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乾县晨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感物兴情”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方式。站在美学的立场,我将之归为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另一种类型是“托物寓情”。“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感发方式,即作家受外在事物的感发产生创作冲动,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自由自然呈现的过程。这种感发方式,不同于“托物寓情”的寄托方式。“托物寓情”是先有情,然后寻求外物去寄托,创作的过程是情感的刻意寄寓过程。“感物兴情”是先感物,后兴情。情感的产生是“物”感发的结果,然后再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说明“感物兴情”是自然、自由的创作过程,是“物”对情感的自然引发。在这种情形下,文学艺术创作完全成为一种自然、自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审美的纯粹性。这个“物”可以是自然景物,也可以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文心雕龙》)这是针对“登高而赋”的辞赋创作行为。这里的“睹物兴情”就是“感物兴情”。“情以物兴”是说情感由“物”感发而产生;“物以情观”是说“物”感发情感之后作家再以情感的态度去重新审视“物”,“物”成为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艺术意境和意象,从而完成了艺术意境和意象的创造。在“感物兴情”的过程中,因为有感而发,语言会更加自然、工巧,而思想情感的表达也会更加明晰、高雅,实现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完美融合。“感物兴情”告诉作家的是,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做到自然、自由地感物。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一个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过程,其最高的境界就是自然、自由,亦即思想情感的呈现是自然的,不存在任何刀斧之痕。这其中暗含着对作家个人的很多要求,如艺术素养、审美修养、思想境界等。作家只有在具备完善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无功利的心态,才能“感物兴情”,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就是说,“感物兴情”并不是无条件的。这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依然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感物兴情”,创作出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很高的文学艺术作品,从而实现艺术与审美的自然、自由。“感物兴情”之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然、自由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审美自律。所谓审美自律就是审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即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感物兴情”可以引发作家无穷无尽的联想,那是神思。“联类不穷”说的就是无穷的神思与丰富的想象。在这种情形下,流连万象,沉吟视听,看到的和听到的,都与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因此,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情感会随着所感之物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所感之物起起伏伏。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声音和色彩“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这正是审美自律。它是以创作的自然、自由为前提的。文学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别,主动就是“感物兴情”;而被动则是“托物寓情”。“感物兴情”的主动性首先源于“物”的主动。在中国古代的观念中,天人合一,天地万物一气贯通。古人不把世界万事万物看作是无生命的、死寂的。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它们不时会撩拨、感发作家,使他们不得不进入创作,成就非凡的艺术。既然这个“物”包含自然之物和社会现实之物,说明任何物都可以引发作家的情感,使之产生创作冲动。最为关键的是,这“物”与作家产生了审美感应。一般来说,大凡能够感发作家的“物”,都应该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多少少给他们留下过一些情感震动的,比如一种自然风物、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事件等。由于它们经常出现在作家的生活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了作家的心灵,突然的一个机缘,与作家产生了感应,引发其创作冲动。当然,这种创作冲动的引发并非无缘无故,一定是作家长期感知的结果。这就要求作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尤其涵养艺术发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寻常之中发现不寻常,看见一般人看不见的东西,以显示创造的价值。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审美自律依然是第一要义。它是作品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保障。文学艺术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通过作家纯正的审美心态实现的。这种纯正的审美心态作为审美自律的表现,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实现文学艺术创作的审美自律,作家除了保持虚静的无功利的心态,更重要的是深入现实、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悉心观察、深入体悟,努力寻求与物心有灵犀的一刹那。在这种情形下,“觉鸟兽虫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感物兴情”,审美自律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感物兴情”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和审美体验范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诚。这是“感物兴情”背后隐含的最可贵的品质。由于作家的创作情感是由“物”自然、自由激发出来的,不是人为推动的,这就铸就了其情感的真诚。也就是说,“感物兴情”在根本上阻断了虚假情感生成的可能性路径,回应了中国传统关于文章写作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态度:“修辞立其诚”“疾虚妄,求实诚”。无论自然、自由还是审美的自律,都有真诚作为依托,它们本身就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思想观念对文学艺术创作具有普遍的意义。即便在当下,其理论价值也是无可置疑的。当今的文学艺术创作存在着很多人们诟病的现象,如一些作家的文学创作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就是对“感物兴情”的背叛。很多作家、艺术家没有去深入现实,悉心体验生活,再加之艺术素养、审美修养欠缺,思想境界不高,无法做到真诚感物。这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摘编自李健《“感物兴情”:创作的自然、自律、真诚》)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文学艺术创作方式,情感是由于“物”的感发而自由自然呈现的。B.“感物兴情”中的“物”可以是自然景物,也可以是现实中的人、事、物,它能够自然引发创作者的情感。C.“物以情观”是说作家先直接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去审视“物”,此时的“物”才完成艺术意境和意象的创造。D.要实现文学艺术创作的审美自律,作家除了保持无功利的心态,更重要的是深入现实、体验生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感物兴情”是自然、自由的创作过程,所以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B.“感物兴情”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是要有无功利的心态,其次是作家必须具备完善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C.“感物兴情”的主动性首先源于“物”的主动,它们不时会撩拨作家,而作家往往是被动感发的。D.“感物兴情”最突出的特征是真诚,因为作家的创作情感是由“物”自然激发的,不是人为推动的。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感物兴情”的一项是()A.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B.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心之忧矣,如匪浣衣。C.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D.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4.文中引用《文心雕龙》“原来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以及《世说新语》“觉鸟兽虫鱼,自来亲人”,分别印证了什么观点?5.原文说:“修辞立其诚”“疾虚妄,求实诚”。然而在当今的文学艺术创作中,依然存在无法真诚感物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建议?(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血脉任林举江南的春风一吹,心便荡漾起来,芳草萋萋,杨柳依依。稳稳坐落于浙江长兴仰峰村的“沈家大院”,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依然保持着它作为一种建筑典范与历史见证的庄重和严谨。几枝杜鹃花从二楼平台的石缝里长了出来,在四月的春风里怒放,鲜红的花朵,宛若记忆缝隙里爆发出的一束激情,如火,如血。这颜色,不由得让人在内心里暗暗追问起它的来处。眼前这个建筑,原属一户沈姓乡绅,建造于百年前,古朴而典雅。重叠的黛瓦、灰白色的石雕门楣、有一点斑驳的白色墙体和黑灰色的大理石墙基,从上到下,找不到哪里与半空中那一片鲜艳的花朵有血脉或逻辑上的联系。在鲜花和泥土之间,实实在在地隔着坚硬厚实的砖石建筑,以及比砖石还难以穿越的悠长岁月。回首院前,标着“粟裕同志骨灰敬撒处”和“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的两块纪念碑映入眼帘,仿佛某种路径的标识,也仿佛时间的入口,将人的思绪引向岁月深处那个弥漫着硝烟和战火的久远年代。1944年,粟裕进驻长兴煤山,领导新四军与日伪军、国民党顽军[注]开展斗争,将当地人民从日寇的长期统治和压迫中解脱出来。在此期间,粟裕依托这块红色根据地,屡出奇兵,不但取得了“杭村战斗”“长兴战役”“周城战役”“青岘岭反顽战斗”“泗安战役”“天目山反顽战役”等一系列重大胜利,而且与当地民众结下了患难与共、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在生命的最后时段,粟裕大将仍念念不忘这片曾为之流血、流泪的热土,留下遗嘱,让后人将自己的骨灰分一份撒在长兴,撒在他曾经运筹帷幄、日夜鏖战的沈家大院。其实,早在粟裕到来之前的1943年,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就已经进驻长兴煤山。这个四十八团,打起仗来异常勇猛,到了长兴之后,专打硬仗,屡建战功。只要与这个团交锋,敌人都会闻风丧胆,“避让三分”。因此,四十八团成了威震四方的“老虎团”,也是粟裕手中一张响当当的王牌。有战争,就会有流血牺牲。血如灵魂或生命的种子,滴洒在那些呼唤自由、和平与尊严的年代。日军扫荡到长兴、溧阳、郎溪交界处,危及隐蔽在树林中的40多位新四军伤员的安全。年仅13岁的卫生队护理员徐昌胜主动请缨,化装成放牛娃下山侦察,不幸被俘。日军说,只要小昌胜说出伤病员藏在什么地方,就会给他“大大的奖赏”。但是,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小昌胜都一言不发。凶残的敌人打掉他的门牙,割下他一只耳朵和舌头,他依然宁死不屈。最后,无计可施的日寇用军刀砍下他的头颅,鲜血飞溅,染红了遍山的野杜鹃。长兴人民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解放事业的贡献,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至今陈列着一根普通的扁担,它的主人是长兴泗安民工曹国胜。当年,新四军在天目山三次反顽,艰苦卓绝。在苏浙军区和边区抗日民主政府的动员下,曹国胜和许多边区民工翻山越岭、肩挑手拉,冒着生命危险为新四军运送粮食和物资。我军三次反顽的胜利,离不开长兴人民的后方支援。曹国胜用过的这条扁担,是千万条扁担的代表,诠释着长兴人民与苏浙军区及抗日民主政府的鱼水深情。对于长兴人民的鱼水之恩,不但老一辈革命家们记得,那些革命家以及先烈们的后代也深深记得。多年之后,很多后来人循着先烈的足迹重返长兴,为长兴人民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些“反哺”行动,曾有人私下探究过初衷。按理说,父辈的牺牲之地本该是他们的伤心地,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地关注该地?是为了怀念?是为了报恩?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大爱情怀?这些说法,似乎都有点儿抽象,但一经他们亲口解释,便让人由衷地信服和感动:“那正是先辈们的心愿啊!”是呀,当初先烈们抛下头颅,不就是为了今天人民的幸福平安吗?洒下热血,不就是为了今天的花开遍地吗?近几年,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多扶贫项目和高科技项目纷纷落户浙江长兴,坦克电池项目、第三代半导体芯片项目、海水淡化反渗透膜项目、抗干扰设备研发项目、彩虹无人机项目等等,像从某个地下暗泉源源不断地涌出来的活水,使得“长三角”地区发展相对较慢的长兴,后来居上,实现了快速腾飞。长兴全县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70多亿元,到2023年突破800亿元,年均增长8.3%。该县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创新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等榜单。按节气,四月的长兴已经进入暮春时节,早开的花草已经先行凋谢,花落处,已有颗颗青果凝结,如珠如玉。仰峰村沈家大院一楼墙顶上的那一片杜鹃依然开得如火如荼。它们很像某种神秘的隐喻,也像某种光明的象征,在幽暗的角落里发出了同时可以照亮人们眼睛和心灵的奇特光芒。现实与历史、色彩与色彩、前因与后果之间的血脉关联,似已清晰可见。空气中,忽然又有芬芳的气息随风弥漫。可是,杜鹃本来是不散发香气的,难道,那些动人心魄的芬芳也是来自岁月深处或我们自己的内心吗?(有删改)【注】顽军: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仍然顽固反共的国民党部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江南的春风一吹······杨柳依依”,写景优美自然,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整散结合,使用叠字,语调铿锵有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音乐美感。B.文中提到的粟裕是革命领袖的代表,四十八团是革命部队的代表,徐昌胜是战士的代表,曹国胜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共同构成了英雄群像。C.揭示“反哺”行动的初衷时,作者连用了几个问句,最终引出答案:初衷就是实现先辈们的心愿-长兴不是伤心地,后人一定要关注它。D.末段说香气“动人心魄”,又特意指出杜鹃本来并不散发香气,且以问句收束全文,是在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过往,挖掘自身的血脉。7.关于“眼前这个建筑”领起的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介绍了沈家大院的历史,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说明,也是在介绍粟裕当年工作的环境。B.“黛”“灰白色”“白色”“黑灰色”等表颜色的词语,突出了沈家大院的建筑古朴典雅的基调。C.找不到这个建筑与开放的花朵在血脉上的联系,是说作者不明白石缝中何以长出杜鹃。D.隔着悠长岁月的说法,将眼前鲜花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8.作者多次写到杜鹃花,有怎样的意图?9.请从传承的角度,分析文章的题目“血脉”有哪几层含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蠡》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三: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者,必无使燕王说鲁人,无使近世慕贤于古,无思越人以救中国溺者。如此,则上下亲,内功立,外名成。(节选自《韩非子·用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今王A不用B久留C而归D之E此自遗F患也G不如以过H法诛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与《陈涉世家》中“陈胜王”的“王”用法相同。B.疾,痛心,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的“疾”意思不同。C.毁,诽谤,成语有“毁家纾难”,其中“毁”字的意思与文中的不同。D.盗跖,泛指坏人,与《窦娥冤》“可怎生糊突了盗跖”中“盗跖”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秦国虽小而目标远大,位置虽偏僻而施政正当,且秦穆公重用贤士,广纳人才,从这些事实来看,秦国统一天下都是可以的。B.韩非主张治国要修明法制,富国强兵,寻求任用贤能之士,重视讲求实效的人,而不能重用一味空谈的损害国家的人。C.秦王看了《孤愤》《五蠹》之后,听说是韩非写的,立即派兵攻打韩国。韩非迫不得已只好请求出使秦国,却未得到秦王的信任。D.韩非认为忠臣献计,一定不要使自己的君主学燕王爱鲁人,不使当代君主去仰慕古代的贤人,不在存亡之际将获救希望寄于他人,如此才能君臣亲密,立功成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2)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14.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反对“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同为客卿,李斯是怎样对待韩非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他的做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咏雪①辛弃疾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②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③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罢官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时。②蔡州捷:用唐将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事。梁苑诗:指文人宴集赏雪赋诗。③“餐毡”句:用苏武牧羊事。羔儿:美酒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的“角”声,与姜夔《扬州慢》“清角吹寒”类似,都有以声衬情的作用。B.第二联“未奏”“且歌”对举,表达了诗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暂且逍遥的豁达。C.尾联由下雪联想到来年农业的丰收,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也丰富了诗人的形象。D.这首诗虽以“咏雪”为题,但不以咏物写景取胜,而是重在山雪生发,言志抒怀。16.“餐毡怀雁使”一句借苏武故事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苏武传》的相关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自屈原开创“香草美人”传统后,“美人”意象被广泛运用,宋代诗文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如《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方看到某剧台词“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一下联想到《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3)2024年是甲辰龙年,龙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许多古诗词中都写到了龙的形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有这样两类气质常为人们所称道:一种是书卷气,(甲)。读书涵养的是“书卷气”,行路涵养的是“烟火气”,(乙),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书卷气”与“烟火气”的有机结合,是读书的至高境界,也会让人具有“高尚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不是“宅”习“暮”气,更不是穷酸腐气,而是学识涵养、理论功底的外显。保持学习习惯,善于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不仅能增强思辨能力,廓清思想迷雾,还能陶冶心性和情操。身上有烟火气,也尤为难得。烟火气绝不是江湖气,更不是市侩气,而是一种群众工作能力。从风吹日晒的“健康黑”到挽起裤脚两脚泥的“尘土色”,从A的号召力到定分止争的公信力,都是烟火气的生动体现。富有书卷气,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推动改革创新;拥有烟火气,擅长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丙),还能有机结合,B。胸中纵有万卷,①也要付诸于实践,②多到田间地头察民情、找灵感,③切实解决学与做相脱节、知与行相脱离的问题。④以烟火气托举书卷气,⑤有助于避免师心自用的书生气,⑥以书卷气滋养烟火气,⑦可以解决胸无点墨的无力感。感悟理论创新涵养书卷气,投身实践创新增进烟火气,努力成为理论“多面手”、实践“百事通”,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仿照下面的示例以“高尚气”为对象另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烟火气绝不是江湖气,更不是市侩气,而是一种群众工作能力。2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及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意在劝告人们远离危险之地。而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道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前往。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C(文中,“物以情观”是说“物”感发情感之后作家再以情感的态度去重新审视“物”,这里面有两个过程,首先要“物”感发情感,而后再以情感的态度去重新审视“物”,并非用直接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去审视)2.D(A项,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原文说的是“作家只有在具备完善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无功利的心态,才能‘感物兴情’”,并无主次之分;C项,“作家往往是被动感发的”说法错误,文中提及“作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这强调了作家的主动性)3.B(B项先情后物,属于“托物寓情”)4.①引用《文心雕龙》中以登高而“睹物兴情”,表明“感物兴情”是情感由“物”感发而生,凸显“感物兴情”与“物以情观”的区别,前者情由“物”生,后者先有感再审视物。②引用《世说新语》是为了表明作家深入体察生活,与万物心有灵犀,从而发生“感物兴情”,实现审美自律。(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5.①要深入现实,体验生活,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尤其要涵养艺术发现的能力;②要以真诚为依托,保持无功利的心态,追求自然、自由的审美自律和审美境界;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审美修养和思想境界。(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A项错在“语调铿锵有力”,首段的语言虽然整散结合,但语调并不铿锵有力。C项错在“初衷就是实现先辈们的心愿——长兴不是伤心地,后人一定要关注它”,先辈们的初衷是让长兴的人民幸福平安。D项错在“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过往,挖掘自身的血脉”,末段是在引导读者思考香气来源,进而理解上文所说的血脉关联)7.C(错在“是说作者不明白石缝中何以长出杜鹃”。“找不到哪里与半空中那一片鲜艳的花朵有血脉或逻辑上的联系”意在引发读者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8.①赋予其象征意义,从而感染读者。杜鹃花鲜红的颜色,让人联想到革命者的流血牺牲,是革命者奋斗激情的隐喻,是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象征。②在结构上具有照应作用。开头部分“让人在内心里暗暗追问起它的来处”引出下文,中间部分提及徐吕胜“鲜血飞溅,染红了遍山的野杜鹃”,结尾部分写“杜鹃依然开得如火如荼”,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9.①一脉相承的血统。它表明了革命家以及先烈们与其后代的承续关系。②继承的奋斗事业。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人民的幸福平安而努力奋斗,他们的后代也努力推动长兴发展。③传承的革命精神。先辈们不怕牺牲,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后人继承了这种精神,依然为了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0.BEG(“今王不用”是主谓结构,意思是“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句意完整,所以应在B处断开;“久留而归之”意思是“(让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而”表顺承,C处不能断开,“归之”是动宾结构,应在宾语“之”后,即E处断开;“遗患”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也”是句末语气词,是断句的标志,所以应在G处断开)11.B(B项,“意思不同”错误。《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的“疾”也是“痛心”的意思,两句中“疾”字的意思相同)12.C(C项,“韩非迫不得已只好请求出使秦国”错误。根据“乃遣非使秦”可知,是韩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并非他自己请求出使)13.(1)把他从监狱中解救出来并举用他,和他交谈了三天后,把掌政大权交给了他。(译出大意给1分;“起”“累细”“授之以政”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用存在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作危险。(译出大意给1分;“隙穴”“事”“独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①李斯与韩非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韩非,对他怀有嫉妒之心,并在秦王面前诋毁他。②李斯诋毁韩非最终会助韩而不助秦,认为韩非为客不忠,建议秦王处死韩非,不留遗患,并最终毒死韩非。③李斯和韩非同为客卿,李斯为自己能留在秦国而上《谏逐客书》,却谋害韩非。(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是三十岁。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当政时),秦国国土面积小又地处偏僻,他能够称霸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这个国家虽然小,志向却很远大;位置虽然偏僻,施行政令却很公正。(秦穆公)亲自任用用五张黑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封他为大夫,把他从监狱中解救出来并举用他,和他交谈了三天后,把掌政大权交给了他。从这些事情来看,(秦穆公)即使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称霸诸侯还算成就小了呢!”景公听了很高兴。材料二: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的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谈论,却擅长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韩非看到韩国逐渐衰弱,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韩非痛心(韩王)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致力于富国强兵、寻求任用贤能之士,反而任用轻浮淫佚的损害国家的人,并且让他们的地位在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之上。(他)认为儒生舞文弄墨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任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观察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因此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多万字的著作。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五蠹》这些书,说:“唉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撰写的书。”秦王因此立即攻打韩国。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危急,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他,还没有相信并任用他。李斯、姚贾嫉妒他,(在秦王面前)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现在大王想要吞并各国,韩非终究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让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啊。不如用罪名依法处死他。”秦王认为他们说的对,就将韩非交付法官审讯、惩治。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为自己辩解,没能见到(秦王)。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材料三: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政令;赏罚分明,那么贤人、坏人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分明了。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燕国人被憎恨,就不能尽力来谋求功劳;鲁国人被喜爱,却不能冒着死罪去亲近他国君主。如果这样,臣子就有了隐患,君主就会陷入孤立状态。用存在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作危险。在当今社会中,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综合技能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师范学院《内科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网络营销与跨境电商考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2024-2025学年初三5月综合练习(二模)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咸阳启迪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普通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交通运输工程2025年相关知识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统计软件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学院《定向钻进与非开挖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拼多多电商AI客服机器人研发、培训及售后服务协议
- 赌博酒驾警示教育
- 产业园物业管理实施方案
- 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三-国开-参考资料
- 梁晓声母亲测试题及答案
- 企业会计人员劳动合同模板2025
- 浙江省肿瘤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环保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报告表
- 敬老院安全培训课件
- 《加拉帕戈斯群岛》课件
- 社区老旧小区外墙翻新脚手架方案
- 2025年医院消化内科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