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书记载,汉代皇帝有六玺,分别为“天子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用于不同的场合。隋以后皇帝的玉玺增加到八个。明代的皇帝用印从隋、唐宋时期的八个激增到二十四个。这一变化A.推动了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 B.确立了皇帝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C.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D.增强了对国家权力的控制范围和程度2.787年,麦西亚国王奥法仿效加洛林帝国的模式,让教皇代表为其子爱克格弗斯举行涂油加冕典礼,一般认为这是该典礼在英国的开端。该仪式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C.进一步强化了封建王权 D.利于树立英王政治统治权威3.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纷纷组织政党。据统计,截至1914年1月,全国政治性的“会”、“社”、“党”多达312个。影响较大的有同盟会及后来的国民党、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进步党、民宪党等。政党大量出现主要因为A.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C.议会政党政治的实行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实现4.1954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将政协正式定性为以团结、民主、爱国为主要特征的统战组织,同时规定了政协的组织总则、全国委员会、地方委员会的设置以及上下级关系等纲领性内容,明确了政协作为统战机构和党派之间的协商机关而非国家权力机关的特殊性质。上述规定A.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重大进展 B.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C.有利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作用 D.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5.下表为甲午战后部分知识分子的主张,据此可知,当时中国主张梁启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要义。严复今日中国不变法则亡!变将何先?莫亟于废八股。徐勤覆吾中国者,必自愚民矣,必自举业愚民矣。A.改革科举成为迫切的要求 B.废除八股取士遭到强烈反对C.变法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科举选官制度开始发生嬗变6.《旧唐书·职官志》记载:“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巧作器用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由此可推知,唐代取士制度A.扩大了统治基础 B.突出了官员的专业化C.完善了选官制度 D.仍有具体范围的限制7.美国《彭德尔顿法》对职务常任制度采取了有条件的采纳态度,即将美国文官分为政治任命文官与常任文官,即政治任命文官并非常任而由总统决定其具体任期。但其数量受到一定限制,例如美国高级专业技术类文官中政治任命文官不应当超过15%。这一规定A.利于防止总统权力的滥用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完善了官员的选用与管理 D.避免了官员营私舞弊8.1862年,清廷令设京师同文馆。为了鼓励学生入馆学习,《京师同文馆章程》规定,每三年由总理衙门组织考试并予甄别,考核优者授七、八、九品官;考取七品官复考一等授为主事者。1865年12月,总理衙门照章对京师同文馆学生首次请旨授官。清廷上述举措A.反映出改革选官制度成为共识 B.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是对传统选官方式的一种突破 D.瓦解了以考试方式为主体的官员选拔制度9.贾谊认为: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妙,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据此可知,贾谊主张A.礼法结合、以礼为先 B.德主刑辅、王霸结合C.引礼人法、以礼主法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0.英国自15世纪末期开始,办学的目的变得功利了、世俗了。社会对识字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一些从事贸易或手工业的组织,尤其是在伦敦,对学徒的识字水平都有了一定的要求。这一变化A.推动了英国世俗教育的发展 B.使学校教育摆脱了宗教控制C.强化了教会的社会教化功能 D.保障了全体公民的个人权利11.截至2011年8月底,国家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据此可知,当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实行依法治国开始写入宪法C.全体公民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D.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完全保障12.两汉在西北方累年作战,为妥善安置“四夷”,先后设置安定、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张掖等属国,此后属国制度逐渐从西北边塞扩展至东北、西南方向。属国能够对归附民族进行集中管理,保留其原有的社会组织。汉代这一措施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边智慧 B.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局面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 D.推动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交流13.意大利思想家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中提出并论证了三个重要论题。第一,要求得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国家。第二,理想中的世界帝国应由罗马人执掌政权。第三,君主的权力直接来自上帝而不是教皇。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C.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D.专制王权国家的发展14.1951年毛泽东用“民族大家庭”来概括新的民族关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从“民族大家庭”发展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A.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基本制度B.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15.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及时派出代表参加二十国集团部长级会议。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共同成立了上合组织。2009年建立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成为中国自主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这表明A.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B.新中国外交始终坚决捍卫国家利益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中国积极参加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16.下表所示为明代部分年份财政收入表,这折射出明代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7388.932.91552265913.32414.4243.31621278012.98.1755.2A.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B.滥印纸钞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C.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D.货币发行紊乱不利于赋税征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世官”,顾名思义,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乡兴贤能论》谓:“太古自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春秋以降,世官衰弱,士人参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童书业认为:“故谷禄制度之兴,实春秋战国间政治、经济制度上一大变迁”。当然,这种制度的交替、衔接,是经过相当长的演变过程的。世官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存留着,只是处于逐步被削弱、被取代的从属地位罢了。战国后期,鲁仲连劝燕将投章,书曰:“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可见,在当时世官制依然存在。——摘编自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职官制取代世官制的历史动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职官制取代世官制的历史意义。(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历代都把皇帝发布的诏、制、令、敕作为最重要的法律形式,而成文法律往往退居于诏令之下。封建等级特权制在法律思想上则贯彻了法有差等的原则,皇帝高高在上,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各级官吏犯了法,可分别享受“议、请、减、赎、当、免”之特权,称之为“八议”、“官当”制度。从李悝的《法经》直至封建末世的《大清律例》,历代法典基本上就是刑法典,其内容均以刑法为主,其中掺杂着一些民事法规,法的调整职能不可能充分发挥,而法的保护职能如刑法、行政法却比较完备。——摘编自李光宇《中西方法律文化特征之比较》材料二《拿破仑法典》一出台,就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并被广泛流传。19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强国,它的力量使《拿破仑法典》易于影响其他国家。如在巴登适用的《巴登地方法》实际上是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一个翻本。正像拿破仑所夸耀的:我的光荣不在于打胜了四十个战役,滑铁卢会摧毁这么多的胜利。但不会被任何东西摧毁,会永远存在的,是我的民法典。——摘编自王巧玲《〈拿破仑法典〉的世界影响》材料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也开启了新征程。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摘编自吴又存《70年法治建设:探索、成就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广泛流传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古代移民时间范围秦朝诸夏向西推进到陇东地区,向北到达河套、阴山南路,向东抵达海滨,向南进入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西汉汉族移民数十万人迁到河西走廊定居,另有数十万人充实河套和阴山以南地区。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长江下游的汉人全面控制了山区的山越人聚居区。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迁入黄河流域。唐朝至宋朝汉族移民推进到岭南,并继续深入福建山区。五岭以南的平原地区已经成为汉人的一统天下。回鹘、西域各族等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明朝大批军卫人口进入云南、贵州和四川西部地区。清朝改土归流后,西南地区的非汉族民族几乎全部纳入中原王朝的有效统治之下。汉族移民对台湾的移垦在19世纪达到高潮。——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15年,北京政府最终屈服于日本的最后通牒,接受“二十一条”第一至第四号的部分要求,与日本签订《民四条约》。《民四条约》签订前,外交部向国际社会宣布中日交涉始末,指出中国为了东亚和平,竭力满足日本的要求,但日本仍“不惜取最后手段以相胁迫”,迫使中国接受了难以承受的条件。材料二在此问题上发表重要意见并产生政策影响的顾问是宝道。他认为对中国有利的做法是,“不问一九一五年中日协约于法律上是否有效,中国只求脱离此协约,并非因其强迫订立,乃因其条文欠于公正,使人不平……危及两国友好关系之存在”,建议以国会决议所表达的民意为依据,向日本提起交涉,如果日本拒绝的话,就根据《盟约》第十五和十九条的规定,请国联介入,着重强调“由此协约造成之现状,视为维持之,足危及世界和平”。外交部采纳了宝道的观点,1923年3月10日,北京政府向日本发出照会,宣告废止《民四条约》。——以上材料摘编自吴文浩《论〈民四条约〉的效力与北京政府的主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签订《民四条约》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政府废止《民四条约》的依据并进行评价。(6分)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DACADACAA111213141516AABCDC解析:1.【答案】D解析:材料中未涉及中枢机构,排除A项;明代皇帝总揽全国政务是通过废丞相,设内阁,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皇帝权力扩大,未体现办事效率,排除C项;根据材料明代的皇帝用印从隋、唐宋时期的八个激增到二十四个,可知皇帝增强了对国家权力的控制范围和程度,故选D项。2.【答案】D解析:787年属于欧洲中世纪,尚未产生资产阶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王征税,排除B项;英国王权强化应在10世纪以后,排除C项;依据材料“让教皇代表为其子爱克格弗斯举行涂油加冕典礼”,可知英国国王借助教皇得到认同,故选D项。3.【答案】A解析: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与政党大量出现无关,排除B项;政党政治没有成功实行,排除C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实现,排除D项;结合所学可知,政党大量出现,主要是因为《临时约法》的颁布,宪法规定了政党的合法性,故选A项。4.【答案】C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排除A项;“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表述错误,排除B项;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项;根据“政协正式定性为以团结、民主、爱国为主要特征的统战组织,同时规定了政协的组织总则、全国委员会、地方委员会的设置以及上下级关系等纲领性内容”可知人民政协有利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作用,故选C项。5.【答案】A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废除八股取士遭到强烈反对,排除B项;维新变法未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科举选官制度开始发生嬗变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根据表中人物的主张,可知其都强调改革科举制度的必要性,故选A项。6.【答案】D解析:扩大统治基础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突出官员的专业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变化,完善选官制度,排除C项;根据《旧唐书·职官志》规定,四民分业,工商业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可知有范围的限制,故选D项。7.【答案】A解析:美国的上述规定不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完善官员选用和管理,排除C项;美国的政治制度不能避免官员营私舞弊行为,排除D项;根据材料“其数量受到一定限制,例如美国高级专业技术类文官中政治任命文官不应当超过15%”,可得出利于防止总统权力的滥用,故选A项。8.【答案】C解析:改革选官制度成为共识夸大其作用,排除A项;学部的设立标志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B项;这一时期没有瓦解以考试方式为主体的官员选拔制度,排除D项;根据材料“每三年由总理衙门组织考试并予甄别,考核优者授七、八、九品官;考取七品官复考一等授为主事者”,可知清政府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故选C项。9.【答案】A解析:材料未体现王霸结合思想,排除B项;魏晋以后律令儒家化,排除C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秦朝的统治政策,排除D项。根据材料“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可知贾谊主张礼法结合、以礼为先,故选A项。10.【答案】A解析:15世纪西欧学校教育没有摆脱教会的控制,排除B项;教会的社会教化功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保障了全体公民的个人权利表述错误,排除D项;根据材料“社会对识字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对学徒的识字水平都有了一定的要求”等内容,可以得出这些要求推动了英国世俗教育和学校的发展,故选A项。11.【答案】A解析:1999年,依法治国开始写入宪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公民民主法治意识提高,排除C项;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已经完全得到保障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依据材料“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可以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故选A项。12.【答案】A解析:秦朝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汉朝中央政府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未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属国对归附民族的管理,没有涉及中央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交流,排除D项;材料“属国能够对归附民族进行集中管理,保留其原有的社会组织”可以体现汉朝政府的治边政策,故选A项。13.【答案】B解析: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排除A项;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加强,加剧了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排除C项;专制王权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根据材料“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国家”“君主的权力直接来自上帝而不是教皇”可以得出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B项。14.【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民族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表述错误,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排除了D项;材料“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选C项。15.【答案】D解析:材料未体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排除A项;材料中中国不仅维护国家利益,也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综合国力,排除C项;材料中中国及时派出代表参加二十国集团部长级会议,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共同成立了上合组织,2009年建立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些举措体现出中国积极参加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故选D项。16.【答案】C解析: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明朝通货膨胀,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明朝货币发行,排除D项;依据表中数据,白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可折射出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解析:(1)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职官制取代世官制的历史动因。依据材料“《乡兴贤能论》谓:‘太古自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春秋以降,世官衰弱,士人参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童书业认为:‘故谷禄制度之兴,实春秋战国间政治、经济制度上一大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历史动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与发展;郡县制的推行;谷禄制度的实行。(2)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职官制取代世官制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童书业认为:‘故谷禄制度之兴,实春秋战国间政治、经济制度上一大变迁’”,并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变化和历史发展可知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多民国家的发展。参考答案:(1)历史动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与发展;郡县制的推行;谷禄制度的实行。(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2)历史意义: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18.解析:(1)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依据材料“历代都把皇帝发布的诏、制、令、敕作为最重要的法律形式,而成文法律往往退居于诏令之下。封建等级特权制在法律思想上则贯彻了法有差等的原则,皇帝高高在上,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历代法典基本上就是刑法典,其内容均以刑法为主,其中掺杂着一些民事法规”,可知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以言代法,权大于法;等级特权制;重刑轻民。(2)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广泛流传的原因。依据材料“19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强国,它的力量使《拿破仑法典》易于影响其他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拿破仑法典》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3)第3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依据材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并结合所学可知启示: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参考答案:(1)特征:以言代法,权大于法;等级特权制;重刑轻民。(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2)原因: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拿破仑法典》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3)启示: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9.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依据材料可以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