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调的习俗改良是()A.断发易服 B.婚丧仪式简化C.穿着洋装 D.白话文风行解析: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了革命色调,故A项正确。婚礼仪式的简化没有反清革命色调,故B项错误;穿着洋装不具有反清革命色调,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并没有盛行,故D项错误。答案:A2.从图1到图2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男女日常服饰的渐渐变更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婚姻习俗的变更,由抬轿等仪式到简约文明的结婚照,说明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故C项正确,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可以解除。答案:C3.《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中记载:“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解析:留意题干材料中的“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答案:D4.下图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历史巨变。这一巨变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解析:由题干中社交礼仪的变更,即从见面时的跪拜到握手的变更,称呼也用“先生”代替了“老爷”“奴才”,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社会观念的变更,故选B项。答案:B5.19世纪70年头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今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A.传单 B.信件C.报纸 D.电报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见闻历历备于此”“费去十文买一纸”可以推断为报纸。答案:C6.1897年9月5日上海《嬉戏报》第74号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记载自己观看某艺术形式的感受:“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这一艺术形式是()A.皮影 B.电影C.戏剧 D.杂技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文字叙述可以看出,这是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描述。答案:B7.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今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俗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析:留意时间“民国建立前一两年”,A、C、D三项都发生于民国建立之后。答案:B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据《大公报》(天津)之《最近报界调查表》(1905年)整理材料二《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见)194.2%——潘光哲《开创“世界学问”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探讨》引者注:《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898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材料三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之争论新奇,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探讨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他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犹不行以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其看法。于是维新运动,顿呈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概括材料一中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学问,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学问,概括《时务报》创办的主动影响。参考答案:(1)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办报者多元;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下去。(2)甲午斗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峻;“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的呼声高涨;维新变法运动逐步绽开。(3)宣扬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学问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加政治的热忱;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实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炳烛里谈》载:“道光年间,凡物之极珍贵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绉……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这一现象表明()A.鸦片斗争后西方文明渗入中国B.外国各种商品充斥中国的市场C.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已经欧化D.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解析:从材料中“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可知,体现的是西方文明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状况,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发生了肯定的变更,但“已经欧化”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标记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答案:A2.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相互效仿,以为非此不能厕身新人物之列。”这表明近代中国()A.生活方式变更带有明显的政治色调B.生活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C.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时尚D.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解析:材料“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体现了人们服饰的变更,“以为非此不能厕身新人物之列”说明生活方式变更带有明显的政治色调,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论及服饰的演化,并不是生活方式完全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的是服饰与政治的关系,故C项错误;报纸的功能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答案:A3.民国闻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推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更解析:留意题干角度限定“社会生活史”,结合材料信息“印刷机器发达史”和“新闻事业发展史”可知C项为最佳答案:;A、B、D三项的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也没有紧扣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要求,故解除。答案:C4.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30多种书目,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移风易俗借助了正式的权威C.上海领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D.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解析: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题目中的1904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上海天足会发行的书目中包括了张之洞、袁世凯等朝廷大员的文章,说明当时的废止缠足的移风易俗借助了正式的权威,故B项正确;废止缠足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曾经加以提倡,材料不能说明上海领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故C项错误;废止缠足在大城市得以推行,但不代表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传统习俗依旧根深蒂固,故D项错误。答案:B5.《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跑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变更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消遣生活C.宣扬民主革命政治主见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解析: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消遣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传播速度,故D项正确。答案:D6.近代中国一则广告宣称:“凡各国山川、人物、草木、鸟兽、胜景、奇事、斗争、玩耍,无不完备,且活动如生。”“看看看,真极!看看看,奇极!看看看,活极!”这则广告宣扬的是()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解析:材料信息“活动如生”“真极”“奇极”具体地介绍了播放影片的内容与特点,充分表明白中国人对电影特点的感受。故选C项。答案:C7.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同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解析:“婚姻自由”是一种时尚,但还没有普及,所以普遍时尚有夸大的成分,不精确,A项错误;材料与“民生主义”没有干脆的关系,B项解除;材料中没有强调“婚俗中西合璧”,而是体现了对新式婚嫁习俗的赞美,对旧俗的抨击,所以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8.右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运用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C.清末民初的广阔民众生活贫困落后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解析:漫画中人物不知道电灯无法点火,说明当时不行能普遍运用电灯,故A项错误;漫画讽刺了当时民众的无知,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生活贫困落后”,故C项错误;用电灯点烟说明白“认知反差”,故D项正确。答案:D9.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主要反映了()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依据材料信息“20世纪初”“新制初更阳历”“三民对五权”分析,再联系影响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即可推断B项符合题意。答案:B10.1912年,中国政府下令,祭孔时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这可用来说明()A.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打算B.传统文化被彻底否定C.民国政府推动传统习俗的改良D.新文化运动主见打倒孔家店解析:袁世凯尊孔复古,为复辟帝制做打算,祭孔时行拜跪之礼,故A项错误;民国政府保留祭孔仪式,反映出儒家传统文化仍旧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被否定,故B项错误;民国政府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推动了传统习俗的改良,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主见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11.下表为1927年《学灯》编辑部对社会上婚姻观念的抽样调查状况,由表格信息可看出当时婚姻观念()婚姻一经成约,即不宜解散婚姻一经成礼,即不宜解散双方同意,即可解除婚约赞成反对赞成反对赞成反对16.40%83.60%28.50%71.50%94%6%A.崇尚自主自由 B.受政局变动影响较大C.保守思想占主流 D.淡化了门第观念解析:依据题目中的时间“1927年”和支持解散婚姻比例的增多,得出此时受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婚姻观念崇尚自主自由,故A项正确。影响婚姻观念的主要因素是内因,政局变动是外因,故B项错误;依据题目中的比例可以看出,新潮思想占主要地位,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门第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A12.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应恪守“三从四德”。但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却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驾驭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更的根本缘由是()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辛亥革命的推动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解析:“变更”是指女子从“恪守‘三从四德’”到拥有一些权利。四个备选项都是导致“变更”的缘由,但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政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变更。答案:D二、非选择题13.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两边商铺雕梁画栋,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运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1800—1911)》材料二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羡不已。“宽敞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1800—1911)》材料三1875年的广州商务报告称:“……中国人已经普遍运用黄磷火柴,并且输入了几百万箱,现在用打火石取火的已经少见了。在运用煤油及其他矿物油以及煤油灯方面的状况也一样。同时欧洲的洋伞,几乎完全代替了中国纸伞。广州大量地仿制欧洲洋伞并运往其他口岸和内地销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材料四1906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赏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扬。粤东烟草公司出品的伟人香烟,其封面也画上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1)广州是中国近代化进程较早的城市,依据上述材料,提取广州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相关信息。(不得照抄原文)(2)依据材料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缘由。(3)结合广州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历程,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特点的相识。参考答案:(1)出现了西式和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大量运用和仿制西方日常生活用品;西式服装成为当时的时尚;店铺林立,商业旺盛;重视广告宣扬;出现了报纸、杂志等。(2)缘由:鸦片斗争后,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更。(3)相识:中国的近代化深受西方影响;中国近代化发展缓慢、历经曲折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70年头在上海等沿海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冰淇淋店管理办法
- 出出版管理办法
- 出版工作管理办法
- 出货通知管理办法
- 分发平台管理办法
- 分类晋级管理办法
- 列车厕所管理办法
- 创投空间管理办法
- 创新管理办法文稿
- 到户增收管理办法
- 医疗废物处理登记表
- 卷烟真伪鉴别知识
- 2022年百色市右江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药理学绪论-课件
- 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2022年06月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脑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电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龙湖集团招标管理原则
- 近亲属任职情况申报表
- GB/T 6433-2006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