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固废年再生利用3000吨一般固废活性炭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_第1页
中天固废年再生利用3000吨一般固废活性炭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_第2页
中天固废年再生利用3000吨一般固废活性炭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_第3页
中天固废年再生利用3000吨一般固废活性炭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_第4页
中天固废年再生利用3000吨一般固废活性炭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名称中天固废年再生利用3000吨一般固废活性炭项目项目代码2406-320214-89-05-799676建设单位联系人孙XX联系方式151XXXX6120建设地点 江苏省(自治区)无锡市新吴县(区)鸿山乡(街道)鸿山路66号(具体地址)地理坐标(120度30分4.932秒,31度28分30.781秒)国民经济行业类别N7723固体废物治理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四十七、生态保护和环境体废物(含污水处理污泥)、建筑施工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的“其他”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新吴区行政审批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锡新行审投备〔2024〕591号总投资(万元)200环保投资(万元)5环保投资占比(%)4施工工期是否开工建设0(不新增用地)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规划名称:《市政府关于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总体规划(2015-2030)》审批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审批文件及文号:《市政府关于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鸿山街道梅村街道总体规划(2015-2030)》(锡政复〔2017〕21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规划环评名称:《无锡市新区鸿山镇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机关:无锡市新区规划建设环保局规划意见及文号:《关于对无锡市新区鸿山镇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的批复意见》(锡新管建发〔2008〕100号)跟踪评价环评名称:《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审查机关: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审查文件及文号:《关于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的审查意见》锡新环委办发〔2017〕13号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1、与规划相符性分析《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总体规划(2015-2030)》于2017年5月4日获得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复(锡政复〔2017〕21号),规划中鸿山街道的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一环两廊”的全域生态骨架,“一带一轴”的区域发展廊道和“一核七片”的城乡功能布局。“一环”为市际和主城区隔离绿环形成的生态外环;“两廊”为沪宁高速生态廊道和通锡高速生态廊道。“一带”指沿伯渎港的城镇发展带,西连清名桥古运河,东接望虞河,东西向穿越鸿山街道的重要功能区域,沿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新吴区北部重要的滨水生态景观文化带;“一轴”指飞凤路生态休闲景观轴,是统筹对外区域协调,构筑生态文化走廊,借力发展休闲旅游业,集聚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轴线。“一核”指休闲旅游服务核,位于伯渎港城镇发展带和飞凤路休闲景观轴的交汇处,承担无锡东部旅游服务配套中心的职能;“七片”指鸿山综合发展片区、鸿梅综合发展片区、临空物流与制造发展片区、健康休闲发展片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片区、生态观光农业片区和都市休闲农业片区。相符性分析:无锡中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位于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鸿山路66号,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工业废水(液)、电子废物、废活性炭、废桶、废树脂处置利用等工业活动,根据《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总体规划[2015-2030]》可知,项目所在地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现有项目选址符合同期规划要求。本项目属于N7723固体废物治理,利用现有危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及辅助设施再生利用3000吨一般固废活性炭,主要解决区域普废活性炭的处置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总体规划(2015-2030)》的要求。2、与规划环评相符性分析《无锡市新区鸿山镇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8年6月13日通过无锡市新区规划建设环保局审批(锡新管建发〔2008〕100号)。本项目与规划环评相符性分析见表1-1。表1-1与园区规划环评相符性分析一览表要点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优化区内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合理规划工业集中体布快实施居迁进一步优化工业集中划布局加强环评批复要求执行情况相符性符合符合符合符合推行循环经济理念和清洁生产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按照ISO14000标准体系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努力将工业集中区建成生态型工业园区。鼓励与扶持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副产品与能源梯级利用,使废弃物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企业已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作,并按照ISO14000标准体系建立环境管理体严格按照报告书提出的“集中区项目准入条件及类型”控制入区项目,不符合入区条件的项目禁止引进入区。所有项目必须符合《苏南地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的通知》及《太湖流域水污染“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区内禁止新建农药、染料、医药原药及中间体项目。所有入区企业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并充分征求附近居民意见,不得建设有噪声扰民和废气污染的企业,未通过环评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本项目符合集中区项目准入条件及类型,符合《苏南地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的通知》及《太湖流域水污染“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本项目属于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不属于新建农药、染料、医药原药及中间体项目。现有项目已完成验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项目周边200m内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不属于噪声扰民、废气污染物企业。废气排放量大的企业须布置在远离城区的下风向,把工业项目可能对居民产生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的程度,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在环评阶段须充分征求附近居民意见,避免噪声和废气扰民。制定科学的搬迁方案,区内现有分散居民点须分批及时搬迁,已批准建设的入区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必须立即搬迁,确保居民生活质量不下降。本项目受理前、受理阶段以及拟批准阶段均进行相关公示,本项目噪声、废气排放均可达标,不涉及噪声和废气扰民。经现场踏勘可知,项目已设置的卫生防护距离内没有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集中区生态环境建设针对现有项目废气、废水、噪声均达标排放。本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集中区生态环境建设针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落实重点污染源综合整治方案,对现有废气、废水不能稳定达排放的企业须实施限期整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企业,应责令其停止生产或关闭。项目采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设备,并配套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废气、废水稳定达标排放。符合加快实施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实行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理。集中区应“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中水回用”的要求规划建设区内截污管网和中水回用管网,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入区企业废水应经预处理达接管标准后接入梅村或硕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得自设排水口(含重金属废水除外);区内清下水应尽可能用作地面冲洗水、道路喷洒、绿化等。加快供热管网建设进度,确保对入区企业的集中供热。确因工艺需要建设的加热设备必须使用天然气、轻质柴油、电等清洁能源。入区企业生产废气须经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同时须严格控制盒减少各类废气无组织排放。锅炉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Ⅱ时段标准,生产工艺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窑炉废气执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废气执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二级标准。本项目不新增废水,现有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排放口进入周边水体,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接管硕放水处理厂。本项目生产废气经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通过采取密闭收集、管道运输等措施,减少各类废气无组织排放。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符合国家《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集中区应建立统一的固废(特别是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的运营管理体系,鼓励工业固体废物在区内综合利用。区内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要符合国家《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防止二次污染。加强环境风险制定完善故应急预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工业集中区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制订危险化学品的登记管理制度,在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中须制定并落实严格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区内各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周边须设置物料泄漏应急截流沟,防止泄漏物料进入环境,并储备事故应急设备物资。定期组织实战演练,确保工业园区环境安全。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须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污水池,严禁污水超标排放。现有项目已按规定编制了突发环境应急预案,落实应急物资。本项目建成后落实应急预案编制,定期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演练。本项目不新增废水排放,现有项目已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污水池。符合集中区内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落实无锡市新区“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园区污染物总量指标纳入无锡新区总量指标内,其中水污染物总量指标纳入梅村和硕放污水处理厂指标计划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在无锡市友联热电有限公司指标计划内平衡。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总量可根据环境要求和入区企业实际清况,由负责建设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批。本项目不新增废水排放,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可在新吴区内平衡。符合《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于2017年12月26日取得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审查意见,审查意见文号:锡新环委办发〔2017〕13号。规划范围:鸿山街道工业集中区由鸿山镇机光电工业区、空港物流园、鸿山镇工业配套区和七房桥工业园组成。机光电工业园北至伯渎港,南至和鸿路,东至鸿山中路,西至鸿山镇镇界,规划面积4.516km2;空港物流园区东至沪宁高速公路,西至鸿山镇镇界,南至环鸿南路,北至锡宅路,规划面积5.406km2;镇工业配套区由锦鸿路、鸿源路、镇鸿路、环鸿南路以及沪宁高速公路围成区域(不包括无锡新区化工集中区用地),规划面积2.256km2;七房桥工业园位于环鸿东路和锡甘路交叉口旁,规划面积0.594km2。用地布局:规划总用地面积12.772km2,其中工业用地7.7617km2、居住用地0.2582km2、商业金融用地0.0808km2、公共设施用地0.6305km2、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6097km2、绿地与广场用地1.4834km2、水域0.6967km2、生态农业用地0.251km2。产业定位:主要发展机械、塑胶制品、铝制品等支柱产业,印刷、电子、汽车零部件制造作为辅助产业。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排水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七房桥工业园、机光电工业园和镇工业配套区的污水接入梅村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空港物流园的污水接入硕放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集中区内无热电厂或其他热源点,蒸汽规划由区外的无锡友联热电有限公司供应;区内自备锅炉和导热油炉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妥善处理。本项目与规划环评相符性分析见表1-2。表1-2与园区跟踪影响评价及审查意见的相符性分析一览表规划环评要求建设项目情况相符性集中区重点发展机械、塑胶制品、业结构调整知道目录(2011版)》(2013年修正)、《天湖流域管理条例》、《江苏省太湖石污染防治条例》等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和集中区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的要求;集中区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可按照国家、江苏省和无锡市最新的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对产业发展按清单进行动态更新。对于区内现有的不符合产业定位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应加强日常环境管理监督,确保企业符合国家、江苏省、无锡市的环境保护要求,并按照相关产业推迟政策实施搬迁转移。本项目属于N7723固体废物治理,且中天固废公司属于该规划颁布前入驻的企业,跟踪评价报告中列出的不合符产业定位的企业为7家化工企业(无锡市海轮涂料有限公司、无锡市圣马气体有限公司、无锡市万利涂料设备有限公司、无锡市锡光机械密封件厂、无锡市和合电器配件厂、无锡市多伦多电器密封件厂和无锡市神龙有机硅有限公司中天固废公司不在不符合产业定位的名单内,符合集中区产业定位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相符加强对集中区内现有工艺废气排放企业的管理,确保工艺废气均通过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对新入区的中天固废公司属于现有企业,不属于新入区的企业,根据企业自行监测情况,现有项相符排放大气污染物为主的企业应合理布局,并确保各类废气达标排放;对于排放有机废气的企业,应采取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废气的收集率不低于90%,并配套设置废气的回收/净化装置,净化效率不低于90%。目废气均能够达标排放,企业应不断加强工艺废气的管理要求,确保稳定达标排放。集中区内各企业应从源头控制实现废物减量化,一般工业固废分类收集,以便综合利用;危险废物须规范设置暂存场所,并委托有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后统一处置。本项目一般工业固废分类收集后委托相关单位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规范设置危废仓库暂存,并委托有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后统一处置。相符集中区内各企业应规范编制应急预案,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制度;应充分考虑事故废水的风险防范措施,设置的事故池须满足事故废水收集处理要求,防止事故排水对区域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建设单位将根据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制定演练制度。相符集中区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在接管的污水处理厂指标内平衡,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在供热的电厂指标内平衡,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在新吴区范围内平衡。本项目不新增废水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在新吴区范围内平衡。相符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相关要求。故本项目与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相符。其他符合性分析1、三线一单(1)生态红线根据《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号)、《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号),本项目距离最近的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无锡梁鸿国家湿地公园约3.472km。本项目不在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范围内,满足上述规划。(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2023年度无锡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3年无锡市区臭氧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表1中二级标准要求,因此判定为不达标区。根据《无锡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8-2025年)》,环境空气质量在2025年实现全面达标;根据江苏国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编号:GS2204001020P1),监测期间,地表水监测纳污河流走马塘监测断面监测因子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昼间和夜间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新吴区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三级(一般)水平。本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的相关要(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主要从事一般固废活性炭的再生利用,原料利用上游企业产生的一般固废活性炭,所占用土地为工业用地。本项目使用的资源和能源主要为水、电能,用水由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网供给,用电由市政供电系统供电,能满足本项目资源能源使用需求。且本项目资源能源消耗量低,不会超过区域资源利用上线。(4)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根据《无锡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结合区域发展格局、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目标要求,划定三类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实施分类管控。本项目位于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鸿山路66号,环境管控单元为新吴区鸿山街道工业集中区,属于重点管控单元。根据《无锡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中“附件5”,本项目与所在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见表1-3。表1-3项目与鸿山街道工业集中区准入清单相符性分析环境管控单元名称类型无锡市新吴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相符性分析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工业集中区园区空间布局约束(1)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除外。资源性(“两高一资”)项目。(3)限制高毒农药项目。镉、砷五类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5)禁止新增化工企业项目(除化工重点监测点和提升安全、环保、节能水平及油品质量升级、结构调整以外的改扩建项目);现有化工企业只允许在原有生产产品种类、产能规模、排放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进行安全隐患改造、节能环保设施改造和智能化提升改造,现有化工企业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的要求进行整治。(6)禁止新建、扩建燃烧原(散)煤、重油、渣油、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或者直接燃用各种可燃废物的设施和装置。(7)禁止引进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版)》中的限制和淘汰类项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2013年修正)中的限制和淘汰类项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中的限制和禁止类项目、《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试行)》中的禁止和淘汰类项目、《无锡本项目行业类别为N7723固体属于禁止类生产废水排涉及铅、汞、类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污染燃料或者直接燃用各种可燃废物的设施和已按要求落实排放总量。相符。(2015年本)》中的禁止类项(8)禁止引进不符合园区规划产业定位、不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9)禁止引进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未落实的项目。(10)禁止引进国家、江苏省、无锡市明确规定不得审批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管控(1)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2)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得突破环评报告及批复的总量。本项目已按要求落实排环境风险防控集中区内各企业应规范编制应急预案,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制度;应充分考虑事故废水的风险防范措施,设置的事故池须满足事故废水收集处理要求,防止事故排水对区域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厂区内已编建立应急演足废水收集要求的事故池。相符。资源开发效率要求严),具体包括:1、除单台出力大于等于20蒸吨/小时锅炉以外燃用的煤炭及其制品。2、石油焦、油页岩、原油、重油、渣油、煤焦油。本项目依托现有项目燃炭及其制品、料。相符。由上表可见,本项目符合《无锡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中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工业集中区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综上,本项目符合“三线一单”要求。2、与《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订本)的相符性分析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订本)第四十三条规定一、二、三级保护区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改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氮、磷等污染水体的企业和项目,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和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除外二)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放或者倾倒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渣废液、含放射性品三)向水体排废渣废液、含病原体污水、—10—工业废渣以及其他废弃物四)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车辆、船舶和容器等五)使用农药等有毒物毒杀水生生物六)向水体直接排放人畜粪便、倾倒垃圾七)围湖造田八)违法开山采石或者破坏林木、制备、水生生物的活动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对照分析结果:本项目位于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鸿山路66号,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21号),项目所在地属于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本项目行业类别为N7723固体废物治理,不属于禁止的行业;本项目不涉及新增废水排放;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固废均妥善处理不外排。综上,本项目不涉及上述禁止行为,故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要求。3、与《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相符性分析根据《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第三十条:太湖岸线内和岸线周边5000米范围内,淀山湖岸线内和岸线周边2000米范围内,太浦河、新孟河、望虞河岸线内和岸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其他主要入太湖河道自河口上溯至1万米河道岸线内及其岸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一)设置剧毒物质、危险化学品的贮存、输送设施和废物回收场、垃圾场二)设置水上餐饮经营设施三)新建、扩建高尔夫球场四)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五)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对照分析结果:本项目项目属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及综合利用,行业类别为N7723固体废物治理。经查阅,距离本项目最近入太湖河道为1.3km处的望虞河,不属于望虞河岸线内和岸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不属于划定禁止设置废物回收场所的范围内。本项目不新增废水排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规定。4、与《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相符性5.2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产物同时满足下述条件的,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按照相应的产品管理(按照5.1条进行利用或处置的除外):a)符合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被替代原料生产的产品质量标b)符合相关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包括该—11—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限值和该产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限值;当没有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时,该产物中所含有害成分含量不高于利用被替代原料生产的产品中的有害成分含量,并且在该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高于利用所替代原料生产产品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当没有被替代原料时,不考虑该条件;c)有稳定、合理的市场需求。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产物满足《工业水处理用活性炭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案》(LY/T3279-2021)及《工业有机废气净化用活性炭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标准,故本项目产品可不作为固体废弃物管理,需按照相应的产品管理。综上,本项目产品的判断符合《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中相关要求。5、《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导则》(HJ1091-2020)相符性分析对照《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导则》(HJ1091-2020),项目符合其规范要求,具体相符性见下表。表1-4与《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导则》相符性分析序号要求相符性分析1234总体要求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应遵循环境安全优先的原则,保证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全过程的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本项目遵循环境安全优先的原则,废气、噪声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固废均合理处置,可保证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全过程的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相符进行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技术选择时,应在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规及行业的产业政策要求。本项目属于改建项目,已良好运营多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工艺来源资料,各项处理工艺技术较为成熟,符合相关法规及行业的产业政策要求,相符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建设项目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保护规划和当地的城乡总体规划本项目位于鸿山工业集中区,项目所在地为工业用地,选址符合区域性保护规划和当地的城乡总体规划,相符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应遵本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运行也将遵守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的规定,同时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相符—12—守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的规定,同时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计划、环境保护责任、排污许可、监测、信息公开、环境应急预案和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等制度5应对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各技术环节的环境污染因子进行识别,采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配备污染物监测设备设施,避免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妥善处置产生的废物。本项目已对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各技术环节的环境污染因子进行识别。本项目废气处理后达标排放。本项目不新增废水排放。相符6固体废物再生利用过程产生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与排污许可要求。本项目废气达标排放;本项目主体设备依托现有,不新增员工,不新增废水排放;本项目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零排放。相符7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产物作为产品的,应符合GB34330中要求的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与国家相关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包括该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特征污染物含量标准和该产物中特征污染物的含量标准。当没有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时,应以再生利用的固体废物中的特征污染物为评价对象,综合考虑其在固体废物再生利用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再生利用产物的用途进行环境本项目产生的活性炭满足《工业水处理用活性炭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案》(LY/T3279-2021)及《工业有机废气净化用活性炭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LY/T3284-2021)。企业拟在试生产阶段开展产品质量检测认定和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检测,若不能达标进行环境风险定性及定量评价并且定向利用。相符。—13—风险定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来识别该产物中的有害成分。根据定性评价结果开展产物的环境风险定量评价。环境风险定量评价的主要步骤应包括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建立评价场景、构建污染物释放模型、构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模型、影响评估等。对于无法明确产品用途时,应根据最不利暴露条件开展环境风险评价。8一般规定产生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区应采取除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收集措施。扬尘点应设置吸尘罩和收尘设备,有毒有害气体逸散区应设置吸附(吸收)转化装置,保证作业区粉尘、有害气体浓度满足GBZ2.1的要求。本项目筛分和装袋工序产生粉尘,筛分过程产生的粉尘采用设备自带的集尘器收集防治粉尘逸散。粉状活性碳直更换包装袋过程产生的粉尘采用设备自带的集尘器收集,防止粉尘逸散。相符。9产生的冷凝液、浓缩液、渗滤液等废液应进行有效收集后集中处理。处水应优先考虑循环利用;排放时应满足特定行业排放(控制)标准的要求;没有特定行业污染排放(控制)标准的要求,特征污染物排放(控制)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厂内现有项目产生的馏分水及冷却塔排水集中收集、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回用。相符应防止噪声污染。设备运转时厂界噪声应符合GB12348的要求,作业车间噪声应符合GBZ2.2的要求。本项目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措施,设备合理布局,可达到《工业企业GB12348-2008中厂界外3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的要求。相符危险废物的贮存、包装、处置等应符合本项目危险废物的贮存、包装、处置等均符合GB18597、HJ2042等危险废—14—GB18597、HJ2042等危险废物专用标准的要求。物专用标准的要求。废油类等固体废物应按照其管理属性分别处置。不能自行综合或处置的,应交给有相应资质和处理能力的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或处置。本项目中产生的次生危废均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利用。相符干燥技术要求应根据固体废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它性质,结合干燥技术的适用性合理选择干燥技术。溶液、悬浮液或泥浆状废物的干燥宜选择喷雾干燥技术;无凝聚作用的散粒状废物的干燥宜选择流化床干燥技术;粉粒状废物的干燥宜选择气流干燥技术;粒状或小块状废物的干燥宜选择回转圆筒干燥技术;少量热敏性、易氧化废物的干燥宜选择厢式干燥技术。本项目干燥物体为活性炭,为粒状或小块状废物,采用干燥技术为回转圆筒干燥技术。相符应在干燥前明确固体废物的理化特性,以确定干燥介质的种类、干燥方法和干燥设备具体包括:(1)物理性质。如主要组成、含水率、比热容、热导率等;液态废物还应明确浓度、粘度及表面张力等;(2)化学性质。如热敏性、毒性、可燃性、氧化性、酸碱度、摩(3)其他性质。如宫糊状废物的粘附性、触变性等。本项目固废活性炭入厂前实行先取样分析,确定处置方案再签订处置合同,针对一般固废活性炭执行相应处置标准操作流程,保证处置效果,并对每批运回待处置的活性炭进行针对性的有下列任一种情况活性炭再生装置及尾气处理设施均—15—时,应选择闭路循环式干燥设备及废气处理设施,避免气体和颗粒状物质逸出造成大气污染。包括但不限于:(1)固体废物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类物质;(2)固体废物中含有有毒有害固体粉粒状物质;(3)固体废物中含有恶臭类物质;(4)固体废物干燥过程产生的粉尘在空气中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5)固体废物干燥过程中与氧接触易发生氧化反应的。为密闭体系负压运行,不会导致气体和颗粒状物质逸出造成大气污染。相符喷雾干燥系统配备的风机及各类泵,应采取有效减振措施。本项目干燥系统配备的风机及各类泵配套有效的减振措施,防治噪声污染。干燥设备应按要求定期停机,排空并清理设备内残余物。操作人员会清理清扫料仓,将所有物料全部进入转窑,料仓清空后再生设备会持续高温2小时,保证所有在转窑内的物料均能够经过干燥、炭化、活化工艺过程,确保危废活性炭的再生效果。待所有物料进入出料装置后会持续运行出料装置3个小时,确保再生后的活性炭全部输出设备热解技术热解设备应配备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操作过程应防止裂解气体外泄,热解设备和烟气管道应采取绝热措施。活性炭转窑及废气处理设施均采用PLC控制,设有热电偶,通过温度控制设备运行。整个体系为负压运行,不会导致气体外泄。转窑和废气管道均采用保温棉保温隔热。相符在启动热解炉时,应先将炉内温度升至热解炉设计温度后才能投入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投入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额定热解处理量。在关闭热解炉时,停止投入固体废物后,应立即启动助燃系统,以保活性炭再生设备投料前优先升温至再生温度,然后开始投料,防止活性炭干燥裂解不彻底。废活性炭停止投料后会持续高温运行2小时,确保转窑内的活性炭全部经过高温炭化、活化。整套设备采用PLC控制,设备设有多个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备,一旦除尘器负压异常会立即停止运行。相符—16—2021证炉内固体废物裂解完全。热解炉运行时应减少停机或启动次数。活性炭再生产生的废气直接进入废气炉高温燃烧处理后经急冷+碱喷淋处理后排放。相符活性炭再生产生的废气直接进入废气炉高温燃烧处理后经急冷+碱喷淋处理后排放。相符活性炭再生工艺不涉及热解产生炭黑或底渣。本项目为普废活性炭非危险废物,所以不涉及。另外,危险废物再生利用过程产生的产品严格按照采样监测规范进行,在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许可条件中已明确。相符固体废物热解作业应实时监测除尘器的运行状态,排放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停炉进行处理。固体废物热解产生的气体应优先循环利用作为热解的燃料,不能回收利用的应焚烧处理后排放。固体废物热解产生的炭黑和底渣,应采取分离、造粒等方法综合利用,分离、造粒过程应采取设备密闭和水法造粒等措施以防止炭黑粉尘散逸。对不回收利用的残余物的处置应符合本标准第5.1.9条的要求。监测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企业应定期对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产品进行采样监测,监测频次应满足以下要求:(1)当首次再生利用某种危险废物时,针对再生利用产品中的特征污染物监测频次不低于每天1次;连续一周监测结果均不超出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时,在该危险废物来源及投加量稳定的前提下,频次可减为每周1次;连续两个月监测结果均不超出环境风险评价结果—17—次;若在此期间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或危险废物来源发生变化或再生利用中断超过半年以上,则监测频次依次重复。(2)当首次再生利用除危险废物外的某种固体废物时,针对再生利用产品中的特征污染物监测频次不低于每周3次;连续二周监测结果均不超出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时,在该废物来源及投加量稳定的前提下,频次可减为每月1次;连续三个月监测结果均不超出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时,频次可减为每年1次;若在此期间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或固体废物来源发生变化或再生利用中断超过半年以上,则监测频次重新调整为不低于每周3次,依次重复。22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企业应在固体废物再生利用过程中,按照相关要求,定期对场所和设施周边的大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进行采样监测,以判断固体废物再生利用过程是否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排污许可证申领过程已按要求制定了废气、废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监测方案,在生产运营过程严格按照排污许可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展自行监测,监测结果已公示在公司网站上。相符6、与《关于在环评审批阶段开展“源头管控行动”的工作意见》锡环办〔2021〕142号相符性分析表1-5与《关于在环评审批阶段开展“源头管控行动”的工作意见》(锡环办〔2021〕142号)相符性分析一览表类型要求本项目相符性分—18—生产工艺、装备、原料、环境四替代用国际国内先进工艺、装备、低挥发水性溶剂等环境友好型原材料、先进高效的污染治理设施替代传统工艺、普通装备、高挥发性原料、落后的污染治理设施,从场址选取、厂区布局、厂房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求,从源头控制无组织排放、初期雨水收集、环境风险防范等问题。生产工艺选用的各种涂料、厂房建筑用涂料、工业设备防护涂料等,除有特殊要求外,必须选用符合《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GB/T38597-2020)标准的产品。对钢铁、有色、建材界定)要严格环境准入,满足总量控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规划环评及行业建设环境准入条件。本项目位于鸿山工业集中区,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周边卫生防护距离内无环境保护敏感目标,选址合理,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厂区合理布局,设备合理布局,设备选用先进设备,机械化程度较高;本项目不涉及高挥发原料;本项目不属于“两高”项目。相符。生产过程中水回用、物料回收强化项目的节水设计,提高项目中水回用率,新建、改建项目的中水回用水平必须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氮的生产废水。用水量较大的印染、电子等行业必须大幅提高中水回用率。冷却水强排水、反渗透(RO)尾水等“清净下水”必须按照生产废水接管,不得接入雨水口排放。强化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回收利用,鼓励有条件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吸收等技术实现物料回用,强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配套的回收利用设施必须达到主生产装置同样的设计水平和环保要求,提升回收效率,需外送利用处置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在本市应具有稳定可靠的承接单位。本项目不新增废委托处置的固体废物有相应的承接单位。相符。治污设施提高标准、提高效率项目审批阶段必须征求水、气、固体等要素部门意见,审核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已达到目前上级要求的最先进水平,未达最严标准、最新要求的一律不得审批。要按照所属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要求,选择采用可行性技术,提高治污设施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未采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的项目不予受理;鼓励采用具备应用案例或中试数据等条件的新型污染防治技术。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项目,必须严格落实国家《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对挥本项目不新增废水排放;废气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可行,经废气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固废均得到安全有效处置;本项目不新建天然气锅炉。相符。—19—发性有机物要有效收集、提高效率,鼓励采用吸附、吸收、生物净化、催化燃烧、蓄热燃烧等多种治理技术联合应用的工艺路线,确保稳定达标并符合《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的相关要求。对于无组织排放点多、难以有效收集的情况,要整体建设负压车间,对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废气进行全收集和治理。对涉水、涉气重点项目,必须要求安装用电工况和自动在线监控设备设施并联网。新建天然气锅炉必须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工业炉窑达到深度治理要求。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相符性分析表1-6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相符性分析情况表序号文件规定要求实施情况备注1贮存危险废物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要求进行分类贮存,且应避免危险废物与不相容的物质或材料接触。本项目新增危废根据危废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分区分类贮存,危险废物密封保存。符合2贮存危险废物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措施减少渗滤液及其衍生废物、渗漏的液态废物(简称渗漏液)、粉尘、VOCs、酸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等污染物的产生,防止其污染环境。厂区内已设置相关污染防治措施,防止相关危废污染环境。符合3贮存设施或场所、容器和包装物应按HJ1276要求设置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或场所标志、危险废物贮存分区标志和危险废物标签等危险废物识别标本项目依托现有危废仓危险废物贮存分区标志和危险废物标签。符合4HJ1259规定的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应采用电子地磅、电子标签、电子管理台账等技术手段对危险废物贮存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确保数据完整、真实、准确;采用视频监控的应确保监控画面清晰,视频记录保存时间至少为3个月。企业已采用电子地磅、电子标签、电子管理台账等技术手段对危险废物贮存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危废仓库已采用视频监控,视频记录保存时间满足至少3个月的要求。符合5在常温常压下易爆、易燃及排本项目不涉及常温常压下符出有毒气体的危险废物应进行预处理,使之稳定后贮存,否则应按易爆、易燃危险品贮存。易爆、易燃及排出有毒气体的危险废物。合6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贮存分区,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危废仓库已设置贮存分区。地面与裙角已采取表面防渗措施。符合7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配备满足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要求的应急人员、装备和物资,并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企业危废仓库内已配备满足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要求的应急人员、应急装备和物资,设置应急照明系符合8、与“三区三线”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与新吴区“三区三线”相符性分析如下表。表1-7与新吴区“三区三线”相符性分析一览表类别要求分析相符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新吴区调整后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321.2572公顷,其中无锡太湖大溪港湿地自然公园211.1815公110.0757公顷。本项目距离生态空间保护区域无锡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符合生态红线保护要求。相符永久基本农田无锡市新吴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未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对新吴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没有影响。同时新增建用地不涉及现行永久基本农田及永久基本农田试划方案。本项目依托现有厂房进行生产,不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项目所在地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本项目对新吴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没有影响。相符城镇开发边界试划方案无锡市新吴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中城镇开发边界内新增城镇建设用地208个地块,面积为127.8215公顷。城镇开发边界外新增建设用地4个地块,面积2.5081公顷。根据《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总体规划[2015-2030]》可知,项目所在地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本项目的建设未超出城镇开发边界。相符—21—9、与《江苏省2023年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相符性分析表1-8《江苏省2023年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相符性分析一览表管控类别要求分析相符性空间布局约束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除外。2.在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禁止新建、扩建高尔夫球场、水上游乐等开发项目以及设置水上餐饮经营设施。3.在太湖流域二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扩建化工、医药生产项目,禁止新建、扩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以外的排污口。本项目所在地属于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项目行业类别为N7723固体废物治理,不属于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相符污染物排放管控化学工业、造纸工业、钢铁工业、电镀工业和食品工业的污水处理设施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本项目不属于污水处理厂、纺织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钢铁工业、电镀工业和食品工业。相符环境风险防控品的船舶不得进入太湖。2.禁止向太湖流域水体排放或者倾倒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渣废液、含放射性废渣废液、含病原体污水、工业废渣以及其他废弃物。3.加强太湖流域生态环境风险应急管控,着力提高防控太湖蓝藻水华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本项目不涉及水运剧毒物质、危险化学品;不会向太湖流域水体排放或者倾倒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渣废液、含放射性废渣废液、含病原体污水、工业废渣以及其他废弃物。相符资源利用效率要求推进取用水规范化管理,科学制定用水定额并动态调整,对超过用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先期实施节水改造,鼓励企业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制度,能够处理回用的水尽量处理后回用,减少外排水量。相符重点用水企业、园区建立智慧用水管理系统。科学调控太湖水位。10、现有项目生产工艺与现行政策和技术规范相符性分析(1)与《化工废盐处理过程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T4478-2023)相符性分析经判断,企业现有项目处置的化工废盐有HW16(显影液、定影液)、HW17(表面处理废液)、碘化钾废液和无机盐等,厂内现有情况与《化工废盐处理过程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T4478-2023)相符性分析如下表。表1-9与《化工废盐处理过程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T4478-2023)相符性分析一览表序号要求分析相符性123总体要求应根据化工废盐特性和产生数量,实施分质分类收集和管理,选择适宜的处理技术及其组合。企业无化工废无机盐的经营许可资质,不对外收集处置废无机盐。企业在处理废酸、废碱、表面处理液和蚀刻液过程会产生无机盐,离心、制备成无机盐产品(离心水再次返回到前道继续除杂)。严格按照无机盐的种类,分类储存,分类处理。相符化工废盐处理各环节应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妥善处置产生的废物并做好数据记录与存档。企业在处理废酸、废碱、表面处理液和蚀刻液过程会产生无机盐溶液,分类分质贮存储罐内,储罐密闭储存,呼吸口连接废气治理设施。在经过除杂、蒸馏、冷却结晶、离心、制备成无机盐产品(离心水再次返回到前道继续除杂)。除杂产生的滤渣和重金属污泥等,均按照危废委托第三方处置单位处理。相符化工废盐处理后应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确保后续利用处置过程中环境风险可控,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企业严格按照无机盐的无机盐产品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严禁用于农业、食品和卫生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相符4入厂应根据化工废盐的特性、成分及含有的特征污不对外接收,不涉及相符567分析染物,结合自身处理能力及处理工艺,建立入厂接收制度,明确接收与拒绝标准。备pH、含盐量、总有机体废盐的还应配备氯、氟、溴的检测能力。企业设有分析检测中心,购置原子吸收、电感耦合、原子荧光、离子色谱、量热等大型设备,完全具备pH、含盐量、总有机碳、重金属溴的检测能力。相符不应接收含放射性物质的废盐;禁止含爆炸性及高反应性物质的废盐进入热化学处理系统,如硝酸盐、含两个以上硝基基团的有机物的废盐。不对外接收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建立入厂分析记录台账,按“一厂一档”的方式建立电子数据库,数据保存10年以上。不对外接收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89贮存贮存容器、包装物及贮存场所应具有不与废盐等贮存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耐腐蚀等特性,固体废盐应采用防渗衬里包装袋、桶等。企业在处理废酸、废碱、表面处理液和蚀刻液过程会产生无机盐溶液,分类分质贮存储罐内,储罐采样PP材质,密闭储存,设有呼吸口连接污染防治设施。相符属于危险废物的化工GB18597、HJ2025的相关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的化工废盐贮存场所地面应进行硬化和防渗防腐处理。不对外接收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应建立巡检制度,巡检次数不少于每班2次,贮存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应按应急预案妥善处理。企业仓库管理部门针对贮存废物设有专门的巡检制度,每天上午下午巡检一次。另外,储罐设施液位计和监控并连接至集控室,实时监控储罐的贮存情况。相符预处理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符合HJ1091的要求。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应结合化工废盐的特性、处理方案,对废盐进行破碎、分选、干燥、混合、配伍等预处理。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预处理车间内应设置气体负压收集装置或系统,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排放。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干燥预处理应配备有机冷凝废水处理设施,不凝气应通过处理后达标排放。配伍应根据废盐的分析检测结果(成分、热值等参数)进行。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蒸发浓缩适宜高含盐废液的浓缩处理,宜考虑热敏性有毒有害有机物的脱除。企业在处理废酸、废碱、表面处理液和蚀刻液过程会产生的无机盐溶液非化工废盐,基本不含有机物,不具备做无机盐产品的无机盐溶液直接浓缩结晶以废盐形式委托第三方单位处置。相符吸附吸附技术适宜高含盐废液中有毒有害有机物及杂质的去除处理。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本厂产生的无机盐废液如果含有有机物会添加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置,企业有活性炭再生项目,废活性炭依托现有再生处置。相符应根据高含盐废液中有毒有害有机物及杂质的种类和理化性质选取吸附剂,吸附剂应易于再生、重复利用。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本厂产生的无机盐废液如果含有有机物会添加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置,企业有活性炭再生项目,废活性炭依托现有再生处置。相符吸附剂宜选用颗粒活性炭、树脂、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等。高含盐废液中悬浮物含量需满足吸附控制条件。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本厂产生的无机盐废液如果含有有机物会添加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置,企业有活性炭再生项目,废活性炭依托现有再生处置。相符重结晶重结晶技术适宜化工废盐经前端处理后需进一步精制提纯。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本厂产生的无机盐废液经过除杂、过滤、浓缩、结晶、离心制备产品,离心水杂质含量富集不适宜直接再浓缩结晶,所以会直接与原液一起进行除杂、过滤、相符202122重结晶产生的母液应根据其性质回至前端合适的处理单元。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本厂产生的无机盐废液经过除杂、过滤、浓缩、结晶、离心制备产品,离心水杂质含量富集不适宜直接再浓缩结晶,所以会直接与原液一起进行除杂、过滤、相符重结晶后的产物根据用途可进行干燥烘干。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本厂产生的无机盐废液经过除杂、过滤、浓缩、结晶、离心制备产品,离心水杂质含量富集不适宜直接再浓缩结晶,所以会直接与原液一起进行除杂、过滤、相符重结晶技术要求应满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2324252627环境保护的有组织和无组织废气应按GB37822的要求,采取有效收集和处理后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水、车间清洗产生的废水及烟气净化处理中产生的废水收集处理后达到DB32/939相应排放要求。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化工废盐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GB5085(所有部分)和HJ298明确其属性及处置、利用方式,并满足环境管理要求。企业在处理废酸、废碱、表面处理液和蚀刻液过程会产生的无机盐溶液非化工废盐,基本不含有机物,不具备做无机盐产品的无机盐溶液直接浓缩结晶以废盐形式委托第三方单位处置。相符应对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的数量及去向进行详细记录,数据保存10年以上。企业有档案室,环保台账相符物料输送泵、真空泵、风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用合理的降噪措施,确保设备运转时厂界噪声符合GB12348的要求。物料输送泵(在室内)、真空泵(楼顶室外)、风机(楼顶室外)、空压机(楼顶室外)等机械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用合理的降噪措施,确保设备运转相符时厂界噪声符合GB12348的要求。28搬运、车辆运输等非机械噪声产生环节,应采取减少固体振动和碰撞过程噪声产生的管理措施。无机盐溶液采样提升泵和管道传输,无机盐固体产品采用吨袋包装,吨袋有柔性振动和碰撞不产生噪声。相符29厂界恶臭污染物限值应按GB14554的要求执行。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不涉及。相符30处理后要求物按照HJ/T299要求制银含量不得高于GB8978中表1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总氮含量不大于15mg/L(铵盐不考察总氮含量总磷含量不大于0.5mg/L(磷酸盐不考(折算至干基计)。企业在处理废酸、废碱、表面处理液和蚀刻液过程产生的无机盐,严格按照江苏省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所列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因子已在许可条件中明确,已纳入产品检测报告。相符31化工废盐处理后的产物,在满足以上要求后可进行综合利用,同时根据综合利用产物的用途,满足对应的污染物控制要求,并采取相应分级管控措施。a)综合利用产物作为中要求的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与国家相关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包括该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特征污染物含量标准和该产物中特征污染物的含量标准。当没有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时,可参照地方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执行。b)不满足a)要求的综合利用产物,可采用“再生回用”或“定向利用”的方式,在满足相关管理部门要求的前提下,企业无机盐产品质量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没有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已制定产物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产物的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中已体现产品的全流程应用场景。相符直接提供给工业生产企业作为替代原辅料。c)在不满足上述2种情况时,应按HJ1091的相关要求开展环境风险定性及定量评价,在环境风险可接受前提下确定综合利用产物的使用行业及用途。d)综合利用产物不应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使用,也不应用作与人体直接接触产品的替代原辅料,或流向饮用水、食品、药品及养殖等相关行业,满足国家专用标准和国家、地方许可的除外。323334运行管理应具有完备的保障化工废盐处理活动的规章制度和劳动保护措施,建立规范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对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企业已建立规范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对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相符应建立化工废盐处理并按要求如实规范申报,计划数据相一致。不对外接收化工废无机盐,不涉及。企业产生的非化工行业的无机盐有完整的运行台账相符应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每年不已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除综合应急演练外,还会开展多场专项演练。相符3536监测及评估应根据自行监测方案中的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工作。企业严格按照自行监测方案中的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监测报告公示在公司网站。相符应定期对场址和设施周边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进行采样监测。企业严格按照自行监测方案中的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监测报告公示在公司网站。相符37信息每季度应在厂区对外公布的企业信息栏或官企业严格按照自行监测方案中的监测指标、监测频相符38公开方网站公开监测结果等相关信息。采用热化学处理的企业宜在厂区设置显示屏,实时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次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监测报告公示在公司网站。每年应定期向社会发布企业年度环境报告。每年年底发布企业的年度环境报告相符(2)与《废无机酸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T4371-2022)相符性分析企业厂内HW34(废酸)现有情况与《废无机酸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T4371-2022)相符性分析如下表。表1-9与《废无机酸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T4371-2022)相符性分析一览表序号要求分析相符性122总体要求废无机酸综合利用应符合DB32/T4370的要企业无机酸综合利用符合DB32/T4370的满足要求。相符废无机酸综合利用项目应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新建经营企业应进入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应进入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建设在鸿山街道工业集中区内,满足选址要求。相符工业污水水处理剂生产设施废无机酸设计综合利用能力不宜低于30000t/年,有价金属回收设施废无机酸设计综合利用能力可根据工艺路线和市场情况等因素确定,其他设施废无机酸设计综合利用能力不宜低于5000t/年。企业废无机酸综合利用处置能力为42500t/a相符34入厂分析应根据拟接收废无机厂接收标准。企业严格按照危废特性、综合利用工艺以及GB/T32125、GB/T36380、GB/T37387的标准要求设置的入厂接收拒绝标准并纳入许可条件完成发证合属地环保局的备案工作。相符应具备废无机酸基本(铬、镍、铅、镉、汞、企业设有分析检测中心,购置原子吸收、电感耦合、原子荧光、离子色谱、量热仪、气相色谱、TOC检测仪等大型设备,完全具备总酸相符钴)含量及总有机碳(TOC)、硫酸根含量、砷含量、氯含量、氟含量等的测定。度、铁含量、铝含量、重金锑、铜、锌、银、钒、钴)含量及总有机碳(TOC)、硫氟含量等的测定。5应根据每批次进厂废无机酸的来源和性质进行成分分析,对同一来源、组分稳定的废无机酸可以减少检测频次,但不宜少于每月1次,并按照“一厂一档”方式建立危险废物电子数据库,数据保存10年以上。企业技术部门建有分析检测制度,检测制度内对每种危险废物的入厂检测因子、频次、检测方法及拒绝接收标准有详细的规定。企业环境部有环保台账管理制度,对环保台账的管理、保存有明确的规定,建有档案室,用于存放生产运营台账并指定人事行政部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相符6贮存废无机酸贮存设施及生产车间暂存区域应符合GB18597的要求,不应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废无机酸储池。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废无机酸及综合利用产物还应符合GB15603的要求。企业废无机酸的贮存设施、生产车间暂存区域和产品贮存设施均采用地上储罐并设有围堰,储罐呼吸口连接污染防治设施。企业的废无机酸由于浓度未达到危险化学品规定浓度要求,不需要按照危险化学品进行储存。企业无机酸产品主要为硫酸、磷酸和硝酸,由于硝酸属于易制爆产品,所以企业产出的硝酸储存在PP储罐内,厂内不贮存,产生后当天拉走,由于目前市场上硝酸需求量很少,企业几乎没有硝酸产品。硫酸和磷酸分来贮存PP储罐内容且采用围堰进行分割,满足隔离储存和包装要求。由于硫酸和磷酸不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储存厂房满足消防和火灾等级。硫酸属于易制毒化学品,企业严格按照应急和公安部门的要求在易制毒管理系统内备案,所有产品出售均系统内申报。企业产品库房为危险化学品库房,由设计院设计,安全三同时经应急局备案,满足综合利用产物的储存。相符7废无机酸应根据组分、综合利用工艺等分类贮存。企业依据检测数据对废无机酸分类贮存。企业接收的废酸主要是半导体和线路板行业。所有废酸在签订合同前均送样进行全分析,依据产废行业、废酸数据和小试实验确定工艺路线。例如:半导体行业产生的废酸,分为两种,一种不含重金属,无色清液,主要进入提浓工艺,贮存在对应的储罐内,处置后作为再生酸产品;一种硫酸吸收废气中的氨气后产生的废酸,一般为硫酸铵废液,主要用于回收硫酸铵产品,对应贮存在硫酸铵废液储罐内。线路板行业产生的废酸一般含有重金属,如果重金属酸度高重金属少可以依据酸的种类和沸点选址蒸馏提纯提浓,回收利用再生酸,贮存在对应的储罐内;如果含有的重金属含量比较高酸度低,一般采用酸碱中和除杂等工艺回收重金属,该类废酸进入对应储罐;除不可利用酸外,其他每条工艺对应的生产设施和储存设施都是固定的。废酸回厂后依据检测数据及性状对比前期的合同数据,如果数据差不多直接依据前期送样签合同时制定的工艺方案进行,仓库依据技术部的方案选择对应的贮存设施。不可利用废酸采用酸碱中和工艺,运输时采用吨桶运输或罐车运输吨桶卸车,吨桶贮存。相符8废无机酸及综合利用产物储罐或储池应选用耐温,耐腐蚀材质并具备临时取样口,储罐围堰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单个最大储罐的容积。企业废无机酸的贮存设施、生产车间暂存区域和产品贮存设施均采用地上储罐并设有围堰,储罐呼吸口连接污染防治设施。储罐材质采用PP材质,储罐围堰有效容积满足不小于单个最大储罐的容积且储罐区还设有应急储罐。相符—31—9应建立巡检制度,巡检次数不少于每班2次,贮存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按应急预案妥善处理。企业仓库管理部门针对贮存废物设有专门的巡检制度,每天上午下午巡检一次。另外,储罐设施液位计和监控并连接至集控室,实时监控储罐的贮存情况。相符工艺过程废无机酸综合利用工艺主要包括再生回收法、工艺替代酸法及相关组合工艺等。企业废无机酸综合利用工艺主要为再生回收法,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相符废无机酸中重金属等有害杂质的去除宜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萃取、络合、膜过滤及其他先进技术。企业含重金属的废无机酸要么采取酸碱中和工艺,要么采取提浓提纯工艺去除无机酸中含有的重金属。相符应按照设计规模、工艺类型和产物类别配置综合利用生产线,宜采用自动控制系统。企业废无机酸综合利用设备设施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采用PLC控制,生产操作主要在集控室控制,现场仅设巡检人员。相符环境保护废无机酸综合利用设施应采取有效密闭措施,并配套相应的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排放浓度应符合DB32/4041限值要求,有行业标准的应执行行业排放标准要求。企业废无机酸综合利用设备设施采用提浓和提纯工艺,运行过程全密闭高负压运行。原料罐、成品罐和真空废气连接污染防治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相符工艺废水宜优先回用砷、铅、镍浓度应符合符合GB8978或相应行业企业水污染排放限值应符合DB32/939要求。企业废无机酸综合利用工艺为提浓提纯,产生的低酸度馏分水中和预处理后进入厂区中水回用系统,回用水用于冷却塔补水。相符产生的固体废物属于GB18597的规定进行贮存;产生的固体废物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按照GB18599的规定进行贮存。应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企业废无机酸综合利用之前需要进行过滤除去机械杂质,过滤滤渣作为危险废物委托第三方处置单位处理;提浓提纯过程产生的酸渣自行中和处置。相符应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并采用合理的降噪、减噪措施,确保设备运转时厂物料输送泵(在室内)、真空泵(楼顶室外)、风机(楼顶室外)、空压机(楼相符界噪声符合GB12348的要求。顶室外)等机械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用合理的降噪措施,确保设备运转时厂界噪声符合GB12348的要求。综合利用产物综合利用产物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使用,也不应用作与人体直接接触产品的替代原辅料,或流向饮用水、食品、药品、养殖及种植等相关行业。满足国家专用标准和国家、地方许可的除外。企业无机酸产品全部回用于工业生产,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使用。无机酸产品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严禁用于农业、食品和卫生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无机酸产品满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相符综合利用产物按照产品管理的,应符合GB34330规定,其中有害成分含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用于工业废水治理的综合利用产物,其砷、其他特征污染物有害成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相关技术规范中未规定的,汞、镉、铬、六价铬、(按照HJ/T299方法制取GB8978要求,其他有害GB5085.3限值的1/10,按照HJ501检测的TOC浓度应低于800mg/L。b)作为再生酸使用的综合利用产物,其砷、铅、特征污染物有害成分含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要企业无机酸产品严格按照江苏省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本标准的要求进行(2022年换证时已明确提出),所列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因子已在许可条件中明确,已纳入产品检测报告。相符求;产品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中未规定的有GB5085.3要求,按照HJ501检测的TOC浓度应低于1000mg/L。c)其他综合利用产物,其砷、铅、镉、汞、铬、氰离子及其他特征污染物有害成分含量应满足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及相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中未规定的有害成分含量应低于GB5085.3要不满足上述要求的综合利用产物,可采用“再生回用”或“定向利用”的方式,在满足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直接提供给使用其作为替代原辅料进行工业生产或污染治理的单位。未采用“再生回用”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