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学完八年级上册语文书,面对色彩斑(lán)的生活,我们掩卷思索,各种感觉涌上心头。走进语文世界,我们可以梦回繁华,看到汴京市区街道的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我们可以漫步苏州园林,欣赏眼前一幅幅由匠师殚精竭虑凝结成的完美图画;我们还可以感受朱德对劳(lù)、仁慈的母亲的深情。我们在父亲(pán)跚的背影中回味浓浓的爱,想回报父爱的情愫潜滋暗长。在居里夫人令人窒息的实验室里,我们感动于她的炽热情怀。走进罗素的世界,语文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洗涤。我们不断反思,青年人是(sì)无忌惮的挥霍青春,还是积蓄力量,为减轻社会不幸尽绵薄之力……每次打开课本,就是享受一顿名副其实的饕餮盛宴,就是沐浴一次真善美的光芒。1.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和拼音处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zhǒng色彩斑斓qiǎn蹒跚B.zhǒng劳碌qián肆无忌惮C.dān色彩斑澜chì蹒跚D.dān劳禄zhì肆无忌惮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看着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B.是种瓜还是种豆?各地应该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C.他原本对这次比赛满怀信心,但是实际表现得一塌糊涂,真是差强人意。D.济南南部山区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重峦叠嶂,真是别具匠心啊!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B.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C.读书很重要,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D.一个成年人,只要一点工作也不做,一天也要消耗1400大卡的能量。4.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我们青少年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请你参加以"顺应时代潮流,争做时代青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1)【活动一:把握时代脉搏】请你根据语境,续写一句话,使其语意连贯,前后构成一组排比句。(3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2)【活动二:弘扬时代精神】请阅读下面摘编的新闻,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4分)2024年1月8日,第五届茅盾新人奖评奖办公室发布公告,第五届茅盾新人奖评奖委员会经过三轮评审,分别评选出第五届茅盾新人奖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获奖者,获奖名单已于2024年1月2日至6日进行公示。评奖办公室现将获奖名单、推荐单位名单予以正式公布。二.(36分)(一)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11题。(21分)【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乱,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二叟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的,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先前。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B.是山余亦未登是:这C.向吾远游冀、雍向:先前,原来D.甲翁之妻子去乡去:距离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甚矣,汝之不惠甲翁之妻子去乡B.达于汉阴,可乎君有意同行乎C.而山不加增同邑而居D.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7.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C.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D.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阳,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的情节既表明了愚公移山的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又与后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形成鲜明的对比。B.【甲】文中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命人搬走了两座大山。这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C.【乙】文中的乙翁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服了甲翁一起去登泰山。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甲】文中"方七百里,高万仞"写出了两座山的宽广和高峻,【乙】文中的"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则写出了路途的遥远。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乱,跳往助之。(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11.【甲】【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3分)(二)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7分)江乡故人偶集①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③。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②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③寒蛩:深秋的蟋蟀。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C.颔联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在江南相聚,是梦中的情形,属于虚写。D.全诗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13.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蛋"的妙处。(4分)(三)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8分)(1)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其五)](2),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3)微动涟漪,。[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4)争渡,争渡,。[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5)《春望》中的",。"以花鸟之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感时伤世之情。(6)赤壁》中的",。"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有才却不被重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三.(7分)15.(1)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你和同桌决定来一场迷你抢答比赛,即根据文段确定人物。(4分)(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感受,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3分)四.(31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题。(10分)材料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材料二苏州园林里的楹联,既营造出美的意境,也传达出园林主人的心声和风雅情趣。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园中假山上有飞檐翘角的石亭,石柱上的楹联是一副写景抒情的杰作:"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这副集句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下联来自园主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两人为好友,而此上下联浑然天成,宛若出自一人之手,真是妙不可言。清风明月、良辰美景,这样的赏心乐事本就可遇而不可求,可以看出园林主人超然物外、纵情山水的淡泊心态。素有"假山王国"之称的狮子林,其素雅的小方厅内有一副清代学者桂馥题写的名联:"相赏有松石间意,望之若神仙中人。"上联中,苍秀的松树是坚贞孤傲的象征,作者将松石"人化",寓意观赏者心志高洁。下联取的是辞官归隐的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独游于泉石间,见者以为仙人的典故。全联情景交融,诗味隽永,体现寄情山林的情趣。材料三中国园林文化绵延数千年,形成了自然之趣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民族审美。在笔者看来,中国园林突出价值体现在三方面,即天人之道、营建之法与艺术之美。"天人之道"是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传统自然观的凝练。中国园林经历了从模山范水到寄情山水,从再现自然到超脱自然的发展历程,传递出"察于天地"的朴素自然观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中国园林的"营建之法"表现为空间理法与建造技艺的融糅。随着人居模式的不断演替与发展,这种融汇"法"与"技"大成的营造智慧,塑造了以自然雅朴的江南园林为代表的"步移景异,别有洞天"的宅园空间等。中国园林的"艺术之美",融注了建筑、书画、诗词、音乐等,是自然之美、人工之美、意境之美的集大成者,立于空间和造型艺术上的园林美学,彰显了独特的文化意识与审美理想。发掘中国园林文化精神和内涵,保护传统造园技术和艺术,传承人居环境营建理念和智慧,是赓续文化薪火的应有之义。如何答好园林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这道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16.下列说法与三则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苏州园林的修建虽因地制宜、各有不同,但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有共同的追求。B.从游览者得到了"如在画图中"的美感,侧面说明苏州园林的设计目的得以实现。C.沧浪亭的楹联反映了园林主人的心态,传递出志向高远,却被迫辞官归隐的思想。D.做好园林遗产的活化利用,推进可持续发展,也是我们赓续文化薪火的应有之义。17.下列对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画线句主要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突出苏州园林的布局不讲究对称特点。B.材料一加点的"决不""决不会"两词,表示完全否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材料二以著名的沧浪亭和狮子林为例,介绍园林中两副楹联的特点和文化内涵。D.材料三作者从三个方面阐释中国园林的价值,先总后分,逻辑清晰,层次分明。18.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概括出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自然之趣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这一特点的。(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21分)故乡的冬①冬天是被一场场北风送来的。北风随意一点,天就蓝了,天底下的事物纷纷变身。叶子变得五彩斑斓后,四处投递着消息。土地变得坚硬而冷峻,收获了庄稼之后,它们敞开的襟怀犹如无边的莽原。空气变得干燥,人们念着"开北风了"纷纷去晒瓜干。秋地瓜被切成薄片晾晒在大地上,在北风和日头的双重照料下,很快成了脆响的口粮。北风抚摸着田野,大地上作物越来越少,麦苗嫩嫩的小腰身接过时令衔接的大旗。②冬天是被萝卜送来的。菜园里汹涌的白菜萝卜在做最后的冲刺,一天一个样子地生长。"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立冬了,不能再把萝卜放在露天撒野。而从霜降到小雪,正是白菜越长越壮实的时候。立冬后,早晚会有些霜冻,但是白菜的筋骨结实,越冷,越长得瓷实,越冷,越生得鲜美。③"猫冬"是从堵上后窗那一刻开始的。父亲踩着板凳和木梯子,手托着泥坯把后窗堵了,又抹上厚厚泥层。后窗变成了墙的日子,家里暖了许多。地瓜藏在屋顶棚子上,盖着薄薄的豆秸叶;奶奶不似往常勤劳,而是天天偎在炕头上,透过窗户中间的小玻璃片观天看地;就连平日里忙碌的母亲,也常常坐在炕头上摆弄窗花和鞋垫。④北方的冬天常常是万里晴空,日头那么慷慨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大好的天气里最适合一帮老伙计聚在一起,排在南墙根下晒太阳。⑤天气逐渐寒冷,雪在那个北风不紧的日子只是遥遥地打了个招呼,人间就热闹地接待。小雪节气的雪,还能多热烈呢?但是,小雪的仪式感却非常足。人们在大锅灶上炒一锅大白菜、豆腐,加了粗粉条。这是齐鲁大地胶州地界标准的雪天大锅菜,用刚刚收回家的大白菜炖猪肉粉条,仿佛是给白菜过节,也是为小雪过节,更为接下来要休养生息的冬天过节。⑥有风的冬日,村庄很安静,连狗儿也不叫,天地间只有风声。柴门被扭得吱吱呀呀,玉米秸垛窸窸,槐树豆叮叮咚咚,白杨树笔直而向上的枝丫就像竖琴,被风刮奏着。⑦冬天的田园鸟雀盘旋,不到下雪的日子,它们不去啄那些高树上的柿子。秋天采柿子的时候,竹竿足够长,母亲却不让采最高枝上的十几个柿子,每棵树上都留着些。那些柿子长得饱满而丰腴,看起来很好吃。母亲说,留几个柿子"看冬"。光秃秃的枝丫上,那几个柿子看守着冬天,越来越红。后来,大雪覆盖了原野,柿子树梢成了乌雀聚会的地方,它们啄着柿子,享受雪天里的盛宴。⑧大雪来的时候,乡村是沸腾的、喧闹的。孩子们在雪扯起的帷幕间奔跑着,欢呼着,庆祝着。小手冻得好似小胡萝卜,捧起一把雪,就那么扬向对方,或将雪攥成团,"嗖"地打在对方肥大的棉袄棉裤上。⑨雪持久不化的日子,母亲在屋檐下的长木概子上挂了几穗高粱穗子款待麻雀。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家有冬天"斋鸟"的传统。木概上那些高粱穗不几日就变得轻了,天气严寒之时,若雪还没有化,母亲会另选一把穗子挂出去。⑩故乡的冬天是浪漫的温暖的。那些冬夜,乡村寂静得只听见风吹草叶的轻叹。透过窗户,或是温暖的灯光伴着夜读的身影,或是一位默默剪窗花的母亲,守着一炕香甜的醋梦。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多次提到了故乡的雪,并围绕"雪"写出了人们在雪中的活动,表达了故乡人们对冬日雪的喜爱。B.文章第⑦段中母亲要求留几个柿子"看冬",表现出母亲对冬日传统习俗的重视;第⑨段中母亲用高粱穗"斋鸟",又体现出母亲的温暖善良。C.文章第⑩段"故乡的冬天是浪漫的温暖的"是主旨句,后文"风吹草叶的轻叹"则表现出作者冬日里的遗憾和怅惘,丰富了内容,升华了主旨。D.文章写的景、事、物看似杂乱繁多,其实全文都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作者对故乡冬季的喜爱与思念。20.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6分)(1)菜园里汹涌的白菜萝卜在做最后的冲刺,一天一个样子地生长。(自选角度品味加点词的妙处)(3分)(2)奶奶不似往常勤劳,而是天天偎在炕头上,透过窗户中间的小玻璃片观天看地;就连平日里忙碌的母亲,也常常坐在炕头上摆弄窗花和鞋垫。(本句极富表现力,自选角度赏析本句)(3分)21.分析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特点。(6分)22.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故乡的冬天是浪漫的温暖的"。(6分)五.(60分)23.按要求作文。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常使我们感到沮丧和无助,但我们必须铭记:无论何时何地,总有一线希望和光明。只要抬头,我们就能看到照亮前方的光芒,光会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力量。请以《抬头,有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答案1.B2.B3.A4.(1)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2)第五届茅盾新人奖获奖名单公布。5.D6.B7.D8.D9.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10.(1)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2)走过钱塘,渡过长江,来到泰山的北面。11.示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12.C13.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鸟鹊,玉露泠泠,秋草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运用了拟人(以动衬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夜的萧瑟、幽静、凄清,表现了羁旅生活的辛酸,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愁苦之情。14.(1)欲辨已忘言(2)黑云压城城欲摧(3)惊起沙禽掠岸飞(4)惊起一滩鸥鹭(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5.(1)①周恩来②毛泽东③朱德④彭德怀(2)示例一:"人"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