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干货)
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
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
义。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
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河
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
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
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
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
到“陈列”这个意思。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
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2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
“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
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
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
"去""往’,到,,等。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q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
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
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
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
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考点三:句子翻译
1.紧抓关键词
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
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
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
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2分,"妻子绝境八
解释各分)
2.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
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
也””……,……者……,……也,另一种是用
“则八”皆,,”乃””为八”即,行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①"则
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
阳楼记》)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陋室铭》)
(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①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
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
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X。
②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
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
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
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④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
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
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
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
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3)省略句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
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①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②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
不善者而改之。(《论语》)③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
而不愠。(《论语》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
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
抚尺而已。(《口技》)⑤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
暮到江陵。(《三峡》)
(4)固定句式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论语》)②"以……为……L相当于"把……当
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
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③“何……为":相当于“为
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
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④"何以……J,:相当
于“凭借什么……J,o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5)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
所……“"见”字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
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3.牢记翻译基本方法
“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八中的"观‘‘用"景象"替换;"调''是调整语序,如“何
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
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册产
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
译。
考点四:文意理解
1.文意理解(工)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先通读全
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
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
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
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
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
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
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
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
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
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
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题干所
问问题。
2.拓展延伸(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
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
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如昆明中考有一年第12题要
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
说有何作用。“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
然后再“同中求异L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
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2)鉴赏分析类。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的不同。这就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探讨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商务英语能力试题及答案
- 医疗健康大数据与公共卫生管理
- 从数据安全到教学优化区块链在幼儿园的全方位应用
- 外部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小学科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 乐理考试中的即兴创作技巧试题及答案
- 虚拟现实医疗培训课程2025年设计创新与教学效果研究报告
- 家具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考题试题及答案
- 成都数学零诊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单词表
- GB/T 24091-2024适应气候变化脆弱性、影响和风险评估指南
- 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课件
- 湖北武汉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科研项目保密协议承诺书
- 军工项目招投标操作手册
- 2024年江苏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招考聘用高层次人才11人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零售业数据安全防护
- 2024年福建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课件 项目一 安全防护知识与应用
- 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