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医王氏颈部按摩疗法治疗指南_第1页
彝医王氏颈部按摩疗法治疗指南_第2页
彝医王氏颈部按摩疗法治疗指南_第3页
彝医王氏颈部按摩疗法治疗指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彝医王氏颈部按摩疗法治疗指南彝医王氏颈部按摩疗法是以祖国传统医学的按摩、导引、彝医药理论及伤科正骨手法为基础,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人体力学及生物力学相结合,通过深入研究颈椎的病理变化,结合长期临床推拿实践,总结创立出的一套独特治疗颈椎病的特效手法,下文简称王氏颈部彝医按摩手法。包括:放松手法、弹拨理筋法、仰卧拔伸牵引扳法、点震法、结束手法五个步骤。具有增加颈椎周围组织、神经根、椎间盘的血液循环及营养,解除肌痉挛,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扩大椎间孔,促进充血、水肿等继发炎性反应消退、吸收,从而达到解痉镇痛、松解粘连、纠正关节紊乱、恢复椎体稳定性的作用。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痹症、头晕、头疼、耳鸣等。2、西医适应疾病:颈椎病、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二、治疗方法1、放松手法:目的是充分放松颈椎及上肢软组织。主要采取搓揉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摩擦法等,作用于颈肩部及上肢的肌肉、肌腱及韧带。手法要求柔和轻松,避开关节及肿痛部位。2、弹拨理筋:是以拇指指腹或手掌跟水平位压住弹拨组织,稍加按压,顺筋肉走行的垂直方向左右拨动及顺筋肉走行的水平方向前后理筋,使其松解。目的是舒筋活络,缓解肌紧张,调节软组织的平衡机能。主要作用于弹拨项韧带、椎旁斜方肌及局部条索状物、痉挛组织。3、仰卧拔伸牵引扳法: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全身放松。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部,以拇指按压于病变椎体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部作为“动点”,以术者托后颈的手为支点,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适当的牵引角度,顺势拔伸颈椎,持续牵引3~5分钟,使椎体间隙相应增宽,增加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张力,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活动头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改变关节间隙或复位,可根据病情需要行1~2次。仰卧牵引扳法稳定性好,肌肉放松,体位易控制,力量好掌握。本方法安全,轻巧舒适,疗效显著。4、点震法:是点法与振法相结合的复合手法,它避免了点法的强刺激,吸取振法的深透性。主要点震患侧横突间隙、颈部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合谷等。具有活血祛瘀、解痉止痛、开通闭塞等作用。5、结束手法:以拿法拿颈项、肩井及上肢,配以牵抖上肢结束手法治疗。以上手法每日一次,大约三十分钟左右,10天为一疗程。三、注意事项1、按摩治疗的同时应进行恰当拔伸牵引,可避免患者坐位治疗时的自身重力及紧张、不放松。2、拔伸牵引为术者人为,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力量、角度,逐步松解组织粘连,促使椎间隙拉宽,椎间孔增大,消除或减轻增生椎体对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压迫。3、注意仰卧牵引拔伸扳法中颈椎牵引角度的选择,一般不主张后伸位牵引,因为颈椎后伸时椎间隙后部减小,增加椎节不稳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的危险性;主要采取颈椎前屈位的牵引,可以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颈后软组织伸展,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应力位置逐渐下移。如颈椎曲度变化不大,且患病部位在C5~6,C6~7,C7~T1时,牵引角度应选择25-30度;曲度稍直,椎间隙狭窄在C5~6处时,牵引角度应选择10~15度;曲度消失,椎间隙狭窄在C5~6,C6~7处时,牵引角度应选择5~10度。4、点震手法(为复合手法,有别于传统振法,故用“震”字,而不用“振”字)是点法与振法的复合手法,要求使用内力,力量由轻到重,持久、均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