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方案_第1页
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方案_第2页
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方案_第3页
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方案_第4页
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方案TOC\o"1-2"\h\u11847第1章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概述 3242921.1绿色包装的概念与意义 360701.2低碳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4116311.3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现状 42849第2章造纸行业绿色包装技术 5141172.1废纸回收利用技术 5160602.1.1废纸分类与预处理技术 5133762.1.2脱墨技术 5249042.1.3再生浆制备技术 5230812.2生物降解材料研发 5137072.2.1生物降解材料种类及功能 5162602.2.2生物降解材料制备技术 5170692.2.3生物降解材料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6137332.3无溶剂复合技术 621312.3.1无溶剂复合技术原理 6273212.3.2无溶剂复合设备 6237202.3.3无溶剂复合技术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65482.4降低能耗与排放技术 630102.4.1节能技术 6319732.4.2减排技术 6191922.4.3清洁生产技术 623036第3章印刷行业绿色包装技术 6266643.1环保油墨研发与应用 7223143.1.1环保油墨的种类及特性 771733.1.2环保油墨在印刷包装领域的应用 7154893.2减少印刷过程中的VOCs排放 7245373.2.1采用低VOCs油墨 7126993.2.2优化印刷工艺 7272393.2.3末端治理技术 7208563.3清洁生产技术 7217153.3.1节能技术 767343.3.2减量化技术 8122043.3.3废物循环利用技术 82073.4印刷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8208963.4.1废纸处理与资源化 8273143.4.2废墨处理与资源化 8133983.4.3废溶剂处理与资源化 812939第4章低碳包装设计 865264.1轻量化包装设计 8100194.1.1优化包装材料 8166764.1.2简化包装结构 8192014.1.3创新包装形式 89584.2循环利用包装设计 8319324.2.1提高包装可回收性 9300994.2.2增强包装耐用性 9141534.2.3建立包装回收体系 998344.3生物降解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9208454.3.1生物降解塑料 9265314.3.2植物纤维材料 976644.3.3藻类材料 951624.4绿色包装结构优化设计 967334.4.1减少包装层数 9288944.4.2优化包装尺寸 920294.4.3采用环保型粘合剂 10126484.4.4创新包装连接方式 1027697第5章低碳生产与制造 10196075.1生产过程节能减排 1055905.1.1能源优化利用 10257795.1.2节能技术应用 10313575.2低碳制造工艺创新 10275045.2.1低碳原料研发与应用 1054605.2.2制造工艺优化 1098255.3智能制造与优化 10307785.3.1智能制造技术应用 1182235.3.2生产过程优化 1127735.4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11131775.4.1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139455.4.2资源化利用 112417第6章供应链管理与优化 118966.1绿色采购策略 11265766.1.1建立绿色采购标准与规范 11252396.1.2优选环保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 11239506.1.3强化供应商环保审核与评估 11172626.1.4推动绿色采购政策在供应链中的实施与推广 128816.2供应商协同管理 12196346.2.1建立供应商协同机制 12313606.2.2推动供应商参与绿色技术研发 1292396.2.3实施供应商绿色培训与交流 12243866.2.4构建供应商绿色评价体系 12212756.3物流与运输优化 12245596.3.1合理规划物流网络,降低运输距离 12140906.3.2推广节能环保的运输工具与设备 12217336.3.3优化运输包装,降低损耗 12322526.3.4提高货物集装化程度,提高运输效率 12302546.4低碳包装产品的市场推广与监管 122266.4.1加强低碳包装产品的宣传与推广 12240296.4.2建立低碳包装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 1227806.4.3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12180446.4.4鼓励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行为 1224693第7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2117627.1国内外绿色包装政策法规概述 12116337.1.1我国绿色包装政策法规 1321797.1.2国际绿色包装政策法规 13302867.2低碳发展相关标准与认证 13196707.2.1低碳标准体系 13211737.2.2低碳认证体系 13105337.3政策对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的影响分析 1382867.3.1政策对绿色包装的影响 13294487.3.2政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 1367167.4政策建议与产业引导 14118967.4.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4240467.4.2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14117697.4.3强化政策实施与监管 14311727.4.4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1474397.4.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412248第8章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1439508.1造纸与印刷行业产业链分析 14161428.2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摸索 14170208.3上下游企业合作与共赢 15186798.4跨行业融合与绿色发展 1527685第9章市场与消费者引导 15255809.1绿色包装市场调研与预测 1523229.2消费者环保意识培养与引导 1589249.3绿色包装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16280919.4品牌建设与绿色形象塑造 1626780第10章低碳发展前景与展望 161457610.1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国际趋势 161913810.2我国低碳包装产业发展前景 163169310.3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61032410.4低碳发展未来挑战与对策建议 16第1章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概述1.1绿色包装的概念与意义绿色包装,是指在包装设计、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等过程中,遵循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原则,采用对环境友好、可降解或可回收的材料和技术,以降低包装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绿色包装的核心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包装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2)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压力;(3)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4)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1.2低碳发展的内涵与要求低碳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低碳发展的内涵包括:(1)能源低碳化: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结构;(2)产业低碳化:发展低碳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3)消费低碳化:倡导绿色消费,降低碳足迹;(4)政策引导:制定低碳政策,推动低碳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如下:(1)强化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4)完善政策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1.3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现状目前我国造纸与印刷行业在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绿色包装材料研发和应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业仍依赖于传统化石能源;(2)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不完善,回收率低;(3)低碳技术改造投入不足,企业低碳转型压力大;(4)行业监管和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尽管存在诸多挑战,我国造纸与印刷行业在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方面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逐步认识到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力度,不断提升行业整体绿色水平。同时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第2章造纸行业绿色包装技术2.1废纸回收利用技术废纸回收利用作为造纸行业绿色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能降低环境污染。本节主要介绍废纸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废纸的分类、预处理、脱墨、再生浆制备等环节。2.1.1废纸分类与预处理技术废纸分类与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废纸的收集、运输、储存和预处理。通过合理分类,提高废纸的回收利用率。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去除杂质、压缩打包、切割等,以便于废纸的后续处理。2.1.2脱墨技术脱墨技术是废纸回收利用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再生浆的质量。目前常用的脱墨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通过优化脱墨工艺,可以降低能耗和化学药品消耗,提高脱墨效果。2.1.3再生浆制备技术再生浆制备技术包括废纸浆的打浆、筛选、漂白等环节。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再生浆的质量,使其满足造纸行业绿色包装的需求。2.2生物降解材料研发生物降解材料是解决传统塑料包装材料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发及其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2.2.1生物降解材料种类及功能生物降解材料主要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PHA)、淀粉基塑料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功能,可替代传统塑料应用于造纸行业包装。2.2.2生物降解材料制备技术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发酵、聚合、成型等过程。通过优化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物降解材料的市场竞争力。2.2.3生物降解材料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生物降解材料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包括包装薄膜、容器、缓冲材料等。通过研发新型生物降解材料,提高其在造纸行业包装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比例。2.3无溶剂复合技术无溶剂复合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复合包装材料制备方法。本节主要介绍无溶剂复合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2.3.1无溶剂复合技术原理无溶剂复合技术采用热粘合或粘合剂粘合的方式,将两层或多层薄膜、纸张等材料粘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包装材料。该技术无需使用有机溶剂,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2.3.2无溶剂复合设备无溶剂复合设备包括复合机、涂布机、干燥设备等。通过选用合适的设备,提高无溶剂复合的效率和产品质量。2.3.3无溶剂复合技术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无溶剂复合技术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液体包装、食品包装等。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复合包装材料的功能,满足绿色包装的需求。2.4降低能耗与排放技术降低能耗与排放是造纸行业绿色包装的重要任务。本节主要介绍降低能耗与排放的技术措施。2.4.1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包括热能回收、设备优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等。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2.4.2减排技术减排技术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废处理等。通过采用先进的处理设备和方法,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2.4.3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是指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等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提高造纸行业绿色包装的整体水平。第3章印刷行业绿色包装技术3.1环保油墨研发与应用环保油墨作为印刷行业绿色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发与应用对于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环保油墨的种类、特性及其在印刷包装领域的应用。3.1.1环保油墨的种类及特性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环保油墨包括水性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生物降解油墨等。这些油墨具有以下特性:(1)水性油墨:以水为溶剂,无毒、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2)紫外光固化油墨:固化速度快,能耗低,无VOCs排放。(3)生物降解油墨:以生物质材料为原料,可生物降解,降低环境污染。3.1.2环保油墨在印刷包装领域的应用环保油墨在印刷包装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包装:使用水性油墨和紫外光固化油墨,保证食品安全。(2)药品包装:采用环保油墨,减少药品与油墨的接触,提高用药安全。(3)儿童图书:使用生物降解油墨,降低对儿童身体健康的潜在风险。3.2减少印刷过程中的VOCs排放印刷过程中产生的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减少印刷过程中的VOCs排放。3.2.1采用低VOCs油墨选用低VOCs含量的油墨,从源头上减少VOCs排放。3.2.2优化印刷工艺合理调整印刷工艺参数,如提高干燥速度、降低印刷速度等,减少VOCs排放。3.2.3末端治理技术采用活性炭吸附、冷凝回收等末端治理技术,降低VOCs排放。3.3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是印刷行业绿色包装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节能技术采用高效节能的印刷设备,降低能源消耗。3.3.2减量化技术优化印刷设计,减少原辅材料消耗。3.3.3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对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化利用。3.4印刷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印刷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墨、废溶剂等,对其进行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印刷行业的绿色包装。3.4.1废纸处理与资源化采用废纸回收系统,将废纸进行再生利用。3.4.2废墨处理与资源化对废墨进行分离、提纯,实现废墨的循环利用。3.4.3废溶剂处理与资源化采用蒸馏、吸附等工艺,对废溶剂进行回收和利用。第4章低碳包装设计4.1轻量化包装设计轻量化包装设计是降低包装材料使用、减轻包装重量、减少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轻量化包装设计方法:4.1.1优化包装材料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如高强度纸浆、薄型塑料等,以降低包装重量。同时对比分析不同材料的功能,实现包装材料的优化配置。4.1.2简化包装结构简化包装结构,减少不必要的附件和装饰,降低包装重量。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包装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降低包装设计的复杂性。4.1.3创新包装形式摸索新型包装形式,如可折叠包装、一体成型包装等,提高包装的空间利用率,减轻包装重量。4.2循环利用包装设计循环利用包装设计旨在提高包装的重复使用率,减少一次性包装的使用,降低碳排放。以下为循环利用包装设计的关键环节:4.2.1提高包装可回收性选用易于回收的材料,如纸张、塑料、玻璃等,并采用易于拆卸的设计,方便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4.2.2增强包装耐用性提高包装的耐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包装的更换频率。如采用高强度材料、增加抗磨损涂层等。4.2.3建立包装回收体系建立完善的包装回收体系,提高包装的回收率。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参与、消费者支持等多方共同努力,推动包装循环利用的实施。4.3生物降解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种可自然分解的环保材料,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碳排放。以下是生物降解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向:4.3.1生物降解塑料采用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降低包装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功能,可应用于食品包装、购物袋等领域。4.3.2植物纤维材料利用植物纤维材料(如麦秸、竹纤维等)制作包装,实现包装的环保和低碳。植物纤维材料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优点,适用于包装箱、缓冲材料等。4.3.3藻类材料研究开发藻类材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如藻类纤维、藻类胶等。藻类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再生的特点,有助于降低包装的碳排放。4.4绿色包装结构优化设计绿色包装结构优化设计旨在提高包装的环保功能,降低碳排放。以下为绿色包装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措施:4.4.1减少包装层数在不影响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包装层数,降低材料消耗。4.4.2优化包装尺寸根据产品尺寸和运输要求,合理设计包装尺寸,提高包装空间利用率,减少材料浪费。4.4.3采用环保型粘合剂选用环保型粘合剂,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提高包装的环保功能。4.4.4创新包装连接方式采用无胶粘、自锁等新型连接方式,减少粘合剂使用,降低碳排放。第5章低碳生产与制造5.1生产过程节能减排5.1.1能源优化利用在造纸与印刷行业的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是导致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首要任务是优化能源利用。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2)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3)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能源消耗监测与评价体系。5.1.2节能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手段。具体措施包括:(1)热能回收利用技术,如余热回收、废热利用等;(2)高效节能设备,如高效电机、节能灯具等;(3)改进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浪费。5.2低碳制造工艺创新5.2.1低碳原料研发与应用为实现低碳生产,企业应关注以下方面:(1)研发和使用低碳原料,如废纸、非木材纤维等;(2)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浪费;(3)推广环保型化学品,减少有害物质排放。5.2.2制造工艺优化优化制造工艺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具体措施如下:(1)采用高效、低能耗的生产设备;(2)改进制浆、造纸和印刷工艺,减少能耗和排放;(3)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操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5.3智能制造与优化5.3.1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具体包括:(1)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2)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优化生产计划与调度;(3)推广智能等自动化设备,降低人工操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5.3.2生产过程优化通过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1)采用先进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2)建立生产过程数据分析与挖掘体系,为生产优化提供决策依据;(3)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运行效率。5.4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5.4.1废弃物分类与处理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体系;(2)采用生物、化学等方法处理有机废弃物;(3)对无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废纸、废渣等。5.4.2资源化利用为实现生产过程的资源化利用,企业应关注以下方面:(1)提高废纸、废渣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2)开展废水资源化利用,如中水回用、废水处理等;(3)推广废弃物制备新型材料技术,如废纸制备生物质能源等。第6章供应链管理与优化6.1绿色采购策略绿色采购策略是造纸与印刷行业实现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应依据环保原则,优先选购环保认证的原料和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绿色性。本节将从以下方面阐述绿色采购策略的实施:6.1.1建立绿色采购标准与规范6.1.2优选环保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6.1.3强化供应商环保审核与评估6.1.4推动绿色采购政策在供应链中的实施与推广6.2供应商协同管理供应商协同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环境友好性,实现低碳发展。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绿色包装与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6.2.1建立供应商协同机制6.2.2推动供应商参与绿色技术研发6.2.3实施供应商绿色培训与交流6.2.4构建供应商绿色评价体系6.3物流与运输优化优化物流与运输环节,降低碳排放,是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的重要任务。企业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物流与运输优化:6.3.1合理规划物流网络,降低运输距离6.3.2推广节能环保的运输工具与设备6.3.3优化运输包装,降低损耗6.3.4提高货物集装化程度,提高运输效率6.4低碳包装产品的市场推广与监管为促进低碳包装产品的市场发展,企业需加强市场推广与监管力度,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同时保证产品质量。6.4.1加强低碳包装产品的宣传与推广6.4.2建立低碳包装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6.4.3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6.4.4鼓励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行为通过以上措施,造纸与印刷行业将有效实现供应链的绿色化与低碳化,为我国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贡献力量。第7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7.1国内外绿色包装政策法规概述本章首先对国内外绿色包装政策法规进行概述,分析我国及国际主要国家在绿色包装领域的政策法规发展现状及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7.1.1我国绿色包装政策法规(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介绍我国国家层面关于绿色包装的政策法规,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绿色包装评价标准》等。(2)地方政策法规:分析各省市在绿色包装方面的政策法规,如地方性条例、实施方案等。7.1.2国际绿色包装政策法规(1)发达国家政策法规: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绿色包装方面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2)国际组织政策法规:介绍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在绿色包装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7.2低碳发展相关标准与认证本节主要介绍与低碳发展相关的标准与认证体系,包括以下内容:7.2.1低碳标准体系(1)国家标准:介绍我国低碳相关的国家标准,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等。(2)行业标准:分析造纸与印刷行业相关的低碳行业标准,如《造纸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等。7.2.2低碳认证体系(1)国内认证:介绍我国低碳认证体系,如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基金会认证等。(2)国际认证:分析国际主要的低碳认证体系,如ISO14064、ISO14067等。7.3政策对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的影响分析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政策对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的影响:7.3.1政策对绿色包装的影响(1)政策引导:分析政策对绿色包装材料、设计、生产等方面的引导作用。(2)政策激励:探讨政策对绿色包装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激励作用。7.3.2政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1)政策约束:分析政策对造纸与印刷行业碳排放的约束作用。(2)政策支持:探讨政策对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的支持作用。7.4政策建议与产业引导基于上述分析,本节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与产业引导措施:7.4.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1)加强立法:完善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效力。(2)政策衔接:加强各部门政策间的衔接与协调,形成合力。7.4.2建立健全标准体系(1)制定统一标准:建立完善的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标准体系。(2)提高标准水平: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7.4.3强化政策实施与监管(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引导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2)加大监管力度:对违反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政策的企业进行处罚,保证政策落地。7.4.4支持产业技术创新(1)加大投入:支持绿色包装与低碳技术研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人才培养:加强绿色包装与低碳领域人才培养,提高产业竞争力。7.4.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学习借鉴: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水平。(2)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合作,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第8章产业协同发展模式8.1造纸与印刷行业产业链分析造纸与印刷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和包装材料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本节将从原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对造纸与印刷行业的产业链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关键环节。8.2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摸索产业协同创新是推动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的关键。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摸索产业协同创新模式:(1)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搭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研发;(3)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4)推动绿色包装材料研发与应用,降低行业碳排放。8.3上下游企业合作与共赢为实现造纸与印刷行业的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上下游企业需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本节将从以下方面探讨合作共赢的策略:(1)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2)共享绿色发展成果,降低生产成本;(3)推动产业协同减排,提升企业社会责任;(4)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提高产业整体素质。8.4跨行业融合与绿色发展跨行业融合是造纸与印刷行业绿色包装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跨行业融合的发展模式:(1)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推动智能化、数字化发展;(2)与环保产业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3)与物流产业融合,优化包装设计,降低物流成本;(4)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