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学问点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冲突日益加剧。(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4)苏联的军事力气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形成过程(1)美国的冷战政策①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主见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②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提出美国要救济“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即“杜鲁门主义”。③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针对欧洲国家出现的经济困难,提出了欧洲经济救济安排,即马歇尔安排。④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组成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苏联的反击措施①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②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③军事上: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标记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冷战政策冷战政策是指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干脆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斗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发动朝鲜斗争和越南斗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样是冷战局势的体现。学问点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全面冷战(1)德国分裂①背景: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据,冷战渐渐加剧。②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①背景:日本倒戈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了两个占据区。②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3)古巴导弹危机①缘由:1962年,苏联为变更在美苏核力气对比中的不利地位,起先向古巴运输中程导弹。②结果: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2.局部“热战”(1)朝鲜斗争①缘由:1950年,美国干预朝鲜内战,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斗争。②结果:1953年,斗争双方签订停战协定。③影响:是二战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斗争。(2)越南斗争①缘由:1961年,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特种斗争”。②结果:美国失败。③影响: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斗争。3.影响(1)主动方面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开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相互借鉴阅历,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静,国际局势惊慌。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及冷战之间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4)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在处理德日法西斯问题上的不同是美苏关系裂开的根本缘由。(×)2.美国实施马歇尔安排只是为了帮助西欧国家复原经济。(×)3.北约和华约这两大欧洲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标记着美苏“冷战”的起先。(×)4.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加剧世界局势惊慌,也避开了新的世界大战。(√)主题一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安排材料一: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需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反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折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需救济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我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干脆或间接侵略威逼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平安有关。——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右图是1947年我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的一部分。请分析:(1)材料一中的“外来压力”指什么?“美国的政策”又是指什么?反映出美国怎样的战略目标?(2)美国真的是慈善家吗?其真实意图是什么?(3)如何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安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这句话。答案:(1)“外来压力”: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的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起先实行“冷战”政策。战略目标:称霸世界。(2)不是。美国的真实意图是挟持和限制西欧,并联合西欧各国对抗苏联;同时引诱东欧各国,孤立打击苏联。(3)马歇尔安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救济安排,其带有政治目的。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施救济安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及限制西欧的目的。要点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安排的关系提示:(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记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安排是杜鲁门主义的持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详细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限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藏更精致的杜鲁门主义。(2)实质两者相互联系,目的基本一样,但手段上各具特色。它们都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意图建立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手段。(3)区分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安排则采纳隐藏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限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要点2:美国发动冷战的表现、目的及实质提示:(1)冷战的表现(2)冷战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3)冷战的实质: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例1]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它(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行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假如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其本质意图是()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冲突C.苏联必定会危害美国的利益D.美国应当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凯南认为“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苏联必定会危害美国的利益”,这只是美国单方面的片面之词,不足为凭,故A、C解除。从材料中可以很干脆看出,美苏之间有很大的冲突,但这只是表象上的,并不能体现本质意图,故B解除。[答案]D主题二两极格局的特点与影响材料一: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终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东德……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二:本土的政策是把从古巴对西半球任何国家放射的任何核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须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的反应。——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材料三:请分析:(1)材料一提到的状况出现的主要缘由是什么?对国际形势产生什么影响?(2)美国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有何反应?双方为什么没有爆发斗争?说明白什么?(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冷战”之中为什么会爆发热战?答案:(1)缘由:美苏冷战对峙。影响:加剧了冷战局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惊慌。(2)反应:坚决反对,甚至发出斗争威逼。缘由: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贸然发动斗争;核武器威力巨大,担忧给自己带来毁灭性打击。说明:美苏势均力敌,客观上避开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冷战”起先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逼,从而形成了全面“冷战”之中局部热战的局面。[助力通关]要点1:冷战下国际关系的特点提示:(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相互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气: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冲突: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其内部也有分歧和冲突,但最终仍要听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要点2: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提示:(1)美苏冷战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2)美苏冷战造成部分国家的分裂。如德国和朝鲜。(3)导致国际局势惊慌: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在亚洲导致局部斗争“热战”——朝鲜斗争与越南斗争;在美洲,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进核斗争的边缘。(4)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斗争的威逼之下。但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例2]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隐私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峻的危急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攸关的真正斗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行避开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意在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的实力。由“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攸关的真正斗争”可知,该报告认为“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真正的斗争,D项正确。[答案]D1.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丘吉尔曾表示“俄国的困难就是英国的困难”,表示将尽全力救济苏联;但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又公开发表“铁幕”演说,鼓吹对苏联的冷战。这些说明他(C)A.出尔反尔,是典型的政客 B.骨子里始终仇视苏联C.依据自身利益调整政策 D.唯美国马首是瞻解析: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动身点是国家的根本利益。2.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冲突激化的主要缘由是(A)A.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不同 B.在斗争中的主要贡献不同C.领土都位于欧洲中心地区 D.国内的民族心情日益高涨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冲突激化的主要缘由是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不同。3.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否则另一次斗争就很难避开。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美国“不再妥协”起先的标记是(C)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安排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解析:题干“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否则另一次斗争就很难避开”说明美苏两国已由过去的盟友转变为敌人,美国要与苏联全面对抗,依据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起先的标记,故选C项。4.“冷战”时期,针对美国实施的马歇尔安排,苏联实行的对抗举措是(B)A.参加马歇尔安排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D.提出“杜鲁门主义”解析:针对美国实施的马歇尔安排,苏联联合东欧各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便形成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共同市场。5.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安排的特殊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胜利,必需实行某种应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实行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D)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美苏“冷战”。杜鲁门政府在二战后推行了一系列“冷战”措施,其中具有“保卫性”的只有1949年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项正确。6.下图为一座朝鲜半岛分界线的标记牌,该分界线的产生(A)A.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限制B.标记着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C.推动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升级D.意味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霸的影响。图片反映的是朝鲜南北分裂的三八线,出现的缘由是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为界占据了朝鲜半岛,实际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限制。B、C、D三项说法错误。7.20世纪40年头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特别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独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须要解析:20世纪40年头末,美苏由战时盟友变为敌人,为遏制苏联,美国对日本实行了扶植政策,故选A项。此时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B项不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债务转让合同协议范本
- 2025企业内部餐厅升级改造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协议书
- 2025二手设备转让合同的样本
- 2025租赁合同印花税计算方法探析
- 2025年食品安全试题
- 【清华大学】2024中国煤炭城市公正转型调研报告基于两个案例的研究报告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模版
- 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模版
- 广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专题八房地产金融融资方式与工具创新
- 油船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安徽三支一扶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解析
- T-CMAM Z13-2022 庆巴洒曲(肝硬化腹水)藏医诊疗指南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网络访问控制(NAC)解决方案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初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02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初级综合能力测试题库
-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团体标准课件
- 数学-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武汉二调)试题和解析
- 中医理疗合同范本
- 《经典常谈》各章测试题
- 职业教育教师数智素养指标体系构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