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第1页共19页4题
绵阳市高202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阅卷报告请结合材料内容,对“用火熟食”增加人类脑容量的原因进行梳理。(4分)一、审题:抓题干关键词,“用火熟食”、增加人类脑容量、“原因”,只需抓取材料一第⑥段和材料二第①段关键词即可作答。①为大脑提供更多热量:用火熟食,不仅可改变食物内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可让食物中的二、①为大脑提供更多热量:用火熟食,不仅可改变食物内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可让食物中的淀粉糊化,更利于咀嚼消化,因此,人类消化食物所需的热量减少(1分),大脑获得的热更多(1分)。②为大脑提供更多营养:经过高温烹饪后,食物中的蛋白质会发生水解,生成氨基酸(1分),为大脑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1分)。三、学生问题(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三、学生问题①不能抓住关键信息作答。①不能抓住关键信息作答。②2分及以下的学生不能答出第②点。③学生的概括能不足。④不合理的推断答案展示。现代文阅读第5题詹姆斯C.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能“整饰地貌”和“熟食”两个大的方面考虑其对“缩小获取食物范围”的影响。火被驯化后获取食物的范围缩小了火被”能“整饰地貌”和“熟食”两个大的方面考虑其对“缩小获取食物范围”的影响。火被驯化后获取食物的范围缩小了二、评分细则①人类可利用火创设陷阱(整饰地貌)(1分),诱捕猎物(2分),缩小狩猎的范围;使人所需食物更少,因而缩小了觅食的范围;(2分)③人类用火熟食后,人类可以收集并进食的食物增多,缩小了觅食的范围;(2分)④分)(共6分)三、学生问题三、学生问题①野火熄灭后会产生人类所需的种子、浆果,从而缩小了获取食物范围。①野火熄灭后会产生人类所需的种子、浆果,从而缩小了获取食物范围。②火的使用使人类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定居出现,人群流动性变小,使人类觅食范围缩小。③直接抄材料二第四段原文。④解释题干中“奔波的半径范围”⑤表述上有逻辑错误。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读文。引导学生读文。一方面,适当涉猎有深度的哲学、经济、自然科学、人类学、历史学、文艺学著另一方面,就信息类文本答题技术而言,首先还是要读懂文本,把握作者观点,用思维导图梳理出①;另一方面,就信息类文本答题技术而言,首先还是要读懂文本,把握作者观点,用思维导图梳理出①行文思路。其次,厘清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比较各则材料间的异同。行文思路。其次,厘清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比较各则材料间的异同。②②强化审题意识。把握题干关键词,再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作答。③④现代文阅读第8题一、审题:此题分析母亲给孩子讲故事的原因,要注意二人的母女关系,同时要考虑“小小”的儿一、审题:此题分析母亲给孩子讲故事的原因,要注意二人的母女关系,同时要考虑“小小”的儿童身份。不能当做作用题和手法技巧题。童身份。不能当做作用题和手法技巧题。二、评分细则二、评分细则①匹配认知:小小年龄小,以鸟唱歌这样一个故事回答,孩子更容易理解;②保护小小:以鸟唱歌来解释发报声,避免小小不小心说漏嘴;③引导小小:以奇怪的鸟只给好人唱歌,不给坏人唱,引导小小心中有善恶;④寄望将来:等小小长大后,再回想这个故事,会明白父亲为革命所做的牺牲。(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2点得4分)三、学生问题当做作用题。当做手法(技巧题)着重分析“奇怪鸟唱歌”解释内容。抛开讲述的对象“小小”分析“爸爸”的形象。现代文阅读第9题作者以“米米和小小”的视角展现了这段“黎明前的故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一、审题:儿童视角的作用。二、评分细则①增强了真实感:以孩子的视角讲述,故事显得更为客观,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②强化了感染力:呈现战争环境下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故事感染力会更强;④突出了主题: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和被害者,以孩子的视角讲述,能更好地呈现战争的残酷,进而更好地突出敌人的凶残,父母的英勇;⑤深化了主题: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以及对革命牺牲的懵懂理解,都深化了故事的主题,即黎明前黑暗中的坚持与希望。深化了主题:以孩子的视角讲述,让我们相信父母高贵的精神必将在耳濡目染中得以传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学生问题1 2“米米和小小”作为有限视角、第三人称视从“怎么写”作答,分析出入“以小见大”等写作技巧。④读文不细致。答降低、减少、弱化战争的残酷性特别普遍。 2“米米和小小”作为有限视角、第三人称视从“怎么写”作答,分析出入“以小见大”等写作技巧。④读文不细致。答降低、减少、弱化战争的残酷性特别普遍。1 分点同质化。四、教学建议①在精读文本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采用旁批法,分别从语言、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细读文本,“既见树木,也要见森林”,在读文中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带领学生原创试题,加深对文本和考点认识。③精研真题答案。规范学生答题基本格式,提高答题语言的精准度,保证答案逻辑合理。知识建构儿童视角作用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总结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作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思想性和哲理性。13题13.(1)崇韬谋避祸自全,而方求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4分)二、参考答案郭崇韬想要避祸以保全自己执掌兵权有什么区别(画114分)三、评分细则(谋划避免祸患以保全自己执掌/掌握/控制/主持/主管/军队,这样做与抱着柴火去救火的人有什么区别/差别/差异/不同(11分,共4分)关键词:自全、执其兵、何异各1分,大意1分。①自全:宾语前置,“全自”即保全自己。全——动词,保全。教材衔接:“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种树郭橐驼传》)②执其兵:执掌征蜀的兵权/军队。执——执掌、掌握、控制、主持、主管、掌管兵——兵权、军队③何异:有什么区别/差别/差异/不同。老教材衔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何异于”、“于……何异”为固定句式,与……相比,有什么区别。④关键词至少2处翻译准确,句意完整正确、通顺无语病,大意得1分。注意:关键词出现错别字,该点不得分。一、原题呈现13.(2)晋王克用百战以建王业,庄宗因之遂有天下。(4分)二、参考答案晋王李克用(凭借)百战才建立了王业,庄宗继承了他的基业,才(114分三、评分细则(2)晋王李克用(凭借/依靠)多次作战才建立了帝王的基业,庄宗继承/沿袭/延续/凭借/依靠了他的基业,才/于是、就拥有了天下。(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4分)关键词:省略介词、因、遂各1分,大意1分。①省略介词“以”:凭借、依靠。②因:沿袭、继承、延续;依靠、凭借。两种意思均可。教材衔接:“蒙故业,因(沿袭)遗策”(《过秦论》);“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③遂:才、于是、就。教材衔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21分。学生若将人名“克用”翻1分。注意:关键词出现错别字,该点不得分。二、主要问题:1、关键词翻译错误或不准。13(1)题中将“自全”翻译成使动用法“使自己保全”,或缺失宾前倒装句式,翻译成“自我保全”“自我保护”,或简单翻译成“自保”。将“执其兵”翻译成“带领/统领/操纵军队”“执意带兵”“拿兵权”等。13(2)题中未补充“百战”前省略的介词或任意翻成“经过/通过/用百次战争”等。将“因”翻译成“因为”“因此”“遵循”“趁机”等。2、句子大意不完整或错误。13(1)题中将“而方求”句翻译成“而庄宗请求他执意出兵”等。13(2)题中不知道“克用”是人名,将其翻译为“能够利用”“攻克凭借”“能够凭借”“克服用”等,或因不懂而直接删去,还有将“晋王克用”翻成“晋王克,利用”“晋朝王克,用”“晋朝王克用”。由此看来,学生明显不熟悉《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内容及背景。3、关键词中出现错别字。如“执撑(掌)兵权”等。三、教学建议:12024年新课标Ⅰ卷中文言文所涉及的“李陵之降”,就关联了《苏武传》《报任安书》的内容及背景。234文言14题一、原题呈现14.史料互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史料相互比对、印)二、参考答案①庄宗听信谗言疏远郭崇韬,让他感到危机,生自保之心;②避祸自保的策略错误:执掌兵权与拥刘氏为后,为自己埋下祸根;③与宦官不合,遭受宦官诬陷谋反,而被杀。三、评分细则①郭崇韬受谗言所累,因为忠诚而被疏远;②生自保之心,执掌兵权却加速祸患到来;③只顾及个人之私而拥立刘氏为后,为自己埋下祸根;④与宦官不合,遭诬陷谋反却不能自辩,最终被杀。细则解读:”
(任答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答案①——答案②“崇韬功高迹危,思为自安计”“而崇韬顾之私,引刘氏以覆其社稷。”——答案③“素与宦者不合”“宦者嫉其能,欲害之”“崇韬不能辩,竟死于军中。”——答案④四、学生问题1、答案过于笼统,未结合人物事例进行具体分析。如:“避患保身的方法没有用对”。234、答题不规范。如不分点或有错字(将“谗”写成“馋”)。五、备考建议分析概括事理和事件的原因题在近几年文言文简答题中所占比重较大,题干往往带有“原因”(2023)这类题重点考察学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件真相和来龙去脉,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的能力。学生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23诗歌16题一、原题呈现16.请结合诗歌内容,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第二联进行简要赏析。(6分)二、审题指导限制词:本诗第二联“似闻谡谡山风响,正想阴阴夏簟寒”。——避免答错联。关键词: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这里需要注意: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抑扬、联想、+分析,即技法+例证+效果。三、参考答案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友人的书信描述,想象自己仿佛身处竹林之中;②巧用叠词:以“谡谡”摹写风声,以“阴阴”表现环境的清凉,生动形象且富音韵美。③多感官结合:耳听风声,身感清凉,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四、评分细则①虚写、想象、联想(1分):诗人通过友人的书信描述,想象自己仿佛身处竹林之中(身临其境等)(1分)。②巧用叠词、叠字、迭字、重言(1分):以“谡谡”摹写风声,以“阴阴”表现环境的清凉,生动形象且富音韵美(节奏感、画面感等)(1分)。③多感官结合(听觉与感觉、听觉与触觉):耳听风声,身感清凉,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画面具体可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1分)。④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分):诗人借山风的声音和夏日竹席的清凉这些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对闲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分)。⑤用典:“谡谡”一词化用了陆机的《感时赋》,其中有“寒冽冽而寖兴,风谡谡而妄作”之句,(1)特别注意:若学生答到“对仗工整”或“对偶”等相关表述,不给分(因为律诗第二三联必然要求对仗)。以上细则中术语(表现手法)11分。若学生术语(表现手法)有错字,则该点(含分析)0分;若学生只谈诗句或句中某些字词,没有相应的效果分析,酌情扣分。阅卷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其他作答情况,我们再具体讨论。五、阅卷情况关于表现手法(以动衬静从学生作答来看将表现手法杂糅于一点,分析混乱,或手法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种在基本分的基础上酌情扣分。将表现手法置于分析中,或者没有明确表现手法,但是表述中又点出了类似表现手法的词,前者增加了误伤的可能性,后者不给分。审题偏差,有少部分同学单纯答成了情感分析题或者作用题,或者完全无表现手法而不知所云。表现手法出现错字,如“感观”“想像”“虑(虚)写”“虚实结和”“对账”“喻情于景”等,这类答案均不给分。技法正确,分析错位。如有学生答到“用典”,但是是在分析最后一联的“山王”典,此类答案不得分。部分答卷在要点(表现手法)下加点或者画线,疑似标记卷,此类答案酌情扣分。部分答卷没有分点,笼统作答;还有部分答案书写甚寝,难以甄别。3.典型问题卷审题偏差第PAGE第10页共19页笼统作答,书写甚寝疑似标记卷答题区间错位多处错字多点杂糅六、教学建议加强规范性训练:一是要明确思考问题的逻辑是先分析再结论,但是答案的逻辑最好是先结论再分析;二是规范圆圈序号表达;三是术语要规范(如“感官”和“多感官”);四是注意排版等。加强读审训练:围绕如何读诗、如何读懂诗歌、如何审题、如何转换问题等微专题,我们还可以大有作为。一轮复习要以读促解,引导学生读懂诗句,大致把握情感,积累鉴赏技巧和术语概念;加强对命题趋势的把握:从近年高考来看,诗歌鉴赏选文有以下特点:(1)语用第18题一、参考答案:①但人们却容易在假期后感到疲惫;②一是兴奋熬夜、作息不规律;③导致入睡困难。(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二、评分细则:(一)第1处(2分)补写内容能准确承接上文提到的春节假期是休息调整的长假,同时合理引出下文关于假期后人更易疲惫的内容,且符合不超过15个字的要求。但假期后不少人却更疲惫但人们春节后常感到疲惫(二)第2处(2分)准确写出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第一个原因是熬夜对作息规律的破坏,表述清晰且符合字数要求。如:一是兴奋熬夜、作息不规律一是熬夜打乱作息规律一是兴奋熬夜,破坏作息规律;(三)第3处(2分)能够准确写出暴饮暴食加重胃负担后导致的结果是入睡困难,符合上下文逻辑且字数合规如:导致入睡困难让人睡不着;从而影响入睡三、学生问题连贯性欠佳:比如在第②处,有的学生只写出“一是熬夜”,没有结合后文提到的“因为兴奋而熬夜”等具体原因进行完整表述。对关键信息把握不足:有些学生没有准确提炼出文段中的关键信息来补写句子。如第③处,文段明确提到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负担进而影响睡眠,导致身体不能充分休息,但部分学生未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补写出的句子如“使身体出现问题”等较为笼统模糊,没有准确针对文段所阐述的睡眠及身体休息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补写。语言规范性问题:少数学生存在错别字、语病等语言规范性问题。例如“但假期后很多人确感觉疲惫”中的“确”应为“却”,这反映出学生在日常语言学习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四、备考建议强化逻辑思维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段的逻辑结构,明确各句子之间的因果、递进、并列等关系,以便在补写句子时能够使所补内容与前后文紧密衔接,逻辑连贯。提高关键信息提取能力:通过专项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快速准确地从文段中提取关键信息,根据这些关键信息来组织语言进行答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语用第19题一、参考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很多人都会精心准备丰富的美食。二、评分细则:
(语序2分、主语一致2分,改对1处得2分,改对2处得4分)①语序不当,“传统中国节日”应改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或者改为“最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2分例1: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很多人都会精心准备丰富的美食。(4分)例2:春节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很多人都会精心准备丰富的美食。(4分)②主语一致,删去“人们”。2分。例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很多人都会精心准备丰富的美食。(4分)如果删去“很多人”,保留“人们”。1分(范围扩大。)例4: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都会精心准备丰富的美食。(3分)三、学生问题语病类型判断失误: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准确判断出句子的语病所在。有些学生误将其判断为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等其他语病类型,导致修改方向完全错误。比如有学生试图给句子添加词语来解决所谓的“成分残缺”问题。四、教学建议强化语病知识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常见六大语病类型的分析,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熟悉各类语病的特点及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对语病的准确判断能力。注重修改技巧训练:除了能判断语病,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修改技巧。指导学生在修改时要综合考虑句子的整体逻辑、原意保持以及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等因素,避免修改不彻底或造成新的语病。语用第20题一、参考答案①强化了韵律感:通过重复的“一家……”结构,让文字描述具有韵律,增强了阅读体验;②增强了画面感:逐一列举店铺类型,让老家旧址临街的场景变得具体而生动,增强了描述的画面感;③升华了情感:详细列举店铺,表现了作者对故居的熟悉与怀念,增强了文本的情感色彩。(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二、评分细则形式上强化了韵律感(内容上:展现生活气息,通过罗列店铺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当地浓厚的生活氛围和烟火气。情感上:,增强了文本的情感色彩。(13分)三、学生问题分析不够全面:多数学生仅能指出一到两种效果,如只提到了列举详细或营造氛围。像这种罗列方式其实还具有增强语言节奏感的效果,以及从侧面体现出家乡旧址规模不小、商业繁荣的特点等,但很多学生未能全面挖掘。缺乏深度解读:大部分学生的分析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层次,未能深入探究这种罗列形式与全文情感表达、主题呈现之间的关系。例如,没有意识到通过详细罗列这些常见的店铺,是在以一种质朴的方式唤起作者对家乡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这说明学生在解读文本时缺乏对文本深层次情感脉络的把握能力。表述不够准确清晰:部分学生虽然能想到一些艺术效果,但相关术语不准确。四、备考建议关注艺术效果分析技巧:教授学生分析艺术效果的具体技巧,如先明确语句的形式特点,再从语言节奏、氛围营造、侧面烘托、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去思考其可能带来的效果,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准确清晰地表述分析结果,避免笼统模糊的表述。语用第22题一、参考答案这座花园没有经过精心的安排和布置,在肥沃的黑色泥土上,杂草肆意蔓延,高大的树木随意长。二、评分细则
(画线处各1分,共4分。若写成4个独立的句子,共给1分)1分。能切分出修饰成分把修饰成分中可以转换成主谓句的转换成主谓句不能转换的保留“在肥沃的黑色泥土上”,“杂草肆意蔓延”,“高大的树木随意地生长。” (各1分)三、学生问题对长句和短句概念不清:部分学生只是在原句上加逗号,但改后还是一个长单句,并未按要求改成几个短句。如,在这座没有精心布置过的花园里,一些肆意蔓延的杂草和一些高大的树木,在肥沃的黑(状语) (主语) (状语)色泥土上,随意地生长着。(状语) (谓语)语序调整不当:比如把原本应该先介绍花园整体情况的内容放到了后面,而先描述了花园里的局部细节,使得句子读起来别扭,不符合正常的表达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句子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增删词语把握不好:少数学生未能很好地把握少量增删词语的要求。有的学生大量增加词语,使改写后的句子变得冗长啰嗦,偏离了题目简洁明了的要求;而有的学生则过度删减词语,导致重要信息丢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四、备考建议1.强化句式变换训练。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长句的结构,找准句子的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按照合理的逻辑关系(如先主后次、先整体后局部等)进行拆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改写方法和技巧。2明确答题要求:在讲解这类题型时,要反复强调题目中关于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等答题要求。作文第23题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主张应站在他人角度/也有人坚持无需刻意如此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总观点】这是一道关于“站在他人角度”与“站在自我角度”看世界的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一、审读写作材料,理解内涵(一)第一句话:“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已成为常态。”——摆出环境背景:全球化所带来的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全球化,就其最初含义来说,指的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的联系不断强化升级的历史变迁过程,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元领域日益走向深度融合与相互依存。“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已成为常态”,意味着“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写作过程中结合这一背景来谈更好。(二)第二句话:摆出现实问题——“面对多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自我”与“他人”的认知之间徘徊。(三)第三句话:提出两种做法——1、一是站在他人角度:“有人主张应站在他人角度看世界,认为这能促进理解与沟通,化解矛盾,达成共识。”这一句话有两层含义: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促进理解与沟通。小到个体,在生活中为处境危急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互相体谅、互相理解的可化解矛盾,达成共识2023年1月15“”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纷争的相处之道。中国文化讲“恕”,“如心,推己及人是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此,于人可以化解矛盾,于国可以达成共识。如张英“六尺巷”的美谈,廉蔺将相和的佳话;如“互利双赢”的社会生存原则,如国与国之间“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道,无不是“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辩证思考】当然,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接受对方的观点或者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基于理解基础上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求同存异,增进合作。人与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追求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但我们需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找到彼此的利益契合点,便可以由此出发构建关系,开展合作。2、也有人坚持无需刻意如此不能“刻意”,即并不是一味地站在对方角度,唯他人马首是瞻,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毫无自己的立场。我们有必要站在自我角度看世界。为此,材料提出了两个理由:站在自我角度:“可以避免在无尽的他人视角中自我内耗”。“自我内耗”即无所适从,徘徊不定,浪费青春,避免成为鲁迅笔下的“孱头”。——最终原因是没有主见,丢失了自信,丧失了思考,丢掉了自己的独立性。站在自我角度:避免“迷失自我”“迷失自我”,即是丧失了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底线,自己的信念。虽然站在对方立场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无原则地妥协和退让。特别是当交往过程中涉及底线问题时,我们不应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有自我的认同和坚守。犹见屈子“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犹念苏武“杖汉节牧羊”,犹闻介甫“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个人层面可谈个人性情、处事原则、道德底线的坚守,文化层面可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挖掘;国家层面可谈中国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辩证思考】当然“站在自我角度”不能自私自利、我行我素、损人利己。“秦爱纷奢,人亦恋其家”,历史的教训一再告诫我们:只顾自我必自毙。【总结】综上,这是一道关于“站在他人角度”与“站在自我角度”看世界的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首先要明确二者的内涵(见以上分析),其次要确定二者的关系。(二)基于内涵,确定立意行文需兼顾两种做法,不能只写一方而置另一方于不顾,要体现思辨。既要站在他人视角,也要坚持自我,寻找二者的平衡。间的对话时,也要有“自我”,决不能以牺牲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侧重谈对自我的认同和坚守,他人视角是获得自我认同的一种途径。46分基准分52分以上的作文最好结合全球化这一背景来谈,论据具有现实性。评分等级一类文:54——60,立意深刻,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证充分,体现思辨,文采斐然,书写工整。(结合全球化这一背景而谈,观点的阐释深刻性和逻辑性兼具)二类文:48——53四类文:36——42,只涉及一个角度,完全未谈另一层面,层次较清晰。五类文:35以下,完全偏题,思想消极。加分项:①观点明确,且分析深刻。②素材新颖,现实性强。③语言简洁有力,颇具文采。④书写特别好,卷面很整洁,标点很规范。其他硬性要求:缺标题,扣2分;131~2分。不足字数:①600—800字,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I分)②400—600字以内,25—35分之间评分。③200—400字,10—25分之间评分。④200字以下,0—10分之间评分。第二部分阅卷报告一、出现的问题1、审题偏差:①完全偏题:如:方圆和谐,斯为美善;小我与大我;个人与整体;并行不悖,携手与共;独立思考,静以自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②有些关联:与“他人”和“自我”有一些关联,但并不是“站在他人角度”与“站在自我角度”看世界。如:自爱与他爱;认识别人与认识自己;运用多视角,打开新格局;上帝视角看问题……③偷换关键词:如:偷换关键词为“换位思考”,“团结合作”,“沟通交流”等,且全文都围绕这些关键词来写。④断章取义,从材料中随意提前一个词语作为作文的核心。如:“拒绝自我内耗”。2、内涵理解有误对此,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建议老师们强化审题训练,教会学生在细读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分清层次,抓出材料的关键词,材料中抓出的关键词即为写作的中心,是不可不可随意代换。如:本次写作审题过程:【总原则】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实操:划分层次,勾画圈点关键字词。【总观点】整体把握:这是一道关于“站在他人角度”与“站在自我角度”看世界的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析内涵】分析材料:材料共三句话,三层含义(具体过程,见上面)。【抓关键】抓关键词:材料的关键词“站在他人角度看世界”与“无需刻意如此”。而“认为这能促进理解与沟通,化解矛盾,达成共识”是在阐释为什么要“站在他人角度看世界”,“以避免在无尽的他人视角中自我内耗,甚至迷失自我。”是在阐释为什么“无需刻意如此(只站在他人角度看世界)”。3、论据严重缺乏对此,解决“素材运用”的问题。(1)素材缺乏,全是道理论证。例一:《论语》有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确,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多从他人的角……坚守自我是一种豁达、通达的体现。俗话说:“行道又如水。”不如水,不能通达。在人际交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活中既要学会换位思考,理性地站在他人角度看世界;更要学会坚守自我,不要过度内耗自己,坚定自己从容前行。换位思考,所谓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换位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有效沟通;而坚守自我,是在交往中坚守自己的原则,有自我意识,不迷失自己,不再处于无尽的他人视角中,积极肯定相信自己,保持积极状态。以上文段出自本次学生作文,该生的文章语言流畅,思路情晰,不足之处就是缺乏素材,论证上面就显得没有力度。优秀示范:站他人之视角看世界,促理解沟通之花结达成共识之果。“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站他人之角度看世界,可开拓视野,汲取智慧,成就共识。揆古,《将相和》的美谈促成正是廉颇能够及时从蔺相如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关系,方知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达强赵之共识。观今,中国在对外合作中能以更多中小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洞察问题,抛出“一带一路”的橄榄枝,以“共建共享”代替“零和博弈”,实现互惠共赢。正是视角的迁易促成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对话,为人类的发展提出了生命力蓬勃而熠熠生辉的新方案。以上文段出自本次优秀作文,该生文笔流畅,博古通今,大量素材信手拈来,论证有气势,有力度。素材积累是语文学科最基本最长久最不可忽视的,素材积累要各方面多角度,还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的督促与检查。4、文体不明确。议论记叙描写抒情轮番上阵,真正的四不像。5、卷面不整洁,书写不规范。部分作文涂改太多,字迹太草。三、优秀示范:1、优秀标题融会他人立场,悦纳个性自我筑自我认知之基,站他人思考之角眼如明镜观他人,心如炬火守自我凝“他人”共识,守“自我”意识坚守自我铸砥柱,悦纳他人增华章既换位以寻共识,亦持己以稳自我2、优秀作文:易位理解擎青天,多元视角滋华盖星燧贸迁,斗转星移,日益强调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正成为各国共识。兼百家视角,集多元世界观与价值观,是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多元共识的不二法门。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洪流之中,无侪当易位理解擎青天,多元视角滋华盖。站他人之视角看世界,促理解沟通之花结达成共识之果。“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站他人之角度看世界,可开拓视野,汲取智慧,成就共识。揆古,《将相和》的美谈促成正是廉颇能够及时从蔺相如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关系,方知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达强赵之共识。观今,中国在对外合作中能以更多中小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洞“一带一路”“共建共享”代替“零和博弈以他人之角度看世界并非一味退让内耗,若为避免内耗迷失,而对多元视角弃如敝履,则得不偿失。历史的洪流中,有烛之武退秦师的智慧光耀千年;有李斯《谏逐客书》的高明论辩;更有魏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邮政快递赔偿标准调整补充协议
- 长期承租设备协议书
- 赡养问题调解协议书
- 隧道支护承包协议书
- 邻居快递赔偿协议书
- 车厢买卖合同协议书
- 酒店双方谅解协议书
- 资产收购居间协议书
- 道路清洗保洁协议书
- 写字楼合同解除协议书
- 西方文明史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 知识星球行业报告
- 【课件】第15课+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光电技术(第5版) 习题解答 王庆有
- 仓库货物先进先出管理培训教程培训课件
- 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
- 家长会课件:初三迎接中考家长会课件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
- TCSAE 97-2019 汽车紧固件锌铝涂层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