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葭》教学设计
《兼葭》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朗读四字诗的
节奏,熟读成诵。2、力量目标: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美
丽的意境;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
的音韵美、画面美、人性美、主题美、诗意美,培育和提高学生的
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画面美。2、
把握“追求者"形象,感受诗歌人性美。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画面美、人性美。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附:在水一方歌词)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悉彷佛他在水的中心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而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却见依悉彷佛他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1
(二卜文学常识回顾
1、诗经相关学问收集
2、生字词积累(提前板书字词、注音,每章节诗句及重点字词的
解释,翻译,分组进行)
(三卜听读课文,感受音韵美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地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去感受诗歌的音韵
美,去感受那一份浅浅淡淡地哀伤。[听读课文,配乐范读同学齐
读]
自读思索:找出你认为音韵美的几个方面:
(四八赏读课文,感受画面美
小组合作读、思、争论下列问题
①、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
时间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②、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个季节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秋天是一个()的季节;秋天是一个()的季节;秋天是一个()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的季节
③、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老师预备:芦苇-()。白露秋霜-()。
河畔道路-()。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④、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
境?
2
老师预备:营造了一个()()()()……的意境。
3、绽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
同学们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
话描绘出来。
(屏显词语:兼葭(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晓雾。)
留意:只写景,不写人。
示例:深秋的早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
片丛生的苍苍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
朦胧,烟水迷离……(自己创作并展现):
(五八品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刚才咱们描绘了诗中景,再来看看诗中人。这时候,仆人公
消失了,在这样的氛围下,他在做什么?心情又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
看。(齐读课文,小组争论)
仆人公在做什么:"溯涧从之、溯游从之〃-追求"伊人〃、查找"伊
人”。
“追求者"心情:①"溯涧从之、溯游从之”-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
可以感受到"追求者"的着急,急迫。②"宛"字,似乎仿佛之意-
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绝望、怅惘、苦痛。
2、你感觉仆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自读课
文,小组争论)
①热闹憧憬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依据:"道阻且长、道
阻且跻、道阻且右”
3
②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依据:"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
水之俟〃一个"在"字,仆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老师总结:
(六卜创读课文,感受主题美
诗中将"伊人"形象理解为爱人,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
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很多美妙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憧憬的,你
能举个例子吗?(自读课文,思索问题)
同学争论并回答:爱情、事业、亲情、友情、抱负、自由,还可
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七)用现代诗的形式展现这首诗的内容,体会诗意美
(同学自我创作,并展现,小组形式)
课文小结:课文小结: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
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在水一方”揭示了人
类现实与抱负的距离。
"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抱负的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盼望与抱负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行
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抱负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冲突
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善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八)指导背诵(在配乐背诵中结束本课)
《兼葭》教学设计篇2
时间:某年某月某日
4
地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案例导读]
师: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兼葭》。请把导语读一读。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雎鸠啼鸣,苻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些景物,在心
中荡漾爱意的人们的眼中,也许会多一层温馨,多一些期盼,多一点
幽怨……
师:"雎鸠啼鸣",是一种意境。"苻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
荡〃,这都是景物,也都是意境。见到这样的描写,见到这样的意象,
人们都会有一些感怀,或者一些联想。所以说,在心中荡漾爱意的人
们的眼中,看到这样的景物,就会有一些感受,读《兼葭》也是这样。
好,大家把《诗经》的简介读一读。
评点:情景再现,诗意导入。语言美丽,营造氛围。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期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师:这是基本的文学常识。连续读。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兼葭》是出自《诗经•秦风》的一首爱情诗,风格婉约优美,
意境朦胧悠远,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
师:请把"爱情诗”旁批在课题上。"风格婉约优美,意境朦胧悠
远”,这12个字也要做课堂笔记。"婉约〃就是“委婉含蓄〃,"优美〃就
5
是"轻柔的,美妙的"。连续来。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
句,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叙事抒情。
师:将"情深景真、风情摇曳"8个字旁批在课文上。"全诗三章,
每章八句〃,留意这个量词"章〃,它不叫一"节〃,叫一"章",第一章,
其次章,第三章。好,我们开头诗歌吟读。
评点:明确类型,指出风格,点明意境,分析结构。宏观把握,
提纲挈领。
(屏幕显示)诗歌吟读
师:大家读一遍《兼葭》,我听一下,"兼葭”,读。
生齐读全诗。(语速稍快。)
师:好,语速要略加调整。这是一首恋情诗,写憧憬、追寻,所
以情感的氛围要通过语速表达出来。"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这就是轻柔的、布满憧憬的、布满爱意的朗读。再
试一次。"兼葭",读。
生齐读全诗。(同学深情地读,语速降下来了。)
师:读得好!你看,这一遍感觉就不同啦。还有几个地方要读好:
三句"所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
伊人,在水之滨”,三句都要读出期盼、憧憬,甚至是赞美。美人啊,
就在那个地方!还有三个"犹如",似乎在那里,原来已经观察人了,
但是又似乎不在,有点圆满,"宛在水中心",这个"宛"字要读得重一
6
点。好,再试。"兼葭〃,读。
生齐读全诗。
评点:三遍朗读,两次指导;依据学情,给出方案:调整语速,
读出期盼,读好重音。技巧点拨,四两千斤。
师:读得好!下面我们就细细地读,把字词弄懂。"兼葭苍苍”,
读。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师:把解释读一读。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兼葭(jianjia):芦苇。
苍苍:茂密的样子;深青色。
所谓:所念。伊人:那人,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边,指所在之远。
溯涧(suhui):逆流而上。
从:追寻,追求。
道阻且长: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溯游:顺流而下。宛:犹如,似乎。
师:这一首诗极具表现力,三章都是写追求而不得,而且这种追
求是很艰苦的。"溯涧从之",首先是逆流而上,然后再是顺流而下。
所以把逆流而上写在前面,就更加的艰苦。这样的细节就有很好的表
7
现力,连续,"兼葭萋萋"一一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抵;。
萋萋:茂密的样子;苍青色。
晞(xT):干。
湄(m3):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跻(ji):高,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抵;(chi):水中高地。
师:这首诗的表现力,表现在追求的时间在不断地延长。"兼葭
苍苍,白露为霜。”"兼葭萋萋,白露未晞。〃实际上都是在写时间。
还表现在地点的变化:"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滨"。连续
读,"兼葭采采"一一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滨。
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泄。
采采:茂密、众多的意思。
已:止,完。
谀(si):水边。
右:迂回,弯曲。
扯(zhl):小块陆地。
师:用三章来表现诗歌的内容,是诗经里面最有意味的一种艺术
8
手法。重章叠句,它的魅力就在于反复、强调,同时增加抒情的效果。
只用一章,是肯定没有这样的表现力的。三章其实就是一章。但是,
变角度,用反复的方式,用变化的手法来抒情,这就是意味。大家看,
多美的结构,多美的文面。这种诗歌的章法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审美
的。
(屏幕显示)
兼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抵;。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谀。
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师:好,连续来,大家读译文。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深秋的芦苇啊莽莽苍苍,早晨的白露啊凝聚成霜。我心中思念的
那个人啊,隔着水在那遥远的地方。我逆流而上去查找她,道路险阻
而又漫长。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犹如在那水的中心。
深秋的芦苇茂密无边,早晨的白露还没晒干。我心中思念的那个
人啊,在岸边有水草的地方。我逆流而上去查找她,道路险阻难以登
攀。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又在水中高的地方。
师:那是多么漂亮的身影啊,让"我〃特别的憧憬,不管她在什么
9
地方,"我”都要连续地追寻她。"深秋的芦苇”,读。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深秋的芦苇多么茂密,早晨的白露还没全干。我心中思念的那个
人啊,远在水边那个地方。我逆流而上去查找她,道路险阻而又曲折。
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似乎到了那水中小洲之上。
师:最终没有见到心中的伊人。咫尺千里的圆满、怅惘,留在了
追寻者的心中。好,我们各自背诵《兼葭》,开头。
同学背诵。
师:好吧,古人说:"三章只一意。”就是说,三章就是一个意思:
寻找、追求。我们用朗诵的口吻来背《兼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背。
同学齐背。
评点:理解词语,知晓大意,小步轻迈,平稳扎实。穿插讲析,
层层深化,变换节奏,轻快灵动。
师:感谢大家。我们连续学习,品析这首诗:美感品尝。
(屏幕显示)美感品尝
师:我们把品析的内容放在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之上,感受一
下它的美感。看,三章,重章叠句是一种美感,一唱三叹是一种美感,
虚无缥缈是一种美感,追求不懈是一种美感。大家再看,这样一些美
感是需要我们进行基本的了解的。"表现出结构与抒情手法美感的一
种章法〃,什么叫章法呢?就是文章的结构;"表现出诗歌起兴之美的
诗句〃,什么叫起兴呢?就是先不直接地写故事,写大事,而是从远
10
远的‘地方写起。"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的8个字〃;"极具人物形象美
感的诗句",写美女的诗句;"最有音韵美感的一个章节",这"五美"
都在课文里面。需要我们概括出来的,是这首诗表现意境之美的一个
四字短语。好,观看一下,然后读一读课文,我们就可以发言啦。
(屏幕显示)
美感品尝
表现出结构与抒情美感的一种章法:
表现出诗歌起兴之美的诗句:
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的8个字:
极具人物形象美感的诗句:
最有音韵美感的一个章节:
需要我们概括出来的表现意境美感的一个四字短语:
同学默读,思索问题。
评点:设计活动,激发爱好。六个问题,启迪思维,涵盖全面,
突出重点。
师:好吧,我们来沟通一下,可以举手说话。先选简单的说也可
以嘛。
生1:表现出诗歌起兴之美的诗句应当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和"兼葭采采,白露未已〃。
师:先言他物,然后再写事情。起兴(xing)之美,我们有时候
错把它读成起兴(xing)之美,应当读成起兴(xing)之美,就是先
写一种事物,这种事物能够营造出一种意境,然后再写故事,就更有
11
味道。”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苍茫的,一望无际的芦苇啊,给我们
的就是一种朦胧的、阔大的环境,苍茫的环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所
适从、沉郁,在这样的起兴之下,然后写故事,这种意境就更加的深
远。好,连续说话。
生2: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的8个字应当是"溯涧从之""溯游从之〃。
师:反复咏唱,“溯涧从之""溯游从之〃,这就是一唱三叹,用反
复的手法表现一种坚持不懈的追求,哪怕面对的是很难追寻的事物。
生3:极具人物形象美感的诗句应当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心""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垠""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师:朦胧的美感。还有直接地写美人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流传最为广远的八个字。"在水一方”这四个字在现代生活里面比
比皆是,它表现的就是一种意境。那么章法呢?四个字,我说第一个
字,"重"。
众生:重章叠句。
师:重章叠句。一章、两章、三章,重章;叠句,"溯涧从之〃,
“溯游从之",反复消失;"宛在""宛在""宛在";"在水""在水〃"在水",
都是叠句。最有音韵美感的一个章节,确定无疑的是第一章,太有韵
味了,读起来让人沉醉。
师:最需要我们概括出来的表现这首诗意境美感的一个四字短语,
哪位来试一下?它是怎样的一种美感呢?
生4:应当是“所谓伊人"四个字。
师:"所谓伊人",现在不在课文里面,需要我们概括。其实老师
12
在课文开头的时候就已经示意了。好,请你来。
生5:朦胧悠远。
师:朦胧的,悠远的,可望不行即啊。观察了,一过去又没有了。
好,你来说。
生6:朦胧优美。
师:朦胧的,优美的,多好啊!一一你来说。
生7:我也觉得是这样。
师:哦,一样的,总之就是一种朦胧的美感。
生8:我觉得应当是缠绵琲恻。
师:哦,缠绵的,俳恻的。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到缠绵的时候,
美人还没有找到,还在追求之中。当然这种情感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
为很缠绵啦,不断地寻找,多么执着的追求。
生8:我觉得是婉约优美。
师:婉约优美的,多好啊!声调一点都不铿锵,而是表现出来的
是那种怅惘之情啊!还有吗?你来说。
生:婉约朦胧。
师:哦,婉约的,朦胧的。一一你呢?
生9:我认为是清爽怅惘。
师:清爽的,多么纯美的感情啊!怅惘的,求之而不得呀!
评点:课堂沟通,思维碰撞,如泉激石,轻波微澜;如花绽放,
朵朵明艳。
师:好,我们来看吧。老师给大家作一下小结:
13
(屏幕显示)表现出结构与抒情美感的一种章法:重章叠句,,
唱三叹
师:表现出结构与抒情美感的一种章法是"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这种章法在现代诗歌里面也比比皆是。余光中的《乡愁》,典型的重
章叠句,一唱三叹。所以,重章叠句不仅仅是章法之美,更重要的是
抒情。一唱三叹,反复咏唱。
(屏幕显示)表现出诗歌的起兴之美的诗句:兼葭苍苍,白露为
霜
师:表现出诗歌的起兴之美的诗句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
葭萋萋,白露未晞”"兼葭采采,白露未已“,连续三个句子。它们营
造的是意境,这种意境是很苍茫的,和整首诗的意境极其吻合。它没
有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没有那样一种欢乐的、热闹的氛围。
(屏幕显示)
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的8个字:溯涧从之溯游从之
师: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的8个字:溯涧从之溯游从之。
(屏幕显示)
极具人物形象美感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师:极具人物形象美感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极具人物
形象之美的两个字,就是"伊人",那个人啊,我所爱的那个人啊。"伊
人”,在日后的阅读中,人们观赏为"秋水伊人",所以说是"秋水伊人,
在水一方”,朦胧的、清爽的、美妙的意境。
(屏幕显示)
14
最有音韵美感的一个章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屏幕显示)
师:需要我们概括出来的表现意境美感的一个四字短语:"朦胧
空灵”,还可以是“朦胧悠远",还可以有"如梦似幻"。
评点:老师阐释,贯穿古今,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语言美丽,
动人心弦。
师:好的,下面我们就做一点美丽的课堂学习笔记。详细给大家
讲五个方面的学问点。
(屏幕显示)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复沓的章法,递进的层次,时空的变化,往复吟咏的抒情力度,
余韵悠悠的艺术效果。
师:复沓的章法,一章一章又一章;表现出递进的层次、变化的
时空。这三章里面的时空的变化是很耐人寻味的;由于反复,所以抒
情的力度增大,表达出余韵悠悠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重章叠句、一唱
三叹的艺术魅力。
(屏幕显示)
秋景起兴渲染氛围
景致萧瑟苍茫,氛围沉郁凄清,怅惘之情,覆盖全诗。
师:其次个学问点:秋景起兴渲染氛围。每一章诗前面的两句,
其作用太微妙了。景致萧瑟苍茫,氛围沉郁凄清,怅惘之情,覆盖全
15
爵。起兴渲染出来的氛围是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怅惘的感觉。
(屏幕显示)
意象幽远手法生动
深秋早晨,芦苇苍莽,露重霜浓,水长路远,伊人难觅,思念难
了;以景衬人,情景交融。
师:第三个学问点:意象幽远,手法生动。兼葭是一种景物,在
诗里面也叫意象;白露也是意象;又长又远又艰险的道路也是意象。
深秋的早晨,芦苇苍莽,露重霜浓,水长路远,伊人难觅,思念难了。
这都是以景衬人,于是情景交融。为什么写水呀?水天茫茫;为什么
写路啊?山高路远。都是为了写人。
(屏幕显示)
意境凄美朦胧悠远
秋水伊人,在水一方。但望穿秋水,困难追寻,可望难即。诗境
飘渺、朦胧、迷离、凄美。
师:第四个学问点:意境凄美,朦胧悠远。意境就是作品里面表
现出来的一种情境。秋水伊人,在水一方。但是望穿秋水,困难追寻,
可望难即。"秋水伊人"和"望穿秋水",这两个"秋水"不一样,"望穿秋
水〃是眼睛都望穿了,但是美人啊可望难即,远远地看着,就是不能
走到她的跟前,不能向她表示一下自己的爱意,于是这首诗的诗境就
是飘渺的、朦胧的、迷离的、凄美的。
(屏幕显示)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16
追寻的过程坚韧执着,永久寻找,无怨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美
的人性。
师:第五个学问点很有意思。莫非说一个如梦似幻的女子,真的
有人不懈地去追求吗?根本见不到人啊。于是就有人说,这一首诗很
有象征的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表现的是一种坚持,对美妙憧
憬的不懈的追求,追寻的过程坚韧执着,永久寻找,无怨无悔!那是
一种至真至美的人性。这就是这首诗带给我们的言外之意,特别富有
哲理。
评点:生动讲析,同学笔记。写法归纳,画龙点睛。语言工整,
诗意浓郁,如锦添花,如画着色,美不胜收,风情摇曳。
(屏幕显示)
练习指导
一诗之美
一章之妙
一句之情
一词之味
师:学习兼葭,把上述五个学问点把握下来,然后会背诵、会默
写,就行啦。现在老师还告知你们怎么去写赏析文字。
一诗之美”,就是《兼葭》这首诗,你或者写它的章法之美,或
者写它的意境之美,或者写它的含蓄之美,或者写它的哲理之美,等
等,你的观赏的文字就可以写出来。
"一章之妙〃,比如说第一章,它的起兴之妙,它的音韵之妙,意
17
象之妙,你的观赏文字也就写得出来。
"一句之情〃,比如"重章叠句",我们特地分析“道阻且长〃这样的
句子,它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种追寻,那样一种坚持,那样一种对爱
的不舍,同样的能够写出赏析文字来。
"一词之味",特地分析一个词,也能够写出赏析文字来。比如《兼
葭》的“溯涧从之〃"溯游从之",三章一共有六个"从〃!这是罕见的语
言表达现象,六个"从〃,肯定是有深刻的意味的,你就特地分析这个
"从"字所表现出来的意味、情致和人物所具有的品行,一篇小小的赏
析文又出来了。
所以写诗歌赏析文可以这样:一诗之美,一章之妙,一句之情,
一词之味。我们就可以着笔了,就可以开头你的赏析。
评点:一篇一章,一句一词;角度精致,高度凝练;技巧点拨,
锦上添花。
师:好,同学们,今日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让我们一起吟诵
琼瑶改写的《兼葭》。在水一方,读一一
(屏幕显示,同学齐读)
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18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心。
师:永久的迷惘啊,永久的追求!好,下课!
《兼葭》教学设计篇3
人教版九班级下
课题
《兼葭》
i学校
静宁三中
设计
程亚晖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
力量目标
1、把握诗歌内容和纯净真挚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精确
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诵全诗。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美丽
的意境。3、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过程与
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19
点拔引导品尝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歌纯净真挚健康的情感。
2、培育和提高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
重点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美丽的意境。
2、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教学
难点
感受诗歌美丽的意境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预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目的
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课中以不同
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
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
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
20
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干净。你看,
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
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
经》,走进《兼葭》,吟诵这美丽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
课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
㈡感知朗读,理解内容
1老师范读;2同学练读;3齐读;4指名朗读;5同桌合作,
结合解释弄清诗歌大意,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一会提出共同解决;
6共同释疑:可能的问题①所谓:所说的,所思念的②白露为
霜:白露变成霜
7哪位同学能概括诗歌内容?一个男子剧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
寻而不得的绝望、惆怅的心理。
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㈢赏析景物,感受意境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老师预备: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
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说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
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
21
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
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
3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
早晨(拂晓)白露未唏白露未已
4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同学自由谈
老师预备:芦苇一一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
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一一雪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河畔道路一一坎坷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一一严厉,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一汪秋水
晓雾一一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5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清冷孤寂凄美迷离
6同学们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
句话描绘出来。(配《在水一方》二胡曲屏显词语:兼葭秋风白露秋
霜秋水晨雾河畔道路水中沙洲
师生共同感受:深秋的早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
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兼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
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㈣把握形象,拓展延长
1这时候,仆人公消失了,他时而痴痴凝视,时而上下追寻,飘
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仆人公追寻
22
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老师预备:①在不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俟
一个:"在"字,仆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②溯涧从之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仆人公的着急,急迫
③"宛"字,似乎仿佛之意
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绝望怅惘苦痛
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孤独
小结:对于仆人公来说惊喜只是临时的,绝望怅惘苦痛却是绵长
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仆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寓情
于景情景交融。
2你感觉仆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
热闹憧憬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
仆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留过。或许他会连续"从之","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或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终点,"剪不断,
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或许他最终得见伊人面,抱得美人
归,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仆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在那
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
3让仆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
们脑海中肯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
老师预备:①漂亮?外在?内在?气质高雅温婉动人
23
②"伊人"肯定是漂亮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们却感觉
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
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仆人公酷热执著的追求中
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仆人公的"伊人”肯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
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漂亮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来的。
③"伊人〃是漂亮的,然而这种美又是朦胧的,在仆人公的视线
中若隐若现,时有时无,似水中月,雾中花,这种美是怎样产生的呢?
距离产生美。
小结:诗歌中有许多诗句描写的就是这种距离之美如:朝愈的“天
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
台烟雨中〃。还有(大屏幕配乐显示以下内容)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和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④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本诗的理解,也采纳泰戈尔诗的形式仿写
几句。(配乐屏显):
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㈡世界上最美的距离
不是-----------不是生和死
而是-----------而是------
老师预备:㈠世界上最美的距离,不是紧紧相依,而是那盈盈一
24
水间的,脉脉不得语。
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就站在那里,我却
永久追寻不到你。
小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伊人"的这个形象深深的根
植于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她遥远而又漂亮,可望而不行即,构成人们
心灵中一个永久怅惘的情结,而距离和朦胧正是她的动人之处。
⑤这是作为爱情诗我们所理解的"伊人"形象,实际上"伊人〃的内
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很多美妙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
和憧憬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爱情事业亲情友情抱负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
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而伊人就是我们的
目标,它指引我们在平凡琐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
论成败与否,只要执著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
㈤激情朗读,总结提升
1现在我们对诗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再来朗诵这诗。
㈠共同体会①读前两句时语速应当较缓慢,②"溯涧从之溯游从
之”连续动作着急急迫应当语速较急促,③"道阻且长〃等相同句式应
慢以体现险阻重重④"宛在"三句读出怅惘绝望之情
㈡练读㈢展现㈣齐读
2下面我们共同来观赏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这首歌是中
国台湾作家琼瑶依据《兼葭》改编的,伴随着动听悠扬的乐曲,让我
25
们一起来领会《兼葭》的余音绕梁之美。
结束语:邓丽君动听悠扬的歌声已成绝响,从《诗经》到《在水
一方》,芦花在中国文化中成了爱情的象征,这些如珠如玉的情句,
一经唱响,便荡气回肠,绵绵不绝。吟诵这些简朴而美丽的诗句,那
原始的不经污染的,不受约束的生命与情感永久让人回味无穷,让我
们把《诗经》这颗灿烂的明珠装在心里,让这古老经歌谣传唱不息。
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启发作用,注意同学的情感体验,在感悟品
尝中感受诗歌创设的意境。
把握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将诗歌内容和思想意义加以延长伸展,
让同学进一步畅思遐想,给同学留下回味、思考的余地,深化课文内
涵,并使同学加深印象。
在对诗歌有了较深的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
六作业:比较《关雎》和《兼葭》的异同。
比较中提高同学的综合力量。
板书:兼葭
《诗经》
亲情友情
追求一一伊人:爱情事业
抱负自由
《兼葭》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6
2、学习《兼葭》,边想象边体会句意。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
育同学形象思维力量。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憧憬,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品尝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美丽
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2、这首歌就是依据《诗经》中的《兼葭》改编而成。板书"兼葭”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
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
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美丽
的抒情诗《兼葭》。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情
感,来领会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1、请同学们仔细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拿好笔,在你不
熟悉的字下面作标记。
27
2、同学试读。读准字音,把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正音,指导同学读出节奏感,感受诗的节奏美。
三、同学沟通资料,译读全诗
1、老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
言来描述。
2、小组沟通,自学全诗。
3、汇报自学成果。
四、再读,感受诗的绘画美
1、唐朝诗人王维不仅是一个闻名诗人,而且是一位精彩的画家。
苏轼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葭》之所以
成为《诗经》中最经典的诗歌。就是由于这首诗本身就像一幅精致的.
图画。
2、播放背景音乐,老师描绘画面,让同学闭上眼睛感受画面之
美。
五、三读,感受结构美
1、下面再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诗歌,你发觉了什么特点?
2、全班沟通。
3、《兼葭》的其次、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
个字表达渐渐剧烈的感情。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叠是《诗经》
中常用的手法。
六、情读,感悟诗中情
1、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边,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
28
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寂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
他的心情该是何等着急和惆怅!请你在朗读中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同学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全班诵读。
七、课堂小结
1、《诗经》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对情感的感悟,让我们专心
来吟诵这美丽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2、全班齐读。
板书设计
兼葭
情景交融
《兼葭》教学设计篇5
一、导语设计
黑板边书:“倾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兼
葭》作铺垫。
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美丽吗?谁能说出这首歌
曲的名字?
明确: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在水一方》。
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依据《诗经》中的《兼葭》改编而成。
29
二、解题
今日,我们又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美丽的抒情诗《兼
葭》。这首诗。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会华夏民
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
三、(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1.第一个环节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要朗读好诗
文,要留意读好它的节奏。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
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看书,听录音朗读课文。大家拿好笔,在
你不熟悉的字下面作标记,其次个要求就是请同学们留意这首诗的韵
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明确:第一章应当是苍、霜、方长、央;其次章是萋、晞、跻、
士氐;第三章是采、已、汜、右、士氐。
3.同学试读。
师问:在我们朗读时,同学们是否留意到了诗中“叠词〃的运用?
明确:苍苍,萋萋,采采……
(师生一同总结这首诗中的叠词特点。)
(二卜再读,感受是的绘画美
2.老师描绘画面,让同学感受画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
伏,茫茫秋水。清亮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漫,弯曲的河
道,水中的小洲I,仿佛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邮躅水畔,他
30
热闹而急迫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似乎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
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行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伤
心苦,不行言状。
3.分析比兴手法,明确:比兴一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三卜三读,感受结构美(重章叠句的作用)
下面再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诗歌,请留意各章之间的特点。然后说
说这幅画中写出了哪些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节?
明确:《兼葭》的其次、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复,只是在押韵处
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
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
为了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就要更深化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请同学
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
第一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向往的情感。
其次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着急—的情感。
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绝望—的情感。
五、探究与研讨,把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
艺术手法。
学习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
起所咏之物,以为寄予。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
优点在于寄予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纳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加诗歌音调的和谐
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广参差〃是双声广辗转〃既是双
31
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
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存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
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加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
愈剧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
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
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非常清冷,心境非常孤独。白露"为霜"、
"未滴〃、"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
过程,形象地面出了时间进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
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
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着急和惆怅!
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
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希望与伊人相见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实地
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
〃右〃和〃央〃、"抵:"、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
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迫的情景。
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尝,更能体会到
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六、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
盈、简洁、干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
朴美丽。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
32
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洁净净
与素心相通.吟诵这美丽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附:板书设计
写景思人
兼葭白露伊人
情景交融兼葭
兼葭变化:苍苍一一凄凄一一采采环境非常清冷,心境非常孤独
白露变化:为霜未滴未已时间推移,心情着急和惆怅
地点变化:长跻右央土氐困难重重,想见心情急
迫
作业
《兼葭》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学习《兼葭》,把
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3.培育和提高同
学精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力量。4.同学了解我国古代人们
对真挚爱情的憧憬,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1.引导同学
分析《兼葭》中的人物形象及领悟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兼葭》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教学难点】品尝诗歌的语
言,精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
骤】一、导语设计黑板边书:“倾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
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
经》选篇《兼葭》作铺垫。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美
33
丽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明确: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
题曲《在水一方》。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依据
《诗经》中的《兼葭》改编而成。二、解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
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
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
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
的进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
"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这节
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美丽的抒情诗《兼
葭》。这首诗。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会华夏民
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三、同学结合解释,
译读全诗。
老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尝。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
在头脑中出现此情此景。四、
(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1.第一个环节通过初读诗文,初
步感受诗的音乐美。要朗读好诗文,要留意读好它的节奏。要读出诗
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
出她的音乐美。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大家
拿好笔,在你不熟悉的字下面作标记,其次个要求就是请同学们留意
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明确:第一章应当是苍、霜、
方长、央;其次章是萋、晞、跻、抵;;第三章是采、已、汜、右、
34
垠。3.同学试读。师问:在我们朗读时,同学们是否留意到了诗中“叠
词〃的运用?明确:苍苍,萋萋,采采……(师生一同总结这首诗中的叠
词特点。)(二)再读,感受是的绘画美1.导语:为了更深化地理解
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现在一起进入其次环节的学习。再读诗歌,想
象诗歌的绘画美。唐朝诗人王维不仅是一个闻名诗人,而且是一位精
彩的画家。苏轼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
葭》之所以成为《诗经》中最经典的诗歌。就是由于这首诗本身就像
一幅精致的图画。2.老师描绘画面,让同学感受画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
伏,茫茫秋水。清亮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漫,弯曲的河
道,水中的小洲,仿佛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除躅水畔,他
热闹而急迫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似乎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
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行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伤
心苦,不行言状。3.分析比兴手法,明确:比兴一借景抒情,触景
生情,
(三)三读,感受结构美(重章叠句的作用)下面再请同学们齐
读一遍诗歌,请留意各章之间的特点。然后说说这幅画中写出了哪些
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节?明确:《兼葭》的其次、第三章是第一
的章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
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
境。为了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就要更深化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请同学
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第一章抒发
35
了诗人对伊人的情感。其次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
的情感。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情感。明确:向往、
着急、绝望。3.
五、探究与研讨,把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
术手法。学习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
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予。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
法的优点在于寄予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这首诗还采
纳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加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
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
景物,如"参差苻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诗的二、三章只换
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
增加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剧烈。首章的"苍苍〃,
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
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非常
清冷,心境非常孤独。白露"为霜"、"未淆"、"未已〃的变换,描
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面出了时间进
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
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
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着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
“方"、"湄"、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希望与伊
人相见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实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
36
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今氐"、的变换,也都
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
迫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尝,更能
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六、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
盈、简洁、干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
朴美丽。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
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洁净净
与素心相通.吟诵这美丽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附:板书设计
兼葭
白露
道
伊人
苍苍
萋萋
采采
为霜
未晞
未已
长
跻
右
37
水中心
水中垠
水中矣
写景思人兼葭白露一伊人情景交融
兼葭
兼葭变化:苍苍一一凄凄一一采采环境非常清冷,心境非常孤独
白露变化:为霜一一未滴一一未已时间推移,心情着急和惆怅地点
变化:长---跻---右---央---土氐困难重重,想见心情急迫达标
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涧()抵;存菜()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
期的诗歌共有__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新】
- 2024-2025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预热题】
- 2025标准版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简易的设备租赁合同
- 2025年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印制电路板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租房合同范本下载版
- 2025家电购销合同书协议样本
- 2025年金属制厨房调理器具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城市文化展示系统项目建议书
- 江苏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自杀及其预防课件
- 灰姑娘童话故事
- 铅锌矿的冶炼技术进展与设备改进
- 等离子切割机操作手册与安全操作规程
- 印刷合同:纸袋印刷合作
- 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自动计算记录
- 快学Scala(中文版第2版)
- 人工智能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乡土中国第二课
-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内部审批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