识到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托育机构应当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幼儿,使其安全、健康地发展。讲授新知任务一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概述一、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含义及意义(一)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含义《教育管理词典》中,对“幼儿卫生保健”的说明是:“对幼儿个人和集体采取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措施。”其目的是预防幼儿疾病、保护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托育机构卫生保健是指在托育机构内对婴幼儿个人和集体采取预防和保健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二)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1.卫生保健工作是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2.卫生保健工作是托育机构每日工作的重要环节二、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目的及要求(一)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目的1.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2.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3.提高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二)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要求1.物质要求物质要求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2.管理要求管理要求主要分为营养与喂养管理、生活与卫生习惯管理、睡眠管理三个方面3.人员要求托育机构应当根据场地条件,合理确定收托婴幼儿的规模,并配置综合管理、保育照护、卫生保健等工作人员。任务二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方法一、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具体措施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分为十二个方面。1.根据婴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2.制订与婴幼儿生理特点相适应的身体锻炼计划3.为婴幼儿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4.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5.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6.协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7.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8.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9.制订健康教育计划10.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各种登记、统计制度11.做好保育工作的要点12.抓好疾病预防的主要环节二、疾控管理方法托育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本部分主要分为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传染病疫情的预防、传染病疫情的控制四方面。(一)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三)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四)传染病疫情的控制三、突发伤害应急处理方法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1月12日发布的《托育机构婴幼儿伤害预防指南(试行)》中明确指出,托育机构应当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幼儿的安全健康,切实做好伤害防控工作,建立伤害防控监控制度,制定伤害防控应急预案,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根据现有法律和相关规定要求,落实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健全细化安全防护制度,认真执行各项安全措施。第二,排查并去除托育机构内的环境安全隐患,提升环境安全水平。第三,规范和加强对婴幼儿的照护。第四,开展针对工作人员、家长以及幼儿的伤害预防教育和技能培训。第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配备基本的急救物资。本节主要针对婴幼儿常见的伤害如骨折、呼吸道异物伤害等,介绍托育机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在面对婴幼儿伤害时如何辨别和进行应急处理。(一)骨折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在生活中创伤性骨折较多见,如由跌倒、坠落导致的骨折等。1.表现大多数骨折只会引起局部症状,除一般表现外,还会出现骨折的特有体征。(1)一般表现。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④“青枝骨折”。(2)特有体征。①畸形。②反常活动。③骨擦音或骨擦感。2.预防措施生活中可以通过对婴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婴幼儿体质、日常注意照看、调节饮食等方式防止婴幼儿骨折。(1)对婴幼儿进行安全教育。(2)增强婴幼儿体质。(3)日常注意照看。(4)调节饮食。3.应急处理在现场急救时不仅要处理骨折,更要注意婴幼儿全身情况的处理。骨折急救的目的是用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并迅速转运,以便尽快妥善处理。(1)止血。(2)包扎。(3)固定。(4)搬运。(二)异物伤害异物伤害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异物进入体内,并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损伤,出现了各种症状和体征,如食道穿孔、气道梗阻、脑损伤等。婴幼儿异物伤害多因异物通过口、鼻、耳等进入身体造成损伤。常见的异物包括:食物、硬币、尖锐异物、电池、小磁铁、气球、玩具零件及碎片等。其中,本部分主要讲述呼吸道异物。呼吸道异物是指喉、气管、支气管吸入异物。通常由外源性异物进入呼吸道所致,如花生、豆类、小文具等,其中支气管异物最常见。1.表现(1)咳嗽。(2)喉鸣。(3)呼吸困难。若婴幼儿出现以上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即发病前进食或口含易呛物品,进食时摔跤、哭闹、大笑等,则可高度怀疑呼吸道异物。此类婴幼儿常不由自主地将手呈现“V”字形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出现“海姆立克征象”。2.预防措施(1)安全管理。制定和落实预防婴幼儿异物伤害的管理细则,主要内容包括,婴幼儿生活环境异物伤害风险的定期排查和清除,婴幼儿饮食、玩耍等活动照护与管理,婴幼儿食物、玩具、儿童用品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预防婴幼儿异物伤害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2)改善环境。①将硬币、电池、小磁铁、装饰品(如项链、皮筋、耳环)、文具(如笔帽、别针)等小件物品放置在婴幼儿接触不到的区域。②使用玩具、儿童用品等前后,检查有无零件、装饰物、扣子等破损、脱落或丢失。③定期检查家具、娱乐运动设备有无易掉落的零件(如螺丝钉、螺母)、装饰物,并固定。(3)加强照护。①及时收纳可能被婴幼儿放入口、鼻、耳等身体部位的小件物品。②及时制止婴幼儿把硬币、电池等小件物品放入口、鼻、耳等身体部位的行为。③选择适龄玩具,不提供含有小磁铁、小块零件的玩具。④不提供易导致异物伤害的食物,如含有鱼刺、小块骨头的食物。3.应急处理(1)1岁以下婴儿。施救者单膝跪地或取坐位,抱起婴儿,使婴儿脸朝下,左手靠在自己的膝盖上,五指伸开扶住婴儿的颈部和脸,右手用力连续拍婴儿肩胛骨部位5次,再将婴儿翻正,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和中指冲击5次。重复以上动作,直至婴儿咳出异物。(2)1岁以上幼儿。①站立位施救。②坐位施救。(三)窒息伤害窒息是指呼吸道内部或外部障碍引起血液缺氧的状态。常见的婴幼儿窒息原因包括被床上用品、成人身体、塑料袋等罩住口鼻;吸入和咽下食物、小件物品、呕吐出的胃内容物等阻塞气道;绳带等绕颈造成气道狭窄;长时间停留在密闭空间导致缺氧等。1.表现(1)突然无声。(2)面色苍白或发紫。(3)呼吸困难。2.预防措施(1)安全管理。制定和落实预防婴幼儿窒息的管理细则,主要内容包括:婴幼儿生活环境和娱乐运动设备导致窒息风险的定期排查和清除;婴幼儿睡眠、喂养照护与管理;婴幼儿服饰、玩具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预防婴幼儿窒息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2)改善环境。①将绳带、塑料袋、小块食物、小件物品等可造成婴幼儿绕颈或窒息的物品放在婴幼儿不能接触的位置。②使用玩具、儿童用品等前后,检查有无零件、装饰物、扣子等破损、脱落或丢失。③排除护栏、家具、娱乐、运动设备中可能卡住婴幼儿头颈部的安全隐患。④在橱柜、工具房等密闭空间设置防护设施,防止婴幼儿进入。(3)加强照护。①婴幼儿睡眠时,检查其口鼻是否被床上用品、衣物等覆盖,并及时清除。②不喂食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婴幼儿进食时引导其保持安静,避免跑跳、打闹等行为。③婴幼儿在娱乐运动设备上玩耍时,加强看护,避免拉绳、网格等造成窒息。3.应急处理(1)判断窒息。(2)呼叫急救。(3)支持头部。(4)背部拍击。(5)胸部按压。(6)前后交替进行拍击和按压。(7)检查婴幼儿的口腔。(8)避免二次窒息。(四)中毒伤害中毒是指因暴露于一种外源性物质造成细胞损伤或死亡而导致的伤害。常见的毒物包括农药、药物、日用化学品、有毒植物、有毒气体等。本部分的中毒指急性中毒,不包括慢性中毒。1.表现毒素进入体内会导致组织器官受到损害,但是由于毒素摄入剂量和损害严重程度的不同,婴幼儿中毒症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当婴幼儿发生急性中毒的时候,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皮肤黏膜会受到腐蚀,有红肿、发烫、灼痛的症状。(2)面部会出现面色苍白、满头大汗、口唇青紫。(3)口腔会有异味,如酒精、大蒜、杏仁或化学制剂的味道等。(4)呼吸异常,呼吸频率特别快,或者呼吸缓慢、节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5)消化道的症状,可能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剧烈哭闹等症状。(6)心脏方面的改变,可能出现心跳增快,或者心跳缓慢、节律不整,甚至心脏骤停等症状。(7)肝脏受损的症状,常会出现黄疸,导致全身皮肤黏膜发黄。(8)凝血功能,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状。(9)有些婴幼儿会出现持续高热、浑身出冷汗。(10)肾脏方面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肾功能衰竭。(11)神经系统常常会出现意识模糊,对外界的刺激没有反应,语言会有异常,肌肉会出现不自主的抽搐,甚至出现昏迷或昏睡不醒。2.预防措施(1)安全管理。制定和落实预防婴幼儿中毒的管理细则,主要内容包括:婴幼儿生活环境中毒风险的定期排查和清除;婴幼儿安全用药;工作人员预防婴幼儿中毒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2)改善环境。①将药物、日用化学品等存放在婴幼儿无法接触的固定位置。②规范使用消毒剂、清洁剂。③使用煤火取暖的房间应有窗户、风斗等通风结构,并保证其正常工作;正确安装、使用符合标准的燃气热水器。④托育机构内不种植有毒植物,不饲养有毒动物。(3)加强照护。①玩具及生活用品应安全无毒,同时工作人员要关注婴幼儿的啃咬行为,避免婴幼儿因啃咬而导致中毒。②避免有毒食物引起婴幼儿中毒,如有毒蘑菇、未彻底加热煮熟的扁豆等。3.应急处理(1)将患儿撤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物,皮肤污染者用冷水冲洗,禁止使用热水。(2)轻度口服毒物中毒者设法促其呕吐,可用手指刺激舌根部等方式,促其呕吐。(3)腐蚀剂中毒者可灌服牛奶、蛋清或植物油。(4)尽快送患儿去医院。对于现场无法救治的急性中毒要争分夺秒地送患儿去医院,千万不要耽搁,为了节省时间,很多抢救措施应在送院途中进行。另外,一旦怀疑是中毒,现场急救时患儿身边剩下的药片及药瓶,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等,应迅速送检,为患儿入院后的诊断提供证据。四、营养膳食工作管理方法(一)喂养与膳食管理1.规章制度建设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安全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制定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做好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2.膳食和营养要求食品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专用储存空间。标注配方食品的开封时间,每次使用后及时密闭,并在规定时间内食用。配方食品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按需、适量调配,调配好的配方奶1次使用,如有剩余,则直接丢弃。配方食品在规定的配餐区完成。调配好的配方奶,喂养前需要试温,做好喂养记录。(二)建议每日食物量参照主要包括餐次安排、母乳喂养、奶及奶制品鱼畜禽蛋类、谷物类、蔬菜水果类、大豆、烹调油、精盐、水等。五、婴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预防与矫正(一)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1.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4)性格特征良好。2.婴幼儿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影响婴幼儿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非常广泛。概括起来,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因素。内部因素包括遗传、气质、个性特征、发育水平、性别等;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父母的个性特征、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婚姻状态、家庭经济状态等)、托育机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师幼关系、同伴关系、教育环境等)及社会(媒体、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稳定度等)的状况。(1)婴幼儿的气质类型与性别。(2)婴幼儿的发育水平。(3)家庭教养方式。(4)婴幼儿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家庭氛围会对婴幼儿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其教育观也会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5)托育机构因素。首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友好的同伴关系。(6)社会因素中的媒体因素。(二)婴幼儿常见问题行为及其表现婴幼儿问题行为又称偏差行为,是指婴幼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异于常态的行为。一般而言,问题行为可细分为:①身体上的攻击性行为;②自我伤害的行为;③破坏性的行为或是对物品的攻击;④扰乱的行为;⑤消极性的攻击或干扰;⑥无意的走失或故意的逃学和离家出走;⑦反复而固定但未具意义的身体动作;⑧情绪化或是社会行为不当的表现等。这里简要介绍常见的几种问题行为,即攻击性行为、社会退缩、挑食偏食和恋物。1.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具有伤害意图或有故意伤害的行为,是幼儿和学龄初儿童高发的问题行为,也是被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行为之一。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包括推人、咬人、拉人等;言语攻击主要是指说脏话、骂人。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不但给他人和整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影响幼儿自身的发展。2.社会退缩幼儿社会退缩是指在社会情境下,或者说在同伴环境下,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独处行为。其主要特征为在熟悉社会情境下的独处行为,表现为较低的互动频率。患有社会退缩的幼儿往往表现为羞怯、沉默、退缩、胆小、敏感、畏惧评价与拒绝,喜欢独自游戏,不愿意去陌生的环境,不愿主动和其他幼儿交往,对环境的适应性差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在家里有说有笑,活泼可爱,可是见了陌生人或是到了陌生的环境,就会变得不爱说话,胆小怕羞,俨然像换了一个人。这种行为,在精神医学上称为“退缩行为”。3.挑食偏食挑食偏食是指在进餐中表现出的明显进食偏好,只吃某些食物而不吃其他食物。造成婴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很多。首先,可能是辅食添加过晚或进度太慢。其次,受家人特别是父母饮食习惯的影响。最后,食物本身的负面影响。4.恋物恋物在刚入园的婴幼儿中多见,常表现为婴幼儿对某一玩具或某一物品依恋不舍,无论做什么都抱着该玩具或物品,一旦被强制拿下,婴幼儿就会大哭大闹,这种行为常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但能给婴幼儿带来安全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