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脉络、重点难点及易错易混点总结】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关系式:(1)(2)(3)(4)外加一个常用推论公式: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易错现象:1、在这些基本公式中,不注意速度和加速度正、负;2、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特殊公式。二、【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公式:①②③竖直上抛运动:(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与下降过程中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关键点】:在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易错现象: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情况。三、【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1)x—t图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正负则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v—t图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正负则表示加速度的方向.(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图象与两个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则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则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2、相遇和追及问题:(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一定有,且(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易错现象: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等;3、在计算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能后退。四、【重力弹力摩擦力】1、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不是指向地心)2、弹力:(1)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的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2)大小:F=kx3、摩擦力:(1)摩擦力的大小:①滑动摩擦力: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②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静fm(fm为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注意事项: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的方向相同,也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任意夹角。b、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c、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易错现象:1.不会确定研究对象的重心位置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错误 五、【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物体的加速度为零)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③平衡条件的推论:(1)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且按同一环绕方向。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地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确定临界条件。六、【牛顿运动三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理解: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进行验证。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①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并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不能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易错现象: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七、【超重失重】关于超重和失重: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应注意以下两点:(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易错现象: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八、【能量功功率】一、功1.公式:W=Flcosθ(F为该力的大小,l为力发生的位移,θ为位移l与力F之间的夹角)注意:功仅与F、S、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2.求合力的功:①总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②总功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W总=F合lcosθ。3.判断力F做功的情况的方法:利用公式W=Flcosθ来判断:当时,即力与位移方向成锐角,力做正功,功为正;当时,即力与位移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功为零;当时,即力与位移方向成钝角,力做负功,功为负。二、功率1.公式:(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2.机车启动的两种方式:启动方式恒定功率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分析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一:,直到P=P额=F·vm’。阶段二:阶段三:运动规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对应下图中的OA段)→以vm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应下图中AB段)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应下图中的OA段,)→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对应下图中的AB段)→以vm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应下图中的BC段)v-t图像vvvmABOt1tvvvm’ABOt1tCvmt0注意:①不管哪种启动方式,机动车的功率都是指牵引力的功率,对启动过程的分析也都是用分段分析法;②P=Fv中的F仅是机动车的牵引力,而非机动车所受的合力,这一点是在解题时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九、【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一、重力做功1.特点:重力做的功由重力大小和重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决定。2.公式:WG=mg·Δh3.注意: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取决于运动初始位置的高度差。二、重力势能1.标量:正负不表示方向,只表示大小。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方;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下方;重力势能为零,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2.对Ep=mgh的理解:①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平面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确定出的物体高度不一样,重力势能也不同。②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参考平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参考平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重力势能是标量,其正负表示比参考平面高或低。注:a、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参考平面。b、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3.系统性: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势能变化的过程也就是重力做功的过程,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即满足WG=-ΔEp=Ep1-Ep2。三、弹性势能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弹力做正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增加。十、【动能动能定理】一、动能1.动能的变化:,即末状态动能与初状态动能之差。注意:Δ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Δ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2.说明:①动能具有相对性,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②动能是表征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与时刻、位置对应;③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且始终为正值。二、动能定理1.内容:所有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3.意义:动能定理指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十一、【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3.计算方法:①,系统中初末状态机械能总和相等,且初末状态必须用同一零势能计算势能。②,系统重力势能减少(增加)多少,动能就增加(减少)多少。③,系统中A部分增加(减少)多少,B部分就减少(增加)多少。4.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①从做功的角度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系的受力情况,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对物体或物体系做功,则物体或物体系机械能守恒;②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判断: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的机械能守恒。十二、【各种力做功的计算功能关系】各种力做功的计算问题1.恒力做功:运用公式W=Flcosθ:使用此式时需找对真正做功的力F和它发生的位移lcosθ。注意:用此式计算只能计算恒力做功。多个恒力的做功求解:①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外力,再根据W=F合lcosθ计算功。注意θ应是合外力与位移l间的夹角。②分别求出各个外力做的功:W1=F1lcosθ1,W2=F2lcosθ2…再求出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W总=W1+W2+…。2.变力做功(五种常见的分析方法):(1)等值法:若某一变力做的功和某一恒力做的功相等,则可以通过计算该恒力做的功,求出该变力做的功。(2)功率法:若功率恒定,可根据W=Pt求变力做的功。(3)功能分析法:某种功与某种能对应,可根据相应能的变化求对应的力做的功。(4)图像法:如果参与做功的力是变力,方向与位移方向始终一致而大小随时间变化,我们可作出该力随位移变化的图像。(5)微元法:将一个过程分解成无数段极小的过程,即整个过程是由小过程组合而成,先分析小过程,从而引向总过程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3.摩擦力做功:(1)做功特点:①摩擦力既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②在相互存在的静摩擦力的系统中,一对静摩擦力中,一个做正功,另一个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短视频广告设计策略试题及答案
- 了解纺织品耐磨性检测试题及答案
- 女性类型测试题及答案
- 生化试题库及答案 受体
- 月球动物测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设计流程优化试题及答案
- 1月20雅思试题及答案
- 深入剖析的广告设计师考试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行业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广告设计与用户互动体验试题及答案
- 新技术、新工艺、对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的可行性
-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复习题及答案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小升初】2023小学六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升学毕业试卷及答案(时政+上下册考点)04
- 乳化液废水处理方案
- 军事航天技术
- 慢阻肺的管理课件
- 新媒体实验影像课件
- 游戏王统一规则
- 毕业论文-原油电脱水方法与机理的研究
- 陕西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