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杨德祖①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植柄②,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
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日:“门中'活‘,'阔'字。王正嫌
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
杨脩,脩便啖,目:“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靠臼”八字。
魏武谓脩目:“解不?”答日:“解。”魏武日:“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
三十里,魏武乃日:“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目:“黄绢,色丝也,于字
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薨臼,受辛也,于
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目:“我才不及卿、
乃觉三十里。”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
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稗楣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
帝心同。众伏其辩悟。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③,明帝自出中堂。温崎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
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召诸公来。崎至不谢,但求酒炙。王导须臾至,
徒跣下地,谢日:“天威在身狗,退使温崎不容得谢。”崎于是下谢,帝乃释然。
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都司空④在北府,桓宣武⑤恶其居兵权。都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
奖王室,脩复困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
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
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选自《世说新语•捷悟》)
[注]①杨德祖,即杨修,东汉文学家。②梗确(cuTju爸),意思是屋椽。③大桁(hdng),大桥,
这里指朱雀桥,在建康城南,朱雀门外,跨秦淮河。④都司空,即都T音,东晋大臣。下文
的“嘉宾〃,即都超,是那情的长子,在桓温的大司马府任参军。⑤桓宣武,即桓温,东晋
时期权臣。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太祖思A所以B用之C谓D可为竹桦楣E而未显F其言G驰使问H主簿杨德
祖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意为"不",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莫能与之争"的"莫"用法和词义
都不同。
B.过,意为"经过、路过",与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的"过"
用法和词义都相同。
C.不及,意为"比不上",与《种树郭橐驼》“若不过焉则不及"的"不及"
词义不同。
D.谢,谢罪,与《孔雀东南飞》"谢家来贵门""阿母谢媒人"两处"谢"词义
都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国府新修大门的屋椽刚架好时,曹操让人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杨
德祖就猜到了曹操的心思,于是叫人拆掉。
B.曹娥碑背面的八个字,实际上是个字谜,曹操和杨德祖其实都猜到了
答案,只是杨德祖思维更敏捷,曹操自叹不如。
C.晋明帝对温蟒办事不力还要求赏赐酒肉一事大动肝火,经过王导的机
智劝解,温蟒退下认罪,明帝的怒气才得以消解。
D.都司空对朝廷形势的判断一向很糊涂,他派人送信给桓温,表达自己
想要与桓温一起辅佐王室、修复先帝陵寝的愿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4分)
(2)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4分)
14.最后一段在称赞谁敏捷颖悟?具体表现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CEG
[详解]断句应为: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熊循,而未显其言,驰使
问主簿杨德祖。意思是:曹操在想怎么利用这些竹片,认为可以用来做竹盾
牌,只是还没有把这话说出来,就派人速去问主簿杨德祖。
11.[答案]B
[详解]A项,"众莫能解"中的"莫"是副词,"莫能与之争"的"莫"
为代词,词性和用法不同。B项,“大母过余曰"中"过"是动词,意为看
望。两个"过"字用法相同,词义不相同,故选B、C项,"若不过焉则不
及"中的"不及"意为"不够"。D项,"谢家来贵门""阿母谢媒人"中的"谢",
词义分别是辞别和谢绝。
1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求赏赐酒肉
一事大动肝火"错误,晋明帝大动肝火的原因是温崂作为丹阳尹,并未及时按照
自己的要求毁掉大桁,这是温崂的办事不力。再者,原文"但求酒炙",也并非是
"要求赏赐酒肉",而是"只是要求赐酒肉请死”。
13.(1)有人送给魏武帝一杯奶酪,魏武帝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题写了
一个"合"字给大家看。
(2)明帝命令他毁掉大桁,结果仍旧没有毁掉,明帝非常生气,怒目圆睁,
身边的人都很恐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饷:送给,赠送;啖:吃;示:给……看。句意1分。)
(2)(断:毁掉;故:仍旧;左右:身边的人、近臣。句意1分。)
14.
①第一问:称赞都超(都嘉宾)敏捷颖悟。(2分)
②第二问,具体表现为:鄱超看到父亲写给桓温的信,知道父亲的想法不
合时宜,就立即毁掉了那封信;然后代替父亲另外写了一封"自陈老病""欲乞闲
地自养”的信,这样做让桓温大喜,也保护了父亲。(2分)
【解析】读懂一个段落,需要联系上下文,梳理事件背景一桓宣武(桓温)
作为权臣厌恶都司空手握兵权,理清人物的身份关系一都司空与那嘉宾是父子,
弄清楚人物言行背后的逻辑动机,才能真正读懂文本。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古
文简答题分数已增加到5分,对读懂文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第一问2分,第二
问2分,具体表现方面,意思接近即可。
[挖空练习]
杨德祖(杨修)为魏武主簿,时作(修建)相国门,始构(架构)梗确(屋
椽),魏武自(亲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拆毁)
之。既竟(完成),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送给......吃)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吃)少许,盖头上题(题写)"合"
字以示(给……看)众。众莫能解(理解)。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
一口也,复何疑(怀疑,犹豫)?”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靠臼"八字。魏
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
武乃日:"吾已得。”令脩别记(另外写出)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
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楚臼,受辛也,于
字为辞。所谓(所说的是)‘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
才不及卿、乃(竟然)觉三十里。”
魏武征(征讨)袁本初,治装(修造军事装备),余有数十斛竹片,咸(全
都)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来……方法)用之,谓
可为竹裨楣(盾牌),而未显(显露,说出)其言,驰使(派使者)问主簿杨德
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聪明颖悟)。
王敦引军垂至(接近)大桁(大桥,指朱雀桥),明帝自出中堂。温蟒为(担
任)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瞪)目,左右莫不悚惧。召诸
公(众大臣)来。崂至不谢(谢罪),但求酒炙。王导须臾(片亥“)至,徒跣(光
脚)下地,谢曰:"天威在颜(指眼前),退使温崂不容得谢。"崂于是下谢,帝
乃释然(平息的样子)。诸公共叹王机悟(机敏有悟性)名言城
都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憎恶)其居兵权。都于事机素暗(一向糊涂),
遣笺(送信)诣桓:"方欲共奖(共同辅佐)王室,脩复困陵。”世子嘉宾出行,
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完),寸寸毁裂,便回。还更(重新)作笺,自
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参考译文]
杨修担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架好椽子,
曹操就亲自出来看,并且叫人在门上写个“活”字,就走了。杨修看见了,立
刻叫人把门拆了。拆完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我看
魏王是嫌门大了。”
有人送给魏武帝一杯奶酪,魏武帝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题写了一个“合”
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等到杨修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说:“曹
公教每人吃一口呀,还犹豫什么!”
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旁路过,杨修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
幼妇,外孙腺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俺:“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
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先让我想一想。”走了三
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
来。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
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腺臼,是
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辞受辛合成'辞(辩)'字。这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曹操感叹道:“我的才智
赶不上你啊,竟然走了三十里才猜到答案。”
魏武帝曹操要讨伐袁绍,修造军事装备,剩下几十斛竹片,都只有几寸长的。
大家说这全部用不上,正要叫人烧掉。曹操就在想怎么利用这些竹片,认为可
以用来做竹盾牌,只是还没有把这话说出来。他派人速去问主簿杨德祖,杨德祖
随即答复了来人,结果和曹操想的一样。大家都佩服杨德祖的聪明颖悟。
王敦率军将要逼近朱雀桥,晋明帝亲自出到中堂。温崎当时任丹阳尹,明帝
命令他毁掉朱雀桥,结果仍旧没有毁掉,明帝非常生气,怒目圆睁,身边跟
随的人都很恐惧。明帝立刻召集大臣们来,温崎到后,没有谢罪,只是求赐
酒肉。王导很快也来到了,他光着脚跪在地上,谢罪说:“天子的威严就在
眼前,于是使温崎吓得不可能谢罪了。”温崎这才退下谢罪,明帝于是平息了
怒火。大臣们都很赞赏王导机敏而有悟性的言辞。
司空郝情镇守北府的时候,桓温憎恶他掌握着兵权。都情对情势的了解一向
很糊涂,还派人送信给桓温说:“正想和您一起辅佐王室,进军中原,修
复被敌人毁坏的先帝陵寝。”当时他的嫡长子郴超正出门去,在半路听说送信的
人到了,急忙拿过他父亲的信来看,看完后,把信撕得粉碎,回去后又代替他
父亲另外写了封信,诉说自己年老多病,经不住世事炀扰,希望能找个闲散的官
位来休养身体。桓温收到信后非常高兴,立刻下令把郝情调为都督浙江东五郡军
事、会稽太守。
02
惠州一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
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
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
百寮皆终日谈论苦空@,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
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梁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
于江陵,为万纽于谨②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
君臣俱被囚萦。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以干戈为儿
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
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节选自《贞观政要•慎所好》,有删改)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
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
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
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日:“言语者,君子之枢机③,谈何容易?凡在众庶,
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
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
敕云:'捉取萤火,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
事尚尔,况其大事乎?”魏征对日:“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
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选自《贞观政要,慎言语》,有删改)
材料三: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日: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
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
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
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
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选自《贞观政要,论慎终》,有删改)
[注]①苦空:佛教语,谓人世间一切皆空,凡事俱空。②万纽于谨:北宋名将。③枢
机:比喻事物的关键。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3分)
尚书郎A以下B多C不解D乘马E狼狈F步走G死者H相继I于道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的庙号。文中的孝元帝、隋炀帝、
梁武帝都是以庙号相称。
B."君举必书,言存左史"的"举"与《孔雀东南飞》的"莫令事不举"的"举"
意义用法不相同。
C."凡在众庶"的"庶"指"众民、百姓",与《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
余年"意义用法不相同。
D.文中“况是万乘之主”"岂不以居万乘之尊"两句中的"万乘",都是指"帝
王、帝位”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认为,君主的喜好会对群臣百姓产生影响。梁武帝父子崇尚
浮华,一心喜好佛教、道教,臣下也纷纷效仿,最终被侯景幽逼而死,国家
破败,就是典型的例子。
B.给事中杜正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
意在劝谏唐太宗,不要随意言语,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害,唐太宗悦纳其观点
并对他大加赏赐。
C.魏征认为如果君主言行有所亏失,就像古人所说的日食和月食那样,
人人都能看见。他这样说的目的是劝诫唐太宗,作为位居四海之尊的人君,
更要谨言慎行。
D.魏征认为很多开国的帝王天子,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往往不能
做到善始善终。《论语》也说,知道并不难,难的是做出来,做出来也不是
最难的,难的是善始善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僚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紫。
(4分)
(2)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4分)
14.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分析他从历
史兴替中汲取了哪些为君治国的智慧。(3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BEG
[详解]断句: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句意:
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大多数不会骑马,徒步狼狈逃窜,被杀死的人在路上一个接
一个。(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答案]A
[详解「孝元帝、隋炀帝、梁武帝都是庙号相称"错误,这三者都是以谥号相
称。故选A。
12.[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B项中,"杜正
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劝谏唐太宗"错误,张
冠李戴。由"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可知,
举例的是唐太宗。故选Bo
13.(1)孝元帝还不停止讲《老子》,百官都穿着军服听讲,不久城被攻陷,
君臣都被囚禁。
(2)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道理(常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
也会损害陛下的圣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戎服",名词作状语,穿着军服;"俄而",不久;"囚繁",囚禁。每
点1分,句子大意1分)
(2)("乖",违背;"累",损害。每点1分,句子大意2分)
14.
①慎所好:国君要谨慎对待自己爱好。
②慎言语:作为位居四海之尊高位的国君,更要谨言慎行。
③慎终:国君治国要慎终如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思想观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3分)(每
点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挖空练习]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古人云:‘君犹器(容器)也,人(指百姓)犹水
也,方圆(指水的形状是方还是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统治)
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所做的事),
皆从上之所好(喜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崇尚)浮华,惟好释氏(指御
教)、老氏(指道教)之教。百寮(百官)皆终日谈论苦空(都是佛经的要义),
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把……放心上)。及侯景率兵向阙(宫阙,此指京师),
尚书郎以下,多不解(懂得)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梁武帝及简文
卒被侯景幽(幽禁)逼而死。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包围),帝犹
讲《老子》不辍(停止),百寮皆戎服(穿着军装)以听。俄而(不久)城陷,
君臣俱被囚紫(俘虏)。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宰
相)以干戈为儿戏,缙绅(士大夫,官绅)以清谈为庙略(谋略)。’朕今所好
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指周公、孔子)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靠)
水,失之必死,不可暂(片刻)无耳。"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朕每日坐朝(坐理朝政),欲出一言,即思此
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进言)曰:
“君举(做事)必书(记录),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编修)起居注,不敢不
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违背)于道理,则千载累(连累,损害)于圣德,非止
(不仅)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慎重)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比喻事物的关键),谈
何容易?凡在众庶(庶民百姓),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耻辱)。况
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指失误,不妥)。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指
普通人)?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皇帝驾临某地)甘泉宫,泉石称(符合)
意,而怪(责怪)无萤火,敕云:’捉取萤火,于宫中照夜。’所司(主管部门)
遽(马上)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车)于宫侧,小事尚尔(如此,这样),
况其大事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尊贵的位子),若有亏失,古人以
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确实)如陛下所戒慎。”
材料三: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能够)终俭约,上疏谏日:臣观自古帝王
受图定鼎(受河图,定九鼎意指得到天下),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指无为
而治)岩廊,布政(发布政令)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遵守)之以成治(国
家治理得好);稍安(稳定)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因为)
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提宾句,没人违背自己),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
(淹没)于私情,礼节亏(损毁)于嗜欲故(原因)也?语曰:“非知(知道)
之难,行(做)之为难;非行之难,终(坚持到终点)之斯难。”所言信(正确)
矣。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左右侍臣说:“古人说:'国君好比是盛水的容器,百
姓好比是水,水的形状是方是圆决定于装它的容器,而不决定于水本身。'所以
尧、舜用仁义统治天下,而人们也跟着行仁义;桀、纣用暴虐统治天下,而人们
也跟着行暴虐。下边的人做的事情,都是跟着上面人的喜好。至于像梁武帝父子
崇尚浮华,只喜欢佛教、道教,官僚们也都整天谈论佛经义旨,不曾把军机要务、
法典制度放在心上。等到侯景率兵攻打京师时,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多数不会骑马,
徒步狼狈逃窜,被杀死的人在路上一个接一个。梁武帝和儿子简文帝最后被侯景
幽禁而死。孝元帝在江陵被西魏万纽于谨包围时,他还在不停地讲论《老子》,
官员们都穿着军装听讲,不久江陵城被攻破,君臣都被俘虏。庾信也感叹他们的
如此作为,在《哀江南赋》中写道:'宰相把战争当作儿戏,官吏把清谈当作国
家的谋略。‘我现在所喜欢的,只有尧、舜的准则,和周公、孔子的礼教,我认
为就像鸟有了翅膀和鱼依靠水一样,失去它必死无疑,不能片刻没有啊!"(节
选自《贞观政要•慎所好》)
材料二: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天坐朝理政,每想要讲一句话,
都要想想这句话是否对百姓有好处,所以我不敢多说话。”给事中兼起居注史官
杜正伦进言道:“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职务是兼
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道理,那么,(即使)
在千年之后也会损害陛下的圣德,所以这不仅仅只会对当今的百姓造成损害,希
望陛下慎重。”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赏赐他一百段彩色绢帛。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讲话
怎能草率随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话讲得不好,就会被别人记住,遭到耻笑损害,
更何况是作为万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决不能讲出不妥当的话来。这样做的损害
是极大的,(君主)岂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刚到甘泉宫的时
候,那里秀丽的山水泉石让他称心如意,他却责怪没有萤火虫,便下令说:'捕
捉一些萤火虫到宫里来,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主管部门马上派几千人去捕
捉,后来从各地送来五百车萤火虫到宫殿两侧,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大事?”
魏征回答说:“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如同日
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该有所警戒啊。”(选自《贞观政要•慎
言语》,有删改)
材料三:
贞观十三年,魏征担心唐太宗不能始终坚持勤俭朴素,上疏进谏说:下臣看
自古以来的那些开国的帝王天子,夺得天下之后(受河图,定九鼎意指得到天下),
都想把他的帝国传给后世子孙千万代。所以他们能够无为而治,布政天下。但是
(这些帝王在)刚开始(成为帝王)承受天命的时候,都是遵守(上面)所说的
以使国家长治久安,等到国家稍微稳定之后,大多数却违背那些原则,败坏原有
的制度。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不是因为身处天子的尊位,说出的话没人违背自
己,所做的事别人一定会听从,公道被私情淹没,礼节被欲望损毁的缘故吗?论
语上说:“知道理解并不难,难的是做出来,做出来也不是最难的,要始终坚持
着做下去才是最难的。”这话说得真的很正确啊。(选自《贞观政要•论慎终》,
有删改)
03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群而不党义鲁论《卫灵》篇“群而不党”,集注“和以
处众而不阿比”,君子处众之道,诚如是矣。《论语》目:“诗可以群。”日:
“鸟兽不可与同群。”此“群”之义近公也。目:“人之过也,各于其党。”日:
“君子不党。”此“党”之义近私也公则为和为周在朝可以收同寅协恭之美在野
可以释惊世骇俗之嫌。私则为流为比,有其材则凭城据社而堪虞,无其遇则逐末
随波而不恤。公私之间、群党之义判然矣。君子之群而不党之由于器识学问亦昭
然矣。由是以推,王导纵恶于王敦,蔡邕铭恩于董卓,党矣而无所为群。贾生羞
伍夫绛侯,屈原被谗于靳尚,不党而亦不能群。所谓群而不党者,必如诸葛孔明、
陆敬舆、范仲淹诸君子,以集思广益而渊然,以黜邪崇正而毅然,以激浊扬清而
霭然,盖无其量者,不能群群矣。而识不足以自固,则又不能不党,此其大较也。
自此义不明,朝廷无以收群策群力之效,而朋党之祸遂为世诟病。如唐之牛李、
宋之洛蜀朔、明之东林,虽不可以一概论,然小人之所以倾陷正士者,无所不至。
而不能以群化党,使合乎人心之正、天理之公,诸君子亦与有责焉。以为群,则
君子与君子宜无不同,何以洛蜀朔之显分门户?以为不党,则聚徒讲学,何必以
诋讥朝政为能。非器识学问之兼至者,盖不足以语此矣。后之君子果以释党为心,
而不以树党为事,则进而正色立朝,退而杜门养晦。其在《礼》目:“君子敬业
乐群。”此君子之群也。其在《书》目:“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此不党之君
子所普为之也。否则意气未化,而声气助之,至欲合群力为君国抗,此则天下之
乱也。(节选自《赵佩范集》,有删改)
10.甲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此“党”之义A近
私也B公则为和C为周D在朝E可以收同寅F协恭之美G在野可以释H惊世骇俗之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昭,指
光明的,与“唯昭质其犹未亏”的“昭”,两者词义相同。B.恶,指行恶事,与
“非恶其声而然也”的“恶”,两者词义不相同。C.邪,指奸邪之人,“邪曲之
害公也”的“邪”表示品行不正的小人,两者用法相同。D.王道,指以仁义统治
天下的政策,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对“王道”的相关描述。12.下列对
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经据典,分析
“群”“党”的不同内涵,阐明了集体与个人、群与党之间有明显的区别。B.
作者认为,王导、蔡邕、贾生、靳尚四人党而不群,是因为他们不是器量见识与
才学兼备的人,也不值得与他们谈群而不党。C.作者认为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
洛、蜀、朔三党分立以及明代东林党等,都存在小人用卑劣的手段构陷排挤正直
之士的情况。D.作者认为像诸葛孔明、陆敬舆、范仲淹等人群而不党,真正达到
了《礼记》和《尚书》中所提出的“君子之群”的境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此义不明,朝廷无以收群策群力之效,而朋党
之祸遂为世诟病。(2)后之君子果以释党为心,而不以树党为事,则进而正色立
朝,退而杜门养晦。14.历史上的朋党之祸值得后人警惕,请结合文本,简要概
括“党而不群”的危害。(3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BDG[详解]句意:这里“党”的意思是倾向于个人的。(强调)集体就
是和睦和谐,就是公正团结,在朝廷可以借此收获恭谨事君、合作办事的美政,
在民间可以借此消解使世人惊骇的嫌怨。[评分标准]选对一处得1分,共3分。
11.答案A[详解]昭,指显然,《离骚(节选)》“唯昭质其犹未亏”的“昭”为光
明纯洁。两者词义不同。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也”意为并非
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恶”为讨厌、厌恶。C.两者都为形容词作名词。
D.表述正确。12.答案B[详解]B项,原文“王导纵恶于王敦,蔡邕铭恩于董卓,
党矣而无所为群。贾生羞伍夫绛侯,屈原被谗于靳尚,不党而亦不能群”可知:
王导、蔡邕二人确实是党而不群,而贾生和屈原则是不党不群,至于靳尚则无明
确定论。13.参考译文(1)自从这个道理不彰明之后,朝廷没有办法收到聚拢众人、
共同策划、一起出力的成效,于是结党营私导致的灾难就被后世批评指责。(2)
后世君子如果把放下党争作为本心,而不把建立私党作为要事,那么一旦入朝为
官就会神色严肃地立于朝堂,一旦离开朝堂为民就会闭门谢客,韬光养晦。[详
解](1)评分标准:“明”“无以”“为”,句意通顺各1分,共4分。(2)评分标
准:“释”“树”“正色”,句意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法治教育融入学科考核试卷
- 2025年环保产业行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环保技术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5G通信行业网络架构与应用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网络工程师(中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备份加密考核试卷
- 2025年11月重庆市万州区双河口街道办事处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引进高技能人才3名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深圳市罗湖区侨香实验学校诚聘中初中英语教师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绵阳市总商会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婺源县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西北工业大学莫航学院非事业编岗位招聘5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稿及公报解读辅导报告
- 搅拌器计算完整版
-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金属结构继续教育考题-答案(完整版)
- 单片机原理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李朝青
- 出租汽车、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申请表
- GM/T 0047-2016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检测规范
- GB/T 27689-20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
-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GB/T 10125-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 危险化学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