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岩石圈物质循环_第1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岩石圈物质循环_第2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岩石圈物质循环_第3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岩石圈物质循环_第4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岩石圈物质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二、岩石圈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2.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3.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拓展提升】贵州赤水河畔拥有瀑布、湿地、翠林等美景,是山—水—林配置较好的风景区。图为赤水河流域某瀑布景观图,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1.图中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图示瀑布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A.地壳抬升—流水沉积—重力崩塌 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C.地壳下沉—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D.地壳下沉—流水沉积—重力崩塌【答案】1.A2.B【分析】1.据图可知,有三个箭头指向丁,可推知丁代表岩浆,根据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可判断出,乙为岩浆岩,再根据已知条件“变质作用”可判定甲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图示岩层层状结构明显,符合沉积岩的特征,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2.瀑布的形成与河流的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密切相关,较强的河流侵蚀与地壳抬升密不可分,河流溯源侵蚀过程中,陡坎逐渐发育,在重力作用下岩体崩塌现象频繁发生,进而形成规模较大的瀑布,由此可知该瀑布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重力崩塌,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某中学教师2021年暑期开展了一次川藏线自驾游,以下是该教师6月10日游记中的部分内容:“这里是川西高原和横断山地的过渡带,…我们沿着318国道从泸定县向康定进发,我们的车子在峡谷中穿行,两岸山峰高蜂。一路上天蓝云白、天气晴好。在大渡河一条支流的边上,我们停车休息。河床上满是硕大的花岗岩砾石和石块,河岸两侧林木丰茂,用干净冰凉的河水洗犯脸,困意和瘦意顿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在该教师游览该地的6月10日前后,右图中的河水主要来源于(

)①冰川积雪融水②大气降水③沼泽湿地水④地下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4.对游记中描述的景观,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构造运动较活跃 B.经历了剧烈的抬升和剥蚀C.河谷地区降水较丰富 D.河流侧蚀作用显著【答案】3.D4.D【分析】3.根据材料“川西高原和横断山地的过渡带,…我们沿着318国道从泸定县向康定进发,我们的车子在峡谷中穿行,两岸山峰高蜂。一路上天蓝云白、天气晴好。”可知,此时是6月10日,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①正确;一路上天蓝云白、天气晴好,而且位于西南地区,此时大气降水少,沿途沼泽湿地少,因此此时河水不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沼泽湿地水,②③错误;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且河流两侧地势高,有地下水补给,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4.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且河床满是硕大的花岗岩,花岗岩是侵入岩,出露于地表的过程是经历了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其上覆岩层而出露,且位于板块交界处,因此构造运动较活跃,AB正确;河谷地区两侧林木丰茂,说明降水较丰富,C正确;河床上满是硕大的花岗岩砾石和石块,颗粒物大,且两侧高山耸立,地处峡谷,因此河流的下切侵蚀和搬运作用强,河流侧蚀作用不显著,河流侧蚀作用发生于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在地表的山形中,有一种相对高度多在数十米或几百米的“壁立如挡板,山薄似刀刃,蜿蜒像长城”的墙状山。下图为墙状山演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形成墙状山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海水作用 D.冰川作用6.最容易发育成典型墙状山的岩石类型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7.墙状山持续被侵蚀后最难发育的伴生地貌为(

)A.角峰 B.孤峰 C.峰丛 D.峰林【答案】5.B6.C7.A【分析】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墙状山的形成是块状岩石受侵蚀后,加宽了裂隙和断裂,岩墙变窄,然后持续剥落和崩塌,岩块逐渐分割成墙状山体,是由流水的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的结果,所以可推测主要外力为流水侵蚀,故B正确,风力侵蚀地貌主要为风蚀谷、风蚀洼地、风蚀城堡和风蚀蘑菇等,海水侵蚀地貌为海蚀崖、海蚀柱等,冰川侵蚀地貌主要是角峰和U形谷,和本题所述地貌不符,故ACD错。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块状岩床隆起,地表岩石抬升,造成垂直或水平断裂,说明此类岩石最可能为沉积岩,沉积岩是沉积物固结形成的岩石,有水平和垂直节理,容易被流水侵蚀,故C正确,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的岩石,有气孔构造,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一定深度冷却凝结形成的岩石,岩石致密坚硬,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的岩石,使岩石具有片理结构,显然这三类岩石很难形成墙状山地貌,故ABD错。故选C。7.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所以墙状山持续被侵蚀后最难发育的伴生地貌为角峰,故A正确,而孤峰、峰丛、峰林可由流水侵蚀形成,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冰壶比赛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交替投掷冰壶,以距离靶标最近壶计分的冬季奥运会竞赛项目。冰壶用质地均匀、坚硬的岩石凿磨制成,标准直径30厘米、高11.5厘米、重19.1千克。制作冰壶的优良天然石材主要分布于苏格兰的克里格岛。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该岛制作冰壶的石材至少可以挖掘1000万年。开采的石材运送到距该岛50千米的加工厂加工,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一套(16枚)原产自苏格兰的冰壶出厂价格高达6万元人民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与克里格岛制作冰壶石材最相似的岩石是(

)A.页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9.冰壶价格不菲的主要原因是(

)A.制作材料稀有珍贵 B.制作工艺要求较高C.市场定位高端消费 D.地处偏远运输不便【答案】8.C9.B【解析】8.由材料可知,制作冰壶的岩石质地均匀、坚硬。页岩、石灰岩为沉积岩,不符合条件,A、B错;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下形成,质地均匀、坚硬,C正确;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质地疏松,D错。故选C。9.冰壶制作材料为克里格岛原石,按现有开采速度可开采1000万年,且并不是唯一产地,说明材料稀有珍贵不是价格不菲的主要原因,A错误;冰壶原石坚硬难以打磨,冰壶的标准严格,对制作的工艺要求较高,B正确;冰壶并不属于高附加值产品,主要用作比赛器材,价格与市场定位关系小,C错误;出产原石位置距离加工厂近,运费成本不会太高,D错误;故选B。如图为某地地形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等高线。据此回答问题。10.图中A地地质地貌类型为(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11.关于该地地形地貌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会有冰川侵蚀、海水堆积 B.一定会有岩浆喷出、岩浆侵入C.可能会有岩浆侵入、变质作用 D.一定会有风力堆积、流水搬运【答案】10.B11.C【分析】10.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岩层表现出“中老翼新”的特征,地质构造属于背斜,CD错误。从等高线分布看,中间A地海拔较低,为谷地地形,故A地的地质地貌类型为背斜谷,A错误,B正确。故选B。11.由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层、冷凝形成的,石灰岩是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由图中石灰岩岩层较老,花岗岩岩层较新可知,沉积岩形成后,岩浆侵入岩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能会在岩浆周围形成变质岩,有变质作用,B错误,C正确。因为该地貌形成于陆地上,且地形为盆地,主要是堆积作用,但不一定会有风力堆积,D错误。由于当地海拔较低,且没有纬度信息不能判断有没有冰川侵蚀作用,A错误。故选C。克什克腾花岗岩石林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端,地质时期构造运动频繁,附近分布有冰川遗迹,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据此完成问题。12.下列关于该地岩石及石林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受温暖的浅海环境影响形成石灰岩,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石林B.岩浆喷发形成喷出型花岗岩,在外力作用下逐步形成石林C.地壳断裂抬升,火山活动形成侵入型花岗岩D.由外力作用形成典型喀斯特地貌13.关于该地石林形成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地质作用使不同岩体碰撞,形成复杂的节理和裂隙B.气候变化,冰川作用使花岗岩体形成刃脊和角峰C.外力使节理破裂和扩大,使石林形态更加奇特D.该地植被多发育为单一荒漠,使植被对石林塑造作用较小【答案】12.C13.D【解析】12.该处为花岗岩石林,不属于石灰岩喀斯特地貌,A、D选项错误;喷出型岩浆岩主要是玄武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B选项错误;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随后经地壳运动抬升至地表,C选项正确。故选C。13.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花岗岩石林节理和裂隙相对较为复杂,是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岩体碰撞所产生的,A选项说法正确;从材料可以知道地质时期附近有冰川遗迹,故该地貌的形成,受到过冰川作用的影响,形成刃脊和角峰,B选项说法正确;本区位于半湿润和半干旱交界地带,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相对较为显著,使得石林的形态更加奇特,C选项说法正确;该地处于大兴安岭南端,为重要的地理环境过渡地带,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该地附近,部分区域有森林生长,植被在地貌形成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风化作用,与冰川、风力等地质作用一起塑造了奇特的石林景观,D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择说法错误的,故选D。九嶷山地区位于湘南地区,区内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不同走向断裂不仅反映了断裂构造的时空演化关系,还体现了断裂构造的成矿作用,是我国重要的锡矿区之一。区内花岗质岩体出露广泛,自西向东由金鸡岭、砂子岭、西山等岩体组成。图1示意九嶷山地区断裂分布。三分石(图2)发育于九嶷山岩体中的金鸡岭岩体中,组成三分石的岩板之间发育构造节理,且岩石矿物颗粒比周边地区岩石更小,抗风化能力更强,因其高出周围岩体近三百米,雄伟挺拔,吸引了众多游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正确表示三分石形成过程的是(

)A.岩浆侵入→构造挤压→节理发育→差异风化 B.构造挤压→岩浆侵入→差异风化→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构造挤压→节理发育→岩浆侵入→差异风化15.a,b,c三处断裂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a,c,b B.a,b,c C.b,c,a D.c,b,a16.关于九嶷山地区①②③④四地表述正确的是(

)A.①所在地富含锡矿,且含量最高 B.②所在地可能有大量石灰岩分布C.③所在地可能有大量砾岩分布 D.④所在地岩体矿物颗粒比周围小【答案】14.A15.B16.A【分析】14.三分石发育于金鸡岭花岗岩体中,花岗岩为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在构造挤压过程中,岩体出露并发育节理构造,同时岩体会发生矿物定向排列、重结晶的现象,来达到缩小体积、释放压力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岩体比重加大,矿物颗粒变小,岩石抵抗风化的能力增强。后因差异风化,抗风化能力强的岩体保留下来,高出周围岩体近三百米,A正确,D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到流水沉积和流水侵蚀,B,C错误。故选A。15.断裂构造的形成遵循后形成的切断先形成的规律。a断层没有延伸至陆相沉积层,表明该断层发生在陆相沉积层形成之前。而b,d断裂切断陆相沉积岩层,故b,d断裂形成晚于陆相沉积岩层,c断裂穿过b,d断裂,可知c断裂形成晚于b,d断裂,所以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b,c,B正确。故选B。16.岩层断裂处矿产易出露,①②③④四地中只有①③靠近断裂,由材料可知,锡矿的成矿条件与内力作用有关,而③位于沉积岩层,因外力作用而形成,①位于花岗岩体断裂附近,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受内力作用而形成,易形成锡矿,含量最高,A正确;②所在地发育陆相沉积地层,而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下,③所在地位于海相沉积地层,而砾岩为陆相沉积形成,B,C错误;根据三分石的表述,矿物颗粒小是由于构造挤压形成,而④所在地并无断裂发育,D错误。故选A。贵州省某喀斯特地貌区有一处墙状山景观。该山形似墙板,墙面陡直,墙顶平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与周围岩体比,墙状山的岩体(

)A.气孔构造发育 B.水平裂隙发育 C.岩性较坚硬 D.岩性较松散18.形成该山墙状山体形态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风化侵蚀——垂直断裂——地壳抬升 B.地壳拾升——风化侵蚀——水平断裂C.水平断裂——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D.地壳抬升——垂直断裂——风化侵蚀19.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该墙状山将逐渐演变为(

)A.台地 B.孤峰 C.天坑 D.峡谷【答案】17.C18.D19.B【解析】17.根据材料信息,某山形似墙板,墙体陡直,墙顶平整,可以判断该岩石属于沉积岩,气孔构造发育属于火山岩的特征,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与周围岩体相比,墙状山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速度较慢,水平裂隙发育容易被流水侵蚀,故B选项错误;与周围岩体相比,墙状山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速度较慢,说明该岩石岩性较为坚硬,故C选项正确;岩性松散破碎,容易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很难成为墙状山,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C。18.贵州地区是石灰岩分布区,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岩或湖相沉积岩。首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后来地壳上升运动,岩层被抬升,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发生垂直断裂,形成高原、台地,经过流水、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地质过程为:地壳抬升—垂直断裂—风化侵蚀。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19.台地形成于初期,外力侵蚀作用还比较弱,比墙状山体时间要早,故A选项错误;墙状山经过进一步风化侵蚀,可能会逐渐变成体积更小的孤峰,故B选项正确;天坑是由溶洞演化而来,而非墙状山,故C选项错误;峡谷形成于喀斯特地貌早期,由溶沟发育而来,岩性比较坚硬的墙状山很难发育成峡谷,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B。平潭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地有一种特殊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千层石蛋”(下左图),“千层石蛋”上有一层层的圆圈式纹理,独特的地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形成“千层石蛋”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1.与“千层石蛋”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活动②冰川侵蚀③变质作用④球状风化⑤流水堆积⑥海浪侵蚀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答案】20.A21.B【分析】20.由材料可知,形成“千层石蛋”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出甲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为喷出型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千层石蛋”属于花岗岩地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