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专题13实验探究题(10题)精准预测(背诵版)(实验题+探究题)一、实验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实验操作题。以下是制作并观察细胞临时装片实验,请回答问题:据图1回答:(1)图1制作临时装片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注:填序号);(2)盖片时要________放下,避免产生________;(3)材料细胞在视野上方,若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__方移动;(4)视野中有污物,移动装片和换物镜污物不动,换目镜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________上。据图2、图3回答(方括号内填序号):(1)要实现图2所示将甲换成乙,应转动[____]________,换用________(高倍/低倍)物镜;(2)换成乙时,最初发现物像不清晰,应该调节图中显微镜结构[____]____________。据图3、图4回答(方括号内填序号):(1)(图3)对光时应选物镜______(选填①,②,③,④)号镜头,该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2)图4中________(甲/乙)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3)图4中[②]_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有稳定的内环境。【答案】【小题1】(1)③→④→②→①
(2)缓缓地;气泡
(3)上
(4)目镜【小题2】(1)1转换器;高倍
(2)6细准焦螺旋【小题3】(1)①;640
(2)乙
(3)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对显微镜构造的认识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和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中考的重要命题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解答】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染”,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是顺序是③→④→②→①。
(2)制作临时装片,先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水会沿玻片向两边散开,然后缓缓放平后,水从一侧赶向另一侧,就不容易产生气泡了。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中央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4)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移动装片和物镜后,污物仍不动.就排除了污点在物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但换上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只能是在目镜上了。
2.【分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动物使用方法。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中的物像比图甲大,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或目镜。所以要将图2的甲换成乙,应转动1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2)显微镜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因此,换成乙时,最初发现物像不清晰,应该调节6细准焦螺旋。
3.【分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熟悉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操作时应先选用低倍物镜,使用①低倍镜便于寻找物象;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目镜最大放大倍数×物镜最大放大倍数═16×40═640(倍),因此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640倍。
(2)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乙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甲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3)图4中[②]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使细胞有稳定的内环境。
2.某校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25粒)玉米种子放在四个(每个装置25粒)装置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
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甲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窗中种子不萌发乙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窗中种子萌发丙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吧(4℃)种子不萌发丁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窗中种子不萌发(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________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______装置作为一组对照。
(2)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_______方法来弥补。
(3)在种子是随机抽取的情况下,若乙装置中仍然有2粒种子不能萌发。请顺便评估该批次种子的发芽率为_____【答案】(1)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对照;乙、丙
(2)传粉不足;人工辅助授粉
(3)92%【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解答的关键是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传粉和受精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解答】
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甲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缺乏一定的水分;乙号瓶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丙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缺乏适宜的温度;丁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缺乏空气。因此,乙号瓶中的种子能萌发。本实验共有3组对照试验,分别是甲号瓶与乙号瓶的种子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甲号瓶种子缺乏水分;乙号瓶与丙号瓶的种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丙号瓶温度太低;乙号瓶与丁号瓶的种子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丁号瓶缺乏空气。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合适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通过分析可知,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本实验可形成甲与乙;乙与丙;乙与丁3组对照实验。要探究“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必须以温度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因此可选用装置乙和装置丙形成对照,对照乙与丙的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传粉不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来弥补。
(3)在种子是随机抽取的情况下,若乙装置中仍然有2粒种子不能萌发。
发芽率是发芽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是:,可知此实验中种子的发芽率为:
(25-2)/25X100%=92%,因此评估该批次种子的发芽率为92%。
3.认真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______。若此装置需要一个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的水槽中应装有______。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的条件下。
(3)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______,实验前该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实验中的现象是______。
(4)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此装置有无不妥之处,若有应该怎样改进?______。【答案】(1)二氧化碳;等量的清水
(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氧气;有光
(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应把塑料袋扎在茎的基部【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严格选择实验材料,科学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答】
(1)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遮光处理设置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几个步骤,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在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玻璃罩中的天竺葵的叶子没有变色,仍是黄白色,而无氢氧化钠溶液的天竺葵的叶子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它量都相同。因此,若此装置需要一个对照实验,则对照实验装置的水槽中应当装有等量的清水。
(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此装置必须放在有光的条件下。
(3)丙装置是验证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呼吸时,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因此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用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存在的缺陷是:在塑料袋的内壁上凝结的小水珠不能排除花盆内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因此应做如下改进:应把塑料袋扎在茎的基部。
4.我校初一学生到园博园参加实践活动,发现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清澈、环境优美。同学们采集水样,在实验室培养、观察了水中的生物。
(1)一组同学观察了黑藻,图(一)是黑藻叶片在高倍镜下的照片。观察时发现绿色的①_________在缓缓移动,由此推测_________(填结构名称)是流动的。结构②_________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2)二组同学取一滴水制成临时装片,看到图二中A、B、C三种生物。初步推断它们都是_________生物。(3)C是草履虫,观察过程中要在载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这样可以_______它的运动。(4)三组对C生物进行了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菠菜汁到培养液中,几分钟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C体内的某结构成了绿色,这种结构最可能是_________。A.细胞核
B.液泡
C.食物泡
D.伸缩泡四组同学观察到了再生能力很强的喇叭虫,将之切成①、②、③三截(如图),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_________。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均可以(5)喇叭虫是单细胞生物,其细胞分裂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6)轻微触动喇叭虫,发现其全身猛烈收缩,身体团拢,说明喇叭虫:_________。(7)通过分析,与喇叭虫类似,其他单细胞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是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叶绿体;细胞质;细胞壁
(2)单细胞
(3)限制
(4)C;B
(5)生物个体数目增多
(6)应激性
(7)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解析】略
5.如图1为某植物叶片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分别为氧气、二氧化碳,甲、乙为细胞内的相关结构;图2、图3是某生物实验兴趣小组做的实验装置;图4表示发生在绿色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5表示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甲、乙分别是_____。(2)某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设置了一组实验装置(如图2),一段时间后,发现透明的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对比甲和乙,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3)该生物实验兴题小组进一步探究,将图2中的甲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用排水法收集了塑料袋中的气体(见图3),将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广口瓶,预期的实验现象明显。这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4中,白天较强阳光下植物进行的生理过程中,与生物圈碳—氧平衡有关的生理过程是_____(填字母)。(5)图5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N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线粒体、叶绿体
(2)叶片的面积影响蒸腾作用吗?(蒸腾作用与叶片面积有关吗?)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4)A
(5)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等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①、②分别为氧气、二氧化碳,则可知乙表示叶绿体。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由图可知甲表示线粒体。
(2)图2所示,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叶的多少,甲装置叶片最多,乙装置叶片较多,对比甲与乙,探究的问题是叶片的面积影响蒸腾作用的吗?
(3)氧气的特性是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重新燃烧,因此该气体是氧气。
(4)白天较强光线下,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C蒸腾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对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有重要作用。
(5)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故答案为:
(1)线粒体、叶绿体
(2)叶片的面积影响蒸腾作用吗?(蒸腾作用与叶片面积有关吗?)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4)A
(5)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6.健康是民族复兴之路,推行健康生活方式,落实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实现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营养学家将食物按照每日摄取量,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如图甲,表隔中是将宝塔中的各级食物进行具体分类并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参考数据,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国民的健康保障。请据图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在宝塔中的位置食物分类每日摄取量Ⅴ级油脂类小于25gⅣ级豆类和奶类100~150gⅢ级鱼、禽、肉、蛋类125~200gⅡ级果蔬类200~400gⅠ级谷类450~750g(1)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从甲图看,我们每天摄入量最多的应是______级食物。
(2)小刚每天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医生诊断为坏血病,但并未给他开药,而是建议他多摄取表格中的______类食物。
(3)位于“膳食宝塔”最底层的谷类主要成分是______,在消化道内______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
(4)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有的关键时期,每天需多吃甲图中的______级食物。
(5)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肺活量,可增加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______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率。
(6)图乙是身体某处的血管示意图。坚持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人体在图乙中的血管【______】______处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养料。
(7)图中阳光男孩跑步时下肢骨骼肌活动需婴更多的氧气,外界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往下肢骨骼肌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
①左心室
②肺静脉
③主动脉
④左心房
⑤下肢动脉【答案】I;果蔬;淀粉;唾液、肠液、胰液;Ⅲ、Ⅳ;肺;2;毛细血管;②④①③⑤【解析】解:(1)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我们每天吃的谷类食物比例较大,因为谷类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从图甲看,我们每天摄入量最多的应是Ⅰ级谷类食物。
(2)Ⅱ级食物是果蔬类,蔬菜和水果中含维生素C丰富,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牙龈出血等。因此,小刚牙龈出血,应多补充Ⅱ级食物。
(3)谷类食物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物质,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口腔里的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对部分淀粉进行初步的消化,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小肠是将淀粉消化为最终产物的器官,在小肠里含有肠液、胰液等消化液,它们都含有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最终淀粉在小肠里被消化成葡萄糖。因此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
(4)Ⅲ级、Ⅳ级食物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因此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摄取Ⅲ级、Ⅳ级食物。
(5)“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肺活量”,可增加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率。
(6)图乙中2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2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因此“图乙是身体某处的血管示意图。坚持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人体在图乙中的血管2处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养料”。
(7)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氧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经②肺静脉→④左心房→①左心室→③主动脉→⑤下肢动脉→下肢骨骼肌周围的毛细血管→下肢骨骼肌细胞。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7.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试管编号12345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小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B搅拌搅拌温度37℃37℃37℃0℃100℃水浴加热10分钟加入两滴碘液后现象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1、2、3放在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分钟,是模拟______环境。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如果滴加两滴碘液后,预期的4、5号试管_____________
,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4)下图中曲线丙最终分解产物是_______
;曲线_________
是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可以在D处被消化,D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ml清水
(2)不搅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3)口腔;温度;变蓝;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分解作用或者唾液淀粉酶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能分解淀粉,分解淀粉的适宜温度是37℃
(4)氨基酸;乙;小肠很长,有很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解题的关键理解对照实验的原则以及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特点。
【解答】
(1)本题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做的是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唾液是变量外,其余的量都应该相同。表中的1号试管中有2毫升唾液,则2号试管的A处应是2毫升清水,以便对照。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1、3号试管进行实验时,为了控制单一变量,1号试管搅拌,则B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这样才能验证舌的搅拌功能。实验完毕后可观察到1号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麦芽糖。
(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将实验装置置于该温度环境下是为了模拟人体内的环境温度。因此,试管1、2、3放在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分钟,是模拟口腔环境。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变量是温度,如果滴加两滴碘液后,预期的4、5号试管变蓝,分析其原因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分解作用或者唾液淀粉酶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能分解淀粉,分解淀粉的适宜温度是37℃。
(4)淀粉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起点是口腔,在小肠内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起点是胃,在消化道内的终产物是氨基酸,脂肪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起点是小肠,在消化道内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图中曲线丙是蛋白质,最终分解产物是氨基酸;曲线乙是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可以在D处被消化,D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有很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8.如图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气体的成分主要是______。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维持生物圈的_________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2)利用甲装置,改变光源与玻璃器皿的距离控制光照强度进一步进行探究,得到数据如下表: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10203040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025105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装置甲实验过程中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转移途径,下列图示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4)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______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______(左、右)移动。(5)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通过_____________的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上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答案】(1)氧气;碳-氧平衡
(2)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增强而增强
(3)④
(4)遮光;左
(5)合理密植(间种套作)【解析】略
9.为研究酒精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按照以下表格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测试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和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并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简单反应时越短,能力指数相对值越高),结果如曲线图所示:实验步骤实验操作Ⅰ选取若干成年志愿者Ⅱ被试者端坐电脑屏幕前,手指放在桌上反应盒的红色按键上,眼睛注视屏幕中随机出现的四种颜色的圆,当出现与指令中相同颜色的圆时,立刻按下红色按键,每10次一组。系统根据被试者的简单反应时自动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Ⅲ所有志愿者饮用_____同一品牌同一浓度的酒。Ⅳ从饮酒后0.5小时起,每隔半小时测量血液中乙醇含量,并重复实验步骤Ⅱ中的操作。图1(1)实验步骤Ⅰ中选取若干名志愿者而不是1名志愿者的目的是_________。步骤Ⅱ测试的是志愿者在____状态下的简单反应时,步骤Ⅲ的空白处应填________。(2)据图1可知,在饮酒后______小时血液中酒精浓度最高,根据能力指数相对值推算,此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时间________。之后酒精浓度逐渐下降,受试者能力指数相对值逐渐_____。实验说明,酒精对神经行为能力有一定的______(促进/抑制)作用。(3)吸收进入血液的酒精,首先回到图2中心脏的[]_____,先后经过______、体循环达到大脑。青少年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期,因此不建议饮酒。【答案】(1)增加样本量,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未饮酒(自然、正常)
等量的
(2)1.5;最长;增大(升高);抑制
(3)①右心房
;
肺循环【解析】【分析】
本题是研究酒精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的实验分析,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实验分析能力,要求一般。解答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的思路和原则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解答】
(1)科学实验遵循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和等量对照;进行科学实验时,实验材料必须充足,如果实验材料过少,会造成误差太大甚至没有结果。故实验步骤Ⅰ中选取若干名志愿者而不是1名志愿者的目的是增加样本量,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步骤Ⅱ测试的是志愿者在正常或自然状态下的简单反应时;所有志愿者饮用的酒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球建筑》课件
- 《常见的健康问题解析》课件
- 《脊柱侧弯的护理》课件
- 《全球建筑鉴赏》课件
-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件
- 《中国文化》课件
- 江苏省华士中学2025年初三二模冲刺英语试题(一)含答案
- 新疆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语文名篇研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机械工程师资格证考生的专业提升与试题及答案
- 人力资源管理师历年真题
- 2025-2030中国竹纤维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委托外包催收合同协议
- 店长劳务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涂装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预测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肺癌化疗护理查房
- 2025年04月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政法委员会公开招聘临时辅助用工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 银行系统招聘考试(经济、金融、会计)模拟试卷14
- 2025届百师联盟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冲刺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 心理韧性在咨询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