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社戏(教学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与练_第1页
第1课社戏(教学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与练_第2页
第1课社戏(教学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与练_第3页
第1课社戏(教学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与练_第4页
第1课社戏(教学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与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戏》——鲁迅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澜的图画,犹如一串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对于许多人来说,童年都是美好快乐,饶有趣味的。人们在回忆自己童年往事之时,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是鲁迅这样的文学战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无比温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下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生活,现在有请同学们一起齐读本课的课题、作者。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2.品味语言,学习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难点)3.感知旧时江南水乡村民的生存状态,理解当地淳朴、和睦、善良的民风民俗。4.品味语言中的情味,体会人物的特点,感受作品的意境。过程与方法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人物、情节、环境。2.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重点)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友谊。2.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热爱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难点)学习目标检查预习导学解题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等。故事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字词归省:xǐng

惮:dàn

絮叨:xù

dao

怠慢:dài

撺掇:duo

凫水:fú

潺潺:chán

蕴藻:yùn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梳理故事情节初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叙写“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社戏看戏前: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1-3)看戏后:戏后余波(31—40)看戏中:去赵庄看社戏(4—30)扣住“社戏”,本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看社戏的波折(4—9)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赵庄看社戏(14—21)深夜归航(22—30)细分第二部分仔细阅读第一部分(1-3),依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2.

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3.

“我”在平桥村总有哪些乐事?

4.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春末夏初的时令,为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铺垫。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②“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③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分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

我”为什么称平桥村为乐土?(1)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自由快乐(2)亲近大自然趣味性十足,掘蚯蚓,钓虾,放牛;(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乐土”一词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议论、抒情对平桥村的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小说情节处理上,善用“一波三折”法,阅读(4-9)节,试做简要分析。波折一:叫不到船转机一:“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波折二: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不可靠”转机二:少年们愿意和“我”一同去双喜写包票,保证不出事。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在情节发展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和解决波折,构成了曲折生动情节,并且再为去看戏作好铺垫,表现出了农家少年的热情和聪明能干。阅读(10-13)节,结合课文说说“我”去看戏时的心情怎样?

①“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一词说明因能去看戏而马上变得心情畅快。②“大家跳下船”,“跳”字,表现出上船之快,心情愉悦。③上船后,双喜、阿发拔篙,立即点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准备摇橹,分工井然有序,操作熟练迅速。④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已经“点开船”,“出了桥”,发船十分迅速。船出桥后,架起,摇动两支橹,在“说笑的”、“嚷的”声音中,“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表现出一船声音,一船欢乐,船进如飞。接着怎样描写出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什么样的景物?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视觉、触觉、嗅觉,运用比喻方法,描写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的。写河面:月色笼罩在浮起水气的河面上,构成了朦胧的色调,清风吹着夹杂有植物清香的水气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写两岸连山:“踊跃的铁的兽脊”,喻写出两岸淡黑色山峦的起伏连绵;“向船尾跑去了”,从写连山的向后跑表现出航船前进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现了急欲看到演戏的心情。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为什么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气氛、感觉。“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

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写出夜航途中的如画景物,这优美江南水乡风光衬托着社戏,使“我”这次看戏更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写出“我”急于到达赵庄看戏的心情,并由此产生两点误认,在曲折情节中为写赵庄看戏作好了充分的铺垫,积蓄了充足的气势。阅读(22-30)节,

说说“我们”在看戏归途中的心情怎样?留恋演出:“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听到悠扬的横笛声,“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愉快兴奋:小朋友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留恋演出、议论笑骂和摇船情形,表现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阅读(14-21)节,依据文章内容说说,戏好看吗?不好看。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④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对孩子神态的描写,也表现了戏不好看。(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说一说就偷豆这一情节的表现,在平桥村,你最想和谁交朋友?为什么?双喜双喜是领袖,大家都听他的;双喜还想到不能只偷一家,“倘给阿发娘知道又要骂娘呢”,又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偷了一大捧。可见考虑周全。预料偷豆会有这样的后果。阿发他居然偷自家的豆子,原因只是“我们家的大很多”。桂生心细,提议吃豆子,想我之所想。师:看来喜欢双喜和阿发的占多数。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话。说一说就偷豆这一情节的表现,在平桥村,你最想和谁交朋友?为什么?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情、宽厚、阅读(31-40),小说怎样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

①小说照应着昨晚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呼应第一部分写的村民淳朴好客,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②“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照应昨晚吃豆后“所虑的”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会骂的”;③六一公公问“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照应昨晚“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④“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给的豆,觉得“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照应昨夜的偷豆、吃豆和看戏。⑤六一公公的问“我”的话和送豆,呼应第一部分所写村民淳朴好客。这样照应前文、呼应开头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呼应开头部分的村民淳朴好客,描写六一公公亲热地问“我”昨晚的戏、豆如何,高兴地送给豆,更表现了村民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对“我”的照应前文的描写,则表明了昨晚的豆最好吃,戏最好看,至今不忘。这样结束全篇,构成了作品绵密完整的结构,表现出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平桥村的人物和生活的绵绵无尽的怀恋。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因为“我”所难忘的,是那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即人情、景物、回忆。(另外一个说法是: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1、平桥概况2、伙伴游玩3、戏前波折4、月夜行船5、赵庄看戏6、停船偷豆7、深夜返航8、再谈吃豆。①平桥概况;②伙伴游玩;⑧再谈吃豆——略写③戏前波折;④月夜行船;⑤赵庄看戏;⑥停船偷豆;⑦深夜返航——详写这些事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处: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③④⑤⑥⑦等详写;①②⑧的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本篇怎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虾运动,更表现了农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