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主要功能_第1页
血液的主要功能_第2页
血液的主要功能_第3页
血液的主要功能_第4页
血液的主要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的主要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凝血机制缓冲作用体温调节血液本章主要内容1血液的组成特性和功能2血细胞4血型与输血3生理性止血采血离心血浆-血细胞分离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值:♂40~50%,♀37~48%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value,Hct)血液离心(3000r/min,30min)采血→涂片→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下血液表现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细胞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40-50%)淋巴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血液水(91-92%)电解质血浆晶体物质葡萄糖等(50-60%)维生素溶质(8-10%)白蛋白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一、血液的组成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即70~80ml/Kg血液.失血量:成人一次<10%无明显临床症状;>20%会出现严重临床症状>30%以上会有生命危险。血量循环血量(心血管)储存血量(肝脾肺静脉等)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浆(plasma)血细胞(bloodcells)比重(specificgravity)血液:1.050~1.060,主要决定于红细胞数目。血浆: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红细胞:1.090~1.092,主要决定于血红蛋白。黏滞度(viscosity)01(相对于水而言)02血液/4-5;血浆/1.6-2.4。03粘滞性大小和红细胞数目/血浆蛋白含量有关。04疾病时,微循环血流减慢,红细胞叠连聚集粘滞性增大,血流阻力加大。05渗透压的概念指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如渗透压大则表示该溶液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强。渗透压∝溶液颗粒数,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1渗透克分子=1L溶液中含有6.02×1023个颗粒,常用毫渗透克分子。血浆渗透压(osmoticpressure)(2)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定义血浆内由晶体物质构成的渗透压。血浆内由胶体物质构成的渗透压构成物电解质(NaCl)血浆蛋白(白蛋白)数值300mOsm/kgH2O1.5mOsm/kgH2O生理意义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平衡和正常形态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防止组织水肿产生原因电解质易过血管壁,不易过细胞膜胶体物质不易通过血管壁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作用示意图红细胞内与血浆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可维持红细胞形态血浆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胶体渗透压,可从组织中吸收水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相近的溶液。(0.9%NaCI溶液,5%葡萄糖溶液)高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低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低渗溶液等渗溶液高渗溶液正常值:7.35~7.45,<7.35为酸中毒,>7.45碱中毒,低于6.9或高于7.8将危及生命。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通过肺和肾的调节4、血浆pH值第二节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发生变迁:胚胎发育早期,由卵黄囊造血;胚胎第二个月开始,由肝、脾造血;胚胎中期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到婴儿出生时,几完全依靠骨髓造血;成人只有骨髓(椎骨、肋骨、胸骨、颅骨、长骨近端骨骺等)造血有意义。血细胞的生成过程称为造血(hemopoiesis)红细胞的生理PhysiologyofErythrocyte(一)、数量,形态,功能数量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新生儿:6.0×1012/L;Hb:170~200g/L功能:运输O2和CO2 功能丧失:(CO,Fe2+→Fe3+)形态:双凹圆盘形,无核无线粒体构成:血红蛋白(铁和珠蛋白)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与表面积和体积比值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1可塑变形性(plasticdeformation)2(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2)悬浮稳定性定义: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的特性衡量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定义:1小时红细胞下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值(魏氏法):♂:0~15mm/h;♀:0~20mm/h。关系:血沉与悬浮稳定性呈反变关系。影响因素:带正电荷的纤维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红细胞叠连→血沉↑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恶性肿瘤→血沉↑白蛋白、卵磷脂↑→血沉↓3)渗透脆性⑴定义: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⑵脆性实验:

NaCl溶液0.3%~0.35%0.42%0.6%~0.8%0.85%~0.9%RBC形态完全溶血开始溶血球型(影细胞)Ghostcell正常形态⑶等渗溶液是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1.9%尿素。⑷等张溶液是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盐溶液。如:0.9%NaCl(生理盐水)。⑸渗透脆性与抵抗力呈反变关系。(三)、红细胞的生成及调节红细胞生成1.生成场所:红骨髓放疗、化疗→红骨髓(-)→红细胞数↓→再碍2.生成原料:Fe2+和蛋白质(1)Fe2+

来源: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破坏,Hb分解释放出来的外源性铁-食物供应的,一般为Fe3+,在胃酸的用下还原成Fe2+↓(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治疗:口服硫酸亚铁01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02缺乏→红细胞成熟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03内因子:由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04作用是帮助维生素B12吸收05胃切除术后→内因子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06治疗口服VitB12无效,必需肌注.2.红细胞的生成调节PO2↓RBC↓01Hb↓02肾管周细胞03(主)04肝细胞(次)05雄激素06T307生长素08Fe运至红骨髓作重新合成HB原料或至肝内贮存胆红素经肝至胆汁再至肠随粪尿排出将Hb分解成胆红素,氨基酸,及Fe三部分再排入血循环。RBC破坏衰老RBC被巨噬细胞所吞噬RBC的破坏RBC无分裂能力,平均寿命120天。三.白细胞的生理(自学部分)

PhysiologyofLeukocytes形态:无色、有核、球形数量:正常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较高15×109/L白细胞吞噬和消化细菌示意图白细胞的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WBC单核细胞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白细胞的功能(1)粒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异物、清除衰老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②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③嗜碱性粒细胞:不具备吞噬能力,胞浆中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含更多的非特异性酯酶,更强的吞噬作用,进入组织中的单核细胞称为巨嗜细胞。功能:合成释放更多中细胞因子,调节其他细胞生长。淋巴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T淋巴细胞约占总数的70%-80%,它的功能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转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数量:四.血小板Platelet正常值(100-300)×109/L01020304当数量<50×109/L时,易形成出血点。当数量>1000×109/L时,血小板过多易发生血栓。形态: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体积小,无核。0102粘附:血小板可附着在损伤的血管内膜下的胶原组织上。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储存许多物质(如ADP、ATP、5-羟酚胺、儿茶酚胺等)排出的现象。收缩:血小板含收缩蛋白使血栓坚固。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大量凝血因子加快凝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第三节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alHemostasis生理止血(hemostasis):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出血时间(bleedingtime):1-3min。血管收缩:血管受损→局部小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初步止血。粘附:少量血小板粘着在胶原上→松软血栓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血小板止血栓血液凝固:永久止血。启动凝血系统→坚固血栓(二期止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管损伤1暴露血管内皮下组织2血管收缩5-HT、TXA2血小板激活凝血系统激活3(黏附、聚集、释放)4血小板止血栓(初步止血)纤维蛋白形成5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6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7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相互交织成网状,网住血细胞,形成血凝块。一、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血清:在全血或血浆凝固之后,静置数小时,可见血凝块回缩,有清澈淡黄色不凝固的液体析出,称为血清。血清和血浆的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增加了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和激活了的凝血因子。

(一)凝血因子(bloodcoagulationfactor):

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要点:①共12个(Ⅰ→XIII,其中Ⅵ被取消)②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且需要维生素K参与③除Ca2+外,其余的因子都是蛋白质,大部分以酶原的形式存在,需要激活,被激活的因子在右下角标a,如:Ⅱ→Ⅱa④只有Ⅲ在血管外⑤

Ⅶ只有和Ⅲ共存时才起作用

(二)、凝血过程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thrombin)最终使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变为纤维蛋白(fibrin)的过程。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1、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因子Ⅹ的激活由两种途径完成,即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参与途径的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相同。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pathway)01是指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来自血液的凝血途径。02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pathway):是指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组织因子(Ⅲ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又称为组织因子途径。03030201凝血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过程。Ca2+在多个环节上起促凝作用。凝血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酶促反应连锁反应。缺乏Ⅷ、Ⅸ、Ⅺ因子,分别称为甲型、乙型和丙型血友病。特点:抗凝措施用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蛋白质S、肝素等)用降Ca2+剂(草酸盐和柠檬酸盐)01促凝措施加温(不能超过42oC)应用粗糙的表面——如纱布、棉花02抗凝和促凝纤维蛋白溶解定义: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简称纤溶。纤溶酶原被激活为纤溶酶激活物分三类:①血浆激活物(小血管内皮细胞)组织激活物:存在组织中,以子宫、前列腺、肺、甲状腺中较多。激肽释放酶(依赖Ⅻ)纤维蛋白的降解纤溶>凝血,将发生出血倾向3正常机体内呈动态平衡,从而保持血流的正常状态。1凝血>纤溶,将发生血栓2凝血和纤溶正常情况下体内的血液为什么不会在血管内凝固?体内有体液抗凝系统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TFPI和肝素。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Ⅻ,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Ⅲ,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血液不断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概述:血型的发现:1901年Landsteiner发现了第一个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RBC的ABO血型系统。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BloodGroupandTransfusion血型(Bloodgroup):红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类型

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30“forhisdiscoveryofhumanbloodgroups”KarlLandsteinerAustriaRockefellerInstituteforMedicalResearch

NewYork,NY,USA1868-1943KarlLandsteinerwasborninViennaonJune14,1868.Hisfather,LeopoldLandsteiner,adoctoroflaw,wasawell-knownjournalistandnewspaperpublisher,whodiedwhenKarlwassixyearsold.Karlwasbroughtupbyhismother,FannyHess,towhomhewassodevotedthatadeathmaskofherhungonhiswalluntilhedied.Afterleavingschool,LandsteinerstudiedmedicineattheUniverisityofVienna,graduatingin1891.Evenwhilehewasastudenthehadbeguntodobiochemicalresearchandin1891hepublishedapaperontheinfluenceofdietonthecompositionofbloodash.TogainfurtherknowledgeofchemistryhespentthenextfiveyearsinthelaboratoriesofHantzschatZurich,EmilFischeratWurzburg,andE.BambergeratMunich.

这种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即抗原的特异性,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我或异己的标志。除血细胞外,一般组织细胞也有“血型”.血型的分类:目前已知人类的RBC除ABO血型外,还有Rh、Kell、MNSS、P等23个血型系统.030201一、ABO血型系统血型A型B型AB型O型抗原(在红细胞膜上凝集原)ABAB无A,无B抗体(在血清中凝集素)抗B抗A无抗A,抗B(一)A型和B型血清鉴定血型血型的鉴定血型鉴定中国人ABO血型分布调查对象调查人数ABABO人数%人数%人数%人数%汉族40,98012,83131.3111,50128.0640029.7712,64630.86维吾尔族1,51344129.2248331.9217211.3641627.50壮族1,48731621.2541025.57583.9070347.28回族1,35536927.2338428.341158.4848735.94哈萨克族88520222.8226429.83839.3833637.97锡伯族3448625.0013840.123610.468424.42乌孜别克族1293325.585038.761310.083325.58柯尔克孜族1242318.544939.5297.264334.68塔塔尔族371540.541335.1412.70821.62彝族100728828.6030330.09828.1433433.17白族50017034.0011723.405611.2015731.40傣族50711222.0815029.59407.8920540.44景颇族2017034.834120.39146.977637.81佤族52020038.4611221.547314.0413525.96土家族96036237.7121922.81617.1931032.29(三)遗传与分布

(四)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同型血相输;异型血慎输;O型血可供给A型、B型、AB型的红细胞,AB型血可少量接受A型、B型、O型红细胞。

RhesusmonkeyRBC

(含Rh抗体)血清恒河猴/人红细胞凝集反应

(+)

(-)

Rh(+)

Rh(-)

二、Rh血型系统

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Rh抗原,(含D抗原)称为Rh阳性。临床意义分型:国人多数为Rh阳性血型(汉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