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天津市美术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
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1-5题。(15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劝学》节选)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疾苦,痛苦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假如,如果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横穿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跪:跪着,跪拜
3下列各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与“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选项是()(3分)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C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5.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共10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
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
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病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
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⑵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
⑷不能喻之于怀喻:
2、《兰亭集序》一、二段写一“乐”字,其“乐”有三。请仿照“一乐也”的句式,
概括其他两层的内容(4
分)
名士济济,聚会兰亭,一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乐也。
3、上海豫园一笠亭有清人陶潮一副集《兰亭集序》的集字联,上下联所集之字都出自
一、二段,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2
分)
上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下联:一
第3题:
第4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共22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日:“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
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
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日:“天下纷纷,何时定
乎?"陈平日:“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
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鳗之臣亚父、钟离味、周殷之属,不过
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
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
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
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
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
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
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
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久之,汉王患
之患:担忧
B.至于行功爵邑,重之爵:封
爵
*口4•口七4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JR:相献
D.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恣:任凭,听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是()
A.①善,陈孺子之为宰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
B.①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
而匕首见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
坐,杀之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②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之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
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
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
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I).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
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
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
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父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
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广少孤贫,亲执家苦。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
为天下第一。
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
虔、史敞上疏谏曰:“窃见诏书以立后事大,谦不自专,欲假之筹策,决疑灵神。篇
籍所记,祖宗典故,未尝有也。恃神任筮,既不必当贤;就值其人,犹非德选。宜参
良家,简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钧以貌,稽之典经,断之圣虑。政令犹汗,往而不
反。诏文一下,形之四方。臣职在拾遗,忧深责重,是以焦心,冒昧陈闻。”帝从
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窃见尚书仆射胡
广,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颐穷理。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
忧公如家。不矜其能,不伐其劳,翼翼周慎,行靡玷漏。密勿夙夜,十有余年,心不
外顾,志不苟进。臣等窃以为广在尚书,句力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宜试职千
里,匡宁方国。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复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汉安元年,迁司徒。质
帝崩,代李固为太尉。以定策立桓帝,封育阳安乐乡侯。又拜司空,告老致仕。寻以
特进征拜太常,迁太尉。
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
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虽
无骞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
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
复升进。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与
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司,时人荣之。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四》,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假之筹策,决疑灵神假:借助
B宜参良家,简求有德简:选拔
C寻以特进征拜太常寻:不久
D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再:再次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B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虽无骞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D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矜其能,不伐其劳,翼翼周慎,行靡玷漏。(4分)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3分)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分)
10.请简要概括尚书史敞等人推荐胡广担任陈留太守的理由。(3分)
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
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
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
右,而脂膏潴溪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①。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
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
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②,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
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
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
□.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
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
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
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③
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
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
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
《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
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
注:①[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祸是福依
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②[小学]旧时对文字学、音
韵学、训诂学的总称。③[祝融、回禄]都是传说中的火神名。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吊而更以贺也吊:慰问
B.有群小之愠愠:怨恨
c.宥而彰之彰:清楚
D.又何阙焉阙:欠缺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多嫌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以取显贵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或将大有为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而为世嫌之所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
其庐赭其
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
13.将上面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2)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第7题:
第8题: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1分)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屡,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日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
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
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
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蔚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
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己,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
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
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
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
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
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缥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
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飨害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日:“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5.上文选自《》,作者柳宗元,字—o(2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名我固当()(2)其本欲舒()
(3)字而幼孩()(4)得养人术()
1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莫能如也B.故不我若也
C.吾又何能为哉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8.简析本文对比与映衬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分)
第9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分)
②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2分)
(2)根据以上两句内容,简要谈谈君子和小人的处世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第10题:古诗文阅读(40分)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
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
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
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臼:“即死,葬我嵩山
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
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
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
《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
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辖亢礼。公使人谓之口:“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
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惨,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
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
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
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
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锚以出。筑东
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
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
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
今思焉。(节选自《栾城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率饭僧慧林佛舍饭:吃饭
B.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败:毁坏
C.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属:连接
D.以虞水之再至虞:防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至与铃辖亢礼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C.害不及城,民心乃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也欤
D.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何为其然也
10.文章分别从哪几个方面称颂苏轼的?(简要概括,分点作答,不得照抄原文)(4
分)
1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10分)
(1)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3分)
(2)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4
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3分)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诩传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张良、陈平之
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沂(qian,今陕西千阳),道遇叛氐(d_,古少数
民族),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日:“我段公外孙也,汝勿埋我,吾家必厚赎之。”
时太尉段颍,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
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李)催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
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
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日:“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
可恃,久将为所图,吾去必喜,又望告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
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
建安十三年,太祖(指曹操)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日:“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
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
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
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
日:“解。”一承用诩谋,卒破遂、超,诩本谍也。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蓄侯曹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
诩自固之术,诩日:“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
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
“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日:“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日:“何
思?”诩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
智计者归之
(节选白《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中。加点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是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诩白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白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
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B.诩白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白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
/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C.诩白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白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
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D.诩白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白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
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诩年少时并不出众,只有汉阳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特才能,后来事
实证明阎忠的眼光的确独到。
B.贾诩因为段煨的猜忌决定投奔南阳张绣,张绣此时恰缺重要的谋臣,得到贾诩后,
像儿孙对待长辈一样对待贾诩。
C.韩遂、马超要求曹操送子弟做人质,曹操采纳了贾诩割地求和以及离间韩遂、马超
的两个计策,最终打败了他佃。
D.文帝问计贾诩如何白保,贾诩要他只要加强德行修养、做好儿女的本分就行了,因
为此时文帝与曹植正在争夺王位继承权。
(5)将下列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第1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
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
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
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
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
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
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
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遹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
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
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
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
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日:“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
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
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
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
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
之。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生口:指俘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竟从安议竟:竟然
B.书连上辄寝寝:搁置
C.条上出之条:分条
D.但安素行高素:平素
10.划线句断句最好的是()(3分)
A、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B、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C、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D、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
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
的人。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
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
虑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守正不移,直言敢谏,不怕得罪贵戚。窦景专掌大权,指
使门客公然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5分)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5分)
第15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
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
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
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
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
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
④⑤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B.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
“霸王别姬”的悲剧。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
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倒退数里。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
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第16题: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荏平人。少孤,家篓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
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
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
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
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
怪问何,何日:“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
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
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日:“我暂不见周即思
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莺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
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
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
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
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
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注】①尚食:官名、官署名,掌供奉皇帝膳食;此处指御厨。②上医使者:御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3分)()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轻
视
B.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让:责怪
C.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任命,授官
D.及还,摄吏部尚书摄:代理,兼
理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悠然独酌,众异之②周为条二十余
事,皆当世所切
③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④马君论事,会文切
理,无一言损益
⑤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
吾不为也
A.①④⑥B.③④⑤C.①②⑥D.②③⑤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
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
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
军、贾谊。
C.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
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
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5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5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题:阅读《过秦论》部分段落,完成7~10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
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
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乏君也;锄穆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
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
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窠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
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疆,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B.锄慢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话:锋利
C.余威震于殊俗殊: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8.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锄梭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于是余有叹焉
B.然秦以区区之她/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为家,崂函为宫/吾属皆且为所虏
D.非及向时之士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
施行仁义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
明主旨。
10.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分)(《过秦论》)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分)(《寡人之于国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分)(《劝学》)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分)(《师说》)
第18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
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
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
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
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
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
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
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
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在1之日:“老夫尚
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
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
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
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骋马,发
自寿阳唉,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
驱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
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EI:“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
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
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据(hui):挥手呵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
志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驻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3分)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③袭采石,守者皆醉,
擒遂取之④来谒军门,昼夜不绝⑤闻擒将至,众惧而溃⑥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
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
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
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
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陈人欲战,蛮奴据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5分)
⑵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5分)
第1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2分,共8分)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
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
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汆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
斥,西道不通。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自去家四年
乃归,以琴书自娱。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
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
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
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
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魏国
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
露板答日:“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
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琰尝
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
功伐,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
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
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
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
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
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
之。(节选自《三国
志•崔琰列传》)
1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感谢,感恩
B.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迂回,绕道
C.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犹豫不决
D.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呈上奏折
1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函令密访于外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B.而太祖亦敬惮焉而校计甲兵
C.于是罚琰为徒隶而琰最为世所痛惜
D.琰虽见刑,而通宾客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1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
学习不满一个学期,徐州的黄巾军攻占了北海郡
B.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昨天统计户籍,冀州有三十万人,所以这倒是个大州啊
C.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
贪鄙的人会仰慕你的名声而清廉,壮士会尊敬你的声誉而砥砺意志
D.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崔琰的本意在于讥讽那些评论的人喜欢指摘别人而不推寻情理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琰起初就学于郑玄,后因战乱饥荒未能学完,归家后以弹琴读书来自娱
自乐。
B.崔琰在太祖打败袁氏,夺得冀州之际,敢于批评太祖重武力轻民生的行
为。
C.崔琰推举的杨训才学横溢,品德清高坚守道义,深得太祖赏识,也得到世
人的认同。
D.崔琰与孔融、许攸等人一样,皆因太祖多疑加罪而死,而崔琰最为世人深
深惋惜。
第20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3题。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
敢役,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支好荷礼自用,不
能听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与旅行社合作协议范例二零二五年
- 电器设备采购合同
- 乐理考试的音符组合与乐句构建试题及答案
- 医疗健康产业融资策略从初创到IPO的风险掌控
-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乐理教学方法试题及答案
- 大学化学考试化学通信基础试题及答案
- 农业电商实践与案例考题及答案
- 居住体验与家具设计之间的关系探讨试题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在施工现场的职能与作用试题及答案
- 区域农业电商发展现状与前景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
- 2025陕西汉中汉源电力(集团)限公司招聘5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年产30万吨生物航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 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范文与撰写要点
-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模拟卷及答案:图表解读与地理学科创新试题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