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乡愁 课件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乡愁 课件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乡愁 课件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乡愁 课件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乡愁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余光中第一单元第三课目录

感知乡愁品读乡愁体悟乡愁书写乡愁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望大陆于右任这首诗歌情深意切,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感知乡愁乡愁: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怀念家乡的不绝情思乡愁诗:表达远离家乡的人对家乡思念、对故土眷恋、对亲人怀念的古今诗歌。低

沉舒

缓乡愁诗人余光中,生于江苏南京,1948年7月,当时还在厦门大学英文系念二年级,随着父母乘船去了香港,第二年辗转来到台湾,当年踌躇满志的诗人没有想到,他这一去竟然四十多年回乡无望。当他再一次踏上故土的时候,已经是1992年了。几十年来,他多少次想踏上故乡的泥土,可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却是做不到的。作者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烈,1971年的一天,回乡无望,思乡之情愈积愈浓的诗人用20分钟写下了这样一首《乡愁》。作者也因为这首诗被称为“乡愁诗人”。在外求学美国进修母亲去世思乡情切新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与妻子分居两地,需通过轮船返台。1937年,9岁的余光中,因战乱离开南京到大后方求学,通过信件与母亲保持联系。1958年,余光中母亲去世,与母亲死别。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饱含深情、仅用20分钟便写下了这首《乡愁》。背景链接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海外,因此,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2.写作背景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1、乡愁看得见吗?诗人是怎么把无形的乡愁展现出来的?用了什么手法?品读乡愁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乡愁用具体的物象表现出来,把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上。

2、本诗一共4小节,每个小节之间的顺序能不能打乱?4个物象之间能不能调换顺序?余光中小小年纪在外求学,通过信件与母亲保持联系。新婚后去美国留学进修,与妻子分居两地,通过轮船返台探亲。1958年,余光中母亲去世,与母亲生离死别。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乡愁》

不能打乱,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每个物象见证了一个时间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特殊的情感,所以也不能调换。物象+情思=“意象”乡愁意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大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自读诗歌,小组讨论:1、分析一下这四种意象究竟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思?体悟乡愁意象邮票-母亲-船票-爱人-坟墓-坟墓-海峡-大陆-时间顺序逐步递进乡愁浓重思乡怀人爱国之情母子生离情游子家国思亲人生死别夫妻相思苦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回环往复重章叠唱思考探究:2、为什么情思越来越浓烈,形容这些意象的形容词却没有太大变化?体会把形容词换大的效果:小小的——大大的窄窄的——宽宽的矮矮的——高高的浅浅的——深深的反衬出诗人内心浓烈的乡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期盼和爱国情怀。2016年,余光中在台湾接受专访时说:“你看,远方就是台湾海峡了!”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离世,享年90岁。1992年,与大陆分别44年的余光中首次应邀返回大陆,感慨万千。1971年,离开大陆20多年的余光中,在台北厦门街故居写下情真意切的《乡愁》。升华情感,缅怀先生每个人再创设一种意象,表达出思乡之情示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旧旧的纸巾。长大后,乡愁是一艘悠悠的纸船。后来啊,乡愁是一打厚厚的信件。而现在,乡愁是一缕袅袅的炊烟。主旨归纳

《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乡愁小时候——母子情——邮票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