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用) 诗歌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_第1页
(湖南专用) 诗歌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_第2页
(湖南专用) 诗歌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_第3页
(湖南专用) 诗歌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_第4页
(湖南专用) 诗歌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8诗歌鉴赏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课标要求考点考向考法/角度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诗意理解考向一概括诗歌内容考法1选择考法2简答考向二分析诗歌形象考向三解析诗歌情感语言品味考向四诗句赏析考法1选择考法2简答考向五炼字技巧分析考向六修辞手法考法1选择考法2简答考向七表现手法考向八表达方式►考向三解析诗歌情感考法2简答【2024·湖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农家颜仁郁半夜呼儿趁晓耕,羸①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注释]①羸(léi)牛:瘦弱的牛。这首诗后两句与李绅《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1.强化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常见的诗歌意象、表现手法、风格流派等方面的知识,为鉴赏诗歌打下基础。2.注重对经典诗歌的诵读和理解。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3.扩大阅读视野。除了教材中的诗歌外,还应广泛阅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注重实战演练。通过模拟题和历年中考真题的训练,熟悉中考古诗鉴赏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5.注重与其他考点的整合。如与文言文、现代文等考点进行整合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考向一、三概括诗歌内容、解析诗歌情感考法1、2选择、简答【2024·长沙·中考真题】咏芭蕉郑燮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注释】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人称为“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来描写芭蕉。B.诗中“多情”一词将芭蕉叶拟人化,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态。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的怨恨之情。8.诗画摄影协会准备以《咏芭蕉》为素材制作一段视频,请你完善下面的拍摄脚本。(4分)镜头镜头描述情感镜头一:芭蕉叶叶茂盛、层层叠叠的芭蕉叶相思怀人镜头二:叶舒叶生(1)镜头三:雨打芭蕉(2)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1.诵读和积累:需要能够熟练地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包括古代诗歌和文言文,并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同时,学生还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典故,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思想。2.理解和鉴赏:需要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同时,学生还需要能够鉴赏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1.(新设问)【2024·湖南·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文在准备诗歌朗诵比赛时,遇到一些困惑。请你阅读下面的诗歌,助他完成任务。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②营。少妇今春意,良人③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④。【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唐朝时东北要塞,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汉家:既指汉族,也指汉朝。这里以汉代唐,避免直指。③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龙城:匈奴名城。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代背景。黄龙戍边塞一带,烽火不息,至今未休兵。B.颔联实写闺中与军营,一轮明月清辉共照,异地的两人对月相思。C.颈联“今春意”思念难忍,“昨夜情”甜蜜相聚,两句互文见义。D.诗歌把战争与个人命运巧妙结合,情调凄怆,怨战之情溢于字间。2.重音能让朗诵更好地传情达意。请仿照示例,为小文完成尾联朗诵重音的设计。

【示例】颔联朗诵设计:

重音:“可怜”“长在”;

理由:“可怜”二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少妇和征人不能团聚的同情。“长在”写出了独在闺中的少妇对征人的思念。

尾联朗诵设计:

重音:____________(填两个词);

理由:____________2.(新设问)【2024·湖南益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请回答问题。《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人说,这首诗是“我在无意中邂逅了你,我在无意中错过了你”。请鉴赏这种“物是人非”的写作模式。3.(新情境)【2024·湖南益阳·一模】复兴中学开展了以“巾帼不让须眉”为主题的诗词竞赛活动,假定你是参赛选手,请回答问题。题木兰庙[唐]杜牧弯弓征战做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注】明妃:即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晋文王讳昭,故晋人称其为明妃。王嫱远嫁匈奴,为南匈奴韩邪单于阏氏(即王后)。昭君出塞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诗词竞赛问题本诗明明写花木兰,为什么结尾处又提到了王昭君?答案2024届娄底新化期末考试

野老歌①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②。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③,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释】①《野老歌》;又名《山农词》,野老即匿居深山之老农。②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③西江: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是商业繁盛的地方。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西江。斛:量器;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8、下列对这首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首诗里,诗人截取了一家典型而又普通的农户,集中笔墨描述了他一家苦难的生活。

B.“耕种山田三四亩”一句中,“山田”是指山地里的田,其言外之意是土地贫瘠,产量低,农民收入微薄。

C.“呼儿登山收橡实”,极其富有生活气息,它令人想象到老农一家老小倾巢出动,在农忙之后的闲时里,攀山越岭遍野里寻找“橡实”的情景。

D.这首诗的末尾两句对诗人内心不满进行了直接抒写,不动声色地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9、根据诗句所用的对比手法及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对比的运用表达的感情颔联: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其劳动成果入官仓,自己却生活贫困

①尾联:②对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鞭挞,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024届永州东安11月检测试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6分)

长江万里图①

[明]杨基②

我家岷山③更西住,正见岷江发源处。三巴④春霁⑤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注】①长江万里图:南宋画家夏圭曾画过一幅《长江万里图》,杨基观画后作此诗。②杨基:元末明初诗人。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岷江、嘉陵江的发源地。④三巴:一般指巴郡、巴东、巴西三郡。⑤霁:雨雪停止,天气放睛。

10、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家”“正见”,从语言运用看,犹如口语,明白如话。

B.“雪初消”写出了冰雪渐渐消融,江水水量变大的特点;“百折千回”写出了江水流经之地山势奇险的特点。

C.“烟波草色”“风雨猿声”,有声有色,写出了春天生意盎然之美,冲淡了诗人的哀愁,让人读来心生慰藉。

D.这首诗从谋篇构思看,由看画而想到家乡,由想到而思念,由思念而感慨,由感慨而痛楚,层层加深,自然真切。

11、结合诗歌的后两联,分析诗人因何“欲断肠”?(4分)

2024届张家界永定期末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①。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②东来渭水流③。

【注】①汀洲:水中小洲。②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③东: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9、分析“一上高城万里愁”中数量词的作用。(2分)

10、《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3分)

2024届湖南湘西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时当早春。这是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

B.“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

C.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也不愿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真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

D.全诗语言如同白话,但很有特色,洋溢着乡土气息。诗人写情饱满酣畅,起伏跌宕,清新自然。

10、诗歌的结尾两句与《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2024届湘西凤凰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6分)

葛溪驿

王安石(宋)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借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描绘了一幅驿站冬夜难眠图。

B.首句中诗人运用残月、滴漏两个物象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布景,暗写了诗人内心的烦乱。

C.颈联直抒胸臆,从“慷慨”“凄凉"两词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由激昂高涨转为悲伤凄凉。

D.尾联中的“行人”实际上是诗人自指,诗人天明重登征途,环顾四野,无可供娱心悦目之物,聒噪的蝉鸣声更增添了诗人的烦乱。

8、诗评家认为本诗以“乱”为诗眼,请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因何而“乱”。(4分)

2024届岳阳开学考古诗文阅读。(4分)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望君烟水闭、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注】①五湖:指太湖。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②王十一:其人不详。十一是其排行。③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8、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

B.首联写他的朋友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挥手作别,落泪沾巾,依依之情跃然纸上。

C.颈联实写望之所见,诗人看着友人乘坐的帆船渐渐远去,直到落日的余晖映照水面,还久久在那里凝望,写出惜别之情。

D.尾联写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白苹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9、读了这首诗,小岳感觉颔联“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这句诗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境有些相似,令人回味无穷。请你任选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进行赏析。(2分)

2024届永州新田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江汉①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②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③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④,不必取长途。

【注】①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江汉,指长江、汉水之间。②乾坤:代指天地。③永夜:长夜。④老马:这里是诗人自比。典出《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国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是唐代杜甫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从题材上来看,属于羁旅诗。

B.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饱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

C.尾联诗人借用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已到暮年,毫无用处,不再向往朝廷。

D.全诗直白豪迈,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

10、对于诗中作者情感的解读,历来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此诗慷慨激昂,洋溢着自强不息的豪迈;也有人认为此诗情感低沉,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2024届中考十三市州中考调研试卷

浣溪沙【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蓼茸③蒿笋试春④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燕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6、上阕中,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2分)

7、“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卷宿府①杜甫清秋幕府井梧②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③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④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⑤,强移栖息一枝安⑥。【注释】①府:幕府。②井梧:梧桐。③中天:半空之中。④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⑤伶俜(pīng):流离失所。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⑥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整句话的大意是,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1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奠定了全诗轻松愉快的情感基调。B.

颈联与颔联相呼应,正是因为象征战争的号角一直吹响,与亲人联系的音书才会断绝,因为无人共赏月色,才感到行路的艰难.C.

尾联照应首联,“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以一个“安”字,写出了诗人对目前生活十分满足。D.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间接抒发“独宿”之情。1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湖南中考省统一命题押题卷(二)月亮,自古以来便是行旅之人吟咏的对象。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将目光望向文人们各自心中的那轮明月。八月十五日夜溢亭①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②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溢浦③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①溢(pén)

亭:即水溢亭,时为浔阳的一处景点。②曲江池:在长安南约五千米的低洼地带,是古都长安一景。③溢浦:即溢水,今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其与长江交会处称溢口,即白居易被贬处。7.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昔年的月圆之夜,诗人在皇家御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的月圆之夜,诗人居于浔阳。B.

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C.

“临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